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育研究论文8篇第一篇:小学语文教育问题和应对措施1.绪言小学的教学比较突出的是教育性质,这和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发展程度有着非常大的关系,不同于初中和高中的学生时期,小学的学生在很多方面还处于一个比较懵懂的阶段,他们很多还没有被完全的社会化,在很多方面还需要让老师进行进一步的指导。
这也就导致了在对于这一群体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就需要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一定的考量。
2.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及常见问题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还处于一个初步认知的阶段,在这一阶段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认知的冲突,这在学生的认知层面就表现为对于抽象思维和具象思维之间的冲突,这种冲突会进一步的影响到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
根据皮亚杰的儿童发展心理学理论:他将儿童的心里发展分成以下几个阶段:2.1运动阶段(感觉-动作期,Sensorimotor,0-2岁)靠感觉获取经验。
1岁时发展出物体恒存的概念,以感觉动作发挥图式的功能;2.2前运算阶段(前运思期,Preoperational,2-7岁)已经能使用语言及符号等表征外在事物,会使用不具保留概念,没有可逆性,以自我为中心;2.3具体运算阶段(具体运思期,ConcreteOperational,7-11岁)了解水平线概念,能使用具体物之操作来协助思考;2.4形式运算阶段(形式运思期,FormalOperational,11-16岁)开始会类推,有逻辑思维和抽像思维。
小学生的心理认知水平处于一个初级的阶段,对于很多基本的概念没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对于具体的事物仅仅是感觉和最初的认知状态,同时,个体的迅速社会化也开始让孩子的社会角色开始增加,角色之间的冲突也会进一步加深,反应到孩子身上就是会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和情绪,比如对学生产生一种抵制,不想学习或者是恶意破坏课堂上的相关秩序,这样的话就会导致学生得到学习效率低下,甚至干扰到其他人的学习,所以小学的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对于语文专业知识的教学,更多的涉及到对于道德行为的规训,而这往往需要和情景教学相联系起来。
3.小学语文教学的情景化3.1课文教学引入素材的多样化对于一本课本来说,语文课文的情境创设最需要的是有好的素材和完美的导入,在现行的语文教材角度上来看,可利用的素材有很多,比如寓言类或童话类的课文,往往是角色扮演的好素材,例如在《守株待兔》的课文里,就设置这样的情境:让学生分别扮演农夫、大树、兔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常见问题和应对措施浙江省浦江县实验小学丁娌子和旁白,让学生自编自演一些童话剧,还可以适当的进行一些创新的改编,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这在一方面让学生掌握了知识的同时,也生动形象的告诫同学们做事情不要墨守成规,要善于观察周围的事物再做决定。
除了素材的选取外,创设情境需要一个良好的导入过程,因为新的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往往和新课程的导入有关,在设置课程导入部分导入新课程的环节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教学环节,因为往往在这个环节,教师深入浅出的导入,会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整体把握,一个好的课堂导入,能够激发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热情,也由于心理学的第一印象效应,学生往往会对课堂导入部分记忆比较深刻,这时,如果将课堂导入部分和情境的创设有机结合,将会起到非常好的效果。
3.2教师新课程衔接导入这种方法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操作,教师此时主要充当的是“引导人”的角色,比如在讲述“龟兔赛跑”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先让学生先自己去想像真正有一直乌龟和兔子在比赛跑步,那按照常理,乌龟最终一定会输给兔子,可是此时教师告诉学生,在这个故事中,乌龟赢得了比赛的胜利,调动起学生们进行进一步学习的自信心,那么在接下来的情境创设过程中,教师的任务就相对较轻松,学生们会自然觉得故事有新鲜感,老师不需要运用演课本话剧的方式教学,而是在讲解课文的时候用语言创设情境:“小乌龟行动那么缓慢,你们看,他的腿真短啊,他慢慢的一步一步爬,虽然他比不上兔子,可是最后却坚持爬到了终点,可小兔子却因为懒惰,在半途中睡着啦?”这时学生的心里会有相应的画面的出现,加深他们对课程的理解:任何事的成功不光光靠天赋,还要靠坚持,当然对于教材知识的全局性的掌握是做到灵活创设情境的重要前提和保证,情境的创设不能千篇一律,活动的节点要富有趣味性,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相关设置,把握渗透和融入的方式以及时机,使得课堂的学习氛围自然而又顺理成章,达到“踏雪无痕”的境界。
不要一味的追求教学任务的完成牵强附会或者太过于注重启蒙教育情境的创设造成“喧宾夺主”的现象。
4.小结小学的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对于知识的教学,更多的应该是给学生最为基本的引导,小学生这个群体往往处于这样一个问题频繁发生的时期,在这一时期,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方式是非常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1】宣英.语文情境教学法探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03)【2】余文森.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命脉”【J】.江西教育,2007(Z1)【3】钟启泉.“有效教学”研究的价值【J】.教育研究,2007(06)第二篇:小学语文教育对素质教育的作用1小学语文教育语文教育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学科,小学语文的学习不仅为了好的成绩,更是为了培养良好的文学素养。
小学语文学科作为学习语言的学科是基础工具学科,是表情达意的工具学科。
小学语文具有较强的思想文化传递性特征,是培养小学生审美能力和道德的义务教育学科之一。
1.1小学语文教育的功能:语文是一门不能急功近利的基础课程,要从小学阶段就要重视语文学科的教育和培养。
小学语文教育对学生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功能。
(1)提高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养: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小学语文教育要以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跨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指导中心思想。
针对小学生的认识特点和学习方式,思想道德教育要以语文教育为依托,以语文教育内容的实施来进行。
小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的养成也同样离不开语文教育的实施。
(2)表达、交流和传递:小学语文教育具有表达思想感情、交流思想感情、传递文化的重要功能。
