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青年大学习心得体会:《人间世》观后感_心得体会

青年大学习心得体会:《人间世》观后感_心得体会

青年大学习心得体会:《人间世》观后感《人间世》观后感
光照1701黄泽诚
在观看了这部纪录片之后我最大的心理感受就是真实。

我们普通生活中总是对于生死之事避而不谈,但在医院中却时时刻刻都经历着生死别离。

生存还是死亡,从来不是个容易的问题。

有多不容易?就是即便无奈到要靠掷硬币来决定命运,也要连扔三次。

纪录片里说,向往生,厌恶死,是每一个人最普通的心态。

更何况,生老病死,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在这背后,还牵动着一个家庭的喜怒哀乐。

这是为什么,有那位父亲抬起笔又放下,他在理智上认清了失去儿子的现实,可感情上还无法接受。

这也是为什么,那个患恶性胰腺肿瘤的年轻母亲,在五年存活率不足5%的微茫希望下,仍要为她爱的人进行痛苦的化疗延续生命。

这也是为什么,在前一次心脏支架手术花了6小时找不到通路,第二次手术又一次次走不通的情况下,主刀医生到第5小时还坚持再试一次。

这也是为什么,生产后一周才第一次在保温箱里见到早产儿子的新妈妈,仅看了孩子几眼就匆匆放下了帘子。

因为插在孩子身上的每一根管子、每一个针头,都插在她的心上。

有一个患骨癌的姑娘这么说的:患骨癌的几率很小,只有百万分
之三,也就是连续抛22次硬币,全部都是正面!从她的话中我听出无奈与悲伤。

有人看了这部纪录片,为他们的遭遇悲伤,感慨这就是命。

但我觉得有时候生活中的遭遇并不是我们所愿意接受的,但也不能认定是命运就此承受,因为在我们手中也掌握着一半的命运。

就对于我自己来说,我也遭受过类似的事情。

我的母亲在我还读初中的时候也曾经患过很严重的疾病,但我们很幸运,移植手术很成功,虽然也背负了很多债务,但至少我们一家人是健健康康在一起。

其他的可以慢慢考虑。

另一个感触就是在医院中医患关系问题。

是什么让误解加深加重,让医生和病人之间充满傲慢与偏见?
治病本身已经充满了变数,然而更大的矛盾,来自医生和患者都控制不了的东西。

看病难、看病贵的背后,是分级诊疗、医保覆盖、以药养医等等“体制”层面的东西。

社会运转的巨大齿轮咬合不严、火花四溅,医生和患者却被推到了冲突的最前线。

结果很惨烈,双方鲜血淋漓、两败俱伤。

而直接引发的,就是两个群体的互相猜疑和不信任。

比如我以前有位朋友去看病,回来后满口抱怨:好不容易挂上号,排了一上午,花5分钟就把我打发出来了,哪怕10分钟也好。

看病的人很不爽,道理却很难讲清。

每个人都想多看会儿,但如果医生把前面病人的5分钟都变成10分钟,那每个人等待的时间,都要相应加倍。

而对于医生也很无奈,常常有患者在网上搜索治病方案去跟医生
理论。

所以也有很多医生有时候会感慨:八年制博士毕业、许多年临床经验,竟然比不上三分钟的搜索。

《人间世》里,时不时谈到医患之间的信任。

旁白说:尽管医学赋予了人们挑战疾病的力量,可很多疾病还是让我们束手无策。

深处窘境,我们需要高超的医疗技术,也需要彼此的理解。

《人间世》传达出一种普遍主义的情怀:我们都是人,我们都在经历命运的折磨,请不要因为无知和骄傲,在彼此抱怨的渊薮中沉迷。

《人间世》之所以震撼人心,正是因为它将死亡赤裸裸地展现在公众面前,许多人第一次发现:死亡是没有理由的,残酷乃是生活的底色。

爱是不永久的,当你拥有时,就要想到失去时的苦痛;生命是不坚牢的,当你沉浸其中时,就要想到一切终会结束;幸福是不可靠的,当你拥抱它时,要想到它的虚伪;科学是有局限的,你从中受益了多少,它就会还给你多少失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