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良实验中学课改实施方案

大良实验中学课改实施方案

大良实验中学课改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教育活动的真谛是培养人的创造精神,发展人的创造能力。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善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为后续学习、
终生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只有注重科学与生活、社会、生产的联系,注重
各学科学习的联系,学生能力才能得到提高,学生科学探究活动才能顺利进行,
学生自主学习才能有效开展。

在推进课程改革工作中,学校确立了“突出一个重
点,抓好两个环节”的思路,即确立课改为学校工作的重点,抓好师资培训的关
键环节和备课与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的思路。

以现代教育理念为先导,不断更新
教师的教育思想,不断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不断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探
索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积极稳妥推进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进一步提升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二、健全组织机构,强化课改领导
1、成立课程改革领导小组。

学校领导对推进课程改革思想上高度重视,健
全了组织机构,成立由校长为组长、分管教学副校长为副组长的课改领导小组,
统筹全校课改工作,积极组织全体教师参加无锡市、宜兴市的各类培训,并确保
课改活动经费的落实,使学校课改工作有序、健康、扎实地开展。

其次在课改领
导小组的统一部署下,突出重点,在每周行政会议上把课改摆上议事日程,确定
本周工作重点。

同时教导处确定每周学习课改理论材料,并印发至每位教师,在
每周教职工大会上也组织有关课改理论学习。

努力改变教师的传统教育思想,树
立现代化理念,使教育思想来个大解放。

2、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工作。

新课程呼唤教学实践的创新,而创新的关键
在于教师。

教师离教学实践最近,遇到的问题最多,只有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
中实践,集中集体智慧,才能使问题迎刃而解,进一步强化了教研组、备课组活
动,在中层以上领导中开展“三个一”活动(即蹲点一个教研组,上好一门主科,
督促一个备课组活动),备课组活动做到“四个定”(即定时间、定内容、定人
员、定地点)。

以上活动纳入月度教学常规和年终考核。

3、加强集体备课。

在总结课改集体备课基础上强化督促,利用备课组活动
时间,认真组织全组人员分析教材,比较新旧教材的异同点,找准重点,思考分
化难点,并注意渗透与人合作、关注科学、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不断完善探究
性学习的方法设计,在集体讨论、说课基础上由经验较丰富的教师执笔,提前一
周在全组成员会上讨论修改,形成初稿,以此作为对备课组考核的必要条件,这
样既可以体现集体智慧,又不妨碍个性发挥。

同时要求在集体备课教案的基础,
添加有个性化或符合学生实际的注释,我校在集体备课上运用“个备?集备?个备”的模式。

三、加强校本培训,转变教育思想
课改能否全面进行,关键在于全体教师思想观念能否根本转变。

强化校本培训,促进了全体教师的“三转变、一提高。


1、不断促进教师教学思想转变:学校认真组织学习市教育局《课改方案》
及有关课改文件,从国际教育改革的潮流看课改的迫切性,从经济社会的发展看
课改的必要性,从素质教育的需要看课改的重要性,使广大教职工充分认识课改
的意义,把课改变为自觉行动,坚定不移地推进课改,同时利用家长会和家长学
校,广泛地向家长宣传课改意义并取得广大家长的共识和支持,为课改营造良好
的社会、家庭氛围。

2、不断促进教师教学方式转变:学校特别重视通过强化培训来转变教学观
念,组织教师认真解读《基础课程改革纲要》及相关文章,全面、正确理解新时
期培养目标,正确把握学生发展的内涵,力求使教师从根本上摒弃传统的教学方
式,真正引发教师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

以课题组形式成立学习小组,
不断探索“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教学方式。

3、不断促进教师教学模式转变:学校继续组织有关教师参加江苏省、无锡
市和宜兴市的各类培训,促使他们成为课改的骨干、领头雁,从而带动全校教师
观念的更新,扎实有效地开展课改工作。

全校教师均参加过通识培训,参加宜兴
市新课程教学培训率达100%。

要求全体教师以新课程理念来指导教学实践,勇于创新,不断探索适合新课程教学的模式。

4、不断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高:学校在校本培训过程中建立了有效的组织
制度,使培训工作制度化、系列化,并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案例辅导、
教学反思等点拨培训,要求每位教师结合自身学科特点,每学期结合课改写一篇
心得或论文,谈经验,说体会。

四、骨干教师先行,促进以点带面
课程改革需要教学改革的积极呼应,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改革,成
为教学改革的倡导者、先行者,并在其中发挥主体作用。

为此,学校采取“骨干
先行,以点带面”策略,促进了课改全面推行。

1.树骨干,以点带面
在无锡市、宜兴市获奖的教师或能手、新秀等,在校内上示范课,起辐射作用,我们每学期要安排20多名教师上示范课,同时邀请兄弟学校教师观摩、指导。

青年教师的三优课,必须是多媒体课。

体现课改精神,突显学生主体作用,力求突破传统教学方法,着力点放在方法设计和探究活动的设计上,这种类型的
课在课改中起辐射作用。

2.走出去,取人之长
这几年学校都组织有关教师先后到、南京、无锡、宜兴的有关学校参观、学习,参加兄弟学校的课改研究活动,在活动中感悟课改方向,体验课改的课堂教
学方法和手段。

3.请进来,补己之短
在课改实践中,学校还邀请了市内及学区兄弟学校的教师来校共同探讨教改实践,充分利用市部分骨干教师来校培训及优秀教师来校上示范课的机会,在交
流中获得收益,在相互商讨中求发展、促提高,通过这些活动锻炼和提高了我校
教师队伍,促进了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

五、强化教学科研,狠抓教师培养
教师距教学实践最近,遇到的问题最多,只有在实践中研究、研究中实践,
才能成为科研的主体,才能有效地实施新课程教学。

学校十分重视青年教师的培训,目前我校青年教师约占三分之二,且均在课改教
学工作的第一线。

青年教师代表学校的未来,学校想方设法,为他们成长搭建舞
台,压担子、引路子,使他们各施其长。

青年教书教育思想比较先进,但教学经
验、科研水平较弱。

通过青蓝结对工程、校本培训、参加各种竞赛,不断提升他
们的业务水平,让他们参加各种课题小组,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并联系实际
写出案例与心得,通过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
情感,求得新发现,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

在青蓝结对工作中,
请老教师谈班级管理、教学机制、教学方法等,让青年教师谈体会、困惑,这种
活动有的放矢,针对性强,收效明显。

教师个人阅读体悟文本信息往往较为狭窄,
且思维相对固定。

为了更好地吸收、消化一些现代理念,课题组组织成员进行对
话,根据自己的体会和感悟,在阐述争辩中思维相互碰撞,灵感的火花不断闪现,
对文本的理解更为透彻。

六、落实教育常规,不断创新提高
教学常规内涵丰富,涉及到教学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体现了党的教育方针、时代特征、教育规律,为素质教育的推进起导向作用。

为了确保教学常规的落实,
每学期、每学年的开学初学校均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市教育局、教研室制订的
教育常规要求,特别重视组织新分配教师、新调入教师的学习,使他们明确要求,
统一目标,尽快进入角色。

六步骤:组织学习,认真制订计划,进行课改实践,相互听课探讨,共同分析调整,不断总结提高。

五环节:备课求新、上课求实、作业求精、辅导求全、考查求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