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折纸方法在中班教学中的实践研究微型课题申报书
折纸方法在中班教学中的实践研究微型课题申报书
邮箱
申报人
简 历
选
题
缘
由
(包括选题背景、理论依据、实用价值,字数不少于500字)
一.研究背景:
折纸活动对幼儿的发展的重要意义。
折纸是一项深受孩子们喜欢的手工活动,同时也是一项手脑并用的益智活动,它源于中国,并长期在中国的土地上广为流行,是我国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折纸简单易行,变化多样,花费甚少,收益甚大。通过孩子们灵巧的小手, 经过折、叠、翻、拉等手法,瞬间就把一张张薄纸,变成一个个可爱的动物,一座座漂亮的房子,一件件漂亮的玩具。在这项创造性的劳动中,活跃了孩子们的生活,训练了孩子们的眼和手,刺激了孩子们的大脑和神经的发育,在摆弄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纸的过程中,丰富了孩子的知识,开启了孩子们的想象力,提高了孩子的智慧和能力,使孩子们从中锻炼提高,成长进步。
三.实用价值
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技巧,培养幼儿学习的自主性、独立性,激发幼儿情趣呢?针对我园教学中的薄弱点,我们选择了“幼儿园折纸教学的方法研究”作为课题内容,希望通过认真、细致的探究,进一步提高我园的折纸教学质量和水平,形成我园的特色。
二.理论依据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就是说,在幼儿探索活动中,除了保持幼儿的好奇心外,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和动手习惯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幼儿期正是躯体动作和双手动作发展的最佳阶段,而手腕和手指等小肌肉群的运动,能直接刺激大脑皮层,促进大脑皮层机能的发展完善,大脑的完善发展又促进手的运动更加灵活精细,并对幼儿的智力和创造才能的开发打下生理基础。
XX市基础教育教学2016年度微型课题
申请·评审书
所在单位
申 报 人
课题名称折纸方法在中班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所在组别幼儿教育
XX市基础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办公室制
2016年1月修订
XX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2016年度微型课题申请·评审书
申 报 人
பைடு நூலகம்学科
学历
职称
课题名称
折纸方法在中班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工作单位
电话
生理学研究结果表明:手的动作对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及形成幼儿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都起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在幼儿教育过程中,不仅要让幼儿会唱、会跳,也要重视和家加强对幼儿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纲要》中指出,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所以,幼儿园阶段是培养幼儿动手做事能力的重要阶段,是培养幼儿终身受益能力的最佳时期。折纸就是实现这一培养目标的极好途径,折纸是一种动手动脑,手脑协调配合的创作活动,也是开发幼儿智力的有益活动。一张纸,就可以活灵活现地表现千变万化的自然形态,随心所欲地表达内心世界的美感。通过这种有趣的活动,可以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和模仿能力。让幼儿自己动手,经过手、眼、脑的相互协调,可以发展幼儿的空间思维能力。通过折纸活动,可以从小培养幼儿的操作兴趣和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和想象能力,从而达到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目的。
我园折纸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日常的折纸教学中教师大部分还是以技能的训练为主,教学形式以灌输式居多,常采用分步示范、幼儿跟学的方法,幼儿往往不能争先只能紧跟,不能有所创新只能重复教师动作,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剥夺了幼儿动手操作和创造表现的机会,教学目标难以完成,严重影响了幼儿学习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