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合作学习第一篇: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合作学习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合作学习应扬长避短——共赢的美术学习摘要在新时代,特别是在小学的美术课堂中,合作学习已经成为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充分的展示教师引导,学生为主体合作学习共同进步的素质教育原则。
同时,教师通过组建合理的合作小组,营造宽松、和谐、自主的合作氛围,培养孩子们的合作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使学习效率得到提高。
当然,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本文就合理的运用合作学习的理念,扬长避短,使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得到共赢进行几方面的阐述。
关键词:合作学习、合理运用、扬长避短、共赢 1一、合作学习与当今教学众所周知的,合作学习在课堂中的运用已经越来越广泛了,特别是在经济教育发达的地区,合作学习已经成为大家所认可的一种教学手段。
合作学习所表现的意思很简单,即学生明确性分工互助性学习共同完成个学习任务。
首先,我们要肯定合作学习积极的一面,依我所接触的美术教学为例。
首先学生互动,可以提高美术课堂学习效率;其次,学生在交流中可以建立深厚的友谊,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营造宽松、和谐、自主的课堂氛围;最后,合作学习也有利于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
但是,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在某一些课堂中合作学习仅仅是流之于形式,不仅没有真正的有效发挥出合作学习的效果反而2弱化了学生的特点,浪费了差异性大大降低了班级教学的效率,甚至使课堂显得混乱。
我想这其中的原因必然不是属于学生的,而是老师没有起好引导的作用。
结合课堂的学习与课后资料的查询,我对合作学习在美术教学的应用,有几方面的略为探讨。
1黄庆华.如何走出美术课堂中合作学习的误区.美术教学研究[G].2011.李淑媛.论班级教学中的个性化教学.科教导刊[G].2011.2 1二、如何改进美术课堂的合作学习在一个课堂中老师起到引领学生学习的作用,因而一个好的美术教师,一堂好的美术课,老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的发挥教学机智,规避弊端。
1、理念培养,合作意识;无论是在天涯论坛还是在腾讯微博中,我们都可以很清楚的认识到这个问题,中国独生子女的合作意识很薄弱。
原因是一是因为从小缺乏相互合作的土壤,其二也许就是长辈的过于呵护而形成的以自我为中心。
拒绝与其他人合作,拒绝与其他人分享并不有利于孩子们以后步入社会,这是家长和教师都必须主义的问题。
而在美术课堂中,教师要多给学生相互合作的机会。
让孩子们在学习中发现相互的长处,老师也可以想学生展示许多大家集体完成的优秀美术作品,并且向孩子们宣扬合作学习的好处。
同时在此过程中,教师要主义引导孩子们对各自想法的相互尊重。
就如同,一百个读者眼里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对艺术的欣赏是没有高低之分的,每一个的看法都应该受到平等的对待。
我们不难在教学中发现,如果一个孩子的想法总被教师所否认,那么在合作的过程中,他的意见往往难以被同学所采纳,并且往往会将其他课堂中成绩高低的情绪带到美术课堂中。
因而在教师的引导中,应该注意让孩子们更多的去发现相互想法中的优点,肯定他人,从而使之有一个更好的合作氛围。
2、合理分组,集思广益;如何体现分组的合理性?首先我认为一个小组中要体现出多样性的特征。
每一个小组成员都要充当各自的角色,就如同美术课堂上的一个小组中,A同学的动手能力比较强,B同学的创造性思维更加的活跃,C同学擅长思路的整合,D同学能够调节一个组内的氛围,等等。
这样的一个小组在课堂上必然能实现高效率。
但是,往往在小学中每个孩子的特点并非这样的明显,那么我想,一个小组事先角色的互换,相互发现长处,承担不同的任务也是相当不错的选择。
当然,我也有必要指出这样的问题,成绩比较好的同学往往更受老师的青睐,因此时时刻刻会表现出一种优越性,这是一个学生不成熟的表现,也是教师在培养学生时不成熟的表现。
而且这一类学生也通常会把这种优越性带到美术课堂中,甚至专横决断,这并不利于一个小组的和睦相处。
所以,我建议至少在美术 2课堂中实在组长的轮流制,使每个孩子在美术课上都有发挥“领导者风范”的机会。
说到集思广益,放在美术课堂上,是学生“放得开,聚得拢”的表现是发散性思维与聚合思维的集合。
我的母亲是一位小学老师,寒暑假我在阅读小学声作文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问题。
老师念了一篇什么样的范文,下面的小学生就会交上一大片类似的文章,同样,体现在美术课堂上也是一样的。
所以,老师要注意引导的过程中不能成为一片孩子的思维定势。
我想在美术教学上应当能比其他的课程更容易实现。
3、调动氛围,组外竞争;课堂中,氛围与教学质量息息相关,特别是在合作学习中,良好的氛围,适当的进行组外竞争可以推动小组合作的团结与动力,将自己个人的利益与整个小组的利益连接在一起。
其实生活中不难发现,每个人的集体荣誉感总会在竞争的时候迸发得格外的强烈。
我曾随同从事教育工作的母亲欣赏过几堂公开课,有一位女老师将一个班级进行了适当的分组,在提出一项问题以后,让每个小组进行适当的讨论,当然她接受的是一个陌生班级,学生之间也有些拘束,但很快,但老师提出小组竞争时,课堂的氛围立刻就活跃了起来。
小组的成员争相发表自己的意见,各种答案出现在黑板上,然后由老师进行分析。
具体的教学中的东西,因为语文与艺术比较静有差别,我不敢胡乱的猜测。
但我感觉进行那十分钟左右的小组合作后,我感觉这个老师已经很好的调动了这个陌生班级的学习积极性。
当然,也有的人会提出,组外的竞争容易激发组与组之间的矛盾,以及小团体的形成,并不有益于班级这样一个大集体。
这个矛盾并不难解决,在美术的课堂上,座位的变换变得更为简单,许多学校都配备独立的美术教室。
老师在进行分组与竞争时,可以灵活的变换分组。
使同学在美术的创作和欣赏的过程中可以汲取不同同学的优点。
4、成功乐趣,共赢理念;3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追求的一种境界。
