济源市矿产资源(简述)
一、概况
济源市矿产资源比较丰富,2010年我市共发现各类矿种36种,已开发利用的矿种有13种。
主要开采的矿种有煤、铁、建筑石料、水泥用灰岩、砖瓦用页岩等灰岩类矿产。
我市的矿产资源总体分布特征是以封门口断层为界,其南部和太行山及其以南的广大冲积平原地区以外生沉积矿产为主,西北部则以内生矿产为主,同时亦有外生沉积矿产分布。
在已知的矿产中,经过勘探的矿区有克井煤田、姑嫂山水泥灰岩、铁山河铁矿、王屋山铜矿区、五龙口地热水等。
详查的矿区有玉皇寨磷矿、大社黄铁矿、邵原井田、大峪--下冶井田、勋掌铅锌矿、尚庄水泥灰岩等。
其它矿产属于普查或踏勘工作性质。
我市的优势矿产主要有煤炭、建筑石料、铝土矿、玻璃硅质原料、白云岩、砖瓦粘土、地热水等;一般矿产有花岗岩、大理岩、耐火粘土、磷矿、钾长石、水泥灰岩、陶瓷粘土、石墨、锆石、碧石、方解石、膨漂土、麦饭石、梅花玉、铸型用砂、油页岩等。
二、开发利用情况
丰富的矿产资源,为济源的经济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济源历届党委、政府十分重视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五十年
代、六十年代济源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而形成的五小工业就闻名全省。
改革开放以来,济源的矿产开发更加迅猛发展。
集体、个体采矿业迅速崛起,矿业经济发展迅速,成为济源市经济建设的支柱产业之一。
2010年末我市持证矿山共83家:其中煤矿28家,铁矿9家,铜矿1家,铝土矿1家,玻璃用石英岩3家,长石2家,熔剂用灰岩4家,建筑石料用灰岩13家,建筑用白云岩3家,制灰用灰岩6家,砖瓦用页岩5家,水泥用灰岩8家。
2010年我市各类矿产总量为173.38万吨,其中煤炭产量为68.4万吨,矿山从业人员4226人,矿业经济工业总产值42822万元,矿产品销售收入29193万元,实现利润总额为7657.5万元。
全市矿产品经营户共有300余个,主要经营矿种是煤、铁、石英砂矿、铝土矿。
石英砂矿主要内销于我市的奔月集团,铝土矿主要销往郑州铝厂、中州铝厂及山东、山西等地,煤炭销往全国各地。
晋济公路、济阳公路是济源晋煤南运的咽喉地带,形成了晋煤南运集散市场,在晋济公路、济阳公路两侧煤炭市场为济源的经济建设、繁荣地方经济起到了积极作用。
丰富的矿产资源,采矿业的迅猛发展,为济源的工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基础。
我市的奔月集团、景弘集团、豫光集团、豫源集团等大中型企业的部分原料,都来自于济源的矿产开发。
目前,我市基本上形成了以煤炭为原料的电力
能源工业、以金属、耐火粘土为原料的冶炼耐火材料工业、以石英石、水泥灰岩为原料的玻璃水泥建材工业。
三、资源与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济源市矿业开发历史悠久,目前矿业开发步伐迅速加快,开发利用的矿种迅速增加,为发展壮大全市经济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目前全市在矿业开发与管理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初步分析有下列几点:
(一)大部分矿产地质工作程度较低
近年来,地勘单位在我市做了大量的地质工作,发现和评价了一批矿产地,但除煤、铁、铅锌、等重要矿种外,其余大多数矿种的地质工作程度明显偏低,为规模经营开采带来了资源量不清的问题。
使引资、合资开发矿产品,缺少科学的基础性资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矿业的迅速发展。
(二)矿山企业管理较落后,采矿工艺原始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一些矿山,由于规模小,没有系统的、完整的地质勘查资料,缺乏必要的矿山设计及施工方案,造成许多矿山建设不正规。
