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物理-选修 3-5](2013·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1)一质子束入射到静止靶核27Al 上, 产生如下核反应:p +13 C .铯原子核(133Cs)的结合能小于铅原子核(208Pb)的结合能 16.(2013· 高考大纲全国卷) 放射性元素氡(222Rn)经 α 衰变成为钋(222Po),半衰期约为 3.8 A .目前地壳中的.222Rn 主要来自于其他放射性元素的衰变 B .在地球形成的初期,地壳中元素.222Rn 的含量足够高D. 86 期较短,衰变速度较快,因此目前地壳中的222Rn 不是因为原来含量高而是由其他元素衰变生 0 Z 86 86 专题十八 近代物理初步13 27Al →X +n式中 p 代表质子,n 代表中子,X 代表核反应产生的新核.由反应式可知,新核 X 的质 子数为__________,中子数为________.解析:(1)从核反应发生时质子数和中子数守恒入手.p 为11H ,n 为1n ,则A X 中A =1+13-0=14,Z =27+1-1=27,则中子数为 Z -A =27 -14=13.答案:(1)14 1335.(2013· 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物理-选修 3-5](1)关于原子核的结合能,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________.A .原子核的结合能等于使其完全分解成自由核子所需的最小能量B .一重原子核衰变成 α 粒子和另一原子核,衰变产物的结合能之和一定大于原来重核 的结合能55 82 D .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不稳定E .自由核子组成原子核时,其质量亏损所对应的能量大于该原子核的结合能解析:(1)原子核分解成自由核子时,需要的最小能量就是原子核的结合能,选项 A 正 确.重核衰变时释放能量,衰变产物更稳定,即衰变产物的比结合能更大,衰变前后核子数不变,所以衰变产物的结合能之和一定大于原来重核的结合能,选项B 正确.铯核的核子数比铅核的核子数少,其结合能也小,选项C 正确.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稳定,选项D 错误.自由核子组成原子核时,需放出能量,因此质量亏损产生的能量小于原子核的结合能, 选项 E 错误.答案:(1)ABC86 86 天;但勘测表明,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后,目前地壳中仍存在天然的含有放射性元素22286R n 的矿石,其原因是( )86 86 C .当衰变产物.222P o 积累到一定量以后,21884 P o 的增加会减慢222Rn 的衰变进程 222 Rn 主要存在于地球深处的矿石中,温度和压力改变了它的半衰期解析:选 A.从衰变及半衰期角度分析,各种不同元素的衰变不断发生,而22286Rn 的半衰 86成的,选项 A 正确,选项 B 错误;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只由原子核本身决定,与其他因素无关,选项 C 、D 错误.20.(2013· 高考北京卷)以往我们认识的光电效应是单光子光电效应,即一个电子在极短 时间内只能吸收到一个光子而从金属表面逸出.强激光的出现丰富了人们对于光电效应的认A .U = -B .U = -C .U =2hν-WD .U = - 2 由①②式解得:U = - (n =2,3,4…),2 235U +1n ―→a +b +21n A.140Xe +93Kr C.141Ba +38Sr B.141Ba +92Kr D.140Xe +94Sr 4 4 4 2 36 0识,用强激光照射金属,由于其光子密度极大,一个电子在极短时间内吸收多个光子成为可 能,从而形成多光子光电效应,这已被实验证实.光电效应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所示.用频 率为 ν 的普通光源照射阴极 K ,没有发生光电效应,换用同样频率为 ν 的强激光照射阴极 K , 则发生了光电效应;此时,若加上反向电压 U ,即将阴极 K 接电源正极,阳极 A 接电源负极, 在 KA 之间就形成了使光电子减速的电场.逐渐增大 U ,光电流会逐渐减小;当光电流恰好 减小到零时,所加反向电压 U 可能是下列的(其中 W 为逸出功,h 为普朗克常量,e 为电子电 量)( )hν W 2hν W e ee e 5hν W 2e e解析:选 B.以从阴极 K 逸出的且具有最大初动能的光电子为研究对象,由动能定理得: 1 -Ue =0-2m v m ①1 由光电效应方程得:nhν=2m v m +W (n =2,3,4…)② nhν W e e 故选项 B 正确.1.(2013· 高考天津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核发生衰变时要遵守电荷守恒和质量守恒的规律B .α 射线、β 射线、γ 射线都是高速运动的带电粒子流C .氢原子从激发态向基态跃迁只能辐射特定频率的光子D .发生光电效应时光电子的动能只与入射光的强度有关解析:选 C.