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轧钢车间设计

轧钢车间设计


2.1 产品方案的编制
2.1.1 产品方案定义 产品方案是指所设计的工厂式车间拟生产的产品名称、品种、规格、状态
以及年计划产量。 产品方案一段在设计任务书中加以规定。产品方案是进行车间设计的主要
依据,根据产品方案可以确定生产方案(工艺)及选择设备。 2.1.2 编制产品方案依据
重点理解: 产品方案、生 产方案的定 义、制定的方 法、目的。
等) 3.目前的生产状况、主要指生产该产品目前采用的新工艺、新设备等技术 生产展望,发展方向、对未来的预测(提出那里应改进,应向何方向发展)
深入理解车 间工艺设计 的步骤及其 内容。
2
二. 产品方案与生产方案制定 1. 产品方案编制:选择典型(计算)产品,编制产品方案 2. 生产方案选择制定:选择工艺方案 三. 生产工艺流程制定及金属平衡计算 1. 根据生产方案,以计算产品为依据列出工艺流程表 2. 依据工艺流程计算金属平衡,算出投料量 四. 设备选择(初选、精选、确定) 1. 主轧机选择、型式、吨位 2. 其它设备选择 五. 工艺参数计算 工艺规程制定与计算;温度制度;速度制度;张力制度;辊型制度;压力 计算;冷却制度 六. 设备校核 1. 主要设备校核:轧辊校核;电机校核;机架强度校核等 2. 辅助设备校核: 包括加热炉产量校核、剪切机能力校核、矫直机能力 校核 七. 车间年产量计算 1. 轧机工作图表绘制 2. 轧机小时产量计算 3. 轧机年产量计算 八. 车间平面布置 1. 金属流程线的确定 2. 设备组成及设备间距的确定 3. 仓库及辅助设施面积计算 4. 厂房设计:车间跨距、柱距、总长度、轨顶标高及总面积 5. 内部运输 6. 其它指标:通风、采暖、电源 7. 绘制车间平面布置图 九. 各项技术经济指标
能够生产出的合格产品重量的百分数。用公式表示为
A=
QW Q
100%
3.1
式中、A─成材率%
重点理解
金属平衡的 制定方法及 意义、影响 成品率的主 要因素
Q─投料量
W─损失料量
成品率的倒数就是金属消耗系数。
成品率是车间生产中的一项重要指标、它的高低反映了生产管理和工艺技
术设备等各方面的水平,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成本。因此产前必须对其进行正
3.2.3 编制金属平衡表 将钢种、各项消耗指标、年产量、成材率、需坯量列在以下表格中,即为
金属平衡表。
表 3.1 冷轧薄板钢金属平衡表
序 钢种

坯料 规格 /mm
溶损 t%
消 耗 /% 烧损 切损 t%t%
工艺 损失 t%
年产 量 /万吨
成品 率 /%
需坯 量
/万吨
1
2
3
4 ∶

9
4 设备选择
主要内容是确定出车间设备的种类、型式、结构、规格、数量及能力。包
0.25~0.55 700~1500 1000~6000 13.5
13.5
镀锌钢带
0.25~0.55 700~1500

1.5
1.5
镀锡钢板
0.15~0.55 520~1050 400~1000 9.0
9.0
镀锡钢带
0.15~0.55 520~1050

1.0
1.0
合计
100
100
2.1.4 产品标准与技术要求
晶粒度、性能及其它特殊性能等); 实验标准(取样部位、试样形状尺
寸、试验条件及实验方法); 交货标准(交货验收时的包装、标志、方
法及部位等)。
5
2.2 生产方案的选择
2.2.1 生产方案定义
是指为完成任务书中规定的产品的生产任务而采取的生产方法。选择生产
方案时,应考虑设计规模、产品质量及技术经济指标的要求。
2.2.2 选择生产方案的依据
1.金属与合金的品种、规格、状态及质量要求。
2.年产量大小
3.投资多少、建设速度、机械化的程度及将来发展。 4.经济效果、工艺的成熟条件等。 2.2.3 钢材的生产方案
一. 板带钢生产:~0.2 薄带箔材,0.2~0.4 薄板,4~中厚 板 1. 中厚板生产:单机四辊可逆式,双机架(2+4 或 4+4)可逆式;半连
学依据、从而保证所建项目能生产出高质低耗产品,以最少投入获得最大利润。
重点掌握可 行性研究的
一. 可行性研究的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3
1. 市场销售情况研究:销售利润——建设规模及生产方案产品方案 2. 经济效果研究:综合考虑分析投资回收率、近期、远期利润、原料政 策、投资风险程度等、资金(固定及流动资金)来源、利息、折旧等。 3. 工艺技术研究:工艺技术及设备 4. 工程条件研究:资源储量、原料来源、厂址气象、水文地址、交通运 输、水电动力、建筑材料、协作区域、文化生活设施、环保(三废处理)等, 进行综合分析比较。 二. 其它方面:劳动力来源、费用、人员培训、建设进度、工厂组织机构 体制可行性研究步骤 1. 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市场研究、相关企业调研。——调研报告。 2. 对资料进行客观分析、预测、判断、提出方案。 3. 方案比选:几个方案、各述利弊、分析比较、选择最佳方案。 4. 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名称;主办单位;主要技术负责人与经济 负责人;项目审批文件;承办企业的情况与条件;生产规划;物料供应;厂址 选择;技术与设备;建设资金;项目实施与进度;人员培训;经济效益评价等。 1.2.2 初步设计(技术设计) 按设计任务书给定的条件,在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设计,最后形成 设计说明书。其中初步设计是基础设计,技术设计则更详尽严密。 1.2.3 施工设计 是设计的最后阶段,任务是为制造设备、厂房基础、其它构筑物的施工提 供依据。内容包括:车间的土建设计;设备施工图纸;各项施工文件及说明。
产品等列成表,如表 2.1 所示。
表 2.1 某冷连轧厂(车间)产品方案
产品名称
产 品 规 格 /mm