2、设备简陋,开采技术、方法落后,造成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安全无保障,同时采富弃贫,采易弃难等问题,不同程度地造成了矿产资源的破坏和浪费。
3、技术人员较缺乏,劳动力素质偏低,无法满足矿山
开采技术指导、安全生产的需要。
(三)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程度较低
许多矿产资源往往是伴生与共生的关系,在矿业开发的过程中,对共生与伴生资源的综合利用,标志着矿业开发水平的高低,如下治官洗沟铝土矿的共生矿产---耐火粘土,铁、铜、铅锌矿中伴生的有益金属元素尚未回收等。
又如本市质量较高的水泥灰岩资源比较贫乏,但在制灰、石料等开采行业中个别采矿企业没有按规定的开采层位进行开采,优质劣用,严重地浪费了水泥灰岩资源。
(四)矿产资源开发中应加强矿产品深加工
全市的矿产资源开发,目前多以出售原矿为主,未进行各类矿产资源的深加工,造成了矿业附加值较低的经营水平。
因此矿产品的深加工应做为今后努力的方向,应注意煤向电能、热能、化工产品等方向的转化;由建筑材料为主的灰岩转化为化工产品;以铝土矿为主的冶金工业转化为氧化铝化工工业。
只有这样,才能使全市矿业开发产生新的经济增长点,使矿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成倍增长,加快经济发展速度。
(一)深入宣传贯彻《矿产资源法》,建立良好的矿业开发秩序
当前“人口、资源、环境”是人类面临的三大问题,特别是资源的日益匮乏已引起世人的密切关注。
因此要采取有
力措施,不断加大矿业法律法规宣传力度,逐步提高群众的矿业开发意识,提高矿山企业依法办矿意识,建立良好的矿业开发秩序,使矿业开发纳入法制化轨道。
(二)支持地质勘查工作,保证矿业经济持续发展
济源市矿产资源虽然比较丰富,但是具有较高工作程度的矿产和矿种不多,从而限制了一些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最为明显的表现在金属矿产方面,及时地对本区域内的金属矿产、特别是铁矿、铅锌矿、铜矿等矿产进行勘查,将会为矿业和矿产品加工业提供更多的生产基地。
地矿勘查部门进行地质勘查工作需要大量的资金、技术和人、财、物的投入,实际上是矿业开发的前期投入,具有极大的风险性。
所以,对于安排在本市境内的地质勘查项目,要积极配合开展工作,保障其合法的探矿权不受侵犯。
(三)积极调整矿业结构,促进多种矿业经济共同发展
目前,我市矿业开发局面基本上形成了国有为主,集体、个体为辅的格局。
主要矿产开发由国有企业控制,其它矿产开发以集体或个体为主体。
今后在资源分配和资金投入上首先要考虑具有高投入和高科技水平的国有矿山,使其成为生产能力稳定的支柱企业。
同时要引导集体矿山企业走规模开发、集约经营的道路,支持其上规模、上水平,对个体矿山应理顺管理,加强监督指导,促进依法办矿,合理发展。
我市的矿产开发应改变目前原矿销售的现状,花大力
气,挖掘各种渠道,上一批矿产品深加工、精加工项目,使有限的矿产资源就地转化增值,发挥其最大的潜在价值,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建立矿产品勘查、开发项目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根据我市部分矿产储量不清、部分矿产虽有丰富的储量,但因地方财力不足,开发面临着极大困难的情况,市地矿部门拟建立济源市矿产资源勘查项目登记、开发项目登记、精加工项目登记、深加工项目登记等项目库,吸引外资勘查、开发我市矿产资源。
同时政府将想方设法组织资金,改善矿产资源丰富乡镇的投资硬件环境,并在征地、用工、税收、保护投资者利益等方面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和保护措施,以吸引外资进行大规模、高水平开发,使有限的资源尽快变成经济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