语文教育最主要的功能是就是进行语言交际和传递文化。
小学语文教育在传授和传递知识与文化的同时,兼顾培养学生如何表达和交流。
(3)育人:小学语文教育以第一和第二课堂为主渠道,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人文情怀的熏陶式教育,让学生自觉接受教育。
小学语文教育的育人功能不是停留在理论层面或是表层层面上,而是将育人转化为实际行为。
1.2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性(1)语文能力为学习其他学科奠定基础:语文是一门内涵丰富的基础学科,除了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外,语文教育还具有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的功能。
从某种程度上说,如果没有良好的语文基础,是无法去学习一些相关科目的。
小学语文这门学科是一种工具,只有让学生掌握好这种工具,才可以去学习其他的科目。
简而言之,小学语文的学习是为学习其他学科奠定基础的。
(2)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小学正处于学习的起步阶段,同时也是学习和接受能力最佳阶段,这一阶段接收到最好的教育,会使其日后的学习有良好的发展。
语文教学内容蕴含着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彰显着我国的软实力,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博大精深的基础学科,对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2素质教育素质教育面向的是全体学生,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素质教育应重视发挥学生个人的潜能,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旨在其综合素质的提高。
小学生的素质教育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不言而喻,素质教育是一项长期系统的教育。
对小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就要求教育者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有步骤有计划地实施。
2.1课程改革是对小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教师要以新理念去开展素质教育。
教师要采用以学生为主,课内外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创设情境,以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为导向,利用寓教于乐的教学法,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2.2小学素质教育的目标:小学素质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其基本素质的全面发展。
小学生基本素质包含的内容有: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及劳动技术素质。
同时,也不能忽视他们的,如个性心理品质、个性特长和个性潜能等个性素质的教育与培养。
落实目标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小学素质教育的目标可以归纳为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和学会健体三个方面。
(1)做人:教师在开展素质教育时,应教学生先学做人,强调德为先,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学做人,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
(2)求知:教师既要授予学生知识,也要授予学生求知的能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探求知识,在教育实践中主动汲取新知识和新技能。
(3)健体:教师引导学生自觉自愿地锻炼身体,培养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和顽强的意志力。
2.3小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素质教育的实施已经成为小学教育改革的重点,从教育实践和成效而言,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于学科教学的落实。
小学语文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学科之一,教师做好语文教育对实施素质教育就显得格外重要。
3小学语文教育对开展素质教育的作用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是时代的要求,小学语文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同时,小学语文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育对开展素质教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1体悟生活: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创设适宜的情景,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关联,引导学生体悟生活。
小学语文教育引导学生体悟生活,对开展素质教育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3.2体悟思想:情感教育是小学语文教育过程的一部分,也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在小学语文教育过程中,情感教育能有效调控学生的情感,如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获得或者是享受美好的感受,从而树立正确的三观,即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进而对素质教育的开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3.3体悟责任:教师在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要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德育因素,因势利导地向学生渗透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学生体悟自己的责任,进而对素质教育的开展起到辐射的作用。
4结语小学语文教育在学生素质教育实施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素质教育是学生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是以全面提升学生基本素质为宗旨,以尊重学生主体性、重视开发学生的潜在智能、注重形成学生的健全个性为特征的教育。
参考文献[1]秦训刚,晏济生.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0).[2]张明昕.关于小学素质教育问题的思考.[J].才智.2011:(14).[3]王寅生.浅谈小学素质教育[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8).第三篇:小学语文教育中儿童文学探讨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优秀的儿童文学主题明朗,内容充满趣味能够激起儿童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