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面对未来
看完《金砖》,惊出一身冷汗!红卫兵来抄家——搜查金砖,老叶不知所措,他只对儿子说过这事,怎会被别人知道呢?!红卫兵拆了天花板,查了一天也不见金砖的影踪,第二天又来敲地板,并恐吓老叶要“坦白从宽,抗拒从严”。
接下来的手段越来越残暴,第三天拆墙壁,且不时拖老叶出去斗,第四天快要折散整个房子,但老人依然摇头否认。
然而第五天红卫兵突然改变策略,火力集中地斗他的老伴。
老叶不忍心精神不正常的老伴再被伤害,终于供出本想传给儿子的金砖。
在整个故事情节中,老叶由不承认——不承认——不承认——不承认——被迫承认,一而再,再而三不肯供出金砖的下落,完全是为了传给儿子。
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告密者竟是老叶的儿子。
儿子竟然出卖了自己!红卫兵搜查金砖,是他儿子提供的“情报”,因为只有儿子知道家有金砖;红卫兵改变策略,转攻他的老伴,也是他儿子提供的“谋略”,因为只有儿子才知道他最疼爱老伴。
老叶供出金砖下落后心脏病发作死了——心既死,身活何用?而“那个当工程师的儿子,为了划清界线,没有回来奔丧……”老叶爱妻子,爱儿子,想把金砖留给他,然而儿子竟自私自利,忘恩负义,不念亲情。
儿子虽没有出场,但他丑陋的面目在红卫兵抄家手段不断更变中暴露无余,这有赖于作者成功采用了人物侧写。
是什么使亲情扭曲?是什么使人们狂疯?是什么使理智丧失?让历史告诉我们!
作者精心挑选了三则日记,犹如电影“蒙太奇”,既巧妙组接,又各有内涵,产生了别有意味的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