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毒物与职业中毒A1型题1.毒物在生产过程中的存在形式有A. 气体、固体、液体和气溶胶B. 原料、中间产物、辅助材料和成分C. 粉尘、烟和雾D. 分解产物或反应产物E. 化学物和/或其代谢产物2.毒物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形态有A. 粉尘、烟、雾和气溶胶B. 原料、中间产物、辅助材料和成品C. 气体、固体、液体或气溶胶D. 原料、分解产物或反应产物E. 化学物和/或其代谢产物3.气溶胶是指A. 气体、粉尘、烟、雾B. 原料。
中间产物。
辅助材料和成品气态物质C. 分解产物或反应产物中的气态物质D. 粉尘。
烟。
雾的统称E. 化学物在生产过程中的气态和胶体状态的统称4.在三硝基甲苯的生产过程中,最有实际意义的侵入人体途径是A. 呼吸道B. 皮肤C. 消化道D. 呼吸道和消化道E. 消化道和皮肤5.职业中毒是由于接触A. 生产中各种化学物引起的 B. 生产性化学物引起的 C. 生产性毒物引起的 D. 各种生产性有害因素引起的 E. 化学物的原料引起的6.广义职业病的原因是各种生产性的A. 有毒化合物B. 物理因素C. 有害因素D. 毒物和各种物理因素 E. 毒物/粉尘和物理因素7.下列哪个因素对毒物进入人体的机会和在体内过程有影响A. 化学结构B. 理化特性C. 剂量、浓度和作用时间D. 毒物的联合作用E. 个体感受性8.下列哪个因素与个体感受性有关A. 剂量、浓度和时间作用B. 毒物本身的理化特性C. 毒物的联合作用D. 机体遗传特性E. 与酶的特性9.下列哪项不属于职业中毒诊断原则A. 职业史B. 职业卫生条件监测结果C. 集体诊断D. 临床资料E. 实验室检查10.抢救经呼吸道吸人的急性中毒,首要采取的措施是A. 清除尚未吸收的毒物B. 排出已吸收的毒物C. 应用特殊的解毒剂D. 立即脱离现场及急救E. 对症治疗11.慢性中毒治疗的最佳方案是A. 立即脱离现场B. 有针对性给予解毒剂C. 有效对症治疗D. 必要的支持疗法E. 以上都不是12.预防职业中毒的中心环节是A. 根除毒物B. 加强通风C. 隔离生产D. 降低毒物浓度E. 采取综合措施13.铅影响血红素合成过程主要通过抑制A. δ-氨基-γ- 酮戊酸合成酶B. δ-氨基-γ- 酮戊酸脱水酶C. 血红素合成酶 D. A+ B + C E. 琥珀酸脱氢酶14.铅抑制血红素合成酶后,体内的锌离子被络合于A. 原叶琳原B. 粪叶琳原ⅢC. 原叶琳ⅣD. 卟胆原E. 尿叶琳原Ⅱ15.铅对人体毒作用的早期表现为A. 腹绞痛B. 口内金属味C. 口腔炎D. 易兴奋、激动E. 外周神经炎16.慢性轻度铅中毒的处理原则是A. 驱铅治疗后原则上调离铅作业 B. 可继续原工作,3~ 6个月查复一次 C. 驱铅治疗后可恢复原工作,一般不必调离铅作业 D. 必须调离铅作业,并根据病情给予治疗和休息 E. 不一定进行驱铅治疗17.铅中毒时血和尿中ALA升高是由于A. ALAS受抑制B. ALAD受抑制C. 血红素合成酶受抑制D. 琥珀酸脱氢酶受抑制E. 以上都不是18. 以下神经系统症状或体征均为铅的毒作用表现,除了A. 神经衰弱综合征B. 外周神经炎C. 中毒性脑病D. 震颤E. 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19.以下消化系统症状或体征均为铅的毒性作用表现,除了A. 食欲不振B. 腹胀C. 腹泻或便秘D. 腹绞痛E. 右下腹痛20.以下检验结果均为铅的毒作用表现,除了A. 网织红细胞增多B. 血色素降低C. 点彩红细胞增多D. 粒细胞中出现中毒颗粒E. 尿粪叶琳增多21.慢性轻度铅中毒的诊断,哪项是错误的A. 有铅接触史B. 有轻度神经衰弱综合征C. 贫血D. 尿铅≥0.39μmol/L (0.08mg/L)E. 尿ALA≥23.8 μmol(4 mg/L)22.铅吸收的诊断,哪项是错误的A. 有铅接触史B. 有轻度神经衰弱综合征C. 尿铅≥0.39μmol/L(0.08mg/L)D. 血铅≥2.40μmol/L(50μg/dl)E. 