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战后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
1、二战后期,确定战后将日本占领的中国领土归还给中国的会议和文件是《开罗会议》和《开罗宣言》。
2、基本确定了二战后国际格局的会议是雅尔塔会议,二战后的国际秩
序为雅尔塔体系,其主要特征是两极格局(美苏主导/大国强
权)。
3、二战后,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是联合国,其宗旨一般被概括为
“和平、友好、合作、协调”。
总部设在美国纽约。
4、二战后建立的世界经济体系是布雷顿森林体系,这是
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这一体系
下的国际组织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
行、关贸总协定。
5、冷战,是指二战后,以美国、苏联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
除大规模战争之外的全面对抗。
6、1946年,丘吉尔发表富尔敦演说(也称铁幕演说),冷战拉开序幕。
7、1947年,美国总统提出“杜鲁门主义”,表达了美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目标,标志着冷战全面展开。
8、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了“欧洲复兴计划计划”,即“马歇尔计划”。
1949年,美、英、法等12国签署《北大西洋公约》,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成立标志着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阵营形成。
9、1947年,苏联提出了在经济上援助东欧的“莫洛托夫计划计划”。
1955年,苏联与东欧国家签订《华沙条约》,成立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标志着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10、二战结束后,德国和柏林被苏、美、英、法四个国家分区占领。
1948年,发生了“第一次柏林危机”,后经过秘密谈判,危机结束。
但是,德国的分裂已经无法避免,1949 年,德国分裂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
11、20世纪50到60年代,美国凭借优势力量推行对苏联的遏制政策,打压苏联,使苏联的“美苏合作,共同主宰世界”的设想无法实现。
危机和古巴导弹危机均以苏联的退让而告终。
70年代,苏联向美国的霸权
发起全面挑战,美国则陷入越南战争的泥泽中,不得不采取战略收缩。
80
年代,美国总统里根提出“星球大战计划”,进一步强化军备竞赛,苏联则转而全面收缩。
12、1989 年,东欧各国先后发生政权更迭,历史上称为东欧剧变。
1990 年10月3日实现了德国统一,标志着雅尔塔体系的瓦解。
(1991年)
苏联解体,标志着冷战结束,两极格局瓦解。
9、二战后,民族独立浪潮持续了约30年,殖民体系瓦解。
为应对冷战格局,发展中国家发起了不结盟运动,它标志着“第三世界”的形成,并逐渐成为国际舞台上有重要影响的政治力量,推动世界向多极格局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