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寂寞尼玛路》阅读训练及答案

《寂寞尼玛路》阅读训练及答案

寂寞尼玛路
叶广芩
窗外景色单调而无聊,我在颠簸的车里铺开地图,寻找下车地点。

我不想随着这一车人到拉萨去,那样太没有意思。

我的目光向人迹稀疏处流动,终于停在一个我认为很美丽的点上,那里叫尼玛。

在阿多下车的只有我一个,几个来旅游的大学生惊讶地看着我,我知道他们内心充满着怜悯。

我背后夕阳里那些零乱苍茫的远山,那扬起的硕大风尘,恰到好处地烘托了悲壮的气氛。

他们朝我热烈地挥手,我冷冷地看了他们一眼,转身去走我的路。

不远处有小饭铺,只卖拉条子。

我问有没有到尼玛的车,有谁说老王的车今天好像要去吉瓦乡,说他要赶过去给丈母娘祝寿,临时加跑一趟。

我立即提起包去赶。

老王的车是个体大客,比我来时坐的车还破烂。

朝外看,太阳已经向西滑落。

天还很亮,街上不见一个行人,几只脏兮兮的狗在风里迈着蹒跚的步子。

我把头抵在玻璃上,茫然地看着那陌生的街道发呆……
过了许久,车停了,我无精打采地睁开眼睛。

外面天已黑透,头顶繁星闪烁。

凉意从窗缝里沁入。

老王没像我上车时那样跟上车的要票,门开了,门关了,老王像没看见这个人。

来人在黑暗里摸索,皮袍子发出很大声响,沉重的身体砸在我旁边的座位上。

我将身体尽量缩小,向窗口靠拢。

隔壁在哼,继而发出鼾声,蓬乱的脑袋朝我的肩上歪过来。

我粗暴地用身子扛他,他全不在乎。

对面有车开过,借助车灯的瞬息闪烁,我看见了那张俗不可耐的脏脸。

这是我千遍万遍看过的、时刻在逃避的脸,这样的脸已经领教得太多太多……
天渐渐发亮,可以看清草梢上满是白霜。

这时,皮袍子突然醒来了,站起身使劲抠玻璃。

她向我叽里咕噜说了什么,我才听出这是个女人,一个上了年纪的老女人。

我帮她把窗户打开了。

一股冷风呼地灌了进来,让我打了个冷战。

皮袍子不怕风,她那蓬乱的头发在风里太阳神一样飘舞,那黝黑的满是皱纹的脸如同锋利的刀,将扑上来的风划破。

老女人探出半个身子,挥手尖叫。

声音细而尖,活泼欢快得像个小姑娘。

东边的天际出现了淡粉。

车上的人们都醒了,加入到她的呼叫之中。

一车的人都挤在一边,兴奋地朝外面望,还有人吹口哨。

很快,我发现那茫茫的原野上,有个人正骑马向着汽车奔驰而来。

我看清了,那是一匹枣红色的马,那马在东方朝霞的照耀下正如一束霞光,奔腾跳跃,好像从天而降的天神,驾驭着风轻轻掠过地面。

司机老王把车停下,眯着眼看越来越近的“一骑红尘”,嘴里喃喃地嘟囔着:四兔,简直就是一只野兔子……
被叫做四兔的骑马人越来越近,越近越真切。

不少人已经跑下车,手舞足蹈。

车上的老女人仍在挥手尖叫,精神十分饱满。

那边的四兔也在向人们打招呼。

吆吆喝喝的喊声在空旷的原野向四面八方扩散。

我没见过这样热烈的相见方式,不过是一次简单的路遇,彼此竟显露出如此真挚的欢愉。

我想,我为什么不是四兔,我为什么不是车里的任何一个人,我应该真诚地欢迎和被欢迎,
这该是不难。

四兔骑着马来了,四兔是个军人。

人们围着四兔说话,有汉语有藏语,四兔一律撇着河南腔回答,也没有谁说听不懂。

四兔交给老王三封信,让他在吉瓦乡给发了。

老王指着我说,让她在尼玛发吧,何必多转乡里那一道手。

四兔说也好,就把信给了我。

连我是从哪儿来的,姓甚叫甚也没问。

四兔好像也再没什么要紧的事情。

他是昨晚十一点从哨所出发往这里赶的,从十一点到现在,整整跑了七个小时。

七个小时是多少公里,我算不来。

我很想和四兔说说话,可四兔有点忙不过来。