产量 所占比例
/万吨
/%
普通及深冲用低碳
钢板
0.2~0.3 600~1500 1000~6000 52.5
52.5
普通及深冲用低碳
钢带
0.2~0.3 600~1500

பைடு நூலகம்
22.5
22.5
镀锌钢板
包括金属消耗、燃料消耗、电耗、水耗、设备消耗 其它内容:参考文献
附表附图:车间平面布置图、孔型图、程序、外文翻译、专题撰写。
1.2 车间设计的基本程序
一般经过三个阶段: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设计。但目前一般按:可
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设计进行。
1.2.1 可行性研究
是对所提工程项目从各有关方面进行调查和综合论证、为拟建项目提供科
确估算。
3.2.2 影响成品率的主要因素
凡是造成废品的生产及销售因素都是影响成品率的因素。
(1) 烧损:氧化烧损 1~5% 一般表面积愈大、加热时间越长、
温度越高、气氛氧化性越强则烧损越大。
(2) 溶损:在酸、碱或化学处理等过程中的损失。0.1~1.0%
(3) 几何损失:切头、切尾、切边残屑消理(车皮、锯切、铲)
3.2 金属平衡计算
是指生产车间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生产产品的收支情况,即投入
与产出情况。编制金属平衡表目的是确定出为完成年计划产量所需的投料量。
主要工作是计算产品的成材率、然后编制金属平衡表。
3.2.1 计算成品(材)率(金属消耗系数) 1. 成材率定义:指成品重量与投料之比的百分数,亦即一吨原料
一. 总论(前言、综述、概况)(对该产品生产有一全面了解) 1. 车间年产量、产品品种规格等 2. 原材料、动力、燃料的来源及市场情况 3. 本设计与同类企业相比具有的特点 4. 目前建设的内容与远景规划 5. 车间的劳动组织、建设投资、经济与社会效益 6. 遗留问题与解决意见 7. 若扩建需说明现状、扩建理由,并提出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及构筑物挖潜 革新的措施 8. 其它要说明的问题 注:对毕业设计综述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阐述: 1.品名称、品种、规格、用途、生产方法等 2.xxxx 产品生产的发展历史(主要指生产方法重要的工艺变革及设备改进
5. 挤压法
三. 管材生产
1. 热轧法:自动轧管机、连轧管机、两辊斜轧穿孔、三辊斜轧穿孔、
菌式穿孔机、张力减径机、皮格尔轧管、狭舍尔轧管机
2. 热挤压
3. 焊接:直缝焊、螺旋焊
4. 冷加工:冷轧 冷拔、冷旋压
四. 线材生产 以下成卷交货 一般断面为圆形
1. 横列式(二辊轧机)
2. 半连续式(三辊轧机)
8
1~10% (4) 工艺损失:技术损失、各工序由于设备、工具、技术操作及
表面介质等问题造成的质量不合要求的产品。如诈漏、轧断、轧卡、卡
钢、 超差、浪形、轧扭、腰薄、耳子、性能不合格等。
由于成品率直接影响生产成本,因此实际生产中应尽可能采取措施提高成
材率,主要应从工艺、设备、原料、管理(操作)四个方面入手。
重点理解:
型、板、管、 线材的生产 中最佳方 案。
轧连轧
2. 热轧薄板带钢:全连续式,半连续式、3/4 连续式 2.0~12mm→0.8mm
3. 冷轧带钢:单机可逆、连轧(3 机架 4 机架 5 机架 6 机架)0.1~2.0mm
二. 型钢生产
1. 横列布置普通轧法
2. 万能轧法
3. 型钢连轧
4. 热及冷弯型钢
轧钢车间设计
课程教案
井玉安 2005.1.20
1
教案用纸


重点、要点
1. 车间设计总论
摘要:本章主要讲两个大问题,即车间设计(工艺设计)的主要内容和车间 设计的基本程序,通过对这两个问题的掌握使学生对轧钢车间有一个总体认识, 为毕业设计打基础。
1.1 车间设计的基本内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