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十二五期间我国财政收入的规模及结构分析

十二五期间我国财政收入的规模及结构分析

十二五期间我国财政收入的规模及结构分析
金融G班 2016191G13 付丹丹
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总量稳步攀升,2011-2014 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0% ,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

分年度看, 2011 年比上年增长 9.5% ,2012 、 2013 年均增长 7.7% , 2014 年增长 7.3% , 2015 年上半年增长7.0% 。

“十二五”期间,预计我国经济年均增长近 8% ,不仅高于同期世界 2.5% 左右的年均增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也名列前茅。

国家财政实力明显增强。

2011 年,我国公共财政收入突破 10 万亿元大关,2014 年超过 14 万亿元,比 2010 年增长 68.9% ,年均增长 14.0% 。

随着国家财政实力增强,财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不断加大。

2014 年,我国公共财政支出超过 15 万亿元,比 2010 年增长 68.7% 。

重点领域民生支出得到较好保障。

2011-2014 年,城乡社区事务、医疗卫生、交通运输、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年均分别增长 21.1% 、 20.4% 、 17.2%。

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提高,经济总量增大,相应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也有所增加,但起伏不大,基本保持稳定。

但财政收入增速仍高于GDP增速。

其中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有1)经济发展水平2)生产技术水平。

十二五期间,我生产技术的进步直接加快了生产速度,提高产品质量,引起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的增长,从而导致财政收入的增长;技术的进步必然带来物耗比例的降低,经济效益的提高,剩余产品的价格比例扩大,从而增加财政收入。

3)收入分配政策。

一国政府在收入分配中越是追求公平,政府进行收入再分配的力度就越大,政府要求掌握的财力就越多,财政收入的规模就越大。

4)价格因素5)税收管理水平和税收政策因素。

2014年税收收入实现11.9万亿元,同比增长7.8%,完成了年初预算的99.2%。

中央级税收收入和地方本级税收收入,均距离年初目标有小小差距。

2014年全国非税收入实现2.12万亿,占全部公共财政收入比重为15.1%,相较上年决算收入增长13.5%,高过税收收入增长。

这2.12万亿的非税收入中,主要来自于地方本级收入。

地方非税收入实现1.67万亿元,同比增长10.7%,占地方本级公共财政收入比重为22.1%。

从2014年数据来看,种类繁多的地方非税收入中,占比最大的为行政事业性收费,其次是包含海域使用金、场地和矿区使用费收入等的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再次为包括排污费、水资源费收入等专项收入。

金融企业上缴利润大增,2014年中央非税收入增速较高,实现收入4457亿元,同比增长了25.3%。

据21世纪宏观经济院获取的预算报告显示,2014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实现收入2030亿元,相较去年决算数增长了90%,为预算的158.6%,比预算超收约750亿元,这主要是金融机构上缴利润增加较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