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二物理,(上)实验题(专题)

初二物理,(上)实验题(专题)

初二物理实验题
小丽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实验
装置,如图10所示。
(1)小丽实验中的错误是:




(2)小丽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
气泡的上升情况不同,如图11所示。则
图____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图____是
水在沸腾时的情况
(3)小丽还观察到水在沸腾时要继续
____(选填“吸”或“放”)热。
透镜的距离___________,像的大小变_________.
⑸当烛焰距凸透镜30cm时,光屏上成一倒立、放大的像,
则下列数据中,哪个可能是此凸透镜的焦距?答:( )
A.8cm
B.12cm
C.15cm
D.18cm
某小组同学将“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的相关数据以及现象记录在下表中
凸透 镜的 焦距f 10cm
移动光屏到适当位置,又可在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当蜡烛逐渐消耗而减小时
光屏上烛焰的像将随之
(上升/下降)
(4)某同学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①分析1、2、3次实验的数据可知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
②在第5次实验中,从 一侧透过透镜看到在
_____、 一侧放大的像。
次数
l 2 3 4 5
眼睛透过玻璃板看见的“蜡烛B”实际上是
(选填“光的反射所形成
的虚像”、“光的 折射所形成的虚像”或“蜡烛C本身”)。
13.孙悦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是按如下实验步骤进行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a.将点燃的蜡烛放在竖直放置的玻璃板前,如图所示
b.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上有无像
c.将另一支完全一样的蜡烛点燃放到像的位置,观察像与蜡烛的大小 关系
(2)实验的折射光路如图中所示,可以判定折射角
填 “大于”、“小于”或“等于”)入射角。增大入射角观察到
折射角在
(填“增大”或“减小”)。 若不断增
大光在水中的入射角,会观察到的现象是:入射角到一定值时,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1)在探究前,测量出透镜的焦距,可采用的方法有
a
.
b
.
(2)将蜡烛、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并使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
之间,如图甲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缩小倒立的清晰实像,拿开眼镜后,光屏
上的像变得模糊了。
(1)小明为了使光屏上的像重新变得清晰,在不移动光屏和凸透镜位置的前
提下,他该
。如果他不戴眼镜看书,应该将书_______(填
“靠近”或“远离”)眼睛。
在不移动烛焰和凸透镜位置的前提下,他该

(2)如图乙所示的四幅小图中,正确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的是 图, 其矫正做法是 图;远视眼成像情况的是 图,其矫正做法是 图。
出,这表明:

(4)使光线紧贴着白纸板射出,这
样做的目的是

下图甲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装置,关于这个实验:
(1)应选择_____ _来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填“平面镜”或“平板玻璃”);这样做
的好处是
。在能够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
到____ _ __。
(2)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
图16
图17
图18
(1)图17是 (填“冰”或“蜡”)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图18所示温度
显示的是蜡某时刻的温度,它的示数是 ℃。
(2)在冰和蜡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拿出来,冰和蜡停止熔化。
将试管放回烧杯后,冰和蜡又继续熔化。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

(3)如果让你自己实验探究冰和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你在实验中
会想到注意哪些问题呢?请你至少写出一条注意事项。
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面相平;。烧杯中的水不宜过少或冰和蜡选取要适量
下表是小薇同学探究某种物质凝固过程规律时所记录的实验数据.由于疏忽, 她把一个温度值读错了,请你帮助小薇分析实验数据并回答
时间/min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海波的熔化图象是________(填写序号).分析图象A可获得的信息有: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图象B可获得的信息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填一条即可).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炎热的夏季,家中的蜡烛、柏油路上的沥青会变软。而冰块熔化时, 没有逐渐变软的过程。由此推测,不同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可能不同, 我们选用碎冰和碎蜡研究物质的熔化过程。为让碎冰和碎蜡均匀和缓慢地熔化, 我们把碎冰放到盛有温水烧杯中,把碎蜡放到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分别进行实验 并记录数据,实验装置如图16所示。
C中将另一只“蜡烛”点燃错误应改为不点燃
王浩同学在实验中发现,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总是略大于像到玻璃板的距离,产生
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云南省2008)小宇利用图所示装置将一细光束斜射到空气中, 用于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1)为了更清晰地观察水中的光路。可以采用的办法是:

