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阴阳五行相生相克何谓“五行相生”?“生”就是相生,含有相互资生、相互促进、相互助长的意思。
“克”就是相克,含有相互克制、相互制约相互抑制的意思。
五行的生克,说明事物的运动变化并不是孤立的、割裂的,而是联系的、整体相关的。
在人体,主要用以反映正常的生理过程中各脏腑间的相互关系。
五行相生,指的是木、火、土、金、水的互相资生、助长、兴奋、促进等的运动变化,如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之类。
在这种相互关系中,任何一“行”都各自具有“生我”、“我生”的两个方面,人们把这种关系比喻为“母与子”的一脉相承的关系,即:“生我”的是我母,“我生”的是我子。
以金“行”为例,因土生金,故土是金之“母”;但金生水,故金又是水之“母”,也就是说,水是金之“子”。
这就是五行相生中的母子关系。
五行相生含义:木生火, 是因为木性温暖, 火隐伏其中, 钻木而生火, 所以木生火.火生土, 是因为火灼热, 所以能够焚烧木, 木被焚烧后就变成灰烬, 灰即土,所以火生土.土生金, 因为金需要隐藏在石里, 依附着山, 津润而生, 聚土成山, 有山必生石, 所以土生金.金生水, 因为少阴之气(金气)温润流泽, 金靠水生, 销锻金也可变为水, 所以金生水.水生木, 因为水温润而使树木生长出来, 所以水生木.具体联系到人身来说,中医很早就把“五脏”类比于“五行”,故木、火、土、金、水分别代表着五脏的肝、心、脾、肺、肾。
如把前述的五行相生的关系改成五脏相生,,则是肝生心、心生脾、脾生肺、肺生肾、肾生肝。
如把它联成一个“相生线”,五脏(五行)通过“相生”把人身联成一个整体,使脏腑都具有相关的资生、助长、促进或兴奋的关系。
当然,这并不是说“肝生心”就是肝能“真正”将心“生”出来。
从现代医学角度看,人也确实是一个整体,每一个脏器的物质基础和功能活动都有赖于其它脏器的资生、促进,如一个脏器有病,则相关的脏器就要受到影响和损害。
单从相生的关系来看,如脾(土)有病,由对肺(金)的资生减弱,故有些患脾胃病消化不好的病人,也常易得肺病或其它呼吸道病。
类似这些现象,中医多是用五行生克的理论来解释的。
可能会有人问,木能生火,但木能不能生土、生金,甚至生水呢?根据中医五行相生的理论,我们可看出,木生火是直接相生的母关系,而其它则属于间接相生的作用。
至于能否实际“相生”,还得参照其它条件(如相克)的影响才能反映出来。
五行相生: 金生水, 水生木, 木生火, 火生土, 土生金.五行相克: 金克木, 木克土, 土克水, 水克火, 火克金.五行相生含义:木生火, 是因为木性温暖, 火隐伏其中, 钻木而生火, 所以木生火.火生土, 是因为火灼热, 所以能够焚烧木, 木被焚烧后就变成灰烬, 灰即土,所以火生土.土生金, 因为金需要隐藏在石里, 依附着山, 津润而生, 聚土成山, 有山必生石, 所以土生金.金生水, 因为少阴之气(金气)温润流泽, 金靠水生, 销锻金也可变为水, 所以金生水.水生木, 因为水温润而使树木生长出来, 所以水生木.五行相克含义: 是因为天地之性众胜寡, 故水胜火. 精胜坚, 故火胜金. 刚胜柔, 故金胜木.专胜散, 故木胜土. 实胜虚, 故土胜水.五行生克制化宜忌:金: 金旺得火, 方成器皿.金能生水, 水多金沉; 强金得水, 方挫其锋.金能克木, 木多金缺; 木弱逢金, 必为砍折. 金赖土生, 土多金埋; 土能生金, 金多土变. 火: 火旺得水, 方成相济.火能生土, 土多火晦; 强火得土, 方止其焰. 火能克金, 金多火熄; 金弱遇火, 必见销熔. 火赖木生, 木多火炽; 木能生火, 火多木焚. 水: 水旺得土, 方成池沼.水能生木, 木多水缩; 强水得木, 方泄其势. 水能克火, 火多水干; 火弱遇水, 必不熄灭. 水赖金生, 金多水浊; 金能生水, 水多金沉. 土: 土旺得水, 方能疏通.土能生金, 金多土变; 强土得金, 方制其壅. 土能克水, 水多土流; 水弱逢土, 必为淤塞. 土赖火生, 火多土焦; 火能生土, 土多火晦. 木: 木旺得金, 方成栋梁.木能生火, 火多木焚; 强木得火, 方化其顽. 木能克土, 土多木折; 土弱逢木, 必为倾陷. 木赖水生, 水多木漂; 水能生木, 木多水缩.今学者普遍认为,正式将阴阳与五行相结合的是战国时期的邹衍,他首创"五德终始"说,认为朝代更替是按照五行顺序周而复始地运行,试图以此揭示人类社会活动的内在规律。
