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业准备1.1技术准备施工图已到位,经过审核已澄清有关技术问题,技术人员已认真熟悉施工图纸、范及技术标准。
人员经培训合格后进场,特种工持证上岗。
安全防护用品:穿绝缘鞋、戴绝缘手套和防护面罩或深色防护眼罩等已发放给操作人员,操作人员熟知使用方法。
1.2材料准备钢筋已到达现场,其品种、级别和规格符合设计要求,并附有产品合格证、附件清单和有关材质报告单或检查报告,现场质检员已按要求进行外观检查。
检查每批钢筋的外观质量。
钢筋表面不得有裂纹、结疤和折叠;表面的凸块和其它缺陷度的深度和高度不得大于所在部位尺寸的允许偏差钢筋的级别、直径是否与设计相符,查验出厂证明书及复试报告单是否符合有关标准要求。
进行可焊性试验和焊接参数试验,取得相应的焊接参数。
按材料表或技术交底书进行配料。
钢筋加工棚,对场地进行硬化,修整完排水系统,规划场地。
2技术要求2.1所使用的机械及设备具有合格的出场证明及使用期限。
2.2在大面积进行钢筋笼加工及安装前进行施工工艺试验,确定工艺参数。
3施工程序及工艺流程3.1施工程序主要施工程序为;原材料报检f可焊性试验f焊接参数试验f设备检查f施工准备 -台具模具制作一钢筋笼分节加工一声测管安制一钢筋笼底节吊放一第二节吊放一校正、焊接f最后节定位。
3.2 工艺流程台模、模具放样施工钢筋检验、试验、报验-__钢筋放样、下料声测管报验、安装-__钢筋笼分节加工--- 钢筋笼报检吊放最后一节并定位4施工要求4.1钢筋储存4.1.1 钢筋的外观检查合格后,应按钢筋品种、等级、牌号、规格及生产厂家分类堆放,不得混杂,且应设立识别标志。
4.1.2 钢筋在储存过程中应避免锈蚀和污染,宜在库内或棚内存放,露天堆置时,应架空存放,离地面不宜小于300mm应加以遮盖。
4.2 钢筋的除锈4.2.1 加工方法钢筋均应清除油污和捶打能剥落的浮皮、铁锈。
大量除锈,可通过钢筋冷拉或钢筋调直机调直过程中完成;少量的钢筋除锈,可采用电动除锈机或喷砂方法除锈,钢筋局部除锈可采取人工用钢丝刷或砂轮等方法进行。
4.2.2 注意事项及质量要求如除锈后钢筋表面有严重的麻坑、斑点等。
已伤蚀截面时,应降级使用或剔出不用,带有蜂窝状锈迹钢筋,不得使用。
4.3 钢筋配料整形4.3.1 配料单编制:钢筋应平直、无局部弯折,对弯曲的钢筋应调直后使用。
调直可采用冷拉或调直机调直冷拉法多用于较细钢筋的调直,调直机多用于较粗钢筋的调直, 采用冷拉法调直时应匀速慢拉,1级钢筋冷拉率应三2%,牌号钢筋冷拉率应三1%.用调直机调直钢筋时,表面伤痕不应使截面面积减少5%以上。
调直后的钢筋应平直、无局部弯折,冷拔低碳钢筋表面不得有明显擦伤。
4.4 钢筋下料4.4.1 下料前认真核对钢筋规格、级别及加工数量,无误后按配料单下料。
4.4.2 钢筋弯曲成型前,应根据配料表要求长度分别截断,通常用钢筋切断机进行。
在缺乏设备时,可用断丝钳、手动液压切断。
在钢筋切断前,先在钢筋上用粉笔按配料单标注下料长度将切断位置做明显标记,切断时,切断标记对准刀刃将钢筋放入切割槽将其切断。
4.4.3 应将同规格钢筋根据不同长短搭配、统筹排料;一般先断长料。
后断短料,一减少短头和损耗。
避免用短尺量长料,防止产生累计误差,应在工作台上标出尺寸、刻度,并设置控制断料尺寸用的挡板。
切断过程中如发现劈裂、缩头或严重的弯头等,必须切除,切断后钢筋断口不得有马蹄形或起弯等现象,钢筋长度偏差不得小于± 10mm4.4.4 钢筋半成品宜在加工棚内集中加工。
4.5 钢筋的弯曲成型4.5.1 加工方法钢筋的弯曲成型多用弯曲机进行。
螺旋形钢筋成型,小直径可用手摇滚筒成型;较粗钢筋。
