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轧钢车间设计总论

轧钢车间设计总论


3.2 金属平衡计算
是指生产车间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生产产品的收支情况,即投入
与产出情况。编制金属平衡表目的是确定出为完成年计划产量所需的投料量。
主要工作是计算产品的成材率、然后编制金属平衡表。
3.2.1 计算成品(材)率(金属消耗系数) 1. 成材率定义:指成品重量与投料之比的百分数,亦即一吨原料能够生
2.1 产品技术方案的编制
2.1.1 产品技术方案定义
产品技术方案是指所设计的工厂式车间拟生产的产品名称、品种、规格、 重点理解:
状态以及年计划产量。
产品技术方
产品技术方案一段在设计任务书中加以规定。产品技术方案是进行车间设
案、生产技术 方案的定义、
计的主要依据,根据产品技术方案可以确定生产技术方案(工艺)及选择设备。 制定的方法、
轧钢车间设计
2005.1.20
教案用纸


重点、要点
1. 车间设计总论
摘要:本章主要讲两个大问题,即车间设计(工艺设计)的主要内容和车间 设计的基本程序,通过对这两个问题的掌握使学生对轧钢车间有一个总体认识, 为毕业设计打基础。
1.1 车间设计的基本内容
1.1.1 轧钢车间设计的基本内容 通常由生产工艺设计、机械设备设计、厂房与基础设计、供水与排水,热力
学依据、从而保证所建工程能生产出高质低耗产品,以最少投入获得最大利润。
重点掌握可 行性研究的
一. 可行性研究的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1. 市场销售情况研究:销售利润——建设规模及生产技术方案产品技术 方案
2. 经济效果研究:综合考虑分析投资回收率、近期、远期利润、原料政 策、投资风险程度等、资金(固定及流动资金)来源、利息、折旧等。
产出的合格产品重量的百分数。用公式表示为
A=
QW Q
100%
3.1
式中、A─成材率%
重点理解
金属平衡的 制定方法及 意义、影响 成品率的主 要因素
Q─投料量
W─损失料量
成品率的倒数就是金属消耗系数。
成品率是车间生产中的一项重要指标、它的高低反映了生产经管和工艺技
术设备等各方面的水平,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成本。因此产前必须对其进行正
成分、物化性能、机械力学性能、热处理性能、晶粒度、性能及其它特殊性能
等); 实验规范(取样部位、试样形状尺寸、实验条件及实验方法); 交货规
范(交货验收时的包装、标志、方法及部位等)。
2.2 生产技术方案的选择
2.2.1 生产技术方案定义
是指为完成任务书中规定的产品的生产任务而采取的生产方法。选择生产
1.3 车间设计的依据
车间设计任务书是依据,由有关上级部门下达。设计任务书的基本内容包 括:
1. 车间的生产规模、品种 2. 生产技术方案 3. 建厂地址,厂区范围,资源利用状况、各种材料供应、运输等 4. 要求达到的技术水平,经济及社会效益 5. 投资及劳动定员的控制数字。 6. 环保要求
2 生产技术方案与产品技术方案制定
金属平衡表。
表 3.1 冷轧薄板钢金属平衡表
序 钢种

坯料 规格 /mm
溶损 t%
消 耗 /% 烧损 切损 t%t%
工艺 损失 t%
年产 量 /万吨
成品 率 /%
需坯 量
/万吨
1
2
3
4 ∶

4 设备选择
主要内容是确定出车间设备的种类、型式、结构、规格、数量及能力。包 括主要设备和辅助设备。对主要设备应在预选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设备负荷计算。 对重要部件进行强度校核。对辅助设备可依经验选取不进行验算。设备选择一 般原则是:
技术方案时,应考虑设计规模、产品质量及技术经济指标的要求。
2.2.2 选择生产技术方案的依据
1. 金属与合金的品种、规格、状态及质量要求。
2. 年产量大小
3. 投资多少、建设速度、机械化的程度及将来发展。
4. 经济效果、工艺的成熟条件等。
2.2.3 钢材的生产技术方案
一. 板带钢生产:~0.2 薄带箔材,0.2~0.4 薄板,4~中厚板 1. 中厚板生产:单机四辊可逆式,双机架(2+4 或 4+4)可逆式;半连轧 连轧 2. 热轧薄板带钢:全连续式,半连续式、3/4 连续式 2.0~12mm→0.8mm 3. 冷轧带钢:单机可逆、连轧(3 机架 4 机架 5 机架 6 机架)0.1~2.0mm
包括金属消耗、燃料消耗、电耗、水耗、设备消耗 其它内容:参考文献
附表附图:车间平面布置图、孔型图、程序、外文翻译、专题撰写。
1.2 车间设计的基本程序
一般经过三个阶段: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设计。但目前一般按:可
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设计进行。
1.2.1 可行性研究
是对所提工程工程从各有关方面进行调查和综合论证、为拟建工程提供科

