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第二课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第二课

第八单元第二课时9加几
教学内容
教材69~70页正确计算9加几,了解“凑十”的方法
教学提示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9加几的进位加法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经验。

教学时充分利用情境图,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动脑思考,动嘴描述,体会凑十的思维方法,理解知识的发展过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问题情境,经历动手操作、用自己的方法计算、交流个性化算法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能正确计算9加几,了解“凑十”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愿意与他人交流自己的算法,体验算法多样化。

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计算9加几。

难点:理解“凑十法”。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主题图、课件、12个花片。

学具准备:12个花片。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聪聪家养了一群鹅,你们看,(课件出示情景图)这些鹅多漂亮啊!今天我们就在这群美丽的鹅的带领下继续学习新知识。

(板书:9加
几)请同学们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用加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
设计意图:从日常生活情景导入,让学生通过看图寻找数学信息并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感觉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二、探求新知,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

(给学生观察情景图并思考的时间)
生1:图中有9只白鹅,3只黄鹅。

生2:一共有多少只鹅?
师:你能列式解决吗?
生:9+3.(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
师:白鹅数量+黄鹅数量=鹅的总数量,列式:9+3.可是9+3等于几呢?请同学们拿出花片来摆一摆,然后告诉大家你是怎么算的。

(引导学生摆9个红花片表示9只白鹅,3个蓝花片表示3只黄鹅)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计算方法,最后全班汇报)
生1:把9个红花片和3个蓝花片合起来数,是12个,所以9+3=12。

生2:从9接着往后数3个数10、11、12,所以9+3=12.
生2:从3个蓝花片中拿出1个,先把9个红花片凑成10,即:9+1=10,10加上剩下的2个是12,所以9+3=12.
设计意图:采用摆一摆小组讨论交流的形式,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让学生自己探索,经历计算9加几的过程,产生学习体验,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同时培养小组合作意识,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师:刚才同学们想出的办法都很好,哪种方法更能快速并正确的知道鹅的总数量?同学们喜欢用什么哪种方法?你能边操作边说一说这种运算方法是怎么做的吗?
生(边操作边语言表达):喜欢“先把9凑成10,10再加2得12”的方法。

师:先把9变成10,10再加2得12;这种运算方法叫“凑十法”(边说边板书)。

计算过程中相当于先把3分成1和2,先算9+1=10,再算10+2=12(边说边板书);我们可以这样表示:(板书)
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自比较,广泛交流,认识“凑十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达到人人参与的目的。

三、巩固知新。

1.试一试(教材第69页)。

(1)出示示意图,让学生观察,说说从示意图中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2)先让学生试着算,交流时说一说是怎样算的,对能用“凑十法”的同学给予鼓励性评价。

(3)指名读出自己的答案。

2.练一练,第1题。

(1)第1幅图,学生观察示意图,让学生先圈一圈,再借助直观图进行计算。

交流自己是怎么圈的。

关注学生是否使用“凑十”的方法。

(2)第2幅图学生独立完成,并分析圈的方法。

(投影出示学生的“凑十”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画面,实际演示、“凑十”方法圈一圈与算一算等方式,引导学生大胆讨论,全班交流,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认真观察、善于思考的习惯。

四、达标反馈。

2.圈一圈,算一算。

3.算一算。

9+6= 9+2= 9+8= 9+7= 9+5=
答案:
3. 15 11 17 16 14
五、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计算9加几的方法。

谁能说说在生活中“凑十”的方法计算9加几需要注意事项?
不要求学生描述得特别准确,只要意思对就可以。

最后,师生进行概括:
1.先把几分成1和另一个数。

2.计算时先把9凑成10,即:9+1=10;再让10加另一个数,就是十几。

六、布置作业
1、算一算。

3.有一队小朋友做游戏,小明的左边有9个人,小明的右边有3个人,这一队一共有()个人。

答案:
2. 9+6=15 5+9=14
3. 13
板书设计
9加几
教学反思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凑十”方法的经验,一般他们都会进行直接判断。

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组织了摆花片并数花片的教学活动,让学
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发现“凑十”方法的简洁性,获得成功的体验。

以活动激趣,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最后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
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学生在观察中理解,在操作中感知,不仅拓宽了思路,获取了新知识,而且沟通了知识的内涵,领悟了学习方法,转变学习方式,激活学习热情,学生全员参加数学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进一步感知所学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