可在钢筋弯曲机的工作盘上设一个型钢制成的加工圆盘,盘外直径相当于需加工螺旋筋的内径,插孔相当于弯曲机扳柱间距,使用时将钢筋一头固定,即可按一般钢筋弯曲加工方法弯成所需的螺旋形钢筋。
4.5.2 注意事项及质量要求钢筋弯曲时应将个弯曲点位置划出,划线尺寸应根据不同弯曲角度和钢筋直径扣除钢筋弯曲调直值。
划线应在工作台上进行,如无划线台而直接以尺度量化线时,应使用长度适当的木尺接量,以防发生差错。
第一根钢筋弯曲成型后,应与配料表进行复核,复核要求后再成批加工。
成型后的钢筋要求形状正确,平面上浮无凹曲。
弯点处无裂缝。
其尺寸允许偏差为:全长土10mm箍筋边长土5mm箍筋边长土5mm4.6 钢筋的连接接头4.6.1 焊工必须经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
钢筋焊接前,必须根据施工条件进行试焊,确定工艺参数,试样数量应与检查验收每批抽样数量要求相同。
施工时,操作人员严格执行工艺参数,施工员、质量员对焊机参数、接头质量随机抽样,确保焊接过程监控到位。
4.6.2 钢筋电弧焊所用焊条牌号应复核设计要求,其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钢焊条》(GB/T5117-1995)或《低合金钢焊条》(GB/T5118-1995)的规定。
463 主筋焊接接头的设置要避开弯曲处,距弯曲点的距离不得小于10d,同一根钢筋尽量少设接头。
4.7 钢筋笼加工成型4.7.1 钢筋笼加工场地分节制作,根据具体吊装能力确定每节长度,加工必须按照钢筋配料单或技术交底进行,严禁随意、私自更改制作方式。
下料前,必须先进行拉直,然后对号加工下料,并分类标时排放。
钢筋笼制造在专用胎具上或台架上进行,钢筋的间距必须至少采用两个间距定位架来进行定位,禁止工人手扶固定间距,保证其主筋和箍筋的轴线、平顺度和间距符合设计要求规范误差要求。
1 钢筋笼的成型:在一块坚实平整的场地上,按每间隔2.0m 铺上枕木枋形成钢筋笼的制作平台, 在平台上铺设主筋时应考虑到主筋的焊接在同一截面不超过50%,焊接的接头应错开布置,且错开的焊接接头间相互距离不少于1m然后按设计图纸在主筋上每隔2m设立一道加劲箍,在加劲箍定位焊接时必须注意保证其平面与主筋垂直,按设计图纸的主筋间距、根数在加劲箍上划上记号,将排列好后的主筋按规定的间距焊牢在加劲箍上2 主筋及加劲箍的制作:为了保证两搭接电焊的主筋受力在同一轴线上,在焊接前应将两钢筋接头端搭接长度范围内的钢筋预先按50折向一侧,如图4.7.1-1 。
加劲箍应在按设计加劲箍内径制作的定型圆平台上(在12mm冈板上用长10c m的①25钢筋沿圆周焊成定型圆) 卷制焊接而成。
钢筋的焊接必须由具有电焊工证的熟练的工人操作,使用的电焊条必须与钢筋等级型号一致,使用的电流量不宜过大, 以免烧伤主筋,焊接处的焊缝应饱满,不得烧伤筋肋,焊渣应清除干清。
1) 主筋接头采用双面焊接,焊长度应符合规范要求(双面焊接长为5d),且必须保证搭接的两主筋位于同一轴线上。
如图4.7.1-1 。
图4.7.1-1主筋同轴线焊接方法注:L为双面焊接长度5d。
2) 加劲箍接头采用双面焊接,且焊接长度符合图纸设计要求:不小于25cm。
4.7.2 螺旋筋的安装,螺旋筋设置在主筋外侧,螺旋箍筋缠绕要紧密。
防止离鼓,采用帮条焊接与主筋连接成型。
螺旋筋与主筋连接先点焊在主筋上,然后用帮条焊接成型。
4.7.3 加强筋设于主筋内侧。
加强筋与主筋的连接采用电弧焊,必须焊牢,要求严格控制电流大小,不得烧伤主筋。
4.8 钢筋笼出场报检成型后的钢筋笼自检合格后报监理验收,验收合格后挂牌置于场地处存放。
4.9 钢筋笼运输与现场堆放钢筋笼在搬运和吊装时,需做好保护措施避免钢筋笼变形。
吊装采用吊车,吊点设两个,在吊装过程中要轻吊轻放。
