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内实习基地深化、细化建设管理举措及对学生实习的作用———以北京林业大学教学实习苗圃为例作者:王珏,丁霞,刘宏斌来源:《中外企业家》 2016年第1期王珏丁霞刘宏斌(北京林业大学,北京100083)摘要:校内实习基地建设和管理在高等林业教育中处于至关重要的环节,北京林业大学于2010年创建了校内综合性实践教学平台——教学实习苗圃,有了稳固的、高标准的教学实习苗圃作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已不再是空中楼阁。
但是,实习基地不能仅仅着眼于硬件建设,相关配套管理措施也要跟进,才能保证实践教学有坚固的质量;也为建成现代化的教学实习平台而努力。
因此,北京林业大学十分重视建设管理教学实习苗圃的新举措,以深化、细化管理作为初具规模的实习苗圃进一步发展的指导思想,不断完善实习管理方法,从而提高实习教学质量和各类大学生创新实验实践的质量,建设具有本校特色的高质量教学实习基地。
关键词:实习基地;深化细化;建设管理;举措;作用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6)01-0211-03收稿日期:2015-09-17作者简介:王珏(1975-),女,四川双流人,教学实习科科长,助理研究员,从事苗圃管理和园林植物研究;丁霞(1979-),女,山东郓城人,中学一级教师,从事生物学研究;刘宏斌(1963-),男,河北遵化人,办公室副主任,从事林学研究。
高等林业院校开设的很多专业实践性很强,教学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学实习质量的高低。
因此,实习基地建设和管理在高等林业教育中处于至关重要的环节。
高等林业院校教学实习基地分校内和校外两种类型,其中在校内实习基地安排实习更贴近课堂、贴近学生,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实践动手和创业能力培养的空间,而且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发现的实际问题可以及时上报教师共同探讨。
这些都可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思维。
北京林业大学于2010年创建了校内综合性实践教学平台——教学实习苗圃,面向全校开放,总面积31181平方米,设校直属专职办公室管理。
有了稳固的、高标准的教学实习苗圃作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已不再是空中楼阁。
然而,实习基地不能仅仅着眼于硬件建设,相关配套管理措施也要跟进,才能保证实践教学有坚固的质量;同时还要深入挖掘校内实习基地的内在潜力,使教学实习苗圃在有限的面积和条件下尽可能兼备各类实践基地的优势,为建成现代化的教学实习平台而努力。
一、北京林业大学校内综合性实践教学平台——教学实习苗圃概况1.北京林业大学新建教学实习苗圃已初具规模。
北京林业大学教学实习苗圃集林业苗圃、园林苗圃、花圃为一体,作为学校实践教学平台,苗圃主要分为生产用地和非生产用地两部分,生产用地是圃地和温室。
其中圃地按功能划分为草坪草选育试验区、花卉培育及植物景观区、林学育苗试验区、园林植物选育实习试验区、药用植物展示区、大苗以及特色植物引种驯化展示区、容器育苗区、生物育种区、水生植物展示园区、保护区用地区域。
苗圃现有现代化教学实习连栋温室一个,面积1344平方米。
温室外还配套建设了60平方米的土壤、植物营养分析实验室,200平方米的容器苗生产播种车间,480平方米的炼苗荫棚和20平方米的天然插穗、接穗储藏库等辅助设施以及一个192平方米的多用途温室,它即可当温室种植植物(相关实习课程穴盘苗种植室),又可以做学生实习中教师上课的教室,还可以做陈列室(展示学生实习优秀报告和教学实习成果)以及学生“创意工坊”(创新实验创意操作室),为大学生发明创造提供场所等。
