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片机的电流电压测量系统设计目录1 前言 (2)1.1 电子测量概述 (2)1.2 数字电压表的特点 (2)1.3 单片机的概述 (3)2 系统方案的选择与论证 (4)2.1 功能要求 (4)2.2 系统的总体方案规划 (4)2.3 各模块方案选择与论证 (5)2.3.1 控制模块 (5)2.3.2 量程自动转换模块 (5)2.3.3 A/D转换模块 (5)2.3.4 显示模块 (6)2.3.5 通信模块 (6)3 系统的硬件电路设计与实现 (7)3.1 系统的硬件组成部分 (7)3.2 主要单元电路设计 (7)3.2.1 中央控制模块 (7)3.2.2 量程自动转换模块 (8)3.2.3 A/D模数转换模块 (13)3.2.4 显示模块 (14)3.2.5 通信模块 (15)3.2.6 电源部分 (16)4 系统的软件设计 (16)4.1 软件的总体设计原理 (16)4.1.1 A/D转换程序设计 (17)4.1.2 数字滤波程序设计 (18)4.1.3 量程自动转换的程序设计 (20)5 系统调试及性能分析 (22)5.1 调试与测试 (22)5.2 性能分析 (22)6 结束语 (23)6.1 设计总结 (23)6.2 设计的心得 (23)7 致谢词 (24)附录 (25)附录1 参考文献 (25)附录2 系统总电路图 (26)附录3 源程序 (27)1 前言1.1 电子测量概述从广义上讲,但凡利用电子技术来进行的测量都可以说是电子测量;从狭义上来说,电子测量是在电子学中测量有关电量的量值。
与其他一些测量相比,电子测量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①测量频率范围极宽,这就使它的应用范围很广;②量程很广;③测量准确度高;④测量速度快;⑤易于实现遥测和长期不间断的测量,显示方式又可以做到清晰,直观;⑥易于利用电脑,形成电子测量与计算技术的紧密结合。
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的发展,测量任务越来越复杂,工作量加大,测量速度测量准确度要求越来越高,这些都对测量仪器和测试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微机的出现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条件。
利用微机的记忆,存储,数学运算,逻辑判断和命令识别等能力,发展了微机化和自动测试系统。
近年来微机和大规模集成电路发展很快,价格大幅下降,同时在测试系统中还解决了通用接口母线标准化问题,使微机化仪器和自动测试系统得到了很大发展,正改变着电子测量的面貌。
1.2 数字电压表的特点1.读数直观、准确电压表的数字化,是将连续的模拟量(如直流电压)转换成不连续的离散的数字形式并加以显示。
这有别于传统的以指针与刻度盘进行读数的方法,防止了读数的视差和视觉疲劳。
2.显示范围宽、分辫力高指针表的分辫力,是由刻度盘的细度表达的,刻度盘在一定条件下无法分得很细,太细了视觉分辫也很困难,而数字显示的电压表,目前可以做到从2〔1/2〕到10〔1/2〕。
数字电压表的输入阻抗可高达(1~10000)M。
输入阻抗越高,所吸收被测信号的电流就越小,所带来的附加误差极小,可以忽略。
4.集成度高、功耗小、抗干扰能力强由于CMOS技术的发展,集成电路的功耗变得很小,即发热量很小,这样就可以在同一块芯片上集成更多的元件,形成大规模或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这给制造业带来了飞跃,不仅仪表小巧而功能齐全,其他如、袖珍电脑等也得以诞生。
目前双积分或多重积分的A/D转换器构成的数字电压表,由于在积分过程中可将干扰信号部分或全部抵消掉,其串模抑制比可达100分贝,共模抑制比可达120分贝。
直流数字电压表本身可以扩展成交流电压表、交直电流表、峰值表、功率表等,还可以附加智能化。
例如:计算、保持、比较数字、设定时间,设定上、下量限及自动控制等多种功能。
1.3 单片机的概述单片机就是在一块半导体硅片上集成了微处理器〔CPU〕、存储器〔ROM、RAM、EPROM〕和各种输入、输出接口,这样一块集成电路芯片上具有一台电脑的属性,因而被称为单片微型电脑,简称单片机。
单片机根据其基本操作处理的位数可分为:1位单片机、4位单片机、8位单片机、16位单片机和32位单片机。
并且其发展历史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单片机初级阶段。
因工艺限制,单片机采用双片的形势而且功能比较简单。
例如,仙童公司生产的F8单片机,实际上只包括了8为CPU,64 B RAM和2个并行口。
因此,还需加一块3851才能组成一台完整的电脑。
第二阶段:低性能单片机阶段。
以Intel公司制造的MCS-48单片机为代表,这种单片机片内集成有8位CPU、并行I/O口、8位定时器/计数器、RAM和ROM等,但是不足之处是无串行口,中断处理比较简单,片内RAM和ROM容量较小且寻址范围不大于4KB。
第三阶段:高性能单片机阶段。
这个阶段推出的单片机普遍带有I/O口,多级中断系统,16位定时器/计数器,片内ROM、RAM容量加大,且寻址范围可达64KB,有的片内还带有A/D转换器。
这类单片机的典型代表是:Intel公司的MCS-51系列、Motorola 公司的6801和Zilog公司的Z8等。
由于这类单片机的性能价格比高,所以仍被广泛应用,是目前应用数量较多的单片机。