运输采用平板车运输至工点,用吊机将钢筋笼吊入孔中。
钢筋笼吊装入孔要将钢筋骨架中心与桩孔对中后插入孔内,下放过程中要保持钢筋笼垂直。
4.10 钢筋笼下沉与连接4.10.1 沉放时要采用逐段吊装逐段沉放的方法,已插入的钢筋笼,利用钢管或型钢通过其架立筋将该段承托临时固定。
上段钢筋笼由吊车临时吊住呈悬吊状态,上下两段对中使其成为一条直线后,找正主筋位置并利用吊坠由前后左右控制垂直度,调整完成后进行临时焊接,焊缝长度为10d。
焊接时间不超过2h,必要时,采用多人对称同时进行焊接。
电焊工要持证上岗,严禁漏焊。
4.10.2 两节钢筋笼连接时,50%的钢筋接头需错开,接头间相互距离不得小于1m连接时,上下两节的钢筋笼主筋轴心必须对齐。
连接完成后,按要求补焊箍筋使其形成整体。
上下节对接完成后,拔掉承托用的钢管或型钢,继续沉放钢筋笼,为避免钢筋笼撞孔壁,要缓慢沉放,并将吊索置于钢筋笼轴线上,不使其摇晃。
4.10.3 在钢筋笼上端均匀设置吊点,其吊点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保证钢筋笼在起吊时不变形。
4.10.4 钢筋笼入孔吊环必须保证4 根,要根据控制平台标高位置,准确计算并确定长度及焊接位置,确保钢筋笼位置标高准确。
吊环钢筋的搭接长度及焊缝采用准焊缝。
固定钢筋笼的横担要有足够的强度及刚度,横担支点要平,卡环要牢。
杜绝钢筋吊环高程偏差、横担支点不平及卡环不牢造成钢筋笼整体倾斜及上浮的现象。
钢筋笼安放要对准孔位,其顶面标高和平面位置的误差均不得大于10cm就位后要牢固定位,以免在灌注混凝土过程中发生掉笼或浮笼现象。
4.11 声测管制造和安装4.11.1 声测管采用钢管,外孔径为57mm壁厚为3.0 mm其数量及布置按按设计要求均设置3根。
检测管每节段一般为8m,节间用外孔径为70mm壁厚为6mm的套管焊接。
4.11.2 声测管在钢筋笼制造场预先安装在已成型的钢筋笼上,声测管要下端采用D76*10 Q235钢板封闭,上端加盖,管内无异物;声测管采用绑扎方式进行,预防连接处断裂或堵管现象;连接处要光滑过度,不漏水;管口要高出桩顶200mm以上,且各声测管管口高度要一致,成型后的声测管要垂直、相互平行,防止堵塞现象。
5 劳动力组织5.1 施工人员应结合施工方案。
机械、人员组合、工期要求进行合理配置。
6 材料要求6.1 钢筋进场时,应附有质量出场证明书或出场检验报告单,应进行外观检查,并将外观检查不合格的钢筋及时剔除。
6.2 核对每捆或每盘钢筋上的标志是否与出场质量证明书的型号、批号相同,规格及型号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7 设备机具配置主要施工机具设备对焊机及配套的对焊平台、调直机、除锈机或钢丝刷、钢筋切割机、钢筋弯曲机、电焊手套、绝缘鞋、防护深色眼镜,其数量配备根据加工厂大小确定。
8 质量控制及检验8.1 质量控制8.1.1 钢筋原材料质量:钢筋进场后必须按照规定的频次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不合格材料禁止使用。
8.1.2 钢筋接头质量:钢筋焊接质量频次检验合格,钢筋焊接接头符合规范及设计的规定。
8.1.3 钢筋笼主筋间距:严格控制主筋间距,间距偏差控制在± 0.5d 以内。
8.1.4 钢筋笼保护层厚度:按照施工图的要求均匀布置好定位钢筋。
确保桩体保护层符合设计要求。
8.1.5 钢筋笼标高和平面定位:钢筋笼安装定位时,根据护筒标高准确计算吊筋长度,并根据护筒埋设时的偏差合理调整钢筋笼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