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药鉴定学PPT课件:叶类中药的鉴定
中药鉴定学PPT课件:叶类中药的鉴定
有疣状突起。 ④晶纤维:多见,方晶直径12~15μm。 ⑤草酸钙簇晶:直径9~20μm。
四、理化鉴别
主要成分---
❖ 含番泻苷(A、B、C、D)、芦荟大黄素双蒽酮苷、大 黄酸葡萄糖苷、芦荟大黄素葡萄糖苷等。
❖ 按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本品含番泻苷A(C42H38O20) 和番泻苷B(C42H38O20)的总量不得少于1.1%。
三、显微鉴别
四、理化鉴别
主要成分---
❖ 含菘蓝苷约1%,水解产生靛玉红及靛蓝,另含芥苷、 新芥苷、β-谷甾醇、多种氨基酸等。
❖ 按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本品含靛玉红(C16H10N2O2) 不得少于0.020%。
四、理化鉴别
1.薄层色谱 ①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粉末0.5g,加三氯甲烷20ml,置水 浴上回流提取1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1ml,即得;②对照品溶 液的制备:取靛蓝对照品、靛玉红对照品,加三氯甲烷制成每1ml 各含1mg的混合溶液,即得。③薄层色谱试验:吸取上述2种溶液 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三氯甲烷-丙酮 (5∶4∶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④结果判断:供试品色 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应分别显相同的蓝色(靛蓝) 和淡紫红色(靛玉红)斑点。
心,取上清液,蒸干,残渣加水10ml使溶解,用石油醚(60~90℃)振 摇提取3次,每次15ml,弃去石油醚液,取水液蒸干,残渣加稀乙醇5ml 使溶解,即得。②对照药材溶液的制备:取番泻叶对照药材1g,同法制 成对照药材溶液。③薄层色谱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3μl,分别点 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使成条状,以乙酸乙酯-正丙醇-水(4∶4∶3)为 展开剂,展开缸预平衡15分钟,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 下检视。④结果判断: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 应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喷以20%硝酸溶液,在120℃加热约10分钟, 放冷,再喷5%氢氧化钾的稀乙醇溶液,在日光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 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应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二、性状鉴别
❖ 2. 箭叶淫羊藿 为三出复叶,小叶片长卵形至卵状披针形, 长4~12cm,宽2.5~5cm;先端渐尖,两侧小叶基部明显偏斜 ,外侧呈箭形;下表面疏被粗短伏毛或近无毛;叶片革质。
❖ 3. 柔毛淫羊藿 叶下表面及叶柄密被绒毛状柔毛。 ❖ 4. 朝鲜淫羊藿 小叶较大,长4~10cm,宽3.5~7cm,先端长
中药鉴定学学习课件
枇杷叶的鉴定
Eriobotryae Folium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佳木斯学院
一、来源鉴别
蔷薇科植物
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Thunb.)
Lindl.的干燥叶。
主产江苏、浙江、广东等地。
二、性状鉴别
❖ 呈长圆形或倒卵形 ❖ 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疏锯齿,近基部全缘。 ❖ 上表面灰绿色、黄棕色或红棕色,较光滑,下表面密被黄色绒毛,
二、性状鉴别
❖ 1. 狭叶番泻叶 ①呈长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1.5~5cm,宽 0.4~2cm,叶端急尖,基部稍不对称,全缘。②上表面黄绿色, 下表面浅黄绿色,无毛或近无毛,叶脉稍隆起,革质,有压叠线 纹。③气微弱而特异,味微苦,稍有黏性。
❖ 2. 尖叶番泻叶 ①呈披针形或长卵形,长2~4cm,宽0.7~ 1.2cm,边缘略反卷,叶端短尖或微突,全缘,叶基不对称。② 上表面浅绿色,下表面灰绿色,两面均有细短毛茸。③质地较薄 脆,略呈革质状,无压叠线纹。
主脉于下表面显著突起,侧脉羽状。 ❖ 叶柄极短,被棕黄色茸毛。 ❖ 革质而脆,易折断。 ❖ 气微,味微苦。
三、主要成分
主要成分---
❖ 含挥发油、熊果酸、齐墩果酸、苦杏仁苷、枇杷苷I、 酒石酸、维生素B1。
❖ 按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本品含齐墩果酸(C30H48O3)和 熊果酸(C30H48O3)的总量不得少于0.70%。
四、理化鉴别
2.检查 以烘干法测定,药材水分不得过13.0%;饮片不得过10.0 %。 3. 浸出物 按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热浸法)测定,用乙醇作溶剂,不 得少于16.0%。
五、附注
