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于创新,彰显魅力
——聊城大学“十佳优秀学生提名奖”个人事迹材料聊城大学“十大优秀学生提名奖”事迹材料
——环境与规划学院XX
“追求卓越,全面发展”
【基本信息】
XX,女,汉族,1990年4月出生,山东德州人,中共党员,聊城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地理科学本科专业2008级1班学生,曾担任环境与规划学院学生会学习部部长, 现担任环境与规划学院2008级1班组织委员。
10—11学年学习成绩班内第3名,综合测评班内第1名,班级人数44人。
一、坚定理想信念,献礼和谐社会
该生思想上积极进步,努力向党组织靠拢,2008年12月就主动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认真学习党的理论知识,提高了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打下坚实的思想政治基础。
于2010年6月份光荣的成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
2011年6月份正式被党组织接纳为中共党员。
作为一名中共党员该生努力学习党的先进理论知识,积极参加由学校和学院党组织的各项学习活动,时刻以一名优秀学生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向党组织汇报自己的思想、学习和工作状况,积极参加党组织的各项活动,把为党的事业奋斗当作自己最高的人生追求,真正起到了一名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该同学接过上届老学生党员党员服务队的大旗,2010年暑期和其他学生党员一起,来到八一社区,宣传低碳生活、夏季防雷防电常识。
寒假又与其他党员服务队队员一起来到昌华社区给老党员送来新年祝福,并得到《聊城晚报》记者的跟踪报道。
建党90周年,组织带领学生党员到孔繁森纪念馆主动接受党性教育,重温入党誓词,学习党员干部优良传统。
二、努力拼搏,勇于创新,提高综合能力
生活的艰辛让她明白大学学习机会是如何的来之不易。
“勤能补拙”是她信念,当别地同学混迹在网络虚拟的世界里时,图书馆成了她的最爱。
深入专业学习,广泛涉猎其他专业知识。
她专心、高效率的学习方式,使学习成为一件快乐的事。
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该同学连续三年学习成绩均名列前茅。
2008—2009学年学习成绩班级第三,综合测评班级第三;2009—2010学年,学习成绩班级第一,综合测评班级第三;2010—2011学年,学习成绩班级第三,综合测评班级第一。
在学校组织的科技文化创新活动中,一方面她组织学生会自己的
部承担学院分配的项目,领导团队成员挤时间查阅相关资料,分析问题,并在老师的指导下不断完善。
另一方面,由该同学牵头组织领导其他四名同学撰写的《一分利汽车美容公司》在“聊城大学‘挑战者’杯创业计划书”评比中荣获三等奖。
由于学习成绩优异,及在学校科技创新中的突出贡献,该生连续三年获得一、二等奖学金,校级单项奖,院级单项奖,并于2009—2010学年荣获国家奖学金。
三、绿色实践,传递爱心,彰显青春魅力
1、重走长征之路共建绿色之桥。
“绿野协会”是几年来团中央及农业部重点扶持的学生社团。
该生作为学院社团理事长,她积极探索“绿色长征”新的特色活动,加强协会自身组织建设。
“绿色长征”活动是由北京林业大学、新一代研究院共同发起的青少年生态环保活动。
环境与规划学院在成功参加了第二届和第三届“绿色长征”活动的基础上,绿野协会积极争取,又获得了“绿色长征低碳生活”第四届全国青少年绿色长征接力活动的参与权,成为“绿色长征”京杭运河团参与团队之一。
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本次活动在各方面取得了更多新的突破和进展:多种途径,双管齐下,大力推进青年志愿者服务的主阵地作用;创新活动形式,注重活动实效,避免形式主义;全力加强宣传力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行合一”,提高活动本身的环保性。
主要以“低碳生活”主题宣传、重工业污染科考调研、生态体验,徒步行走,林业生态调研等形式展开。
聊城大学获全国青少年第四届“绿色长征,
低碳生活”最佳组织高校,全国青少年第四届“绿色长征,低碳生活”《倡导生态文明,践行低碳生活》日记三等奖,全国青少年第四届“绿色长征,低碳生活”论文三等奖。
该生也荣获全国青少年第四届“绿色长征”优秀志愿者荣誉称号。
2、传承“图书漂流”,关爱留守儿童,构建书香校园。
