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联建小学2013年德育重点项目工作总结阅读:722014-05-08 11:11:56 范范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联建小学2013年德育重点项目工作总结联建小学以“学生乐学,教师善教,师生共同享受成长快乐。

”的教育愿景,作为学校内涵发展的切入口和增长点,将原有的心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品牌与学科教育有机结合,以“新活动文化”课程建设研究为突破口,以构筑“快乐活动日”,改变教师教育教学行为,改变学生学习生活行为为抓手,着力营造民主、温馨和谐的课程领导力和课程执行力的教育境界,促进师生健康人格的发展,学生学习生活品质的提升。

2013年学校在落实区教育工作会议和区教育局提出的重点工作及其要求的同时,总结、规划学校新一轮的发展,学校德育工作以“适合教育”为导向,在“让每一个孩子的童年生活有意义”的工作目标引领下,构建以“实践-体验-感悟-内化-践行”的养成教育模式。

我们主要实施项目:结合实施国家课程,区域性的德育课程校本化要求,加强学校德育品牌建设—心理健康、生命教育。

下面以“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推进工作作一汇报总结。

重点项目:心理健康教育主题词:创设安全、健康和支持的学习环境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一|、年度目标:*制定新一轮的“联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三年发展计划;*修改制定分年级教学目标与内容要求;*在全国生命教育示范校基础上,成为上海市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星级校”。

年度目标完成情况:*制定完成新一轮的“联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三年发展计划;*修改制定完成分年级教学目标与内容要求;*完成上海市心理健康教育“达标校”的申报验收工作。

二、实施依据:切实贯彻国家和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落实《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心理教育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的通知》的要求,认真落实《上海市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心理辅导室装备指导意见(试行)》,认真参照《上海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评估指标》;深入推进《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和《上海市学生健康促进工程实施方案(2011—2015)》的实施。

1、基础分析:学校是上海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先进集体,上海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2006年学校评为上海市生命教育试点校,2011年学校评为全国生命教育实验校,授予“生命致慧”奖,2012年学校评为全国生命教育示范校。

学校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市区心理专家、教研员的带领下,开展多元渗透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与研究,把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相结合,并自然渗透到师资队伍建设、少先队活动、校园环境建设和课堂教学中。

学校进一步完善学校心理辅导室建设,积极选送专兼职心理教师参加岗位培训,确保心理教师持证上岗。

(目前学校已有两位教师取得国家中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2、实施目标:学校按照“以人为本,促进发展,立足教育,重在预防”的工作理念,不断完善工作组织和制度,使心理健康教育趋于常态化,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扎扎实实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通过多种渠道、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三、具体实施推进:1、目标规划明确,形成发展框架在学校的发展规划中,明确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发展路线方针以及施行策略,为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长远发展奠定了有序发展。

为了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制度化和常态化的发展,我校心理健康领导小组定期组织开展学年度(学期)工作计划研讨与制定会议,由学校领导小组、外聘专家以及心理辅导教师(包括班主任)共同研究制定新学年(学期)的工作计划并确定相关实施方案附:联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规划框架学校发展的核心理念:凸显心理教育特色提升小学生学习生活品质心理教育的界定:心理教育就是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心理机能,充分发挥心理潜能,从而促进整体素质提高和个性发展的教育。

其核心是发展人的心理素质,内容包括:提高心理机能,发挥心理潜能,防治心理疾病。

心理教育是发展性教育,包括求上心态、自主意识和健全人格。

语文:绘本教育与心理发展课堂教学数学:数形结合与创新思维提高心理机能心理教育-----核心课题英语:课堂环境与成功心理发挥心理潜能(成功心理培育)基础课程心理健康心灵驿站(心理社团活动)防治心理疾病医教结合项目学习问题学生的心理干预学生校园生活活动手册(“嘻哈”课间游戏口袋书)2、组织机构健全,制度建设完善学校在秉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开拓思路,发展创新,建立了全新结构的心理健康工作管理机构和相应的制度。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书记为副组长,由德育室、心理健康专职教师及参加心理健康培训班的老师担任心理健康教育组成员之外,下辖课题组成员、心理辅导老师(班主任)也形成管理网络,负责提供理论依据,做好测试分析、实验研究、资料汇集等工作,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更细致更科学的支持与依托。

1)管理制度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一直是学校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也从独立项目不断发展渗透融合于学校常规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并相应地形成了一系列的完整运作制度与保障制度,根据工作开展的趋向性进行划分,主要分为心理室(资源教室)管理制度及校心理健康教育常规管理制度,现有《心灵驿站(心理辅导室)管理制度》、《心灵驿站(心理辅导室)工作职责》、《心灵驿站(心理辅导室)辅导教师职责及条例》、《资源教室的设置、功能和运作》、《心语信箱管理制度》、《学校心理辅导工作同创共建协议(样本)》等。