一个合格老师要明白如何更好的看待学生的成果。
在教学中进步比成功要重要得3黄庆华.如何走出美术课堂中合作学习的误区.美术教学研究[G].2011.3多。
在一堂美术课上,学生需要收获的不仅仅是如何创作出好的作品,而更重要的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的展示自己的想法,在作品中抒发自己的人格,在合作中体会集体的力量。
因而,我认为一个优秀的美术教育工作者,不仅仅应该将眼光立足于美术成品,也应该将眼光投放到创作的过成,发现孩子们在创作美术作品的过程取得的收获,让孩子们尽情的享受美术的乐趣。
我相信任何的教育都是需要鼓励的,就如同任何的鲜花都需要活水的滋润。
既然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有所得,那么老师更应该多家鼓励,将合作学习中良好的精神延续下去。
在当今社会中有一个词语格外的响亮——共赢,那就染个这个词语充分的进入小学的美术课堂,乃至学生日后行为处事的理念中。
在文章的最初,我曾提到某一些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弱化了学生的特色,浪费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
但我相信“共赢”的合作学习将把不同同学的独特性的优势发挥结合在一起,使我们的美术课堂变得更加的多姿多彩。
三、扬长避短的合作学习无论是谁都认可一个哲学道理,事物具有两面性,在合作学习中固然也存在着优劣两个方面。
我想成功的美术课堂,成功的美术教师必然能够扬长避短,使学生在美术学习中更好的发挥自我,相互学习,有着竞争与合作的精神,并且即使离开了美术的课堂,也可以延续到日后社会的大课堂中继续受益。
参考文献:1、黄庆华.如何走出美术课堂中合作学习的误区[G].美术教学研究.2011.2、李淑媛.论班级教学中的个性化教学[G].科教导刊.2011.3、王立平.小学美术课堂中的美术学习[Z].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4、唐桂莲.小学美术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之我见[G].新课程(小学)[Z].20105、刘俊艳.合作学习——共同进步的有效途径[G].作文教学研究,20076、李静.美术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Z].河北省保培中心小学.20107、冯耀堂.合作学习可以让美术学习更有效[Z].番禺区沙湾中心小学.2010 4第二篇:美术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反思美术课小组合作的一点反思杭州市饮马井巷小学李束艳合作学习是指学生按照不同性别或能力,混合编成若干小组,小组成员分工合作,相互扶持,彼此指导,共同努力达成学习目标。
合作学习不但有利于儿童形成积极的同伴关系,而且对儿童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发展都有积极的作用。
《美术课程标准》中这样要求“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体验、观察、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
”合作学习可以满足学生的社会需要,有利于改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能真正发挥个人在集体中的作用,强化学生与环境的交互活动,有效促进学生心理机能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小班化小组合作学习,提倡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而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最简便易行但效果显著的模式,对儿童的身心发展非常切合。
在美术课中,我们努力实践和探索。
但是首先要提出一点:小组合作虽然是有效的教学方式,但是并不是每一节美术课都需要小组合作,任何一种好的方法,只有在需要的时候使用才有效果。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小组合作最主要的作用体现在帮助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促进学生基本技能的形成和发展。
一、从眼神、表情、肢体开始合作有了合理的分组,合适的活动设计,孩子可能也会不发展开有效的小组合作。
开学的第一节美术课上,我指导五年级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说一说自己对美术书上的作品有何感受。
我的问题是:你喜欢哪一幅作品,喜欢它的什么特点?为什么喜欢?请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同组的同学,由组长负责组织发言,每个人都要发言。
当我布置完学习要求后到各组去巡视,发现他们各看各的书,偶尔和同桌的同学交流意见,小组内并没有活动起来。
当有组员进行发言时,其他孩子也没有注视发言的孩子眼睛,自顾自做些别的事情。
发言的孩子感觉也不好,使得后面的讨论更加冷场。
我想,新学期,新的分组,孩子之间是陌生和好奇的,没能让各个组员融合到一起,是无法进行小组合作的。
怎样让他们跟快的融合到一起,我想了一个办法。
要求每个孩子都发言的同时,要求每个不发言的孩子一定要注视发言孩子的眼睛,并且用合适的掌声鼓励发言的孩子。
我们都知道:交流是说与听双方的事。
眼神、表情是语言的说明,和生动的语言具有同样的感染力,面对面交流是传递信息最好的方法。
进过这一改革,孩子们小组内的合作效果立刻好了很多。
孩子在学习规程中,难免会因为各种原因调整小组的组合,怎样快速形成一个新的小组,成为组内一员,发挥自己的作用,是老师要教会孩子的,也是孩子必须的能力。
二、小组讨论是小学高段提高欣赏评述能力最适合的方法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教师在备课时要做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
要了解学生特点、吃透教材,对是否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正确的判断,要抓住合作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