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理信息系统结课课程论文

地理信息系统结课课程论文

《地理信息系统》课程论文学院: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班级:勘察姓名:学号: 1234567894526778 指导教师:前言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System,GIS)是以计算机平台为基础,将地物的空间位置信息与属性信息结合起来的多学科集成技术。

在如今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GIS技术也得到了广泛推广,根据各行业特点开发的GIS系统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而高校作为科学技术的集中地,更是顺应GIS的潮流将其应用到了校园的管理方面,方便了校园的规划.建设、日常管理工作。

1.概述1.1选题的背景及意义: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GIS系统已经渗入到社会的各个行业中,在各个领域都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然而,由于GIS软件的专业性较强,操作程序复杂,不便于推广和使用。

对于不同领域的用户而言,有些功能的使用不符合用户的习惯,不能很好的满足用户的需求。

因此,各行业根据自己的行业特点对GIS系统进行二次开发,使其更方便地为人类服务。

进行GIS的二次开发是信息时代的拓展应用,实现了科学理论的成果转化。

1.地理信息系統的空囘数据結枸及其存偖方式2.1栅格数据结构栅格数据结构是最简单最直观的空间数据结构,它实际就是像元阵列,每个像元由行列确定它的位置,用像元值表示空间对象的类型、等级等特征。

栅格数据的存储可以逐行进行,这与扫描数据的生成相一致;也可以分块进行,以适用于数据处理中的面状作业。

栅格数据中,很多像元取相同的值,数据冗余明显,为了节省存储空间,设计产生了以下五种栅格数据存储的压缩编码。

全栅格式存储:用非压缩格式时,存放的是每个像元的灰度值。

若每个象元规定N比特,则其灰度值范围可在0到2N-1之间。

若每个象元只规定1比特,则灰度值仅为0和1,这就是所谓二值图像,0代表背景,1代表前景。

2.2链式编码:链式编码又称为弗里曼链码(Freeman,1961)或边界链码。

链式编码主要是记录线状地物和面状地物的边界。

它把线状地物和面状地物的边界表示为:由某一起始点开始并按某些基本方向确定的单位矢量链。

基本方向可定义为:东=0,南=3,西=2,北=1等。

2.3 行程编码:行程编码(Run Length Code)是栅格数据的一种压缩格式,是通过三元组序列来表示的。

每个三元组的三个元素分别存储灰度值的起始列号、灰度值和该灰度值的像元个数。

2.4块式编码:块码是行程编码扩展到二维的情况,采用方形区域作为记录单元,把多边形范围划分成由象元组成的正方形,然后对各个正方形进行编码。

块式编码数据结构中包括3个内容:块的原点坐标(可以是块的中心或块的左下角象元的行、列号)和块的大小(块包括的象元数),再加上记录单元的代码组成。

2.5叉树编码:将图像区域按四个大小相同的象限四等分,-直等分到子象限上仅含一种属性代码为止。

而块状结构则用四叉树来描述。

按照象限递归分割的原则所分图像区域的栅格阵列应为2nx2n (n为分割的层数)的形式。

2.5.1四树杈分解过程:四树杈编码又可分为:(1)规则四叉树:用五个字段来表示树中的每个结点,其中一个用来描述该结点的特性(有目标、空白、非结点),其余四段用于存放四结点的指针。

(2)线性四叉树:将四叉树转换成一个线.性表,表的每个元素与一个结点相对应,结点之间的层次关系在元素中描述。

2.量数据结构:矢量数据结构是通过记录坐标的方式,尽可能地将点、线、面地理实体表现得精确无误。

其坐标空间假定为连续空间,不必象栅格数据结构那样进行量化处理。

因此矢量数据能更精确地定义位置、长度和大小。

除数学上的精确坐标假设外,矢量数据存储是以隐式关系以最小的存储空间存储复杂的数据。

矢量数据结构通过记录空间对象的坐标及空间关系来表达空间对象的位置。

按照其功能和方法矢量数据结构的编码形式可分为:实体式、索引式、双重独立式和链状双重独立式。

实体式数据结构是指构成多边形边界的各个线段,以多边形为单元进行组织。

按照这种数据结构,边界坐标数据和多边形单元实体一一对应,各个多边形边界都单独编码和数字化。

索应式数据结构采用树状索引以减少数据冗余并间接增加邻域信息,具体方法是对所有边界点进行数字化,将坐标对以顺序方式存储,由点索引与边界线号相联系,以线索引与各多边形相联系,形成树状索引结构。

双重独立式数据结构(DIME) 采用了拓扑编码结构,是对图上网状或面状要素的任何一条线段,用其两端的节点及相邻面域.来予以定义。

链状双重独立式数据结构是DIME数据结构的一-种改进。

在DIME中,一条边只能用直线两端点的序号及相邻的面域来表示,而在链状数据结构中,将若干直线段合为一个弧段(或链段),每个弧段可以有许多中间点。

在链状双重独立数据结构中,主要有四个文.件:多边形文件、弧段文件、弧段坐标文件、结点文件。

3.地理信息系统数据采集方式(1)手工方式:通过手工在计算机终端.上输入数据,主要是键盘输入。

(2)手扶跟踪化数字方式:是一种图形数字化设备,是目前常用的地图数字化方式。

(3)扫描方式:扫描仪是一种图形、图象输入设备,可以快速地将图形、图象输入计算机系统,是目前发展最快的数字化设备(4)影像处理和信息提取方式:从遥感影像上直接提取专题信息。

(5) 数据通讯方式:联网方式下,信息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以及与其它信息系统之间实现信息交流和信息共享的主要方式。