1.0
1.0
合计
100
100
2.1.4 产品规范与技术要求
1. 技术要求:指产品的牌号、规格、表面质量及组织性能等方面的要求。 2. 产品规范分为国标(GB)部标(YB) 企标(QB),它是根据产品使
用上的技术要求和生产部门可能达到的技术水平而制定的。产品规范一般包括:
规格规范(产品牌号、形状、尺寸、表面质量及相关参数); 性能规范(化学
3. 工艺技术研究:工艺技术及设备 4. 工程条件研究:资源储量、原料来源、厂址气象、水文地址、交通运 输、水电动力、建筑材料、协作区域、文化生活设施、环保(三废处理)等, 进行综合分析比较。 二. 其它方面:劳动力来源、费用、人员培训、建设进度、工厂组织机构 体制可行性研究步骤 1. 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市场研究、相关企业调研。——调研报告。 2. 对资料进行客观分析、预测、判断、提出技术方案。 3. 技术方案比选:几个技术方案、各述利弊、分析比较、选择最佳技术 方案。 4. 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工程名称;主办单位;主要技术负责人与经济 负责人;工程审批文件;承办企业的情况与条件;生产规划;物料供应;厂址 选择;技术与设备;建设资金;工程实施与进度;人员培训;经济效益评价等。 1.2.2 初步设计(技术设计) 按设计任务书给定的条件,在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设计,最后形成 设计说明书。其中初步设计是基础设计,技术设计则更详尽严密。 1.2.3 施工设计 是设计的最后阶段,任务是为制造设备、厂房基础、其它构筑物的施工提 供依据。内容包括:车间的土建设计;设备施工图纸;各项施工文件及说明。
产品技术方案与计算产品确定后,按产品名称、合金牌号、状态、规格范
围、产品等列成表,如表 2.1 所示。
表 2.1 某冷连轧厂(车间)产品技术方案
产品名称

产 品 规 格 /mm



产量 所占比例
/万吨
/%
普通及深冲用低碳
钢板
0.2~0.3 600~1500 1000~6000 52.5
52.5
普通及深冲用低碳
6. 热送热装直轧
3 生产工艺流程制定及金属平衡计算
3.1 工艺流程制定
一. 热轧板带 连铸坯 →清理→(补偿)加热→轧制→冷却→精整→检查验收→入库 轧制分粗轧和精轧,冷却为层流冷却,精整主要包括矫直、横切、纵切。 二. 冷轧板带 热轧卷→柱矫→酸洗→切边→轧制→卷取→退火(退火分光亮退火和黑退 火)→平整→精整(矫直、纵切分条横切)→检查包装→入库 三. 热轧型钢 方坯(型坯)→清理→(补偿)加热→轧制→剪锯切→冷却→矫直 四. 无缝管材 圆坯→穿孔→轧制→均整→张力减径 →冷却→精整(矫直、切头尾、检查、 车丝)→包装→入库 五. 线材 方坯→ 加热 →轧制(粗中、预精、精轧)→冷却(水冷、风冷)→集卷 →打捆→检查→入库
4. 冷加工:冷轧 冷拔、冷旋压
四. 线材生产 以下成卷交货 一般断面为圆形
1. 横列式(二辊轧机)
2. 半连续式(三辊轧机)
3. 连续式(二辊+45°无钮式或二辊+Y 型无钮)(单线或三线)
2.3 轧钢生产中的先进生产工艺
1.连铸连轧紧凑式机组 2.以热代冷 3.低温大压下控轧超强控冷(轧机电位大、冷床超强冷却) 4.柔性轧制技术 5.连铸型管坯
2.1.2 编制产品技术方案依据
目的。
主要依据是:国民经济发展对产品的要求;产品在全国的平衡;建厂地区
的资源条件、自然条件、投资等。
2.1.3 计算(典型)产品的选择
计算产品定义:用做进行车间设计依据的产品。
选择依据:有代表性(产量大、有代表性);通过所以工序;要与实际相接
近,要保留一定的调整余量。
重点理解:
型、板、管、 线材的生产 中最佳技术 方案。
二. 型钢生产
1. 横列布置普通轧法
2. 万能轧法
3. 型钢连轧
4. 热及冷弯型钢
5. 挤压法
三. 管材生产
1. 热轧法:自动轧管机、连轧管机、两辊斜轧穿孔、三辊斜轧穿孔、菌
式穿孔机、张力减径机、皮格尔轧管、狭舍尔轧管机
2. 热挤压
3. 焊接:直缝焊、螺旋焊
➢ 要满足产品技术方案的要求,保证高质量的产品。 ➢ 要满足生产技术方案及生产工艺流程的要求。 ➢ 要注意设备的先进性和经济性的合理性(性价比)
等) 3.目前的生产状况、主要指生产该产品目前采用的新工艺、新设备等技术 生产展望,发展方向、对未来的预测(提出那里应改进,应向何方向发展)
深入理解车 间工艺设计 的步骤及其 内容。
二. 产品技术方案与生产技术方案制定 1. 产品技术方案编制:选择典型(计算)产品,编制产品技术方案 2. 生产技术方案选择制定:选择工艺技术方案 三. 生产工艺流程制定及金属平衡计算 1. 根据生产技术方案,以计算产品为依据列出工艺流程表 2. 依据工艺流程计算金属平衡,算出投料量 四. 设备选择(初选、精选、确定) 1. 主轧机选择、型式、吨位 2. 其它设备选择 五. 工艺参数计算 工艺规程制定与计算;温度制度;速度制度;张力制度;辊型制度;压力 计算;冷却制度 六. 设备校核 1. 主要设备校核:轧辊校核;电机校核;机架强度校核等 2. 辅助设备校核: 包括加热炉产量校核、剪切机能力校核、矫直机能力 校核 七. 车间年产量计算 1. 轧机工作图表绘制 2. 轧机小时产量计算 3. 轧机年产量计算 八. 车间平面布置 1. 金属流程线的确定 2. 设备组成及设备间距的确定 3. 仓库及辅助设施面积计算 4. 厂房设计:车间跨距、柱距、总长度、轨顶标高及总面积 5. 内部运输 6. 其它指标:通风、采暖、电源 7. 绘制车间平面布置图 九. 各项技术经济指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