老王催大伙上车,说再晚了他就赶不上丈母娘的酒宴了。

四兔跑到我邻座的窗下,老女人俯下身去,将四兔要的东西递了出去,把脏脸在四兔脸上挨了挨,四兔在老女人的耳边叽叽咕咕说了许多。

老女人开心地笑了……
我说,四兔,你怎么叫四兔呢?四兔说,俺姓司徒,在这儿就被叫成了四兔,四兔就四兔,大家的理解就是四兔,其实叫啥都一样,顺嘴就中。

四兔骑上马要回去了。

汽车继续向西开,四兔打着马往北走,很快就看不见了。

东面脚下的太阳已经喷薄而出,那是大地与苍穹的美丽衔接,万道霞光衬托出高原清晨独有的辉煌,一下变得很美好。

我转过脸去看那老女人,不知什么时候她又进入了梦乡,窗外吹进的风,替她梳理着那头蓬乱的发。

一时,我忘记了自己是为何而来。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王没像我上车时那样跟上车的要票,门开了,门关了,老王像没看见这个人。

”结合全文可以看出,老王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刚上车的这个人是车上的常客。

B.“沉重的身体砸在我旁边的座位上。

我将身体尽量缩小,向窗口靠拢。

……我粗暴地用身子扛他……”来人的表现为“我”没认出对方是女人提供了合理的依据。

C.“四兔”与“我”并不认识,但他听从了老王的话让“我”代为发信,“连我是从哪儿来的,姓甚叫甚也没问”,这表现出了“四兔”的热情豪爽。

D.“四兔”本姓“司徒”,被叫成“四兔”却并不在意,认为“叫啥都一样,顺嘴就中”。

由此可见,“四兔”是个乐观随和的人。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写到“我”对大学生的惊讶、怜悯和热烈报以冷眼,既照应了题目中的“寂寞”,也暗示了“我”沮丧愤激的心情和消极的人生态度。

B.小说景物描写生动,落日笼罩的街道,寒星闪烁的田野,扑面而来的冷风,这些萧瑟的景色与下文清晨的霞光和喷薄而出的太阳形成对比。

C.“她那蓬乱的头发在风里太阳神一样飘舞”,小说人物描写简练传神,不仅写出了老女人不惧严寒的风采,也说明了“我”对她的情感发生了转变。

D.作者运用比喻(“好像从天而降的天神”)、比拟(“四兔,简直就是一只野兔子”)
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四兔”出场时给人的视觉冲击。

8.小说为“四兔”的出场做了哪些铺垫?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9.如何理解小说结尾“一时,我忘记了自己是为何而来”这句话的含意?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6.C(“热情豪爽”错,表现出的应是“四兔”对“我”的信任)
7.D(第二句也是比喻,是暗喻)
8.①以“我”逃避现实生活为四兔的出场做铺垫,反衬四兔热爱生活的特点。

②以众人的兴奋期待为四兔的出场蓄势,凸显四兔与众人之间的深情厚谊。

③以苍茫原野、绚烂朝霞和奔腾骏马为四兔的出场渲染氛围,烘托四兔矫健俊朗的形象。

9.①在日出的瞬间,“我”被大自然与人性的光辉照亮心灵,忘记了想去尼玛排遣郁愤的初衷。

②路遇让“我”体味到世间的真情与温暖、生命的乐观与坚强。

③“我”顿悟到应当怀着真挚的爱融入社会,拥抱生活,才能收获幸福,不再寂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