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运动系统一、组成:骨、关节、肌肉二、功能:运动、保护、支持、造血三、骨的概述成人共206块骨,按部位分:颅骨、躯干、四肢骨按形态分:长、短、扁、不规则骨(一)骨的发生、发育1. 两层意思:(1)加长(2)增粗钙化变得坚硬具弹性2. 骨的发生:(1)胚胎早期·骨骼=结缔组织+软骨——即软骨雏形,·胚胎8周:骨中部有钙盐沉积——即钙化点(骨化点)·骨化点向两端扩展,形成骨质·骨质中部形成骨髓腔,内有骨髓填充(2)出生后:骨骺出现骨化点25岁左右全身骺软骨被骨组织代替,骨干与骨骺之间愈合成一条线,骨不再增长。
3. 幼儿骨的特点·骨膜较厚,含有丰富的血管、神经、对骨有良好的营养作用,促进了骨的增长。
骨的营养还来源于骨髓腔中的骨髓。
从胎儿期→5—7岁之前,骨髓腔充满红骨髓,具有造血机能,之后被脂肪组织代替变成黄骨髓。
但短骨、扁骨的骨松质将终身保持红骨髓结构及造血机能。
造血机能的器官:还有肝、脾、网状皮质系统。
·骨的化学成分与成人不同有机物无机盐成人 1/3 2/3幼儿 1/2 1/2幼儿的骨弹性大,硬度小,可塑性强,易变形·各部分的骨的发育(1)腕骨:新生儿腕部是软骨,没有骨化中心3个月:有2个骨化中心2—3岁:有4个4—6岁:有7个5—8岁:有9个9—13岁:有10个除了八块“小石子”状的骨以外,还有尺骨、桡骨的骨化点17岁时,女孩的掌骨的骨干与骨骺愈合成一块整体,在拇指的内侧有一块小骨头,称为“种子骨”,它是青春期来临的标志之一。
(2)骨盆:由髋、骶、尾骨组成,19—24岁髋骨融合为一块,为一块骨,由髂、耻、坐骨组成。
(3)脊柱:从侧面看:4个弯曲:颈、胸、腰、骶曲脊柱变曲保持了人体的重心后移,便于行走,缓冲震荡,平衡身体。
弯曲的形成:三个月抬头→颈曲 6个月学坐→胸曲 1岁学走路→腰曲,尾曲自然形成(4)胸廓:由胸椎、胸骨、肋骨及韧带组成胸廓的形状与年龄、性别、健康状况有关。
新生儿——桶状胸3—4岁——圆椎形钙的缺乏导致“鸡胸”“漏斗胸”(5)足足的发育取决了肌肉和韧带的发育足内弓有弹簧作用,使行走有弹性扁平足:(1)太早走路,走路时间太长(2)比较胖(3)先天性:少见。
(二)影响骨的发育的因素:(1)遗传对身高影响占75%(2)锻炼(3)营养:Pr Ca VitA、C、D(4)激素:生长激素(5)睡眠(6)晒太阳(7)姿势四、骨连接1. 直接连接:颅骨、脊柱。
特点:牢继,活动性小,保护作用。
间接连接:关节其特点:稳定和灵活性,主要是运动作用、杠杆作用。
2. 关节:(1)组成(2)关节运动:屈伸、内收外展、旋内旋外(3)关节的发育:相对而言:灵活性好牢继性差,周韧带发育不完善,易脱位,如肘关节、肩关节、髋关节的先天性脱位。
五、肌肉:1.肌肉的发育:大肌肉群先发育,会走会跑会跳,小肌肉群后发育,持握,拿捏。
2.肌肉的成分:幼儿肌肉水分多,固体物质少,肌纤维细间质多。
3.肌肉的力量:力量耐力不足收缩力量差易疲劳但是新陈代谢旺盛,供氧充足,疲劳易恢复。
六、运动系统的卫生保健:1. 开展适合年龄的体育活动:①注意年龄特点:小小班小班忠 大班②活动的内容、形式、时间、要求的差异a.基本动作b.基本技能:灵敏性、协调、反差、耐受力、队列、方向、精细动作的训练与发展等c.注意幼儿的个体差异d.充分重视户外活动:相对自由、自主、随意也是老师发现问题的好时机。
2. 意外的预防3. 避免被束缚:衣服、鞋子、松紧带等4. 营养5. 睡眠第二节循环系统一、组成:血液循环系统:主要部分淋巴循环系统(辅助部分):淋巴管、淋巴结、脾二、功能:1.运送气体2.运送营养物质供各器官需要3.运送代谢产物排出体外4.产生淋巴细胞和免疫物质抗体,过滤血液中的有害物质,是血管的“清道夫”三、幼儿循环系统的特点(一般就是指血液循环系统)包括心脏、血管、血液的特点1.幼儿血液的特点:(1)幼儿年龄越小血液量相对比成人多,新生儿血量占体重的15%,1岁时占体重的11%,14岁时占体重的9%,这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是有利的。