由此,又衍生出五行配伍,涵容万事万物的庞大阴阳五行体系,诸如五行配五方(东、南、西、北、中),五行配五色(青、赤、白、黑、黄),五行配五味(水配咸、火配苦、木配酸、金配辛、土配甘)。
五行配五音(宫、商、角、征、羽),五行配五星(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五行配五征(雨、阳、燠、寒、风),五行配五脏(脾、肺、肾、肝、心)等。
中医理论将食物分为五味:甜、酸、苦、辣、咸,并与五脏相关,甜入脾,酸入肝,苦入心,辣入肺,咸入肾,易经中的五行与五味是相配的:甜味金,辣味木,酸味水,咸味火,苦味土,如果能够活用食物五行,配以出生月份,在食物上加以调整,一来可以开运,二来可以身体健康.月份五行属性:正、二月份:属木;四、五月份:属火;七、八月份:属金;十、十一月份:属水;三、六、九、十二月份:属土;五行食物改运的秘法在于:尽量少吃自己出生月份的五行所属五味,而要多食克自己出生月份所属的五味,因出在所在月份的五味是一生中最忌的味道.五行相克如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根据以上原则,各月出生者所食五味如下:正、二月份出生者:多吃辣味而少吃酸味;四、五月份出生者:多吃咸味而少吃苦味;七、八月份出生者:多吃苦味而少吃辣味;十、十一月份出生者:多吃甜味而少吃咸味;三、六、九、十二月出生者:宜多吃酸味而少吃甜味.春夏秋冬时节不会变,养生之序也一样.乾-西北;坤-西南;震-东;巽-东南;坎-北;离-南;艮-东北;兑-西按照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进行如下情志疗法.思胜恐(土克水),怒胜思(木克土),哀胜怒(金克木),喜胜哀(火克金),恐胜喜(水克火)人之饮食,各有适味。
五脏各主其味:肝主酸,脾主甘,心主苦,肺主辛,肾主咸。
肝虚血枯者,喜酸味,因酸能补肝;脾虚者,喜甘(类甜味)味,因甘能补脾;心火重者,喜苦味,因苦能泄火;肺虚有寒者,喜辛味(如辣椒、生姜、大葱、花椒等),因辛能宣肺去寒;肾虚者,喜咸味,因咸能滋肾。
“恐胜喜”的意思就是说,如果一个人高兴过了头,就让他恐,这样可以防止因过度高兴带来的问题,如范进中举后,就是高兴过了头,他老岳父打了他一巴掌,他才清醒了;“思胜恐”的意思就是说,一个人如果听到点声音就害怕,那么应该让他多思考,想通了就不怕了“怒胜思”的意思就是说,思伤脾,一个人不能太过于思考或陷入沉思.这时候让还生气一下,就能缓解思对他的伤害. “哀胜怒”的意思就是说,一个人如果特别生气,那么让他悲伤一下,就不会生气了.比如告诉他一个坏消息等.“喜胜哀”的意思就是说,一个人如果过分的悲伤,就应该让他高兴一下.所以,无论哪种情志,都不能过分.掌握好度.俗话说百病生于气人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有机统一体,内脏肌体之间即有结构上的联络,更有功能上的联系。
自然界的五行有相生和相克,我们人体的五行也有相生和相克的关系。
中医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哲学!五行学说认为,五行之间存在着生、克、乘、侮的关系。
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可以解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而五行的相乘相侮则可以用来表示事物之间平衡被打破后的相互影响。
相生即相互资生和相互助长。