原子核发生衰变时遵守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而非质量守恒,选项 A 错 误;α、β、γ 射线的实质是高速运动的氦原子核、电子流和光子,选项 B 错误;根据玻尔理 论,氢原子从激发态向基态跃迁时,只能辐射特定频率的光子,满足 hν=E m -E 1,选项 C 正 确;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E km =hν-W 知,光电子的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选项D 错误.2.(2013· 高考重庆卷)铀是常用的一种核燃料,若它的原子核发生了如下的裂变反应:则 a +b 可能是( )54 36 93 56 92 0 0 56 36 54 38 解析:选 D.利用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可以判断出可能的核反应方程.选项 A 不满足电荷数守恒也不满足质量数守恒,选项C 不满足电荷数守恒;选项 B 不满足质量数守恒;只 有选项 D 正确.38.(2013· 高考山东卷) (1)恒星向外辐射的能量来自于其内部发生的各种热核反应,当温 度达到 108 K 时,可以发生“氦燃烧”.①完成“氦燃烧”的核反应方程:42He +________→8Be +γ. ②8Be 是一种不稳定的粒子,其半衰期为 2.6×10-16 s .一定质量的8Be ,经 7.8×10-16 s 后所剩84Be 占开始时的________. 1 解析:(1)①42He(或 α) ②8(或 12.5%) 1 答案:(1)①4He(或 α) ②8(或 12.5%)17.(2013· 高考广东卷)铀核裂变是核电站核能的重要来源,其一种裂变反应式是23592U +10n →14456Ba +89Kr +31n.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解析:(1)根据 λ= ,知电子和中子的动量大小相等,选项 C 正确. A .上述裂变反应中伴随着中子放出B .铀块体积对链式反应的发生无影响C .铀核的链式反应可人工控制D .铀核的半衰期会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解析:选 AC.根据裂变反应的规律和影响半衰期的因素解决问题.裂变反应式中的 10n 为中子,铀块体积大于临界体积,才能发生链式反应,且铀核的链 式反应是可控的,选项 A 、C 正确,选项 B 错误;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不受外界压强、温度 的影响,选项 D 错误.12.(2013· 高考江苏卷)C.[选修 3-5](1)如果一个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和一个中子的相等,则它们的________也相等.A .速度B .动能C .动量D .总能量(2)根据玻尔原子结构理论,氦离子(He +)的能级图如图所示.电子处在 n =3 轨道上比处 在 n =5 轨道上离氦核的距离________(选填“近”或“远”).当大量 He +处在 n =4 的激发 态时,由于跃迁所发射的谱线有________条.h p(2)根据玻尔理论 r n =n 2r 1 可知电子处在 n =3 的轨道上比处在 n =5 的轨道上离氦核的距 离近.大量 He +处在 n =4 的激发态时,发射的谱线有 6 条.答案:(1)C (2)近 614.(2013· 高考浙江自选模块)题号:14 科目:物理“物理 3-5”模块小明用金属铷为阴极的光电管,观测光电效应现象,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甲所示。
已知 普朗克常量 h =6.63×10-34J·s 。
(1)图甲中电极 A 为光电管的________(填“阴极”或“阳极”);(2)实验中测得铷的遏止电压 U c 与入射光频率 ν 之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则铷的截止频 率 νc =________Hz ,逸出功 W 0=________J ; (3)如果实验中入射光的频率 ν=7.00×1014Hz ,则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 E K =( ________J 。
解析:(1)在光电效应中,电子向 A 极运动,故电极 A 为光电管的阳极。
(2)由题图可知, 铷的截止频率 νc 为 5.15×1014Hz ,逸出功 W 0=hνc =6.63×10-34×5.15×1014J ≈3.41×10-19J 。
(3)当入射光的频率为 ν=7.00×1014Hz 时,由 E k =hν-hνc 得,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 E k =6.63×10-34×(7.00-5.15)×1014J ≈1.23×10-19J 。
答案: (1) 阳极 (2)5.15×1014[(5.12 ~ 5.18)×1014 均视为正确 ] 3.41×10 - 19[(3.39 ~3.43)×10-19 均视为正确] (3)1.23×10-19[(1.21~1.25)×10-19 均视为正确]30.(2013· 高考福建卷)(1)在卢瑟福 α 粒子散射实验中,金箔中的原子核可以看作静止不 动,下列各图画出的是其中两个 α 粒子经历金箔散射过程的径迹,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 选图下方的字母)解析:(1)理解 α 粒子散射实验现象,关键是弄清 α 粒子遇到金原子核时受到强大的斥力作用,才能发生大角度散射,选项 C 正确.答案:(1)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