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铁路教学课件非正常接发列车作业标准

铁路教学课件非正常接发列车作业标准

非正常接发列 车作业标准
பைடு நூலகம்
非正常接发列车作业标准
• 一、非正常情况接发列车安全控制图 • 二、我局非正常接发列车作业标准的历次
修改 • 三、2009新版标准的修改说明 • 四、有关规定 • 五、接发列车的安全关键环节 • 六、处理好非正常行车需要的基础技能
一、非正常情况接发列车安全控制图
二、我局非正常接发列车作业标准
• 3.作业方式符合实际。将原标准中反方向接车方 式由“引导手信号(设有反向进站信号机的车站 可开放进站信号机接车)”改为“反方向进站信 号机,遇反方向进站信号机故障或未设反方向进 站信号机时,使用引导信号或派引导人员接车”, 修改后更符合现场实际。
• 4.增加岗位作业技术要求。按照《铁路运输调度 规则》规定,将标准中涉及到需引导接车的作业, 在岗位作业技术要求中增加了“抄收引导接车调 度命令”的内容。
• 5.修改完善适用范围。将停电接发车作业的适用 范围由“站内信号联锁及区间闭塞设备全部停电 接车(发车)”改为“站内信号联锁及区间闭塞 设备全部停电(停用)接车(发车)”。将超长 列车头部越过出站信号机并压上出站方面轨道电 路发车适用范围由“单(双)线半自动闭塞集中 联锁的车站”改为“列车头部越过出站信号机并 压上出站方面轨道电路发车”。
三、2009新版标准的修改说明
• 为便于现场职工的学习使用,此次修订没有改变原标准的 总体结构和程序,只是对“项目”、“岗位作业技术要 求”、“说明事项”和“有关规定”中的内容进行修订和 完善。主要修改和变化的内容有:
• 1.修改标准题目,删减作业内容。为符合我局作业实际, 将《单双线半自动闭塞集中联锁(设信号员)非正常接发 列车作业标准》(Q/JT67—2003)和《单双线半自动闭 塞集中联锁(无信号员)非正常接发列车作业标准》 (Q/JT68—2003)修改为《单线半自动闭塞集中联锁 (设信号员)非正常接发列车作业》和《单线半自动闭塞 集中联锁(未设信号员)非正常接发列车作业》,删掉了 “双线”车站作业范围,并删除两项标准中的“反方向接 发车作业”内容。
• (5)对接车进路上某轨道电路区段出现红 光带接车作业的说明事项中增加“控制台 不能确认列车整列到达时,现场确认并报 告”。
• 7.修改、规范作业用语。为与新版《接发列 车作业》用语一致,将“停止×道调车作 业”修改为“停止影响进路的调车作业”; 为准确表述区间行别,将“×区间”修改 为“×(站)—×(站)间×行线”;对 扳道员检查失表道岔后的回报用语,修改 为“×道岔空闲,定(反)位”。
• 2.重新调整设置故障项目。将“使用特定行车办 法发车作业标准”分为“施工特定行车办法通过 作业”和“施工特定行车办法发车作业”两项内 容;将“进路上某道岔或轨道电路区段故障发车 作业”分为“发车进路上某道岔失去表示发车作 业”和“发车进路上某轨道电路区段出现红光带 发车作业”两项内容,并对其进路准备等岗位技 术要求作了相应修改。
• (3)对“施工特定行车办法(通过)发车 作业”的说明事项栏中增加了“无联锁时 还应对邻线上的防护道岔按规定加锁”等 内容。
• (4)对“接车进路上某道岔失去表示接车 (通过)作业”、“向非到发线接车作业” 的说明事项中增加了“进路上不能使用引 导总锁闭锁闭的道岔(腰岔)及防护道岔 应单操锁闭”内容。
• 8.调整作业项目顺序。根据现场作业实际,将 “检查故障区段”作业项目调整到“报告通知” 的作业程序中。
• 9.对有关文字的叙述重新进行了规范、精简和调 整。
• (1)将助理值班员对“有运转车长值乘的列车, 按规定向运转车长显示互检信号”改为“有运转 车长值乘的列车,按规定显示互检信号”。
• (2)将作业程序“说明事项”中“监视列车运行 时,发现问题按规定处理”;“岗位作业技术要 求”中“列车有异状时一并报告”,“始发列车 应报告列车编组简报、机车号码、司机和运转车 长姓名或代号及晚点原因,摘挂列车应报告摘挂 辆数”等调整至作业标准的“有关规定”中说明。
• 6.增加、修改说明事项。 • (1)对发布、转达引导接车命令在说明事
项中增加“按规定使用调度命令无线传送 系统发布、转达或使用列车无线调度通信 设备转达引导接车调度命令(邻站发车前 命令已交付除外)”的内容。 • (2)按照《行规》第127条规定,对“向 封锁区间开行挂取遗留车辆的列车发车 (及返回时接车)作业”和“向封锁区间 开行救援列车发车(及返回时接车)作业” 的说明事项中增加“从请求救援列车后部 救援时,自救援请求20分钟后方可向封锁 区间开行救援列车”、“全面传达调度命 令”等内容。
的历次修改
• 1.1997年,路局首次颁布实施了《非正常接发列 车作业标准》(Q/JT65~68-1997),从此,我局 对非正常接发列车有了指导性的标准,对强化我 局安全基础和运输组织工作,落实规范管理,提 高接发列车工作水平,确保行车安全起到了积极 的推进作用。
• 2.2003年,随着全局技术装备和行车组织的变化, 尤其第九版《技规》的颁布,根据铁道部修订颁 布的新《接发列车作业标准》(TB/T1500~15062003),对原作业标准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修订完 善。
• 3.2009年,由于CTC、GSMR、动车组等新 设备的投入运用,加之规章制度的不断变化, 行车组织工作发生了很大变化,在铁道部新 版《接发列车作业》(TB/T1500.1~1500.82009)颁布后,我局结合规章制度变化情况 以及实际作业中积累的经验,重新对《非正 常情况接发列车作业标准》(Q/JT65~682003)进行了修订和完善。
• (3)在助理值班员“岗位作业技术要求”中增加 使用列车无线调度通信设备发车的内容。
• (4)将说明事项中的“特快旅客列车通知助理值 班员接车时机,三显示区段为列车一接近,四显 示区段为列车二接近”修改为“动车组、特快旅 客列车的通知接车时机,按《站细》规定”,与 新版《接发列车作业》一致。
• (5)在“有关规定”中增加“无联锁接发列车时, 进路上分动外锁闭道岔的加锁、钉固办法按《行 规》第161条规定执行”;“分动外锁闭道岔故 障后,在办理接发列车前需得到电务人员确认该 道岔尖轨密贴、外锁闭良好的签认”;“执行车 机联控时,一端有两个及其以上列车运行方向的 车站,列车通过应在联控用语后增加去××方 向”;“分路不良区段办理接发列车及列车通过 进路后漏解锁,按照《行规》第162条规定执 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