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运动目录
一、知识串讲
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2.运动的描述
3.运动的快慢
二、知识巩固
三、参考答案
一、知识串讲
课桌的高度约750()
常用圆珠笔的长度约1.5()
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约70()
教室每层楼高约33 ()
一位中学生的身高约16.5 ()
练习册的长度约为0 .22 ()
练2、读出物体的长度。
①
练3、在下列四个事件中,经历时间最接近一秒钟的是()②
A、人眨一下眼
B、人在安静时呼吸一次
C、人打一个哈欠
D、人心脏跳动一次
练4、判断下列说法的正确与错误:③
(1)不遵守测量的操作规则会造成误差()
(2)零刻线磨损的尺也可以使用()
(3)测量中,误差和错误都是不允许的()
A.南辕北辙B.夸父追日C.顺水推舟D.精忠报国
练6、小芳骑着自行车在上学的路上,若说她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⑤
A、路旁的树木
B、迎面走来的行人
C、小芳骑的自行车
D、从小芳身边超越的汽车
练7、随着“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我国已实现三次载人航天飞行.在火箭推动飞船上升阶段,航天员是被固定在飞船座舱内的,说航天员处于静止,选择的参照物是()⑤
A.月球B.地球C.飞船D.太阳
练8、观察如图所示的小旗,判断船相对岸上楼房的运动状态有哪几种可能,并作简单的说明。
⑤
运动的快慢
一、速度
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物体运动越快速度越大;物体运动越慢,速度越小。
2.定义: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3.公式:v=s/t,s表示物体通过的路程,t表示物体通过相应路程所用的时间,v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
4.速度的单位及换算关系:国际单位:米/秒(或) 常用单位:千米/小时(或)
二、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要点诠释:
1、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①匀速直线运动是运动状态不变的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②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物体的运动方向和运动快慢都保持不变。
③在任意一段相等的时间内和任意一段路程内速度都是相等的。
2、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的大小可以由v=s/t来计算,但速度的大小与s、t无关。
三、变速运动及平均速度
物体运动速度发生改变的运动叫做变速运动。
要点诠释:
1.物体在做变速运动时,可能是物体的运动方向改变,也可能是快慢改变,还可能是方向和快慢同时改变。
2.对于做变速运动的物体,也可以利用v=s/t来计算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
3.平均速度能粗略地描绘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一段路程上或一段时间内的运动快慢,不能反映出物体的运动细节。
四、用图象描述物体的运动1.s-t图象:用横坐标表示时间t,纵坐标表示路程s,就得到了物体运动的s-t图象,如下图(1)所示是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象。
2.v-t图象:用横坐标表示时间t,用纵坐标表示速度v,就得到了物体运动的v-t图象,如下图(2)所示是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
练9、如图所示是甲、乙、丙三个运动员跑步比赛中的情景,三块表的示数分别表示了各运动员从起点跑到图中所示位置时所用的时间.从图可以判断出运动员跑的最快。
(选填“甲”、“乙”或“丙”)⑥
练10、在男子百米短跑比赛中,运动员们快步如飞,关于运动的快慢,以下几种说法正确的是()⑥
①观众用“相同的时间比路程”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
②终点裁判用“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
③物理学上用观众的方法来比较运动的快慢
④物理学上用裁判的方法来比较运动的快慢.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练11、一辆长30米的平板车,匀速通过70米长的桥,所用时间是10秒,它以同样的速度通过另一座桥用20秒,则这座桥有多长?⑥。
练12、一列火车长120m,匀速通过长360m的山洞,从火车进洞到车尾离洞共用1min,火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是()⑦
A.10m/s B.6m/s C.8m/s D.2m/s
练13、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他们的运动时间之比为2:3,运动路程之比为3:1,则甲乙两物体运动速度之比为()⑦
A.1:2
B.2:1
C.9:2
D.2:9
二、知识巩固
知识点总结:
①长度的测量★★★★
②时间的测量★★★★
③误差★★★★
④机械运动★★★
⑤参考系★★★★★
⑥速度和匀速直线运动★★★★★
⑦变速运动和平均速度★★★★★