(2)幼儿血液中血浆含水分比较多,含凝血物质纤维蛋白原和无机盐类都比较少,因此幼儿出血时血液凝固较慢。
新生儿出血约需8—10分钟凝固,幼儿约需4—6分钟凝固,成人仅需3—4分钟凝固。
(3)幼儿血液中红细胞含血红蛋白较多,每立方毫米血液中含红细胞440—510万个;每100毫升血液中含血红蛋白13.4克,且具有强烈的吸氧性,这对幼儿的新陈代谢是有利的,能满足幼儿生长发育的需要。
健康的幼儿血红蛋白不低于12克。
(4)幼儿血液忠 细胞的数量和成人差不多,但对机体防御和保护机能较强的嗜中性粒细胞较少,而防御和保护机能较差的淋巴细胞较多。
因此,幼儿时期对某些传染病的感受性较高,传染病的发病率较成人高。
血管的特点:(1)动脉:动脉是血液从心脏流向全身所经过的管道,分布在身体较深的部位。
动脉管壁较厚,富有弹性,血流速度快。
(2)静脉: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送回心脏的血管。
静脉管壁较薄,弹性小,管腔较大且不规则,血流速度较慢。
(3)毛细血管:毛细血管是连通最小动脉和最小静脉之间的血管,比毛发还细得多,管壁极薄,是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血流速度极慢,有利于管内血液与管外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
毛细血管的数量大,分布最广,可以充分保证人体全部细胞的物质交换。
2.幼儿血管的特点(1)幼儿动脉血管的内径梧对地比成人粗,动脉、静脉的口径梧差较小。
动脉内径与静脉内径之比:新生儿为1:1,成人为1:2。
(2)婴幼儿毛细血管网较密,管径也较成人粗大。
(3)幼儿的血管的总长度较成人短,血液在体内循环一周所需要的时间短,5岁时为15秒(成人需22秒)。
(4)幼儿的年龄较小,血管壁越薄,也越柔软,但由于管壁上的弹性纤维少,所以弹性较小。
(5)幼儿的血压较成人低。
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里向前流动时对血管壁所造成的压力,是指动脉血压。
幼儿的血压一般为收缩压90/舒张压60毫米汞柱。
这是因为幼儿心肌收缩力弱,心脏排出的血量比较少;同时幼儿动脉管腔较大、管壁柔软、弹性较小,以及幼儿毛细血管管腔粗、分布较密,使血管内压力减少,所以血压比成人低,以后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高。
(三)心脏1.概述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由于它的收缩、舒张,才把血液输送到全身。
(1)幼儿心脏的体积相对比成人大,其重量的增长是不均衡的。
(2)幼儿心肌纤维细弱,所以幼儿时期心壁较薄,收缩能力差,每次收缩时输出的血量比成人少。
(3)幼儿年龄越小,心率越快。
(4)幼儿年龄越小,心脏活动的节律性越不强。
因为幼儿神经系统发育得不健全,能使心跳加快的神经幸奋占优势,幸奋性强。
二、循环系统的卫生保健1.合理营养,既要预防肥胖,心血管问题的早期发生或留下隐患,又要预防贫血。
2.体育锻炼:记得一则广告:60岁的年纪,30岁的心脏。
·选择运动项目、时间、强度。
心率达到:基础心率+50%锻炼后不可马上停止:·不可大量饮水:加重心脏负担·幼儿不适宜的项目:力量型,速度,耐力·锻炼是现代人增强体魄预防疾病的一剂良方。
3.规律的一日生活,动静交替4.避免情绪紧张5.新鲜的空气,保证氧气的供给6.预防意外避免大出血7.预防传染病,因为防御能力强的白细胞较少。
第三节呼吸系统一、组成:上呼吸道:鼻、咽、喉下呼吸道:气管、支气管和肺二、功能: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进行气体交换、气体输送三、呼吸系统的概述(一)鼻呼吸系统的第一道门户,作用:清洁、湿润、加温。
既是呼吸器官又是嗅觉器官。
鼻易出血区:鼻中隔前下部。