2010年,该生成为寒假社会实践的活动的主要策划者,她所负责的“图书漂流”本着“关爱留守儿童,
温情溢满校园”的宗旨和同学们一起将
从学校和社会征集的1000余册图书整
理分类后在市区广场进行了多次图书
漂流。
2011年1月,她又走进凤凰工
业园小学,和同学们一起将征集来的图书分发给孩子们,并带他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地理课。
《中国教育报》对此次活动跟踪报道,她和孩子们的笑脸一起被刊登在了《中国教育报》第二版的中心位置。
该生积极探索“图书漂流”活动新模式,先后与其他成员通过成立爱心捐助室、制作贫困儿童艰难求学历程和感人事迹图片展,在全校范围内发起图书漂流爱心捐赠的倡议书,举行大型捐赠仪式和爱心衣物募捐活动,并且组建“漂友”队列。
“图书漂流”是环境与规划学院创立的传统项目。
此项活动曾将募集到的大量图书、衣物、资金等送至青海边远山区的小朋友们手中,赢得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等媒体曾多次报道。
该同学积极探
索“图书漂流”活动的新模式,先后与其同学在校内外认真组织募捐活动十余次,将收集来的书籍统一分门别类进行编号,制作漂流卡,组建爱心服务宣传队,走入市区周边及偏远中小学开展爱心捐书活动,将收集的书籍统一制作“漂流号”和“漂流信息”,使管理细致有序。
最终该生荣获院级社会实践单项奖,2010年寒假社会实践先进个人,2011年暑期“三下乡”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四、立足本职,甘于奉献,用于承担责任
1、热爱集体,服务同学。
作为一名学生干部,该生满怀热忱,任劳任怨,立足本职,勇于承担责任,始终以广大同学的利益为重,从不以权谋私,能够积极配合老师和其他学生干部一起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
在任学习部部长期间,为帮助老师敦促同学们课上学习,本着“奉献学院服务同学”的宗旨,该同学组织开展了课堂学习笔记比拼,大学英语四六级交流会,“考研接力,学长说”等一系列的活动。
为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英语角”、“三笔一画”、“学习娱乐双响炮”层出不穷的形式,让同学们在竞技中成长,在欢乐中学习。
同时,作为一名组织委员,与其他团支部委员一起认真且高质量的完成校团委和学院分团委分配的任务,组织了一系列颇具特色的团日活动,例如观看红色影片、“党旗映团徽,献礼建党90周年”主题团日活动。
尽职尽责,真正起到了学生干部应有的模范带头作用。
和团支部其他团干部一起带领广大团员做好团支部建设工作,连续两
年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
该同学热爱集体,工作积极主动。
实习之际,该生又组织同学开展完成了《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河南小刘庄收入分配机制的讨论》调查报告。
在调查阶段,该生积极发挥合作精神,走访小刘庄村民。
作为组长,为使同学们的实践报告有深入探讨的意义和社会价值,该生更是倾注全部力量。
此次调查活动磨练了同学们的意志,也提高了她独自处理问题的能力。
2、能力知识“双提高”,争做优秀支教生。
聊城市“双提高”工程实施的开局年,该生有幸成为一名支教老师,于2011年2月—2011年7月在临清市民族实验中学顶岗支教。
褪去学生的稚气,带着初为人师的喜悦与激动,张颜走上了讲台,当看见一双双对知识渴求的眼眸,她更加感受到自己这半年支教的责任。
该同学教三个班的地理和环境科学课,和一群叛逆的孩子一起学习和进步。
孩子们很喜欢这个温和的小老师,她的宿舍里总是堆着用这样或那样的理由赖着不走的学生。
半年的支教生活,有过艰辛有过泪水,经过她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三个班地理都在期末取得了很大进步。
五、自强不息,用心感恩
她将自立自强的性格带到了大学生活中来,来自农村的她没有对家庭经济状况的一句怨言,感恩父母给予生命的权利,感恩国家和社会让她拥有在大学读书的机会。
她利用课余时间做家教,勤工助学,发传单。
虽然很苦很累,可是她心里却是甜的。
班里共有14位家庭
经济困难同学,每次在申请助学金的时候她总是一推再推,将机会留给别的同学。
有人说她是不好意思,爱面子。
不管大家怎么说,每年暑假她都会在学校勤工助学,兼职家教,每天为十几块钱的工资奔波疲惫。
经过多年的学习和历练,该生拥有一颗自强的心,有一股自信的魅力,更拥有着一种博爱的心胸。
附:自入学以来获奖情况
国家级
市级
院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