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业水平复习高分突破历史模拟卷(三)一、选择题Ⅰ(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 下图是中国早期人类文化遗址分布示意图。
观察遗址分布图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遗址分布范围广泛且均衡B. 中华文明的起源具有多元性C. 大部分遗址属旧石器时代D. 中华文明仅起源于黄河流域2.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这反映了商鞅的治国思想是()A. 法古循礼B. 为政以德C. 主张变法D. 道法自然3. 汉初“私铸钱盛行,钱法很乱”。
针对此情况,“自前一九三年(惠帝二年)至前一一三年(武帝元鼎二年),钱法变了九次,也就是在铸钱问题上,朝廷和豪强做了九次斗争,到第九次朝廷才取得胜利”。
朝廷这些做法的根本意图是()A. 规范货币发行B. 打击豪强势力C. 发展商品经济D. 加强中央集权4. 1857年马克思在《英人在华的残暴行动》中写道:“广州城的无辜居民和安居乐业的商人惨遭屠杀,他们的住宅被炮火夷为平地,人权横遭侵犯。
”在此暴行之后,英国强迫中国签订()A. 《南京条约》B. 《虎门条约》C. 《天津条约》D. 《马关条约》5. 报刊在近代中国发展历程中起到“启迪民智、传播思想”的重要作用。
近代史上有思想家提出“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的主张,该言论最有可能出现在以下哪份报刊上()A. 《时务报》B. 《青年杂志》C. 《民报》D. 《新申报》6. 习近平总书记在一次重要会议上发表主旨讲话:“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
”该讲话的意义在于()A. 开辟了社会主义新时期新道路B. 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C. 促进了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与完善D. 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7. 从上空俯瞰,它真实的地貌简直就是一幅地图:广袤的黄色区域,一条细长的蓝绿丝带从南到北蜿蜒其间,丝带两旁镶嵌着狭窄的绿色边线,与黄色区域相交。
这样的地理环境孕育出了()A. 古巴比伦文明B. 古埃及文明C. 古印度文明D. 古希腊文明8. 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伟大人物为标志的。
这位人物是()A. 彼特拉克B. 薄伽丘C. 但丁D. 莎士比亚9. 1851年,英国伦敦一座水晶宫内,举办了第一届世界博览会,展出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工业文明成果。
下列发明中可能参展的是()A. 飞机B. 电话机C. 汽船D. 汽车10. 某部著作既肯定了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作用,又揭示了资本主义在积累财富和资本的同时,对工人阶级的残酷剥削必将引起工人阶级反抗。
该著作是()A. 《独立宣言》B. 《法国民法典》C. 《资本论》D. 《共产党宣言》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1. 右图所示为1963年出土的何尊,内底铸有122字铭文,其中“宅兹中国”为“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记述了周成王继承周武王遗志,营建新都洛邑。
据《史记》载,周公在营建前进行占卜,反复察看地形,说:“此天下之中,四方入贡道里均。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①上述铭文是目前已知的最早汉字②体现古代都城选址的“择中”理念③这是研究周平王东迁的一手资料④反映了当时灿烂的青铜文化A. ①②B. ②③C. ②④D. ③④12. 文明因交流而精彩。
下图路线反映的文明交流是()A. 长安胡化B. 丝路西拓C. 藏汉和亲D. 佛教东传13. 论及宋朝政治制度,钱穆认为:宋代制度,一面是相权衰落,另一面则是中央集权。
下列选项中体现相权衰落的是()A. 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长官B. 设枢密院专掌全国的军政C. 设诸路转运司分管地方财政D. 设通判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14. 台湾历来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以下有关台湾的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台湾设府②设置澎湖巡检司③台湾建省④荷兰殖民者占领台湾A. ①②③④B. ②①③④C. ②④①③D. ④②①③15. 1864年李鸿章提出:“仿立外国船厂,购求西人机器,先制夹板火轮,次及巨炮兵船,然后水陆可恃。
”左宗棠也认为:“泰西巧而中国不必安于拙也,泰西有而中国不能做以无也。
”以上主张()A. 推动了中国早期现代化B. 肯定西方文化的优越性C. 使中国走上了富强之路D. 倡导学习西方政治制度16. (2021“衢温5+1”联盟6月学考模拟)1920年春,长沙女青年李欣淑为反抗包办婚姻而毅然出走,她还登报声明:“我于今决计尊重我个人的人格,积极地同环境奋斗,向光明的人生大道前进!”这反映了()A. 婚姻自由成为社会风尚 B. 新文化运动解放了思想C.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 国民革命运动成就突出17.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
下列项中体现长征精神的是()①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②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③紧紧依靠人民群众④患难与共、艰苦奋斗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18. “12月9日,数千名大中学生冲破重重阻挠,汇集新华门前向当局请愿,提出‘反对防共自治运动’等六项抗日民主要求。
……示威游行队伍遭到军警镇压……这场运动很快发展为全国性的群众抗日救亡运动。