蓼大青叶:蓼科植物蓼蓝Polygonum tinctorium Ait. 的干燥 叶。药材多皱缩破碎,完整叶片呈长椭圆形,蓝绿色或黑 蓝色,先端钝,基部渐狭,全缘,叶脉浅黄棕色,于下表 面略突起;叶柄扁平,基部有膜质托叶鞘;气微,味微涩、 稍苦。主含靛苷、靛玉红、β-谷甾醇等,靛苷酸水解生成 吲哚醇,在空气中氧化成靛蓝。按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本品含靛蓝(C16H10N2O2)不得少于0.55%。性寒,味苦;功能 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 2. 石韦 ①叶片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8~12cm ,宽1~3cm;基部楔形,对称;孢子囊群在侧脉间, 排列紧密而整齐。②叶柄长5~10cm,直径约1.5mm。
❖ 3. 有柄石韦 ①叶片多卷曲成筒状,展平后呈长圆形 或卵状长圆形,长3~8cm,宽1~2.5cm;基部楔形, 对称;下表面侧脉不明显,布满孢子囊群。②叶柄长3 ~12cm,直径约1mm。
四、附注
饮片:有枇杷叶丝、蜜枇杷叶2种:①枇杷叶丝:除去绒毛, 用水喷润,切丝,干燥。呈丝条状;表面灰绿色、黄棕色 或红棕色;革质而脆;气微,味微苦。②蜜枇杷叶:取枇 杷叶丝,照蜜炙法炒至不粘手(每100kg枇杷叶丝,用炼蜜 20kg)。形同枇杷叶丝;表面黄棕色或红棕色,微显光泽, 略带粘性;具蜜香气,味微甜。
三、显微鉴别
• 叶片横切面组织特征 ①表皮细胞一列,部分细胞内含黏液质,上、下表面均有气
孔,下表面非腺毛较多。 ②叶肉组织为等面型,上表面的栅栏组织通过主脉;海绵组
织细胞中常含草酸钙簇晶。 ③主脉维管束外韧型,上、下两侧均有纤维束,纤维外方薄
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 2. 粉末特征 淡绿色或黄绿色。 ①表皮细胞:多角形,垂周壁平直。 ②气孔主为平轴式,副卫细胞多为2个,少有3个。 ③非腺毛:单细胞,长100~350μm,直径12~25μm,壁厚,
尖;叶片较薄。
三、主要成分
主要成分---
❖ 含淫羊藿苷、淫羊藿次苷、淫羊藿新苷等黄酮苷类成分。 ❖ 按UV法测定,本品含总黄酮以淫羊藿苷(C33H40O15)计,
不得少于5.0%; ❖ 按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本品含淫羊藿苷(C33H40O15)
不得少于0.50%。
四、附注
1.巫山淫羊藿 为小檗科植物巫山淫羊藿Epimedium wushanense T. S. Ying的干燥叶,是《中国药典》1995年版开始收载的淫羊藿正品来源之 一。但其所含成分与淫羊藿差异较大,主成分为朝藿定C,淫羊藿苷的 含量较低,因此,《中国药典》2010年版将该品种单列。本品为三出复 叶;小叶片披针形至狭披针形,长9~23cm,宽1.8~4.5cm,先端渐尖 或长渐尖;边缘具刺齿,侧生小叶基部的裂片偏斜,内边裂片小,圆形, 外边裂片大,三角形,渐尖;下表面被绵毛或秃净;叶片近革质;气微, 味微苦。按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本品含朝藿定C(C39H50O17)不得少于 1.0%。性味功能同淫羊藿。 2.拉丁名更正 《中国药典》2010年版将淫羊藿的植物拉丁名由 Epimedium brevicornum Maxim.更正为Epimedium brevicornu Maxim.。
箭叶淫羊藿Epimedium sagittatum (Sieb. et Zucc.) Maxim.
柔毛淫羊藿Epimedium pubescens Maxim. 朝鲜淫羊藿Epimedium koreanum Nakai的干燥叶。 主产四川、陕西、湖北、辽宁等地。
二、性状鉴别
❖ 1. 淫羊藿 ①为三出复叶,小叶 片卵圆形,长3~8cm,宽2~6cm; 先端微尖,顶生小叶基部心形,两 侧小叶较小,偏心形,外侧较大, 呈耳状,边缘具黄色刺毛状细锯齿; 上表面黄绿色,下表面灰绿色,主 脉7~9条,基部有稀疏细长毛,细 脉两面突起,网脉明显;小叶柄长 1~5cm。②叶片近革质。③气微, 味微苦。
五、附注--- 伪品
1.同属植物耳叶番泻Cassia auriculata L.的小叶 与正品的主要区别为:小叶呈卵圆形或倒卵圆形,先端钝圆或微
中药鉴定学学习课件
番泻叶的鉴定
Sennae Folium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佳木斯学院
一、来源鉴别
豆科植物 狭叶番泻Cassia angustifolia Vahl 尖叶番泻Cassia acutifolia Delile的干燥小叶。 前者主产红海以东至印度一带,通常在开花前采摘,阴干 后用水压机打包; 后者主产埃及尼罗河上游,我国广东、海南及云南等地有 栽培。
二、性状鉴别
❖ 1. 庐山石韦 ①叶片略皱缩,展开后呈披针形,长10 ~25cm,宽3~5cm;先端渐尖,基部耳状偏斜,全缘 ,边缘常内卷;上表面黄绿色或灰绿色,散布有黑色 圆形小凹点;下表面密生红棕色星状毛,有的侧脉间 布满棕色圆点状的孢子囊群。②叶柄具四棱,长10~ 20cm,直径1.5~3mm,略扭曲,有纵槽。③叶片革质 。④气微,味微涩、苦。
中药鉴定学学习课件
大青叶的鉴定
Isatidis Folium
一、来源鉴别
十字花科植物 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 的干燥叶。 主产河北、江苏、浙江、安徽等地。
二、性状鉴别
❖ 多皱缩卷曲,有的破碎,完整叶片呈长椭圆形至长圆状倒披针形, 长5~20cm,宽2~6cm;叶片暗灰绿色,叶上表面有的可见色较 深稍突起的小点(分泌细胞);先端钝,全缘或微波状,基部狭窄 下延至叶柄呈翼状。
❖ 叶柄长4~10cm,淡棕黄色,质脆。 ❖ 气微,味微酸、苦、涩。
三、显微鉴别
1.叶横切面 ①上下表皮均为1列横向延长的细胞,外被角质层。 ②栅栏细胞3~4列,与海绵组织分化不明显,细胞 略呈长圆形。 ③主脉维管束4~9个,外韧型,中间1个较大,每个 维管束上下侧均有厚壁组织。 ④含芥子酶的分泌细胞呈类圆形,分布于主脉薄壁 组织和叶肉组织中,较周围的薄壁细胞小,直径 10~40μm,内含棕黑色颗粒状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