4.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方法空间分析是基于地理对象的位置和形态特征的空间数据分析技术,其目的在于提取和传输空间信息。

基于空间分析内容的需求,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方法主要由以下几种:4.1叠加分析大部分GIS软件是以分层的方式组织地理景观,将地理景观按主题分层提取,同- -地区的整个数据层集表达了该地区地理景观的内容。

地理信息系统的叠加分析是将有关主题层组成的数据层面,进行叠加产生一-个新数据层面的操作,其结果综合了原栅格数据叠加:将单个栅格单元数据作为提取和分析的逻辑单元,逐个单元进行属性组合处理,得到新的栅格数据层。

在栅格数据叠合分析中,地图运算又分为代数运算和逻辑运算两种矢量数据叠合:参与分析的图层的要素均为矢量数据,结果得到新的矢量数据层。

实现拓扑叠合,结果包含新的空间特性和属性关系。

又可分为以下几种: A、点与多边形的叠合:点与多边形的叠合是确定一图层上的点落在另一图层的哪个多边形内,以便为图层的每个点建立新的属性。

例如水井点位与规划区多边形相叠合。

可确定每口井所属的规划区范围。

它实质是点与面之间的包含分析,可采用铅垂线算法来实现点与多边形的叠合分析。

B.线与多边形的叠合:线与多边形的叠合是确定一图层.上的弧段落在另一图层的哪个多边形内,以便为图层的每条弧段建立新的属性。

例如当确定某一行政区内各种等级道路的里程数时,就需要将道路图与境界图相叠合,计算弧段与多边形边界的交点,在交点处截断弧段,并对弧段重新编号,建立弧段与多边形的归属关系。

C.多边形与多边形的叠合:多边形与多边形的叠合是指将两个不同图层的多边形要素相叠合,产生输出层的新多边形要素,用以解决地理变量的多准则分析、区域多重属性的模拟分析、地理特征的动态变化分析,以及图幅要素更新、相邻图幅拼接、区域信息提取等。

因此,多边形与多边形的叠合分析具有广泛的应用功能.它是空间叠合分析的主要类型,一般基础GIS 软件都提供该类型的叠合分析功能,以ARC/INFO为例,提供的多边形与多边形叠合分析功能,包括以下六种操作命令: Union、Intersect、ldentity、Erase、Update、Clip。

5.2缓冲区分析邻近度描述了地理空间中两个地物距离相近的程度,其确定是空间分析的一个重要手段。

交通沿线或河流沿线的地物有其独特的重要性,公共设施的服务半径,大型水库建设引起的搬迁,铁路、公路以及航,运河道对其所穿过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等,均是一个邻近度问题。

缓冲区分析是解决邻近度问题的空间分析工具之一。

所谓缓冲区就是地理空间目标的一种影响范围或服务范围。

缓冲区又称影响区或影响带,是指围绕地理要素的一定宽度的区域,可分为点的缓冲区、线的缓冲区和面的缓冲区三种。

缓冲区包括主体、邻近对象和作用条件。

主体:分析的主要目标。

邻近对象:受主体影响的客体。

作用条件:主体对邻近对象施加作用的影响条件或强度5.3基于空间关系的查询空间实体间存在着多种空间关系,包括拓扑、顺序、距离、方位等关系。

通过空间关系查询和定位空间实体是地理信息系统不同于一般数据库系统的功能之一。

如查询满足下列条件的城市:在京九线的东部,距离京九线不超过200公里,城市人口大于100万并且居民人均年收入超过1万。

整个查询计算涉及了空间顺序方位关系(京九线东部),空间距离关系(距离京九线不超过200公里),甚至还有属性信息查询(城市人口大于100万并且居民人均年收入超过1万)5.4空间量算对于线状地物求长度、曲率、方向,对于面状地物求面积、周长、形状、曲率等;求几何体的质心;空间实体间的距离等。

5.在各自领域作用6.1基础设施管理(Facilities Management)城市的地.上地下基础设施(电信、自来水、道路交通、天然气管线、排污设施、电力设施等)广泛分布于城市的各个角落、且这些设施明显具有地理参照特征的。

它们的.管理、统计、汇总都可以借助GIS完成,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6.2选址分析(Site Selecting Analysis)根据区域地理环境的特点,综合考虑资源配置、市场潜力、交通条件、地形特征、环境影响等因素,在区域范围内选择最佳位置,是GIS的一个典型应用领域,充分体现了GIS的空间分析功能。

6.3网络分析(Network System Analysis)建立交通网络、地下管线网络等的计算机模型,研究交通流量、进行交通规则、处理地下管线突发事件(爆管、断路)等应急处理。

警务和医疗救护的路径优选、车辆导航等也是GIS。

6.4城市规划领域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化速度大大加快,但是城市发展的现状并不令人满意。

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如市政管线,事故时有发生;城市交通、土地、水资源、能源、灾害管理和决策的水平急需改善和提高。

为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广大城市规划师和城市决策者迫切希望能够更完整、准确和全面地把握城市及其周边环境的动态空间特征。

如今,在城市规划领域,GIS技术被用于城市规划的辅助设计、工程选址,以及城市管理的规划控制、辅助决策等工作。

地理信息系统由于其对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分析能力,弥补了原来城市规划纯图形、纯文字的缺陷,而使空间数据的图形表现和属性数据的空间分析有了很大的提高,为城市规划提供了一个直观和理性的规划工具。

6.5GIS对规划数据的存储管理与分析功能GIS可以管理大容量的数据,支持多种表现形式的空间数据,提供良好的数据维护更新能力,以及查询、叠合、分类、网络、邻近、数字高程模型等空间信息的查询和分析能力,对城市规划空间分析的理性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