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的合理化建议和几点意见我们在岗位上工作的时候,遇到问题,可以合理化的提出建议。
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推荐了工作的合理化建议,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工作的合理化建议篇一第一条目的:为了体现公司的民主管理,发挥广大干部员工参与企业管理的积极性和创新性,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22公司及下属煤业公司全体员工。
第三条组织机构和职责:1、合理化建议领导小组组长:董事长副组长:党委书记、总经理成员:常务副总、总工程师、安全副总、机运副总、财务副总、企管副总、经营副总、总经理助理、各矿矿长。
职责:负责合理化建议的审批和合理化建议实施过程中重大问题的决策。
2、合理化建议工作小组工作小组办公室设在人力资源部。
组长:行政分管领导成员:各矿副矿长、公司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各矿综合办公室主任。
职责:(1)负责合理化建议的收集、审核和上报工作。
(2)负责合理化建议实施过程中的监督和考核。
(3)负责本制度奖惩措施的监督和执行。
(4)负责建立统计台账和考核台账。
3、相关单位和部门负责合理化建议的具体实施工作。
第四条合理化建议的内容:1、对以下范围内的工作,可以以合理化建议的方式提出:(1)规范公司规章制度、加强流程管控,提高工作效率。
(2)运用现代化管理方法,提高公司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3)开发、推广和应用新技术、新设备和新工艺。
(4)加强成本控制、物资管理,开展综合利用。
(5)确保安全生产,改进劳动保护、环境保护等技术措施。
(6)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新思路、新办法和新经验。
(7)其它有利于公司发展的各种建议。
2、对以下范围的合理化建议不予受理,将作退回重写处理:(1)无实质内容的。
(2)内容无新意的。
(3)内容已经过时的。
(4)内容已被采用或重复的。
第五条合理化建议工作流程:1、22公司:人力资源部收集合理化建议申报单→建立台账,初审并填写合理化建议汇报表→上报合理化建议工作小组审核→上报合理化建议领导小组审批→填写合理化建议抄告督办单→承办部门实施→工作小组跟踪督办情况→及时向有关领导反馈。
2、各煤业公司:综合办公室收集合理化建议申报单→建立台账,初审并填写合理化建议汇报表→上报合理化建议工作小组审核→上报合理化建议领导小组审批→填写合理化建议抄告督办单→承办部门实施→工作小组跟踪督办情况→及时向有关领导反馈。
第六条合理化建议管理要求:1、中层及以上干部每季度至少一篇,一般员工每年至少一篇。
2、季度上交的,在每季度最后一个月20号之前上交;年度上交的,在12月20日前上交。
为保证合理化建议的时效性,鼓励即写即交。
3、退回重写的需在退回之日起7日内补交。
第七条合理化建议奖惩:1、合理化建议有创新性、内容具体、写作态度认真,并经领导小组审批实施的,给当事人奖励100—500元。
2、合理化建议有独到见解,实施后能给公司带来较大经济效益的,领导小组报银亿集团公司领导审定后,给予当事人奖励1000元—20万元。
3、未按时上交和补交的,给予责任人罚款200元。
4、对于不认真参与合理化建议活动、多次被退回重写的,将扣发其年薪20%。
5、未按要求建立台账的,给予责任人罚款200元。
第八条本规定由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解释。
第九条本制度由公司总经理办公会审批后生效,修改时亦同。
第十条本制度自下发之日起实施,旧制度同日废除。
本办法如有与银亿集团有关制度相抵触的,按银亿集团有关规定执行。
附件:1、《合理化建议申报单》2、《合理化建议汇总表》3、《合理化建议抄告督办单》2013年9月1日附件1合理化建议申报单申报时间:年月日附件2合理化建议汇总表单位:年月日说明:备注栏填写:1、采纳实施;2、深入调研;3、加强日常管理;4、暂不采纳;5、仅供参考。
附件3合理化建议抄告督办单编号:此表一式两份,人力资源部存档一份,另一份存入建议人个人档案。
工作的合理化建议篇二尊敬的支行各位领导,根据银行企业愿景和发展规划,结合网点实际工作情况,营业室全体员工希望能在“支行”这个强大的后盾支持下,通过更加合理的战略布署,完善内控及服务管理,实现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客户忠诚度,培育新增优质客户。
为支行的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作为基层网点工作人员,通过在实际工作中的总结,建议如下:一、应充分重视营业网点在机构类客户维护中的积极作用,而不是单纯地“分庭而治”以营业室为例。
目前,归口支行管理的机构类客户都是历史沉淀的存量客户,而且都是存款业务,没有授信业务。
其账户往来情况,存款变化情况、他行开户情况等第一手信息都掌握在营业网点中。
但是因为管理口径的原因,网点人员在维护工作中参与度不高,造成了支行管理上的信息不对称和滞后。
(假设,某一机构类客户,账面大量向他行同名账户付款。
网点并不了解支行与该客户的沟通情况与互动性究竟如何。
同时基于服务等因素,也不能过多干预。
由此,因为对维护情况了解上的脱节,必然会导致客户与存款的流失。
) 另一方面,在网点拓展新增机构客户时,如果没有支行的支持,也必然是势单力薄,孤掌难鸣。
在同业竞争白热化的形势下,想要争取一个优质的政府类客户,单纯依赖产品和服务是不能够求胜的。
因为这类客户对产品没有过高要求,同时他到哪里都会享受到优于普通客户的服务。
想要新增一个机构客户往往更需要依托方方面面的社会关系和其他因素。
所以当营业网点发现了线索时,如果没有支行的支持与配合,也很难完成。
基于以上二个方面,我们建议,在机构客户的维护工作中,请行领导充分重视网点的积极作用。
同时,提供一个渠道,将网点发现的潜在机构客户,由支行带领完成营销工作,以更好地推进机构存款增长。
二、合理调配人力资源,建立动态的岗位配臵机制个别营业网点因为周边环境和服务对象的不同,会有季节性业务高峰。
