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药效学
?
当 [DR]/[R
K D=[D]
T]=50% 时,即50% 受体与药物结合时, 解离常数 KD即游离药物的浓度
? KD值越大,引起最大效应所需的药物浓度越大, 亲和力越小,结合型药物越少,两者成反比。
? 亲和力:药物与受体结合的能力
亲和力指数:pD2=-logKd
? pD2=-logKD(解离常数KD的负对数为亲和力指数pD2) ? 亲和力指数的值与亲和力成正比
KD + [D]
E = Emax
※ 通过受体动力学的学习,来了解配体、受体、两者 结合体及效应之间的关系。
[ DR ]
=
[R
T]
[D]
K + D
[D ]
E = Emax
? 当[D]=0
时,效应为 0,
?
当 [D]>>K
d 时,
[DR]
=[R
max
T]
临床意义: 评价药物安全性
药物的安全性评价 important
? 治疗指数(therapeutic index) :TI LD50/ED50的比值,是药物的安全性指标 安全范围(margin of safety) : ED95~LD5之间的距离,其范围越大越安全。
药物作用机制
研究药物如何与机体细胞结合而发挥作用 (阐明药理效应的初始反应及其中间各环节)
二、受体的概念和特性 important
? 受体(receptor) 的概念: p29 ? 配体(ligand) 的概念:是能与受体特异性结合
的物质,也称第一信使. ? 受体的特性:①灵敏性(sensitivity) ②特异
性(specificity) ③饱和性(saturability) ④可 逆性(reversibility) ⑤多样性(multiple – variation)
① 过敏体质容易发生 ②首次用药很少发生,常在第二次或
用药时出现多次 ③反应性质与药理作用和剂量无关 , ④已致敏者可终生不消退 ⑤结构相似的药物可有交叉过敏反应 ⑥药理性拮抗药无效
? 6.特异质反应 (idiosyncrasy) : 少数特异体质 病人对某些药物反应特别敏感,反应性质也可 能与常人不同,但与药物固有药理作用基本一 致,反应严重度与剂量成比例。 是一类先天遗 传异常所致的反应 . 例如:
部分激动药( partial agonist) 0 <α<1
能(efficacy) . 反映药物的内在活性。 important
? 效价强度(potency) :能引起等效反应的相对浓度或
剂量,其值越小则强度越大。反映药物与受体的亲
和力。
important
? 最小有效量(minimal effective dose) :能引起效应
的最小剂量。 也称阈剂量。
效能与效价的临床意义 important 比较药物作用的强弱
对数剂量-效应曲线---- 表示效价强度和效能的区别 A.表示两药效价强度不同,效能一样; B. 表示两药效价强度和效能都不同
AA
B
各种利尿药的作用强度及最大效能比较
质反应的频数分布曲线和累加量效曲线
质反应几点说明(要点)
? 质反应决定效应的因素是个体反应的差 异性
? 质反应的量效曲线是测定某一剂量下某 种效应发生频数的指标
用药目的在于改善症状,或称“治标”
三、不良反应
? 不良反应 (adverse reaction)p 26 ? 药源性疾病( drug-induced disease)
? 1.副作用(side reaction): 药物在治疗剂量时, 机体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反应。由于药理效
应选择性低 ,当某一效应用做治疗目的时,其他
量反应几点说明(要点)
? 量反应决定效应的因素是剂量 ? 量反应的量效曲线是测定不同剂量下药
物效应强度的指标 ? 量反应所研究的对象是个体 ? 从量反应的量效曲线可以看出下列几个
特定位点
? 最大效应(maximal effict ,Emax ):当药量和浓度继
续增加而药效达到极限不再上升时的效应,也称 效
的机体在功能和形态上的改变, 结果是机体反应
的表现,对不同脏器有其选择性 (selectivity )
药物作用 与 药理效应
( drug action ) ( pharmacological effec )
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
血压上升 激动血管平滑肌 ? 受体 (作用)
血管平滑肌收缩
血压上升
(效应)
? 内在活性(intrinsic activity) :
激活受体产生药理效应的能力,用 α表示
激动药α=1; 拮抗药α= 0; 部分激动药 0 <α<1 药物作 用取决于亲和力和内在活性
? 两药亲和力相等时其效应强度取决于内在活性强弱 ? 两药内在活性相等时则取决于亲和力大小
药物与受体的 亲和力及其内 在活性对量效 曲线的影响
? 特点: ?与剂量有关 ?症状与药物固有作用有关
?药理性拮抗药有效 ?高敏体质
?非免疫反应
第二节 药物剂量与效应关系
1、什么是量效关系?