鼻出血的处理:(1)湿毛巾额部冷敷,手捏住鼻子、头稍往后仰,10分钟可止血。
(2)左侧鼻出血举右手,反之。
(二)咽肌性管道,是呼吸,消化的共同通道。
咽部淋巴环(扁桃体)是防止细胞入侵的第二道防线,扁桃体10岁左右发育达高峰,易肿大,但不主张切割(三)喉既是呼吸器官也是发音器官,上呼吸道感染,导致声带水肿,喉肌痉挛,声音嘶哑,呼吸困难等症。
喉上方有一块会厌软骨,避免异物入气管(四)气管、支气管壁上有纤毛往外摆动,粘膜分泌粘液吸附灰尘、细菌、异物能刺激气管壁引起咳嗽粘液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是一道防线。
(五)肺是呼吸系统的重要器官潮气量:正常人平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肺活量:尽力呼气后再尽力呼气,呼出的气体量。
正常成人:男3500—4000ml,女2500—3500ml每分钟通气量=潮气量×呼吸频率残气量:停留在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的气体不参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量150ml潮气量的大小与平时的锻炼有关有人为500ml,有人为250ml,肺泡每分钟通气量为(500—150)×呼吸频率慢而深的呼吸比快而浅的呼吸有效——这就是为什么要做深呼吸的原因。
幼儿呼吸系统的特点:1.鼻腔小、鼻道狭窄,没有鼻毛,粘膜少,血管丰富,易感染,易出血,防线作用弱2.咽:咽鼓管与中耳相通,幼儿咽鼓管短、粗、水平3.喉:喉腔狭窄,声门狭窄。
声带薄,音调尖、高,声音易疲劳4.气管、支气管:摆动能力差,易发炎——支气管炎5.肺:(1)肺泡数量少,肺容量少,含气量少,间质多,弹性纤维发育差,易感染→肺炎(2)呼吸频率快(3)呼吸节律不齐四、卫生保健1.空气新鲜流通良好有人作过调查:不开窗的房间/m3病菌,开窗通风为5000/m3病菌2.正确的姿势3.培养良好习惯第四节消化系统一、组成: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
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直肠、肛门。
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肠腺、肝脏、胰腺等。
二、功能:生理活动需要能量,建构组织、生长发育需要原料,必须从外界供给,消化系统就完成着把食物变为可被吸收的营养素的作用,是人体动力的来源。
消化、吸收食物并产生废物、代谢产物,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和各种酶类作用很大,酶是一种蛋白质(Pr),它具有强大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特点,因此,人体内已发现有1000多种酶,所起的作用不可替代。
三、概念:1. 消化:通过消化管和消化液的作用把食物分解为可吸收成分的过程。
2. 吸收:经消化的食物成分通过消化管壁进入到血液循环的过程。
四、幼儿消化系统的特点(一)口腔口腔中最主要的器官是牙齿,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其他辅结构,舌、腺体(唾液腺)、咬肌等,使它们共同完成着:吸吮、咀嚼、吞咽、辨味、初步消化食物,辅助发音功能1.牙齿外形:牙冠牙颈牙根结构: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牙髓腔、牙髓△ 两付牙齿△ 乳牙:6—8个月萌出,共20个,2岁左右出齐,6岁开始换牙。
△ 恒牙:6岁左右换牙,共32颗,有的人一生只长28颗牙,它陪伴人的一生,在消化食物、帮助人体更有效地吸收有效营养成份中作用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