驱铅试验后尿铅≥1.44μmol而(3.84μmol/L)23.生产中汞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是A. 经皮肤吸收B. 经消化道吸收C. 经呼吸道吸收D. 经皮和呼吸道同时吸收E. 经消化道和经皮同时吸收24. 慢性汞中毒最早出现的症状是A. 神经衰弱综合征B. 消化功能障碍C. 性功能下降D. 皮疹E.接触皮炎25.汞中毒驱汞治疗的首选药物是A. 二巯基丙磺酸钠B. 谷胱甘肽C. 半胱氨酸D. 维生素BE. 抗坏血酸26.汞接触者尿汞升高的意义是A. 慢性汞中毒指标B. 急性汞中毒指标C. 汞吸收指标D. 尿汞排泄障碍E. 汞吸收障碍27.汞与蛋白质何种活性基因亲和力较强A. 羟基 B. 氨基 C. 磷酸基 D. 巯基 E. 羧基28.二巯基丙磺酸钠治疗汞中毒可能机理是保护A. 蛋白质的巯基B. 蛋白质的羧基C. 蛋白质的羟基D. 蛋白质的氨基E. 蛋白质的磷酸基29.汞中毒驱汞治疗的首选药物是A. 二巯基丁二酸钠B. 谷胱甘肽C. 半胱氨酸D. 维生素BE. 抗坏血素30.下列锰化合物中哪种毒性最大A. Mn2O3B. MnO2C. Mn3O4D. MnCl2E. Mn(SO4)331.锰的毒性与形态有关,一般说其毒性是A. 锰尘>锰烟B. 锰烟>锰尘C. 锰尘>锰烟D. 与形态无关E. 以上都不是32.锰中毒的机制主要是由于A. 影响胆碱酯醇的合成B. 抑制主要存在于线粒体的酸性磷酸酶C. 引起多巴胺和5- 羟色胺含量的减少D. 抑制线粒体内的三磷酸腺苷酶,使突触线粒体受损E. 以上都不是33.下列哪种物质对胆碱酯酶的合成有影响A. 汞B. 锰C. 铅D. 砷E. 有机磷34.锰毒作用主要表现在A. 消化系统如流涎。
食欲不振等B. 神经系统特别是锥体外系受损的症状如肌张力增加。
震颤等C. 精神症状如常不自主哭笑D. 性欲减退。
多汗E. 失眠。
头疼,乏力。
记忆力减退等35.有锰接触职业史及现场调查资料,具体下列哪组症状或检查,可诊断为轻度锰中毒A. 尿锰或发锰超过本地区上限者B.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与肯定的肌张力增加者 C.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加粪锰显著增加者 D. 明显的锥体外系损伤,表现为帕金森综合征 E. 显著的精神症状,如感情淡漠、不自主哭笑。
强迫观念等36. CO的中毒机制主要是A. 可迅速形成HbCO,使血红蛋白携氧能力下降,引起细胞内窒息B. CO可刺激化学感受器,而致缺氧C. 可迅速形成HbCO,使血红蛋白携氧能力下降,抑制某些酶D. 可迅速形成HbCO,使血红蛋白携氧能力下降,引起组织缺氧E. CO在空气中存在,使空气中氧的相对含量降低,而致缺氧37.CO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要比氧和血红蛋白的亲和力大多少倍A. 3600B. 3000C. 2000D. 1500E. 300 38. CO中毒患者其皮肤和粘膜可呈现A. 暗红色B. 鲜红色C. 樱桃红色D. 苍白色E. 青紫色39. 苯的慢性毒作用主要影响A. 中枢神经系统B. 造血系统C. 内分泌系统D. 消化系统E. 心血管系统40.哪个代谢产物可作为评价苯的接触指标A. 甲基马尿酸B. 马尿酸C. 尿酚D. 苯基硫醚氨酸E.扁桃酸41.预防苯中毒的措施中,哪项是根本性措施A. 改革生产工艺,以无毒或低毒物质代替苯B. 通风排毒C. 个人防护D.车间空气中苯浓度定期监测E. 就业前及定期体检42.我国现行的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接触限值的表示方法是A. 容许接触限值B. 时间加权平均阈限值C. 最高容许浓度D. 保障健康的职业接触限值E. 上限值43.最高容许浓度的涵义是A. 多次采样测定均不能超过的浓度B. 一周工作40 小时多次采样测定的平均浓度C. 一天8小时多次采样测定的平均浓度D. 任何有代表性的采样测定均不得超过的浓度E. 每个工作班一次采样测定也不能超过的浓度44.以下毒性表现均为苯的代谢产物酚类所致,除了A. 直接抑制造血细胞的核分裂B. 对骨髓细胞中琉基起作用,导致谷胱甘肽代谢障碍C. 抑制白细胞中DNA合成,导致染色体畸变D. 红细胞破裂。
