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3.3日食》教案探索一:模拟三球运动1.过渡:刚刚通过视频,我们了解了日、地、月的运动,现在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模拟一下这一运动。
2.提问:(教学提示:出示手电筒、大球和小球。
)我们如何利用这些物体来模拟太阳、地球和月球的运动呢?(预设:手电筒模拟太阳光,大球模拟地球,围绕着手电筒运动,同时手电筒的光也要跟随地球照射;小球模拟月球,在围绕大球运动的同时,还要跟随大球绕手电筒转动。
)3.布置任务:指导学生分组活动,模拟三球运动,并记录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教学提示:提醒学生注意运动方向。
)探索二:模拟日食1.过渡:刚刚有同学提出,日食现象就是月球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那是否真的如此?让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
2.布置任务:指导学生小组进行模拟日食的实验,并完成实验帮助卡。
研讨汇报1.小结:太阳系是一个运动着的天体系统,在太阳的引力作用下,其他天体4.布置任务:课后了解更多关于太阳系天体运动产生的天文现象,并探寻它们的成因。
板书 设计教学 反思第一个活动是模拟日、地、月三球的运动,利用本活动引导学生充分理解日、地、月三球的相对位置。
该活动中可利用手电筒模拟太阳光,大球(或地球仪)模拟地球,小球(或乒乓球)模拟月球。
用这些物品模拟三球运动时会发现,日、地、月三个天体在某一个特殊时刻有可能会处在同一条直线上,这对模拟日食的活动有很大的帮助。
本课的重点活动是模拟日食的实验,引导学生画出当月球处于远近不同的位置时所观察到的日食现象,然后对日食现象进行解释。
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认识太阳系的组成和运行状态,而且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课后 作业四、根据日食模拟实验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补充下列实验步骤。
(1)右图中________不同和________不同的纸片分别代表太阳、地球和月球。
(2)将三张纸片摆放在一条________上。
(3)在地球纸片上打上一个观察孔,让________纸片和观察孔高度一致。
(4)将月球纸片转到离地球纸片远近略有不同的两个位置上,通过观察孔观察“________”挡住“太阳”的情况。
2.请在下面的表格中画出你观察到的实验结果。
参考答案四、1.(1)大小颜色(2)直线(3)月球(4)月球2.《3.3日食》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课是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的第3课。
本课继续研究太阳系,重点关注太阳系中天体的运行。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它支配着太阳系中所有其他天体的运行。
月球在绕地球运动的同时,也被地球携带着绕太阳公转。
在运行过程中,天体会发生一些有趣的天文现象,比如日食。
教科书主要安排了三个活动。
第一个活动是模拟三球运动。
学生可以利用手电筒模拟太阳发光,地球仪(或大球)模拟地球,用乒乓球(或小球)模拟月球。
第二个活动是模拟日食。
第三个活动是汇总观察结果。
本课通过这三个活动为主线开展循序渐进的探究学习。
【学生分析】日食是学生已知或观察过的一种天文现象,把日食作为主题,对学生来说不仅有趣、有吸引力,还在于日食的发生与地球、太阳、月球三者的相对大小和相对运动有关,有助于学生认识太阳系的组成和运行状态。
同时,日食现象说明了宇宙天体是运动着的,这部分内容是学生认识天体运动的典型素材之一。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日食是日、地、月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
科学探究目标1.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模拟日食现象。
2.对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逻辑推理和解释。
科学态度目标1.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和乐趣,意识到设计科学研究方案的重要性。
2.能够大胆地想象,表达自己的想法。
3.保持关注典型天文现象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太阳系中天体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并可以逐渐被人们认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模拟日食现象。
难点:对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逻辑推理和解释。
【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三张颜色和大小不同的圆纸片、支架、双面胶、画日食现象的圆片纸、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班级记录表。
【教学过程】一、聚焦1.看图引入。
出示太阳、地球、月球运动轨道图。
2.提出问题:你们观察过日食吗?知道日食是怎么发生的吗?预设:学生对日食现象有一定的了解和兴趣。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它支配着太阳系中所有其他天体的运行。
月球在绕地球运动的同时,也被地球携带着绕太阳公转。
在运行过程中,天体会发生一些有趣的天文现象,比如日食。
3.学生对日食现象进行简单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提出问题,调查学生前概念,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二、探索1.模拟三球运动。
(1)出示手电筒、大球、小球。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这些物品模拟太阳、地球、月球的运动?在模拟三球运动的过程中,你观察到了什么?(3)组织学生自由分享,相互交流。
(4)通过交流,提取信息。
总结: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的相对位置时刻在发生变化,在某一个特殊时刻,太阳、地球和月球有可能会处在同一条直线上,手电筒的光线有可能会被挡住。
2.模拟日食。
