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钢结构工程施工工法

钢结构工程施工工法

完美.WORD格式.整理钢结构工程的施工方法范文.范例.指导目录一、的特点 (1)二、适用范围 (1)三、工艺流程 (1)四。

操作过程和方法 (2)(一)。

施工前准备 (2)1.的技术准备 (2)2.设备准备 (2)3.材料制备 (3)4.组织筹备 (3)5.施工现场准备 (3)6.焊工培训和焊接工艺评定 (4)(2).钢结构制作 (4)1.的准备 (4)2.设置消隐 (5)3.边缘处理 (5)4.无聊的 (6)5.成型和加工 (6)6.组装 (6)7.焊接 (7)8.摩擦表面处理 (8)9.绘画 (8)10.接受 (9)(3).钢结构安装 (9)1.检查和运输 (9)2.基础和支承面 (10)3.安装和校准 (10)4.连接和固定 (11)5.绘画 (12)6.接受质量保证施 (13)1.检查标准 (14)2.检验要求 (14)3.检查程序 (14)4.质量控制和质量检查 (14)5.质量控制点 (15)6.检查...的记录 (16)7.质量缺陷处理 (17)不及物动词....................................工具和测量仪器18 七。

劳工组织. (18)八。

安全保证措施 (19)九。

工程应用及经济效益分析 (20)钢结构工程的施工方法一.特点钢结构制作安装是建筑安装企业在大量建筑工程中经常遇到的工程项目。

不同的钢结构工程,工程量、复杂程度、技术要求不同,但无论如何,其施工程序、主要施工方法、基本技术要求、质量安全措施都是相似的。

为了规范技术管理,减少编制施工方案的重复性工作,将先进、有效、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及时推广应用到工程实践中,在总结提炼多年钢结构工程施工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法规、规范、标准的要求,针对钢结构工程施工的特点和一般技术要求,编制了本办法。

这种施工方法通用性强,适用范围广。

但对于有特殊要求的项目,应根据具体要求和项目的实际情况,补充相应的内容,以便在项目中落实和保证项目质量。

二。

适用范围该方法以钢结构制作安装工程为对象,以制作安装技术为重点,适用于工业与民用住宅和一般结构(指一般与住宅有关的常见结构和其他行业标准中未包括的一般结构,如走廊、照明灯塔、工业管道的支架和梯子平台、厂区内的跨线桥等)的钢结构制作安装工程的施工。

).三。

工艺流程(一)钢结构制造工艺:备料-放样下料-边缘加工-制孔-成型加工-组装-焊接-摩擦表面处理-涂装-检验交付。

(2)钢结构安装流程:检查和运输-基础和支承面处理-吊装和安装-校正-连接和固定-检查和缺陷处理-油漆-竣工验收。

四。

操作过程和方法(1)施工前的准备1.技术准备(1)你必须在开工前认真熟悉设计文件(包括钢结构的安装图纸和制造图纸,以及图纸中的文字说明和技术要求),特别是重点审核校对图纸中的尺寸和数量是否一致和正确。

如有疑问,应在图纸会审期间向技术主管部门和设计单位提出,寻求处理意见和解决方案。

(2)认真学习质量标准文件中的各种规范和评定标准,熟悉各种制造精度、安装精度和技术要求。

(3)熟悉工艺流程、工艺要求、各种技术措施、网络计划和质量控制指标。

(4)认真进行从管理层面到操作层面的技术交底,明确质量责任,明确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和质量责任制。

(5)根据工程的特殊性和现场实际情况,建立质量管理控制组织和质量信息网络,避免管理死角。

2.设备准备(1)根据施工机具使用计划,按规格、型号、数量准备好,放在现场指定位置。

(2)使用前应对机具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其状态良好,附件齐全,参数稳定,性能可靠,能保证工艺需要和使用安全。

(3)各种起重机具使用前必须进行试用,确认安全可靠后方可正式使用。

(4)各种工具、量具使用前应彻底检查,不可靠、不安全、不准确的工具、量具不得使用。

(5)各种量具必须按公司计量器具管理制度的要求进行校验,以保证检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未经校正或过期的计量器具不得用于施工。

