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危房改造政策解读(大全5篇)[修改版]

危房改造政策解读(大全5篇)[修改版]

第一篇:危房改造政策解读农村危房改造政策解读农村危房改造是国家保障性安居工程的组成部分。

危房改造应执行“三最两就”原则,即“三最”,优先帮助住房最危险、经济最贫困农户,解决最基本的住房安全问题;“两就”,采取就地、就近重建翻建的改造方式。

一、补助对象(一)补助对象范围1. 分散供养五保户。

是指未进敬老院安置、仍在农村分散居住的五保户。

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原则上只安排无房或居住在危房中的农村分散供养五保户。

2. 低保户。

是指生活比较贫困,享受了国家低保政策,有民政部门颁发的低保证书的农户。

3. 贫困残疾人家庭。

是指家庭生活比较贫困,有残联部门颁发的残疾人证书的农户。

4. 其他贫困户。

是指经济上比较拮据,收入在当地贫困线以下的困难农户。

(二)补助对象住房情况1. 凡列为农村危房改造补助对象的,其居住的房屋,必须是按照住房城乡建设部《农村危险房屋鉴定技术导则(试行)》鉴定为C级或D级危房;不是C、D级危房的,不能列为农村危房改造补助对象。

2. 确定无房户为农村危房改造补助对象的,必须是经济上最困难的农户,即属分散供养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残疾人家庭或其他贫困户,且没有自己的住房、长期借住村集体房屋或私房。

五保户、低保户、因灾倒房户且属于贫困农户的,必须经县级民政部门认定,贫困残疾人家庭、其他贫困户必须经县扶贫办认定。

(三)各地在确定危房改造补助对象过程中,应优先将自筹资金能力特别弱的贫困农户确定为危房改造补助对象,并在政府帮助下改造建成最基本的安全住房。

二、补助对象申请条件(一)农村危房改造以户为单位,由农户提出申请,申请人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1. 拥有当地农业户籍并在当地居住,且是房屋产权所有人;2. 属于农村危房摸底调查统计在册的危房户;3. 属于农村分散供养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其他贫困户任意一种类型。

(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农户不能确定为补助对象:1. 在本村另有安全住房的; 2. 住房拥挤,需要分户的;3. 在外地(县城、集镇)已有永久性居住房屋的;4. 不属于农村分散供养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其他贫困户任意一种类型的三、补助标准按东、中、西部每户补助6500元、7500元、9000元的标准。

四、补助对象确定程序(一)自愿申请。

由户主本人向户籍所在地的村民委员会提出申请,并如实填报和提供下列资料:1. 农村危房改造项目申请表2. 户口簿、居民身份证等资料;3. 有权部门出具的五保证、低保证、残疾证等贫困残疾证明。

村民委员会受理申请后应如实登记。

(二)村民民主评议及公示。

申请人户籍所在地的村民委员会收到申请资料后,应采取入户调查、邻里走访等方式进行调查核实,组织村民进行公开评议。

入户调查时,至少应有2名村干部和1名以上本村群众参加。

村干部和调查人应分别在表上签字盖章。

调查核实结束后,村民委员会将调查结果在村务公开栏或村民主要活动场所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不得少于7天。

群众有异议的,应及时核实并听取当事人的陈述,不符合补助条件的,应取消补助对象资格。

公示期满后,及时将相关材料整理上报乡(镇)人民政府。

(三)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及公示。

乡(镇)人民政府对村民委员会上报的材料进行审查,并组织有关人员对危房改造申报对象进门入户实地调查。

对评议中争议较大以及公示有异议的必须严格进行复查、核实。

乡(镇)复查、核实完毕后,应将符合条件的拟补助对象名单、改造方式等在乡(镇)政务公开栏、村务公开栏、村民主要活动场所进行公示。

公示时间不得少于7天。

群众有异议的,乡(镇)人民政府应及时组织复核并听取当事人陈述。

公示期满后,及时将公示无异议或异议不成立的评审结果和相关材料整理汇总上报县(市、区)农村危房改造领导小组。

经审核不符合政策条件的,相关资料退回村民委员会,由村民委员会通知申请人,并书面说明理由。

(四)县(市、区)农村危房改造领导小组审批及公示。

1. 县市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汇总各乡(镇)情况,将汇总情况登记造册,会同县市区民政部门或者扶贫部门审查申请人情况,对相关材料进行审查,对部分申请人组织重点复核及现场抽查。

2. 组织相关部门技术人员和乡镇建设管理员深入农户家中,按照《农村危险房屋鉴定技术导则(试行)》的标准,对房屋危险程度进行调查和评定,填写《湖北省农村危房鉴定表》。

申请人居住的房屋不属于C、D 级危房的,不予上报审批。

3. 县(市、区)农村危房改造领导小组对申请人、改造方式、补助资金进行审批,并在地方电视台或政府网站上将审批结果公示,公示时间不得少于7天。

群众有异议的,及时组织调查核实并听取当事人陈述。

不予批准的,县(市、区)农村危房改造领导小组应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五)确定为补助对象的农户应与县级政府签订农村危房改造协议书,按照协议拨付款项。

(六)对经批准确定为补助对象、因指标有限未列入当年危房改造计划的,可转入下一年度优先予以安排。

第二篇:农村危房改造政策解读农村危房改造政策解读补助对象农村危房改造补助对象重点是居住在危房中的农村分散供养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和其他贫困户。