实验中,
(填“能”或“不能”)看见反射光线。
(1)烧瓶内的水沸腾后,陈明观察到甲温度计的示数如图15所示, 说明水的沸点为_______℃,继续加热的过程中,甲温度计的示数将_________. (填“上升”“不变”或“降低”) (2)一段时间后乙温度计的示数如图15所示,说明烧杯中水的温度_____了, 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随着实验的进行,右侧烧杯内水的质量将_______(选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
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小明进行
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⑴请在图中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⑵小明想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
否在同一平面内,他应如何操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
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
35
像距 /cm
14
像的大 小
缩小
30
15 缩小
不能在光屏上第二次成像
60
20 缩小
40
24 缩小
不能再光屏上第二次成像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或5、6)的第一次成像数据中像距v、物距u的
变化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结论: 当2f>u>f时,成放大的像

2、分析比较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或2、或5、或6)的第一次和第二次成像数据
(5)图乙是小军本人,他在进行实验时,从镜中也观察到了自己的像。 那么他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应是图丙中的______(填序号)。
(6)在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
作用是便于比较______________关系;如果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
将对实验产生什么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体到凸 透 镜的距离 cm
30
20
14
10
8
像到凸透镜 像的大小 的距离cm (放大或缩小)
15
缩小
20
等大
35
放大
/
不成像
/
放大
像的正倒
倒 倒 倒 / 正
(5)实验中有焦距分别为4cm、10cm、48cm三种凸透镜,我们应选择 。
原因是

(6)想要知道火焰与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否左右相反,方法是

实验过程中若有一只飞蛾落在凸透镜上,光屏上能否出现完整的像?像有哪些变化?
中物距与像距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结论:同一凸透镜,当 物到光屏距离 一
定时,移动凸透镜能在光屏上成两次像时,若u>v,则成缩小的像

3、继续分析比较表格中物屏距离L与凸透镜的焦距f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
得出结论:在 物到光屏的距离大于4f 的条件下,移动凸透镜,可以在光屏上得
到一次放大的像和一次缩小的像。
图14
图15
[2012桂林]常用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

性质制成的。如图所示,是小亮同学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
的装置,如果想要节约一些酒精灯的燃料,并适当缩短实验时间,
则可行的一种方法是

当烧瓶内的水沸腾后把酒精灯移开,水将不再沸腾。请你写出两
种使瓶内的水再沸腾起来的方法。(用酒精灯加热除外)
① 用抽气筒抽气
d.用直尺测量出蜡烛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
请你针对孙悦同学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孙悦同学测出物距和像距相等的一组数据,得出实验结论:“像距与物距
相等”。你认为这种方法是否合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孙悦同学的实验操作中有一处明显错误,请你指出来并说明正确做法。
不能显示水沸点
(3)在一个大气压下,把温度计先后放入冰水混 合物和沸水中,分别标出温度计中液柱达到的位置A和B. 将该温度计放在刻度尺旁,如图所示,图中刻度尺的分度
值是:________,
此时温度计显示的温度是:________。
诲波是晶体,石蜡是非晶体.小华同学通过查阅资料收集到海波
和石蜡的熔化图象如图19所示,
在合适的照明情况下,正常的眼睛观看25cm远的物体时,既清楚又不会感 到疲劳,因此把25cm的距离称为正常眼睛的明视距离。通过专业检测,发 现某人眼睛的明视距离小于25 cm,那么他的眼球对来自远处物体的光线聚 焦情况可用如图所示中的图 表 示,配戴 制作的眼镜可以得到矫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