第四阶段:8位单片机稳固发展及16位单片机、32位单片机推出阶段。
此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一方面发展16位单片机、32位单片机及专用型单片机;另一方面不断完善高档8位单片机,改善其结构,以满足不同的用户需要。
2 系统方案的选择与论证2.1 功能要求使用AD/DC模数转换模块把模拟量转换成数字量,再采用AT89C52单片机进行电压、电流表的计算和显示,并将数据发送给PC机,要求进行硬件,软件系统设计。
1、4位电压、电流显示2、8个档位自动调节3、电压范围0——1000V4、电流范围0——5A5、能串口发送给电脑,并以适时波形显示2.2 系统的总体方案规划本设计主要由五大模块组成:量程自动转换模块、A/D模数转换模块、单片机控制模块、显示模块和通信模块。
按系统功能实现要求,控制模块采用AT89C52单片机,通过程序来进行电压、电流的计算等数据处理,及其功能控制;量程自动转换模块包括电压衰减和8个档位自动换档,采用纯硬件搭建;A/D转换模块采用ADC0809芯片;显示模块采用四个LED数码管静态显示电压、电流值。
通信模块采用串口通信将数据发送给PC机。
使用MAX232芯片,实现电平转换功能,使单片机的TTL电平与RS232的电平实现匹配。
如图2.1所示:图2.1 系统总体框图2.3 各模块方案选择与论证2 控制模块中央控制器为整个系统的核心,通过接受外部信息,按照控制算法驱动执行机构。
对中央处理器的选择多种多样,本设计采用ATMEL公司生产的AT89S52系列的单片机作为主控制器。
它支持ISP在线可编程写入技术!串行写入、其频率高达33MHz,故其速度更快、内部集成看门狗计时器,不再需要像89C51那样外接看门狗计时器单元电路。
稳定性更好。
AT89S52 高性能8位单片机是一个低功耗,高性能CMOS 8位单片机,片内含8k Bytes ISP(In-system programmable)的可反复擦写1000次的Flash只读程序存储器,器件采用ATMEL公司的高密度、非易失性存储技术制造,兼容标准MCS-51指令系统及80C51引脚结构,芯片内集成了通用8位中央处理器和ISP Flash存储单元,功能强大的微型电脑的AT89S52可为许多嵌入式控制应用系统提供高性价比的解决方案。
AT89S52具有如下特点:40个引脚,8k Bytes Flash片内程序存储器,256 bytes 的随机存取数据存储器〔RAM〕,32个外部双向输入/输出〔I/O〕口,5个中断优先级2层中断嵌套中断,2个16位可编程定时计数器,2个全双工串行通信口,看门狗〔WDT〕电路,片内时钟振荡器。
此外,AT89S52设计和配置了振荡频率可为0Hz并可通过软件设置省电模式。
空闲模式下,CPU暂停工作,而RAM定时计数器,串行口,外中断系统可继续工作,掉电模式冻结振荡器而保存RAM的数据,停止芯片其它功能直至外中断激活或硬件复位。
同时该芯片还具有PDIP、TQFP和PLCC等三种封装形式,以适应不同产品的需求。
2 量程自动转换模块方案一、采用软件编程技术。
特点:硬件简单,但编程复杂。
方案二、采用纯硬件搭建技术。
利用一些廉价的元器件组成量程自动转换电路,特点:所用硬件多,但成本低,且不需要复杂的软件编程及调试。
考虑到本次设计所需硬件较少,且所用元器件容易购买,成本低。
故采用方案二2.3.3 A/D转换模块方案一、采用双积分A/D转换技术。
特点是: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
但高精度的双积分A/D芯片,价格较贵,增加了单片机系统的成本。
方案二、采用比较型A/D转换器〔ADC1210〕。
特点是:测量速度快〔最高可达每秒100万次以上〕,电路比较简单,但抗干扰能力差。
方案三、采用逐次逼近型A/D转换器〔ADC0809〕。
特点是:价格廉价,容易购买,但精度较低。
ADC0809是8位逐次逼近型A/D转换器。
带8个模拟量输入通道,有通道地址译码锁存器。
考虑到成本低,因而选用方案三。
2.3.4 显示模块方案一、采用LCD显示。
特点:显示内容丰富,采用数字式接口,体积小、重量轻,功率消耗小,但编程复杂,且成本相对LED较高。
方案二、采用LED并行动态显示。
即一位一位地轮流点亮各位显示器。
对每一位显示器而言,每隔一段时间点亮一次。
其硬件电路简单,但同样的功率驱动下,显示亮度不及静态显示,且占用I/O口较多。
方案三、采用LED串行静态显示。
即显示某一字符时,相应的发光二极管恒定导通或截止,这种方式每一个显示位都需要一个8位输出口控制,占用硬件较多,但仅占用控制器串口的两个I/O口,软件实现简单,显示亮度高,成本低。
LED数码管显示器由7个发光二极管组成,因此也称之为7段LED显示器,因为LED 数码管显示成本较低,外加一个驱动芯片,所需单片机接口较少,且程序容易实现。
故考虑到本次设计的需要,只要显示4位电压、电流值,采用方案三,使用4个共阳数码管及4个驱动芯片74LS164。
2.3.5 通信模块方案一、采用并行通信方式。
所传送的各位同时发送或接收。
一个并行数据占多少位二进制数,就要多少根传输线,这种方式的特点:通信速度快,但传输线多,价格较贵,适合近距离传输。
方案二、采用串行通信方式。
所传送的数据的各位按顺序一位一位地发送或接收。
这种方式的特点:由于它每次只能传送一位,所以传送速度较慢。
但它仅需要一到两根传输线,故传输数据时比较经济,且所占I/O口少。
本次设计是单片机与PC机的通信,要采用MAX232电平转换电路,可将单片机的TTL 电平转换为PC机的串口电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