优先解决经济最困难、住房最危险农村困难家庭的居住安全问题。

补助标准农村危房改造资金以农户自筹为主,政府补助为辅,多渠道筹集改造资金,政府分类补助为:1、五保户、农村低保户的拆除重建或修缮加固;2、贫困残疾人家庭、其他困难户的拆除重建或修缮加固。

我县结合实际,制定了农村危房改造实施方案,明确了补助标准。

改造方式危房改造分拆除重建和修缮加固两种方式。

1、拆除重建。

拟改造农村危房整栋房屋属D级危房的应拆除重建,危险等级由各县区依照有关文件现场确认,原则上以农户自建为主。

2、修缮加固。

拟改造农村危房局部危险即属C级危房的应修缮加固,由农户自行修缮加固。

申报程序农村危房改造对象由农户自愿申请、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民主评议、乡镇审核、县级审批,实行公示制度,补助对象基本信息和各审查环节的结果要在村务公开栏公示。

第三篇:农村危房改造政策解读(河北某地)农村危房改造政策解读观众朋友们,大家好。

下面我和大家一起学习和交流一下农村危房改造方面的相关政策和知识。

实施农村危房改造,是实现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目标的一项重要举措,更是直接帮助农村贫困群众解决住房安全有保障的一个有效措施。

自2009年启动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以来,历经十年时间,到目前我市已累计改造农村危房24.7万户,超过了全市农村居民户数的六分之一,占全省农村危房改造总量97.8万户的25.3%。

通过实施农村危房改造,一是接受了极端天气的考验和时间的检验,有效地保障了农村贫困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二是把党的惠农政策尤其是住房安全有保障的行业扶贫政策落到实处,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一致认可,很多受益的危改农户编了顺口溜说:“塑钢门窗天花板、危陋住房党来管”,这也是党和政府对农村贫困群众的关怀与温暖在基层的真实写照;三是通过开展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加强了农村危房改造制度建设,转变了工作方法,改进了工作作风,市和县、乡各级管理干部、业务骨干和建筑工匠,在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中的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

按照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的“六个精准”基本要求,我主要从农村危房改造对象确定、危险房屋认定、改造补助资- 1乡、村下大力实施建档立卡“回头看”和农村低保精准识别工作,进一步夯实了危房改造农户确定的工作基础,通过部门工作协调联动和贫困农户动态调整,可以有效地落实改造对象精准的基本要求。

(二)危险房屋的认定主要依据《农村危险房屋鉴定技术导则(试行)》(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制,2009年印发)。

由县级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组织开展并负责认定。

经过培训的工程技术人员、乡镇政府工作人员、村“两委”代表均可参与房屋安全鉴定工作。

房屋危险性等级分为A、B、C、D四个等级。

A级:结构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未发现危险点,房屋结构安全。

B级:结构基本满足正常使用要求,个别结构构件处于危险状态,但不影响主体结构安全,基本满足正常使用要求。

C级:部分承重结构不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局部出现险情构成局部危房。

经修缮加固后可继续使用。

D级:房屋整体危险。

局部倒塌或地基基础出现损害,或墙体、梁柱、屋盖等结构构件受到严重损坏.或处于危险场地(滑坡、地裂、河道、暗坡等)。

房屋危险程度由县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根据鉴定技术导则,按照市级制定的、简明易行的房屋危险状况与评定内容和定性评价方法,通过采取现场核查的形式组织评定,形- 3排对农村危房改造的补助标准分为四类: 一是对于全省206个深度贫困村,其中我市有99个,分布在五个深度贫困县,根据《中共河北省委办公厅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推进深度贫困地区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提升工程行动计划》的通知》(冀办字[2017]38号) 精神,新建每户平均补助3.5万元,维修加固每户平均补助1.3万元。

二是对深度贫困县,新建每户补助2.8万元,修缮加固每户补助1万元; 三是对其他贫困县,新建每户补助2.3万元,修缮加固每户补助0.8万元;四是对贫困县以外的县、区,新建每户补助2万元,修缮加固每户补助0.6万元。

同时,市级和县区财政都对改造农户每户最低安排500元补助资金。

县、区统筹省以上补助资金和市、县(市、区)安排的补助资金,以及整合相关资金,根据新建、修缮加固农房的具体情况以及农户经济贫困程度等因素,确定当地分类分档次具体补助标准。

对自筹资金和投工投料能力极弱的改造农户,县级应当制定兜底解决贫困农户住房安全的具体措施,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切实做到政策托底。

按照国家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中央财政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社[2016]216号)- 5模式。

2、协议帮建。

对农户自身能力不足而且不熟悉、不了解建筑市场信息的,可以由乡政府、村“两委”帮助其推荐有能力、有信誉、有资质的施工队伍。

需要由农户自主与施工队伍签订协议。

3、组织统建。

属农户自建确有困难且有统建意愿、或农户能力极弱由县级政府兜底解决住房安全的,经农户同意后,可以通过招投标形式由乡、村确定施工队伍进行统建。

必须确保危房改造投入不低于正常的补助标准。

4、房屋臵换。

采取签订协议、履行公正手续,可以臵换的形式购臵使用外出农户已有的、质量较好的房屋,充分发挥村庄内闲臵房屋的使用效率。

5、集中建设。

通过建设农村互助幸福院、农村集体公租房和集体公房等方式,切实保障特困农户的住房安全。

以上五种建设模式,也是落实改造措施精准要求的主要内容。

(二)建设标准对4类重点对象改造房屋的建筑面积原则上控制在40-60平米以内。

政策规定是:1人户不低于20平米、2人户不低于30平米、3人户不低于40平米;3人以上户人均建筑面积不超过18平米,不得低于13平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