”这场运动()A. 标志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B. 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物质基础C. 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D. 表明全国团结抗战局面的初步形成19. “中国人民由被压迫的地位变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而以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代替那封建买办法西斯专政的国民党反动统治……中国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政权,而以工农联盟为基础,以工人阶级为领导。
”以上引文出自()A. 《新民主主义论》B.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20. 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世界各地人们的往来,推动了人口的大迁移。
在15—19世纪,右图中的甲、乙、丙、丁各地区之间发生的大规模的人口迁徙,其中表述正确的是()选项迁徙方向方式原因A 甲地迁往丙地主动移民工业革命B 乙地迁往丁地被动移民黑奴贸易C 丙地迁往乙地被动移民殖民扩张D 丁地迁往甲地被动移民黑奴贸易21. 英国的霍布斯鲍姆在《帝国的年代:1875—1914》中指出,1880年时,我们所面对的不完全是一个单一的世界,而是一个由两部分复合成的全球体系:一部分是已开发的、具有主宰性的、富有的,而另一部分是落后的、依赖的、贫穷的。
这主要表明()A. 世界殖民体系已经形成B. 殖民扩张导致东方日渐从属于西方C. 欧洲加速资本原始积累D. 工业革命使世界紧密连成一个整体22. 下图为某国际组织的盟约部分内容。
由此可见,该国际组织()◆各缔约国为促进国际合作,并保证其和平与安全起见,特允承诺不从事战争之义务。
◆行政院由五个常任理事国和四个非常任理事国的代表组成,有权处理属于组织行动范围以内或A. 旨在应对法西斯扩张B. 有效地制裁了侵略C. 受到英法两大国操纵D. 难以发挥应有作用23. 1917年底至1918年初列宁认为,商品经济与社会主义是根本对立的: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不仅要消灭资本主义商业,就是小商品经济也要逐步取消。
而1921年3月列宁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发生根本转变。
他认为在一个小农生产者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里,实行社会主义革命必须通过一系列特殊的过渡方法。
这个“过渡方法”是()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 新经济政策实施C. 市场经济体制推行D. 工业化运动开展24. 《漫长的20世纪》中写道:30年代大危机爆发,人们放弃了相对稳定的货币追求,世界资本主义退到了民族国家经济及相关帝国的避难所里。
为了避免这种历史重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A. 加大公共事业领域开支 B. 推动科学技术的新发展C. 适当减少政府干预经济D. 重建国际金融货币体系A. 二十国集团B. 欧洲联盟C. 西方七国集团D. 亚太经合组织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35分)26. (1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9年同历史上的最高水平相比,工业总产值减少一半,其中重工业产值减少70%,轻工业减少30%。
这一年钢产量仅15.8万吨,减少80%,煤仅3 243万吨,减少48%,粮食为11 318万吨,减少约25%,棉花为44.4万吨,减少约48%。
1949年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现代工业产值只占17%。
根据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社会委员会”统计,1949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27美元,不足整个亚洲平均44美元的2/3,不足印度57美元的一半。
——摘编自王桧林《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材料二(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新中国建立后的经济状况,并概括改变其经济状况的具体举措。
(8分)(2)根据材料二,分别指出引起图1和图2数据变化的相关政策。
概括图3经济迅速增长的重要推动因素。
综合上述材料,关于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你可以总结出哪些历史经验?(9分)27. (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航路的开辟,使得欧洲探险家和他们的追随者在世界各地的民族之间建立了联系。
各个人群之间的互动反过来产生了规模空前的交流,这些交流跨越了不同的社会和文化区域之间的分界线。
有一些交流是生物种群方面的:植物、粮食作物、动物以及病菌等传播到未曾到达过的地区。
这些生物交换对人类造成了迥然不同甚至出人意料的影响,一些人因为传染病而死亡,而另一些人由于食物供应的增加和品种的丰富而发展壮大。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材料二新航路开辟使欧洲人认识到世界其他地方还存在迥异的民族、宗教和文明形态,使基督教关于人类的起源的说法成为虚假之言。
16世纪后期,法国人文主义作家蒙田鼓励人们运用自己的判断力来认识世界,而不要迷信权威。
17世纪的欧洲出现了一种全新的探索真理的方法,即依靠实验、观察和推理揭示自然界奥秘,而不是盲信权威,为人类认识世界提供了哲学认识论上的批判方法。
——摘编自何平、曾祥裕《从概念史的角度看启蒙运动》(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新航路开辟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16—17世纪的欧洲人们对自然的认识的方式发生的变化,并分析这种变化带来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