3.材料制备(1)规格、尺寸、材料、数量等。

施工用的主、辅材料必须符合设计技术文件的要求,不得随意更改。

如有材料变更或材料代用,需按公司制定的材料变更和代用申请程序办理审批手续,经批准后方可变更或代用。

(2)各种材料应有材质证明。

对材料质量有怀疑时,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进行抽样检验。

无材质证明或对质量有怀疑的材料不得用于工程。

(3)对于特殊材料和合金钢材料,应按规范要求进行材料复验,出具复验证书并保存。

(4)钢结构工程所用的连接材料和涂层材料应有出厂质量证明书,并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5)施工现场的材料应存放在仓库、堆料场和指定地点,严格执行现场材料储存、发放和回收的管理制度。

4.组织准备(1)施工开始前,根据施工组织设计提出的劳动组织计划,按工种和人数配备操作人员,并根据工人的技术水平、工作能力和工作岗位进行综合平衡和优化组合,充分发挥工人的作用。

(2)组织配备适合本工程的管理机构和人员,形成能保质保量完成工程任务的管理体系。

(3)建立工程质量管理机构,完善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形成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信息网络,保证质量监督、质量控制和质量信息反馈的正常开展,发挥质量管理的有效作用。

5.施工现场准备(1)根据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施工平面布置,材料堆场、放样堆场、加工组焊堆场、半成品堆场、成品堆场等。

应当逐一划定和落实。

(2)加工组焊钢平台的搭设应保证基础夯实,轨枕位置合理,钢板对接平整,钢平台的平整度应能保证加工精度要求。

室外钢平台要注意基础的排水,防止基础下沉。

钢平台应能保证足够的承载能力。

(3)卷板机、电焊机、绞车及各种加工机械的位置应尽可能靠近使用地点,便于操作。

需要防雨防晒的设备应有可靠的防雨防晒措施,以保证设备的安全和正常使用。

6.焊工培训和焊接工艺评定(1)焊工应经过培训和考试,取得合格证后才能从事焊接工作。

资质证书应注明焊接条件和有效期。

焊工只能从事合格证上合格项目的焊接工作。

停止焊接6个月以上的焊工应重新考核。

(2)对于钢材、焊接材料、焊接方法、焊后热处理工艺等。

本单位首次采用时,应对焊接工艺进行评定,并根据评定报告制定焊接工艺卡。

施工中应严格执行焊接工艺卡的要求。

(3)焊接工艺评定应按国家现行建筑钢结构焊接规范的具体规定进行。

(2)钢结构制造1.材料制备(1)备料主要指原材料和零件毛坯的准备,包括进场尺、钢材检验和选择、钢材校平调直、材料拼接。

(2)根据设计技术文件和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检查和复验钢材的规格、厚度、材质、外观质量及其变形情况。

如果变形超过规定,则应进行校正。

(3)钢材的表面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当钢材表面有锈蚀、麻点或划痕等缺陷时,其深度不应大于钢材厚度负偏差值的1/2;钢材的表面腐蚀等级应符合国家标准。

(4)根据钢结构件的尺寸,选择相应尺寸的材料进行统一布置。

本着节约材料,物尽其用的原则,有计划地合理使用材料。

(5)校正钢筋可采用机械或人工方式。

但碳素结构钢的环境温度低于-16℃;当低合金结构钢的环境温度低于-12℃时,不允许进行冷矫直和冷弯。

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加热矫正时,加热温度应根据钢材性能选择,但不应超过900℃。