2、如何反映量效关系?
3、从量效曲线上应掌握的药理学基本概念
? 量- 效关系(dose-effect relationship) : 药理效应与剂量在 一定范围内 成比例 量效关系是从 量的角度阐明药物作用的规律性 量-效曲线(dose-effect curve ): 药物的效应为纵坐标 ,剂量或浓度为横坐标 所得到的曲线
? 与Ra结合可产生效应,与 Ri结合则不产生效应。
㈡、受体药物反应动力学
D+R
DR
反应达到平衡时:
KD =
[R] [D]
[ DR ]
E D: 药物 R: 受体 DR: 药物-受体复合 物 E: 效应
KD是解离常数
因为 [R
]=[R]+[DR]
T
(RT为受体总量),代入上式
[ DR ]
=
[R
T]
[D]
(一)、受体学说(续)
4、变构学说(allostearic theory) 又称二态学说 (two state theory)p 35 要点:
? 受体有两种状态,既静息态( Ri)和活化态(Ra),二 者可互变。
? 激动剂主要与 Ra结合,拮抗剂与 Ri及Ra亲和力相等 ,部分激动剂与 Ra及Ri均有一定的结合 ,但与Ra 亲 和力大。
三、受体与药物的相互作用
㈠、受体学说
1、占领学说 2、备用受体学说(修正占领学说) 3、速率学说 4、变构学说(又称二态模型学说)
(一)、受体学说
1、占领学说 (occupation theory) p29
要点 : ? 药理效应的大小与药物占领受体的数量成正比。 ? 药物与受体的相互作用是可逆的。 ? 药物浓度与效应服从质量作用定律。 ? 占领学说适用于激动剂。 不足 : ? 不能解释一些药物占领受体后,为什么不产生效应
效应就成为副作用。一般轻微,且多数是可以恢
复的机体功能变化。为 固有作用,可以预知,可以
避免或减轻。
? 例如:阿托品 麻黄碱
important
三、不良反应
? 2.毒性反应(toxic reaction) : 指药物剂量过 大或蓄积过多时机体发生的危害性反应, 一般较严重,可以预知也是应该避免发生 的不良反应。例如:催眠药过量
? 意义:
理论上可作为药物分类的依据 应用上可作为临床选药和拟订治疗剂量的依据在 制药上可作为研究的方向
二、治疗效果(疗效)
? 1.对因治疗(etiological treatment)
用药目的在于消除原发致病因子 彻底治愈疾病,或称“治本”,例如抗生素
? 2.对症治疗(symptomatic treatment)
药物作用的特异性
? 特异性:
大多数药物是通过化学反应而产生药理作用的 这种化学反应的专一性使药物作用具有特异性
? 例如:
阿托品特异性阻断 M-胆碱受体 而对其他受体影响不大
? 特异性的物质基础:药物的化学结构
药物作用的选择性
? 含义:
药物只对某些器官或组织或病原体发生明显作用, 而对其他器官或组织没有作用或没有明显作用 .
第三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药物基本作用 ?药物量效关系 ?药物与受体
第一节 药物的基本作用
一、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 ? 药物作用( drug action )是指药物与机体组织间
的初始作用,是动因,是分子反应机制,有其特
异性(specificity) ? 药理效应 (pharmacological effect) 是药物作用引起
? 质反应所研究的对象是群体 ? 从质反应的量效曲线可以看出下列几个
特定位点
? 半数有效量 (median effective dose ED 50 ):能引起 50% 动物出现阳性反应的药物剂量。 半数致死量 (median lethal dose LD 50 ):能引起50% 动物出现死亡的药物剂量。
? 急性毒性 ? 慢性毒性 ? 特殊毒性
CVS 、CNS、R 肝、肾、骨髓、内分泌 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
important
三、不良反应
? 3.后遗效应 (residual effect) :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 降至阈浓度以下 时残存的药理效应。例如:催眠药
? 4.停药反应 (withdrawal reaction) : 长期用药后 突 然停药,原有疾病加剧,又称回跃反应 (rebound reaction) 。例如:普奈洛尔降血压 预防措施:缓 慢停药
A图 a,b,c 三药与受体的亲和力( pD2 )相等, 但内在活性( Emax)不等 B图 a,b,c 三药与受体的亲和力( pD2 )不等, 但内在活性( Emax)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