(1)提出问题:月球真的能挡住太阳吗?能否设计一个模拟实验来验证我们的推测?(2)引导学生思考:用什么物体来模拟天体?天体的大小关系如何?天体应该如何摆放?人应该在哪里观察?如何观察?等等。
(3)出示模拟实验器材:三个大小和颜色不同的纸片、支架。
(4)讲解模拟实验方法:将三张纸片摆放在一条直线上,在地球纸片上打上一个观察孔,让月球纸片和观察孔高度一致,将月球纸片转到离地球纸片远近略有不同的两个位置上,通过观察孔观察“月球”挡住“太阳”的情况。
(5)学生进行模拟实验,并将看到的日食现象画在学生活动手册上。
3.汇总观察结果。
(1)教师张贴班级汇总表,给每组学生提供两张圆片纸。
(2)学生将1号位置(近)和2号位置(远)所看到的日食现象画在圆片纸上,张贴在班级汇总表中。
设计意图:通过模拟三球运动为模拟日食做铺垫,然后学生汇报观察总结这三个活动,让学生对日食现象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认识。
三、研讨1.提出问题:你们观察到日食现象了吗?月球处于远近不同的位置时看到的现象有何不同?学生结合班级汇总表,交流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
教师小结:当月球位置距离地球较近时,月球能够挡住整个太阳;当月球位置距离地球稍远时,月球不能挡住整个太阳。
2.引导学生结合前面的学习,描述太阳系是怎样的天体系统。
教师总结:太阳系是一个运动着的天体系统,这些天体都在不停地相对运动,相对运动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一些有趣的天文现象。
设计意图:通过研讨学生能够从汇总表中得出“近大远小”的道理。
同时也帮助学生梳理对太阳系这个天体系统的理解。
四、拓展1.出示“金星凌日”的图片(或视频),介绍“金星凌日”是如何发生的。
2.提出问题:金星的直径和地球差不多大,为什么金星看上去那么小?3.学生结合本节课学习,对“金星凌日”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设计意图:借助“金星凌日”现象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太阳系的认识,加深学生对于天体的相对大小、相对距离、相对位置关系的理解,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建立宇宙的空间观念意识。
【板书设计】【活动手册使用说明】本课的活动手册有三个内容需要填写:一是让学生画出观察到的日食现象;二是根据模拟实验,画出日食发生时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示意图;三是对模拟日食实验进行解释。
因为学生在“地球”纸片上的观察孔进行观察,所以看到的现象会比较直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用一只眼观察。
画日食现象时,太阳没有被挡住的部分留白,被挡住的部分涂黑。
画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示意图时,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模拟实验中三个纸片所摆放的位置来画,这里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要从立体图转化为平面图。
“我的解释”部分学生可以对1号位置(近)和2号位置(远)所看到的现象不一样进行解释,也可通过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示意图对日食现象是如何发生的进行解释。
《3.3日食》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填空实验:模拟日食●实验器材:三张颜色和大小不同的圆纸片、支架、双面胶。
●实验步骤:①用大小和颜色不同的纸片分别代表太阳、地球和月球。
②将三张纸片摆放在一条直线上。
③在地球纸片上打上一个观察孔,让月球纸片和观察孔高度一致。
④将月球纸片转到离地球纸片远近略有不同的两个位置上,通过观察孔观察“月球”挡住“太阳”的情况。
●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日食是由于月球处于太阳和地球之间,三者正好处于同一条直线上形成的。
1.在太阳的引力作用下,太阳系中的天体都在围绕太阳运行。
2.月球在绕着地球运动的同时,也被地球携带着绕太阳公转。
3.当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之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在地球上处于月球影子中的人,只能看到太阳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看不到,于是就发生了日食。
日食的形成4.在同一次日食现象中,在地球上不同位置的人看到的日食形状不同。
5.日食的类型及发生时间(1)根据太阳被月球遮挡的程度,日食可以分为日偏食、日环食和日全食三种类型。
日偏食日环食日全食(2)日食发生时间是农历初一,但不是每个月都会发生。
二、判断题1.日食时,地球上只有特定区域的人才能看到。
( √ )2.太阳、地球、月球在同一条直线上时,地球的影子投射到月球上,这个影子将引起日食。
( × )解析:太阳、地球、月球在同一条直线上时,地球的影子投射到月球上,这个影子将引起月食;月球的影子投射到地球上,这个影子将引起日食。
3.日食发生的类型有日全食、日环食和日偏食。
( √ )4.农历每月初一都会发生日食。
( × )5.日食是有规律的天文现象,它只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生。
( √ )6.日食出现时,最早是西边出现黑影。
( √ )解析:由于月球自西向东绕地球运转,所以日食总是从太阳圆面的西边缘开始的。
7.我们可以直接用眼睛观察日食。
( × )解析:观察日食时,不能直接用眼睛观察,避免强烈日光照射,灼伤眼睛。
三、选择题1.当月球运动到阳和地球之间,月球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于是就发生了( B )。
C.月相 A.月食 B.日食2.如图( C )图是日全食。
A. B. C.3.在中秋节那天,我们不可能看到的天文现象是( A )。
A.发生日食现象B.发生月食现象C.看到一个圆圆的月亮解析: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其月相是满月,可以在天空中看到一个圆圆的月亮,也可能看到月食现象。
日食现象发生在农历初一。
4.图中在做模拟日食实验,圆上按序标注1~8标号。
当“月球”运行到大约( A )位置时,圆圈中心处的“地球”可以观察到“日食”现象。
A.2B.8C.6四、实验探究探究:模拟日食小科利用蜡烛、玻璃弹珠、乒乓球搭建模型,来探究日食的成因。
如图是他绘制的月球公转位置的示意图。
(1)如图所示,月球从A点位置运动到B点位置,实际大约需要8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