低合金结构钢加热校正后应缓慢冷却。

矫正后钢材表面的允许偏差应符合有关规定。

(6)对于结构尺寸较大的零件,出料下料前应进行材料拼接。

2.放样和下料(1)放样和划线时,应根据工艺要求预留焊接收缩余量和切、切、铣等加工余量。

(2)放样、划线和气割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规范的规定。

(3)所有开孔部位在放样时应在零件上打孔标注,并用白漆或白色记号笔标注开孔的名称、范围、中心及纵横坐标,以便组装、装配、安装时找正。

(4)放样时,应根据施工详图各部分的尺寸,在零件上标出零件的中心线、边缘线和焊接坡口的切割线(或刨线)。

同时按照规定的标记符号在每一行上进行标记,以示区别,避免切割错误。

(5)根据施工大样图的零件号和装配,拼接基准线和安装定位线,用打孔机和白漆标出各零件,避免混淆和错误。

(6)切割前,应清理切割区钢材表面的油污、铁锈等杂物。

(7)切割断面和切割边缘的熔渣、飞溅物和毛刺必须清理干净。

(8)当碳素结构钢的环境温度低于-20℃,低合金结构钢的环境温度低于-15℃时,不允许进行剪切和冲孔。

(9)零件应按结构类型和装配位置统一编号。

数字要清晰,醒目,不能混淆。

3.边缘处理(1)气割或机械剪切零件需要加工边缘时,刨削量不得小于2.0毫米(2)焊缝坡口尺寸应根据焊接工艺卡的要求确定。

(3)边缘加工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规范的规定。

(4)试验合格后,应按零件的编号、顺序、位置、规格分类堆放,以免制造过程中混淆。

第四步:打洞(1)螺栓孔的加工方法应保证螺栓孔的精度,孔壁表面粗糙度的允许偏差符合规范要求。

(2)螺栓孔间距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规范要求。

加工时,定位夹具和模具要根据实际情况考虑。

(3)当螺栓孔的允许偏差超过规范规定时,不得用钢块填塞,可用与母材材质相匹配的焊条补焊后重新钻孔。

5.成型和加工(1)对于要成型的零件,应根据成型工艺采用合适的夹具和胎模。

(2)零件热加工成型时,加热温度应控制在900 ~ 1000℃;碳素结构钢应在温度降至700℃之前完成;低合金结构钢应缓慢冷却。

(3)弯曲部分应通过弧形样板或放出实线进行检查。

(4)检测超标,分析原因,采取措施,及时纠正。

组装(1)组装前,所有零部件应通过检验。

(2)连接接触面上和沿焊缝边缘每侧30 ~ 50 mm范围内的铁锈、毛刺、污垢、冰雪应清除。

(3)板材和型材的拼接应在组装前进行;部件的组装应在部件组装、焊接和校正后进行。

装配顺序的确定要考虑结构类型、焊接方法、焊接顺序等因素。

一般来说,装配顺序不能颠倒。

(4)装配时,可考虑适当采用夹具,但夹具拆除时不得损伤母材,并将残留的焊疤打磨平整。

(5)构件的隐蔽部分只有在焊接、涂漆和检验后才能封闭;完全封闭的部件的内表面可以不涂漆。

(6)组装后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规范要求。

7.焊接(1)焊接前,焊工应检查焊接接头的质量和焊接区的处理。

当不符合要求时,应修整合格后再进行焊接。

(2)焊接时,禁止使用药皮脱落或锈芯的焊条、受潮结块的焊剂和已熔化的渣壳。

(3)焊丝和焊钉在使用前应清除油污和铁锈。

(4)焊条在使用前应按照产品说明书规定的烘烤时间和温度进行烘烤。

保护气体的纯度应满足焊接工艺评定的要求。

烘烤后,应将低氢焊条放入保温筒中待用。

(5)对接、丁字接头、角接、十字接头等对接焊缝和对接、角接组合焊缝应在焊缝两端设置引弧引出板,其材质和坡口类型应与焊件相同。

引弧和引出焊缝长度:埋弧焊应大于50mm;手工电弧焊和气体保护焊应大于20mm。

焊后应使用气割切断电弧和引出板,并将其磨平,不得用锤子击落。

(6)焊接时,焊工应遵守焊接工艺卡的规定,不得随意在焊缝外的母材上施焊和引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