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相生关系又可称为母子关系,如木生火,也就是木为火之母,火则为木之子。
相克即相互克制和相互约束。
五行的相克次序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相生相克是密不可分的,没有生,事物就无法发生和生长;而没有克,事物无所约束,就无法维持正常的协调关系。
只有保持相生相克的动态平衡,才能使事物正常的发生与发展。
如果五行相生相克太过或不及,就会破坏正常的生克关系,而出现相乘或相侮的情况。
相乘,即五行中的某一行对被克的一行克制太过。
比如,木过于亢盛,而金又不能正常地克制木时,木就会过度地克土,使土更虚,这就是木乘土。
相侮,即五行中的某一行本身太过,使克它的一行无法制约它,反而被它所克制,所以又被称为反克或反侮。
比如,在正常情况下水克火,但当水太少或火过盛时,水不但不能克火,反而会被火烧干,即火反克或反侮水。
人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由各个局部所组成。
中医学把人体的结构分为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三大部分。
它们在人体中各具不同的生理功能,但相互之间又是密切联系的。
其中,脏腑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中心,而气血液则是由脏腑功能活动所生成,也是人体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通过经络输布到全身,供给机体维持生命的需要,从而形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
心---主血脉,其华在面,血有濡养周身的作用,脉为血液运行的通路;心(脑)藏神,主神志,指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
心开窍于舌,舌为心之苗。
肝---主藏血,肝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流量的作用。
肝主疏泄,情志方面及消化方面。
肝主筋,其华在爪,全身的筋(爪)依赖于肝之阴血的滋养。
肝开窍于目。
脾---主运化,脾具有消化吸收和运输营养物质的生理功能,包括运化水谷精微和运化水液两个方面。
脾气主升或脾主升清。
脾统血。
脾主肌肉,四肢。
脾开窍于口。
其华在唇。
肺---主气,司呼吸,主一身之气和主呼吸之气。
肺司宣发,外和皮毛。
肺主肃降,通调水道。
肺开窍于鼻。
肾(附命门)---藏精,精是人体生命的基本物质,藏之于肾。
精能化气,气能生精,充满生机活力。
肾主水,肾是管理水液代谢的主要器官;肾主生殖、生长、发育。
肾主骨、生髓、通脑,肾藏精,精能生髓,包括脊髓和骨髓。
肾主纳气,肾脏具有固摄肺所吸入之气的功能。
肾开窍于耳及二阴,其华在发。
胃---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接受饮食物,进行初步的消化。
这种功能可归结为受纳和腐熟水谷两方面。
胃主通降,以降为和。
胆---胆的功能是贮藏和排泄胆汁,以帮助饮食的消化。
胆汁来源于肝脏,它的分泌和排泄是与肝的疏泄功能分不开的,所以说肝胆同主疏泄。
三焦---三焦是上、中、下焦的总称。
上焦,呼吸和输布养料的功能;中焦,消化吸收、化生血液的功能;下焦,分清泌浊、排泄粪便的功能。
小肠---小肠也有消化和吸收的功能,体现为受盛化物、泌别清浊。
大肠---大肠的生理功能是转导糟粕,排泄粪便,并吸收部分水液。
膀胱---膀胱的生理功能是贮藏和排泄尿液。
膀胱的病变归根结底多与肾的气化功能有关。
总之,自然界的五行有相生和相克,我们人体的五行也有相生和相克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