产生溶血作用E. 形成具有自身抗原性质的变性蛋白,使白细胞凝集和破坏45.以下症状和体征均为慢性苯中毒的毒作用表现,除了A. 白细胞减少B. 粒细胞胞浆出现中毒颗粒、空泡C. 血小板减少D. 红细胞中出现赫恩兹小体E. 皮下及粘膜出血46.慢性中度苯中毒的诊断,哪项是错误的A. 长期苯接触史B. 白细胞低于3.0×l09/LC. 白细胞数在4.0~4.5×l09/L,血小板低于8.0×l09/LD. 白细胞数低于4.0×l09/L,血小板低于60×l09/LE. 有明显出血倾向47.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急救最主要的一项治疗措施是A. 及时使用阿托品B. 及时使用解磷啶C. 注射镇静剂D. 对症处理E. 输液48.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毒的紧急处理原则之一A. 吸痰B. 对症处理C. 使用解磷啶D. 输液E. 注射阿托品49. 有机磷农药中毒抑制胆碱酯酶活性的机制是A. 与胆碱酯酶分子结合B. 与胆碱酯酶磷酞基结合C. 使胆碱酯酶活性丧失D. 使胆碱酯酶活性老化E. 使胆碱酯酶水解50.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毒抑制胆碱酯酶活性的机制A. 与胆碱酯酶磷酰基结合B.与胆碱酯酶分子结合C.使胆碱酯酶活性丧失D. 使胆碱酯酶活性老化E. 使胆碱酯酶水解51.有机磷农药区别于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毒机制是A. 与胆碱酯酶分子结合B. 与胆碱酯酶磷酞基结合C. 使胆碱酯酶水解D. 使胆碱酯酶老化E. 使胆碱酯酶分解52.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区别于有机磷农药中毒机制是A. 与胆碱酯酶磷酚基结合B. 与胆碱酯酶分子结合C. 使胆碱酯酶水解D. 使胆碱酯酶老化E. 使胆碱酯酶分解53.有机磷农药中毒与其抑制下列何种酶活性有关A. 胆碱酯酶B. 转氨酶C. 碱性磷酸酶D. 单胺氧化酶E. 酸性磷酸酶54.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现场紧急处理之一是A. 吸气B. 人工呼吸C. 对症处理D. 脱离现象及急救E. 注射阿托品55.有机磷农药生产或使用中毒主要经何种途径污染而引起A. 经消化道B. 经皮肤C. 经粘膜D. 经呼吸道E. 经消化道和粘膜56.有机磷农药中毒引起的迟发性神经病多发生在急性重度中毒多长时间后A. 2~ 3个月B. 2~3天C. 2~ 3周D. 半年E. 一年以后A2型题1.某男性,长期从事电焊作业,具锥体外系受损症状等,已诊断为轻度锰中毒,拟制定治疗方案,较好的是A. 依地酸二钠钙B. 二巯基丁二酸钠C. 二巯基丁二酸钠与左旋多巴胺 D. 依地酸二钠钙与5- 羟色胺 E. 艾思唑仑B1型题A. 铅B. 钡C. 铊D. 苯胺E. TNT1.由呼吸道进入人体为主2.由皮肤进入人体为主3.由皮肤和呼吸道进入人体为主A. 铅B. 一氧化碳C.苯D. 氯化钠E. 二氯化钛4. 急性中毒为主5. 慢性中毒为主15.与锰中毒密切相关的是6. 急性、慢性中毒A. 二硫化碳B. 苯胺C. 二异氰酸苯酯D. 铬E. 二氯乙烷7.损害生殖系统的毒物是8.损害呼吸系统的毒物是9.损害泌尿系统的毒物是A. 抑制线粒体中的三磷酸腺苷酶B. 抑制某些含铁酶C.抑制某些含铜的酶 D. 抑制含琉基的酶 E. 抑制细胞色素氧化酶10.汞可11.锰可12.氢化物可A. 肌张力增高B. 鼻中隔穿孔C. 外周神经炎D. 意向性震颤E. 全血减少13.与铅中毒密切相关的是14.与汞中毒密切相关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