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成语有关的历史人物故事(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致辞、心得体会、合同协议、条据书信、规章制度、读后感、观后感、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experiences, contract agreements, normative letters, rules and regulations, reading feedback, observation feedback,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与成语有关的历史人物故事与成语有关的历史人物故事(7篇)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经典的故事;你是否在寻找“与成语有关的历史人物故事”?下面本店铺给大家带来了相关资料,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与成语有关的历史人物故事(篇1)将心比心春秋时五霸之一的楚庄王,一天晚上,为酬谢有功将士,摆了一席盛大的酒宴,要开怀畅饮。
在轻歌妙舞的气氛中,忽然,灯火全部熄灭。
黑暗中庄王的爱妾受到一个将士的调戏。
她急中生智,一把抓下那个将士的头冠,让庄王点灯,捉拿那个无冠带的人。
庄王不但没有发怒,反而说:“无妨,此刻宴乐饮酒自不必拘泥妇人之节。
”并让所有的人都取下头冠,当灯火再亮时,将士中无一人戴头冠。
真是难得的大度,十足的人情味。
数年之后,楚军与晋军交战,楚军处劣势,突然,一位将士冲向敌阵,使战争转败为胜。
这位将士就是当年调戏庄王爱妾的那人。
庄王当年是“经路窄处,留一步与人行”,充分表现了他的宽厚仁爱之心和令人叹服的人情味;他并没有期求回报而却得到回报,这正是他事业成功之所在。
唐朝的李靖,曾任隋场帝的郡丞,最早发现李渊有图谋天下之意,亲自向隋炀帝检举揭发。
李渊灭隋后要杀李靖,李世民反对报复,再三请求保他一命。
后来,李靖驰骋疆场,征战不疲,安邦定国,为唐王朝立下赫赫战功;魏征曾鼓动太子建成杀掉李世民。
李世民同样不计旧怨,量才重用,使魏征觉得“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也为唐王朝立下了丰功。
相传唐朝宰相陆贽,有职有权时,曾偏听偏信,认为太常博士李吉甫结伙营私,便把他贬到明州做长史。
不久,陆贽被罢相,贬到了明州附近的忠州当别驾。
后任的宰相明知李、陆有点私怨,便玩弄权术,特意提拔李吉甫为忠州刺史,让他去当陆贽的顶头上司,意在借刀杀人。
不想李吉甫不记旧怨,而且,“只缘恐惧传须亲”,上任伊始,便特意与陆贽饮洒结欢,使那位现任宰相借刀杀人之阴谋成了泡影。
对此,陆贽深受感动,便积极出点子,协助李吉甫把忠州治理得一天比一天好。
李吉甫不搞报复,宽待了别人,也帮助了别人。
最难得的是将心比心,谁没有过错呢?当我们有对不起别人的地方时,是多么渴望得到对方的谅解啊!古人古事,脍炙人口。
以古为镜,可以净心灵,辨是非,明前途。
总之,与人交往过程中,肚量直接能影响到彼此间的关系是否能协调发展。
众多同事同仁共处一方天地,矛盾、恩怨在所难免,这尤不及,有的是由于认识水平的不同,有的是因为一时误解造成。
如果我们都能够像古人那样有较大的肚量和长远的眼光,以退让、宽容的态度去对待恩怨,就不仅有可能赢得时间、缓和矛盾,更有可能在不经意间为多年后的善报埋下善因,还你一个更为海阔天宽的新局面。
与成语有关的历史人物故事(篇2)【成语】:尸居余气【拼音】:shī jū yú qì【解释】:余气:最后一口气。
象尸体一样但还有一口气,指人将要死亡。
也比喻人暮气沉沉,无所作为。
【成语故事】:三国魏明帝临死的时候,他的儿子曹芳只有八岁,为了安排身后的国事,他派人急召太尉司马懿返回京都洛阳。
司马懿风尘仆仆进宫时,明帝只剩下一口气。
这时,大将军曹爽已在床前。
明帝拉住他俩的手,将曹芳托付给他们,要求他们好好辅佐曹芳。
明帝死后,曹芳继位,朝政由司马懿和曹爽共同掌管。
开始一段时间,两人互相礼让,相安无事。
不久,曹爽提拔了一批亲信到朝廷担任要职。
这些人经常给曹爽出谋划策,要他排挤司马懿,独揽朝廷大权。
曹爽依他们的话去做,就此飞扬跋扈起来。
为了削弱司马懿处理朝政的权力,曹爽奏请皇帝让司马懿改任太傅。
大傅的地位表面上比太尉要高,司马懿不得不接受下来。
这样一来,曹爽以为自己大权独揽,可以为所欲为了。
于是,他肆元忌惮地把宫中珍宝偷运到自己家,日夜和一班亲信饮酒作乐,生活待遇几乎和皇帝一样。