⑧用图像描述物体的运动★★★★
参考答案
练1、【答案】1、dm;2、mm;3、dm;4、μm;5、dm;6、dm;7、m
练2、【答案】5.8cm
【解析】刻度尺的读数要求:
(1)会认:即正确认识刻度尺的零刻度、最小刻度、测量范围
(2)会读:除读出最小刻度以上各位数字外,还应估读最小刻度下一位的数字
(3)会记:记录的测量数据,包括准确值、估计值以及单位。
练3、【答案】D
【解析】A、眼睛迅速眨一次,大约用时0.1s,不符合题意;
B、人在安静时正常呼吸一次,大约用时3s左右,不符合题意;
C、人打一个哈欠的时间在5s左右,远远大约1s;故C错误;
D、人的脉搏在每分钟跳动60次多一点,即心脏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1s;故D正确。
练4、【答案】①×;②√;③×;④×
【解析】(1)不遵守测量的操作规则会造成错误,而不是误差。
故(1)错误。
(2)零刻线磨损的尺也可以使用,只是在测量的时候,从其它的整数刻度测起。
故(2)正确。
(3)测量中,错误都是不允许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故(3)错误。
(4)求平均值时,小数点后面的位数和测量值相同,多余的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取舍,而不是越多越好。
故(4)错误。
练5、【答案】D
【解析】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判断一个物体是不是做机械运动,就看它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
A、“南辕北辙”这个成语讲的是我国古代某人要去南方,却向北走了起来,位置发生了变化,是机械运动,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夸父追日”这个成语中的夸父和太阳的位置关系发生了变化,是机械运动,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顺水推舟”这个成语中的舟和水的位置关系发生了变化,是机械运动,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精忠报国”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将个人理想信念和国家的理想信念连接在一起,没有机械运动,故该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
练6、【答案】C
【解析】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要先选择参照物,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不变,则物体静止;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
小芳骑着自行车在上学的路上,小芳相对于小芳骑的自行车位置不变,所以若说她是静止的,是以小芳骑的自行车为参照物。
【总结升华】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是否变化,是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依据。
练7、【答案】C
【解析】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要先选择参照物,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不变,则物体静止;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
A、以月球为参照物,航天员和月
球之间的位置也发生了变化,不合题意;B、以地球为参照物,航天员离地球越来越远,位置发生了变化,不合题意;C、以飞船为参照物,因为航天员固定在舱内,与飞船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航天员是静止的,符合题意。
D、以太阳为参照物,航天员和太阳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航天员是运动的,不合题意;
故选C。
练8、【答案与解析】
(1)船可能静止,从图上看出船上的小旗与楼房上小旗的飘动方向一致,则有可能船处于静止状态。
(2)船可能远离河岸。
船远离河岸,小旗的飘向与风向一致
(3)船可能靠近河岸,且船速小于风速。
练9、【答案】乙
【解析】由题目中三块表的示数可知,甲、乙、丙三人运动的时间相同,而乙通过的路程最长,所以乙运动的最快。
练10、【答案】A
【解析】(1)比赛时,观众看到跑在前面的运动员跑地快,说明了在相同的时间内,运动员的路程越大,运动员跑得越快,观众是根据相同的时间内,比较路程大小得出结论的。
(2)终点裁判是,看谁最先到达终点,先到达终点的运动员跑得快;裁判是在路程相同的情况下,比较运动时间的长短得出结论的。
(3)在物理学中,一般根据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平均速度),即根据相等时间内的路程大小来判断物体运动快慢的,用观众的方法判断运动快慢。
故选A。
练11、【思路点拨】第一步:已知路程和时间,根据公式
s
v
t
=
求出平板车的速度;第二步:
根据速度公式的变形s vt
=求出路程。
特别注意两次的路程均是桥长加车长。
【答案与解析】
已知车长和桥长,还有时间可求速度,还知通过另一桥时间,可求经过的路程,总路程减去车长就是这座桥长。
【总结升华】此题解题的关键是明确车长和桥长的和等于经过的路程
练12、【答案】C
练13、【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