2)干预制度按照“加强教育引导,强化过程管理,完善预防机制,注重工作实效”的原则,制订联建小学心理危机预警干预方案,建立以郑恩校长为组长和区相关部门人员和有关专业人员共同参与的联建小学心理危机预警干预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和领导联建小学心理危机预警干预小组开展各项工作,普陀区教育局如下图:学生家庭3)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自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来,学生心理咨询就一直是我们日常开展的常规性制度性工作项目之一。

主要针对的是学生个体的心理状态(特别是不良心境)的调适,咨询辅导涉及的内容包括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家庭成员间的沟通问题、学业压力、问题行为等几大类,在咨询辅导过程中,我们都针对问题及疏导过程做了记录整理,并装订保存,以便形成学生心理档案的跟踪性资料,并为日后的进一步咨询辅导提供准确的参照。

除了将这项常规工作扎实开展的同时,我校全面升级“心语信箱”,除了将学生咨询信件的处理做了更细致的流程处理之外,还特别在“心灵驿站”入口放置了一棵“心情树”,作为学生咨询反馈的一种特别途径。

“树”上“树叶”都是写有学生咨询后一段时间调适后的情况的简短说明,以此来促进正能量的累积与释放。

3、实践活动有序,特色项目鲜明1)特色宣传月活动几年来我校一直开展心理健康活动月,每次的心理健康活动主题都是根据区教研室的通知与建议性指导,再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与需求而确立的,具有很明确的现实意义及很强的可操作性。

在2013年开展的心理健康宣传月活动,根据区教研室下发的活动通知,我校将心理健康活动月与校品牌特色项目“故事家族”相结合,除了心理活动月的常规项目之外,在心理健康与故事的有机结合后,悦读书海,绘“画”于心——这样别具联建小学传统与特色的心理活动月主题就应运而生了。

事实证明,这样的心理活动月是受学生、家长和老师们的热烈欢迎与积极投入的,而后在选送参与评比之后我校也获得了心理活动月区级一等奖的荣誉,这也说明了这次的创新是成功的,是充满生命力的,更是值得进一步推广的。

2)学生心理辅导在心理室建设伊始我们就尝试开展了心理个别辅导工作(详见学生心理咨询个案),而后又添加了团体辅导(详见团体活动辅导记录),到后来的心理室与资源教室相结合,形成了功能全面升级的“心灵驿站”至今,形成了一系列常规工作体系。

如每周一中午针对一二年级“边缘化”倾向学生的心理辅导活动训练,每周三针对三~五年级学生进行的个别心理辅导及团体心理活动辅导,每周五的心理社团等(心理社团由兼职心理老师担任辅导工作,社团成员分别是三~五年级各班分别选出的一名学生,这些学生的另一个身份即是班级的心理同伴辅导员。

)这些学生在心理室中接受比较系统的心理辅导体验与训练,并通过多媒体等途径来学习主要是不良情绪及行为的调适方法,然后在自己所在的班级中进行宣传与推广。

而每次活动都由辅导老师进行过程的重点记录与整理,作为后续活动开展的参考资料及其他方向的研究资料进行备案。

4、教育成效凸显,课题实践跟进1)宣传活动&师生反响心理健康工作要真正落到实处,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学生、家长和教师了解到这项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措施。

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工作中,除了比较集中的心理健康宣传月之外,学校在每个学期都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与需求科学规划了重点学习项目并聘请专家(教育系统或医疗系统)为班主任乃至全体教职人员开设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

此外,我们也注重将心理健康宣传工作有机融合于学校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如在红领巾广播台开设两周一次的心理广播,设立“心语信箱”,组织学生参与心理小报的设计与制作。

此外,在校园网中专门开辟有心理辅导相关的专栏,分时期上传相关主题的文章与活动通知等。

通过以上的多元化途径的有效宣传,学生、家长和老师们都明确了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意义与举措,真正做到了参与其中,感受其中,收获其中。

2)课题研究学校于2011年申报市区级课题“学科学习中学生成功心理培育的实践与研究”批准立项,2012年学校被确认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测评与改进视角的课堂心理环境研究”项目学校。

通过课题实施,构建《小学生心理健康意识测评与心理保障分析系统》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系统》。

2013年12月12日下午,学校举行了课题中期论证会,特邀上海市中小学心理辅导协会副会长冯永熙老师、上海市中小学心理辅导协会秘书长蒋薇美老师、华师大科教仪器厂蔡可老师、《普陀教育》责任编辑王艳峰老师、区教育学院科研室科研员陈音老师以及区教育学院德育室时丽娟老师出席会议。

专家们听取课题组老师汇报工作,对课题开展到中期的研究活动进行论证,并与课题组教师一同研讨。

整个中期论证会内容充实,采取了校长报告、子课题组推进报告和教师案例分享三结合的方式向与会人员展示了我校开题至中期这段时间以来所开展的工作;中期论证会讲求真实,把更多的时间留给专家论证和评议,不避讳在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虚心听取专家的意见和建议。

与会的专家和领导们你一言,我一语,在浓重的研讨氛围中引导课题组成员发现在课题研究开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思维的碰撞中指导课题组成员聚焦研究的方向;在此基础上,为我校课题组成员后期扎扎实实推进课题研究工作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