2.教学实习苗圃的服务职能。
教学实习苗圃可为林学院、园林学院、生物学院、自然保护区学院和水土保持学院提供林木、花卉、草坪、特种植物培育的实习场所。
如森林培育学(育苗部分)、草坪学、牧草、切花生产、盆花生产、野生花卉学、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园林植物栽培养护、花卉种苗与园林苗木生产学、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园林苗圃学、盆景学、果树与蔬菜园艺学、药用植物学等课程的实践环节。
苗圃于2011年3月正式接待本科学生实习。
每年可安排实习课程25门次,实习班级87班次,服务实习学生接近1万人次。
教学实习苗圃的建成,不仅为各项实习活动提供了有力保证,而且也为大学生课外研学开辟了新途径,致力于为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科研训练项目、大学生毕业论文实验提供服务,迄今共接待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和科研训练项目28项,大学生毕业论文实验19项。
通过几年的建设,教学实习苗圃已初见成效,在总体管理上已形成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管理能力于一体的一套模式,然而这套管理模式还有待细化,需逐渐完善对苗圃深化、细化的建设管理举措,才能对实现教学实习苗圃的建设目标、提高林科类专业教学质量奠定良好基础。
二、教学实习苗圃的建设目标以及深化、细化管理的发展思路1.教学实习苗圃的建设目标。
北京林业大学教学实习苗圃的建设目标是建成现代化规范化高质量的教学实习平台,运用高效的管理模式、使用新技术、应用新方法,全面协助实习师生探索苗木、花卉栽培的新模式和新技术,探索苗木现代化自动化生产的各项标准,使学生学到新知识和新技术,为培养高水平的人才服务。
2.教学实习苗圃的发展思路——以深化、细化建设管理为指导思想。
要全面达到教学实习苗圃的建设目标,在既定的实习基地规模、条件下,需要进一步加强完善教学实习苗圃的实习管理方法,方便教师教学,方便学生实习、观查、观测;增加和更新实习项目;采备更多开展育苗科学研究的服务设施,进一步建设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标准化生产各种苗木、花卉、草种的场地……以提高实习教学质量、培养质量和各类大学生创新实验实践的质量,从而建设具有本校特色的高水平教学实习基地。
当前,教学实习苗圃处于建设发展的成熟期和稳定期,我们的工作思路是对工作的优化和深化,在这个思想的指导下,苗圃重点工作是发挥优势,提高实习效果,开发新的服务方式;为本科生相关自主科技创新活动提供方便;为相关学院和教师开发新的实习内容。
具体做了如下工作:三、教学实习苗圃深化、细化建设管理举措及对学生实习的作用1.苗圃基本建设的后期细化工作及对实习课程的作用。
教学实习苗圃基本建设的后期细化工作包括:增加微喷灌和滴管设施、屋顶花园绿化、改造花圃苗床、建设岩石园、安装园区安防摄像头、建设苗圃光缆工程等。
(1)教学温室增加微喷灌和滴管设施。
2014年,在新完工的现代化教学实习连栋温室基础上,安装了种植苗床微喷灌和滴灌设施,进一步完善了设备条件。
微喷灌和滴灌各分3个回路,共6个回路,可以进行不同区域的控制。
不同课程的学生实习可以根据自己苗床的种植时间和种苗品种进行独立浇水控制和精准灌溉,相关监测可对学生完成高质量实习报告提供数据支持。
(2)屋顶花园绿化。
在2013年已经完成的屋顶花园基础设施基础上,2014年春季铺设防水层、阻根层,填充基质,完成了屋顶花园的植物种植绿化工程。
花园上种植了38种植物,可以为园林、园艺同学相关景观设计课程提供直观的设计模板,还能学习到可供屋顶花园种植的植物种类。
为便于学生观察,苗圃管理办公室在屋顶花园东立面专门设置了玻璃隔断。
(3)岩石园建设。
2014年,整理教学实习苗圃西院北区原有生态排水渠水槽,并结合护坡设计整修为岩石小花园及主题小花园。