因此,我们建议,以动态的业务量变化为依据,合理安排网点人员数量。
以营业室为例。
因为毗邻城乡结合部,每年的春节后至春耕前,周边的村镇政府都要发放各种农业补贴。
因此形成了业务量骤增,营业室内人满为患的景象。
这段时间,我们特别需要增加综合柜员、授权柜员和大堂经理,如果人力短缺,就难以保证业务有序进行和服务质量。
但是,在五一之后,农补业务逐渐收尾,我们对综合柜员的需要量也会减少。
再如,支行现在只有一个专职授权柜员,还有一名账户资料管理员辅助授权。
如果在业务平峰,尚可应付。
但是在账户管理业务高峰期间,比如企业年检等时段,因为要承担7个营业网点的备案工作,所以,授权工作必然受到影响。
综上,我们建议:在人员紧张的情况下,建立动态的岗位配臵机制,以达到最合理、最优化地利用人力资源。
三、加强品牌维护,树立统一的企业形象品牌是一个名称、名词、符号或设计,或者是它们的组合。
并通过以上这些要素及一系列市场活动而表现出来的结果所形成一种形象认知度,感觉,品质认知,以及通过这些而表现出来的客户忠诚度。
是于一种宝贵的无形资产。
企业形象是人们通过企业的各种标志而建立起来的对企业的总体印象,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
企业形象是企业精神文化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是社会公众与企业接触交往过程中所感受到的总体印象。
品牌与企业形象是如此重要,但是在我们实际工作中却没能更好地加以利用。
在此我还想举例说明。
在我们支行的多数网点中,客户取款时如果向我们要一个取款袋,如果是二三万,柜员可能会给个信封;如果是十万以上,柜员可能会给找个黑塑料袋。
更为可笑的是,会有柜员热情地把自己购物后,带有其他企业标识的纸袋送给客户。
虽是无意的举动,但是却在无意中失去了宣传吉林银行品牌形象的最佳机会。
我们建议,能为网点订制带有我行标识的取款袋和相关客户用品。
这不是单纯地用什么袋子给客户装钱,而是为了提升企业品牌,树立我行良好的企业形象。
工作的合理化建议篇三财务工作合理化建议一、新财政体制下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一)财务体制不顺在现行会计管理体制下,行政单位的财务人员在业务上受财政部门领导,在行政上受本单位领导,产生不少弊端。
会计人员有的随领导意志而变换,导致财会队伍不稳定和会计人员业务水平不高。
会计人员在行政权力的压力和一些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往往会做出一些增加不必要费用支出等违反财经纪律的事。
财政部门对会计人员不能进行有效的考核和监督,致使有些会计人员没有压力,没有责任心。
(二)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长期以来,行政单位习惯于基数递增的预算,预算观念不强,即使在近几年新财政体制不断深入的情况下,大部分行政单位的预算编制和执行还是粗放型的,行政单位的理财意识普遍缺乏,财务管理制度的建设较为薄弱。
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制度操作性不强。
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一般都过于笼统、定义较为模糊,执行制度的人员往往无所适从。
比如行政单位往来款清理时,有一些确实不能收回的坏账如何确认,无法办理产权证的房子入账问题,等等。
随着财政体制的改革,职能分工的细化,财务管理制度的可操作性直接影响到管理目标的实现、财政资金使用效果的提高,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财务公开度不够统计表明,新财政体制推行后,财政对行政单位的监控加强了,行政单位的公用经费预算使用定额标准,下属单位、专项经费支出成了新的“挖掘点”。
一些行政单位专项经费支出随意性较大,经常有行政单位将正常的公用经费放在专项经费中开支,核算中心由于不熟悉单位业务,区分不了哪些是专项经费,哪些是正常经费,也无法达到监督的目的。
(四)财务分析缺乏新财政体制要求行政单位加强本单位的财务分析,通过分析发现行政单位财务管理中的一些问题,衡量现在的财务状况,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为管理者提供有用的决策信息。
调查表明,目前行政单位普遍缺乏适合本单位的财务分析制度,财务人员往往用会计报表和年终决算的编报说明来代替行政单位的财务分析报告。
有的单位的编报说明也就只有寥寥几百字,不能客观、深入地反映单位的财务收支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导致财政部门和单位决策者不能全面了解单位的财务运行状况。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一)人力资源方面的缺陷由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在人事上缺乏真正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财会人员既要听从部门领导的指挥,又要接受单位领导的任免,这就决定了财会人员无法有效实行其对领导进行财务监督的职权,从而造成单位领导在财务管理上往往出现“以权代法”等问题。
(二)管理职能的缺陷由于存在着“路径依赖”,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无法彻底消除,一些行政单位的领导及财会人员尚未摆脱资金供给制下“记账、算账、报账”的圈子,在实际工作中,财务管理观念淡薄,财务管理工作涣散,财务管理的职能远远没有发挥出来。
财务管理制度松散、固定资产管理混乱的奇怪现象依然普遍存在。
财务部门对经费的管理常常是在事后核算的基础上进行,这样就忽视了资金使用前的预测控制,导致了行政单位支出管理普遍不规范的现象。
由于行政单位的经费来源一般都由财政部门直接补助,并且行政单位的财务人员往往是被动地报账、做报表,对本单位的业务流程和发展趋势了解不够,这些导致了行政单位的财务重会计核算、轻财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