司马懿是个老谋深算的人,为了麻·痹曹爽,他经常称病不去上朝,对曹爽的胡作非为也不闻不问。
但是,暗地里却收集材料,作好应变准备。
”有一年,曹爽的亲信李胜到外地去做官。
临行前,曹爽叫他以辞别的名义,到太傅府里去观察一下司马懿的动静。
司马懿早有准备。
李胜来时,他躺在地上,让两个侍女扶起靠着。
见到李胜后,他指了指嘴,表示口渴。
侍女端来一碗粥。
喂他喝了几口,没咽下去的粥全顺着嘴角流下采。
李胜皱着眉对司马懿说,他将要到荆州去任职,今天特地来辞别,司马懿听了,有气无力他说:“怎么,你是要到并州去吗?…李胜纠正说:“是荆州,不是并州。
”司马懿这才点点头,抱歉他说:“唉,我年纪老了,不中用了,为国立功靠你们了!”李胜告辞后,立即向曹爽报告说:“司马公已经像死尸一样躺着,只余下一口气了。
看来他的神思和躯壳已经分离,不久于人世,不必为他忧虑。
”曹爽听了非常高兴,不再对司马懿有戒心。
公元249年的一天,曹爽等人陪同曹芳城北去祭扫明帝的陵墓。
司马懿等他们出城后,立即调兵占领了武·器库,同时亲自带领一支军队,截断了曹爽等的归路。
接着,他派人去明帝陵墓,迎接曹芳回洛阳,并上奏章控告曹爽违背先帝遗命,犯上作乱,请求曹芳免去曹爽等的官职,听候处置。
几天后,司马懿逮捕了曹爽的几名亲信,然后通过追究他们的罪责,把案子牵连到曹爽身上。
最后以叛逆罪把曹爽及其亲信全部处死,从此独揽朝政。
与成语有关的历史人物故事(篇3)周瑜非常嫉恨诸葛亮,总想找个理由杀掉诸葛亮。
一天,周瑜让诸葛亮造10万枝箭,并说10天内就要。
诸葛亮痛快地答应了,说:“我3天之内就送10万枝箭过来。
”周瑜很吃惊。
诸葛亮向鲁肃借了20只快船,600名士兵,把每条船用布蒙上,两边堆满一捆捆的干草。
周瑜得知这一情况后,心里非常怀疑,不知诸葛亮又在玩什么花样。
到第三天,天还没亮,诸葛亮便派人将鲁肃请来,说:“请您和我一同去取箭。
”然后,把20条快船用长绳连起来,一直往江北驶去。
当时,长江上雾云很大,对面看不见人。
鲁肃心里不明白,问诸葛亮怎么回事。
诸葛亮只是笑,并不回答。
不久,船靠近曹操的水寨zhài诸葛亮命令将船头朝东船尾向西,一字摆开。
又叫士兵一起敲鼓呐喊。
曹操听了报告,说:“雾天作战,恐怕有埋伏。
先让水陆军的弓箭手向他们射箭,雾散后再进军。
”于是,箭像雨点一样射向那20条船。
箭头准确地落在草捆上,排得密密麻麻。
过了一会儿,诸葛亮命令船头掉过来,再由西向东排开,于是,另一面又被射满了箭。
等到太阳要升起来时,雾也快散了。
诸葛亮命令军士开船,并一起大喊:“谢谢丞相的箭!”船到了南岸,周瑜已经派了500名军士在江边等着搬箭,卸完后共有十二三万枝箭。
鲁肃见了周瑜,把诸葛亮借箭的事说了一遍。
周瑜叹气说:“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我实在不如他啊!”与成语有关的历史人物故事(篇4)【成语】:声名狼藉【拼音】:shēng míng láng jí【解释】:声名:名誉;狼藉:杂乱不堪。
名声败坏到了极点。
【成语故事】:蒙恬是秦朝著名的将领,秦王朝建立以后,秦始皇就派他带领三十万人马去搞击北方匈奴的侵扰,收复了黄河南北的大片大地。
接着,蒙恬又按照秦始皇的命令,把过去秦、赵、燕三国原来的长城连接起来,花了多年时间,西从临洮(今甘肃岷县)起,翻山越岭一直到东边的辽东,建成了一道万·里长城。
蒙恬的兄弟蒙毅也为秦始皇平定天下,立下卓著战功。
秦始皇死后,赵高(邯郸人)、李斯玩弄阴谋让秦始皇的次予胡亥继位。
赵高完全掌握了朝中大权。
在秦始皇在世之时,赵高曾有过贿赂舞弊,胡作非为的事,被秦始皇知道了,就让蒙毅去审理这个案子,蒙毅查清了事实,把赵高判了死刑。
后来,赵高向秦始皇苦苦哀求,才免了他的罪。
秦二世一上台,赵高就假借胡亥之手,派人通知蒙毅命令他自杀。
蒙毅在申辩中,列举了秦昭襄王杀名将白起、楚平王杀贤臣伍奢、吴王夫差杀良将伍员等几件事,说明这些君王犯良臣的大错,结果是“恶声狼藉,布于诸国”,遭到人们普遍的遣责,并希望秦二世能从中引为鉴戒。
但一贯看赵高脸色行事的胡亥不听,终于杀了蒙毅。
这时,蒙恬正带着30万人马守卫北部边疆,胡亥怕他不服,又连夜派人赐死蒙恬。
根据这个故事,后来人们就引出“声名狼藉”这个成语,比喻干尽坏事,臭名昭著,或形容某个人的名誉坏到了极点。
与成语有关的历史人物故事(篇5)【成语】:升堂入室【拼音】:shēng táng rù shì【解释】:升:登上;堂:厅堂;室:内室。
古代宫室,前为堂,后为室。
比喻学识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达到很高的成就。
【成语故事】:孔子的弟子子路是个很勇敢的人,而且擅长弹奏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