这个长达70米的岩石专类园里栽植了各类抗旱矮生植物,作为学生《园林花卉学》课程中岩生特色植物的展示区域,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识别的特色场所。
其中还用废弃轮胎作为花草种植槽,展示废物利用的环保话题之一。
以上小花园的设计开发,可充分发挥实习苗圃教学科研示范园区的作用。
(4)改造、固定花圃苗床。
2014年冬季,对教学实习苗圃西院北区花圃和苗床进行规划整理、改造、硬化铺装畦埂,为来年园林学院《园林花卉学》课程春播实习的花卉种植床设计固定边界,这样更方便学生播种和田间管理操作,有利于实习课程实现规范化作业;同时平整土面,筛翻土壤,并通过运来客土进行部分土壤改良,改变了以往种植花卉土质差的难题。
改造后的花卉苗床,在2015年春季的实习使用中,师生反映良好,花卉出苗率和生长势都明显优于往年。
(5)苗圃东区安防摄像头安装调试成功。
2014年,在教学实习苗圃东区安装了两台可以同时监控两个重要地点,或者用于观察苗圃作物生长状态的摄像机。
摄像机能进行变焦30倍及360度全方位录像,可用于协助实习后期学生田间操作以及苗木生长的监测观察。
(6)教学实习苗圃光缆工程完工。
2014年,在学校信息中心的支持下,教学实习苗圃启动了光缆工程。
6月校园网初步连接成功。
7月5日,苗圃光缆正式使用。
至此,苗圃办公用计算机、无线网络、摄像头等均可以在校园网覆盖下正常稳定运行,使苗圃生产、教学实习等一系列工作,在网络全方位监控下可以做到现代化、自动化的科学管理、规范运行和及时调节。
(7)教学实习苗圃水井改造。
2012年将教学实习苗圃范围内的34个水井进行了改造,并新建3个水井,用于苗圃漫灌、滴灌两类用水,保证了学生实习种植、移植各类苗木的快速及时上水需求。
对学生大田栽培作物浇水一般采用漫灌、喷洒等灌溉方式,滴灌主要用于温室内盆栽植物和穴盆苗。
(8)教学实习苗圃原土改造、客土工程、枯枝落叶的回收利用等基础工作。
实习苗圃生产用地区域原为建筑拆除地,由于土壤中含有大量的砾石和砖瓦等建筑垃圾,土壤结构和土壤肥力差,不利于苗木生长和教学实习。
苗圃东西两侧还有一部分宅基地为硬质基底,需要经过渣土清运、土壤改良方可转化为育苗生产用地。
2010年,圃地全部采用原土过筛和客土回填工程,深度40厘米。
2011年开展了一年的本科生教学实习,经过了一个生长期的植物种植过程,土壤中仍然含有大量的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影响实习效果和苗木生长。
于是在2011年秋季苗圃生产结束后,即刻进行了大规模的土地整理改良工作,机械松土10200平方米,筛土4000平方米;此外,还以种植紫花苜蓿、施草炭土等生物措施改良土壤3300平方米。
在2011年基础上,2012年继续对一部分土壤进行过筛改良,人工筛土1570平方米,筛除碎石、垃圾200多立方米。
2014年3月苗圃进行了优良土壤运输工作,共运进好土300多立方米,用于改良苗圃土壤基质和圃苑土地整平工作。
一系列土地整理和土壤改良工作完成后,对实习苗圃日后作物生长发育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正面促进作用,将更有利于本科生教学实习的顺利进行,增强教学实习效果。
在优良土壤里健康、规范的作物育苗、生长过程,可使本科生通过教学实习及实习后的观测调查,对所学的专业知识有更深的理解,更好的掌握基本的苗圃工作操作技能。
2.为教学实践环节提供优良场地、先进技术和苗源支持的苗圃生产管理(1)教学实习苗圃生产管理的目的和意义是为了更好地服务教学。
体现在苗圃生产的花卉苗木用于教学实习,如《插花与花艺》课用了苗圃温室培育的花苗作为插花材料;花卉春播实习用苗圃头年秋季采收的花卉种子或种球;种苗学移苗定植实习用苗圃头年播种的一年生实生苗;扦插实习的插穗用苗圃头年的杨树或红瑞木的枝条;嫁接实习直接在苗圃往年种植的山桃、山杏枝条上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