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中政治必修4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共57张PPT)
高中政治必修4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共57张PPT)
伽森狄认为:宇宙由原子和虚空 构成,原子是永恒运动的,虚空是 原子运动的场所。
二、唯物主义 (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霍布斯创立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的完整体系,认为宇宙是所有机械 地运动着的广延物体的总和。
二、唯物主义
(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① 世界的本原是有限的、不变的分子。 ② 宇宙由原子和虚空组成。 ③ 宇宙是所有机械地运动着的广延物体的总和。
A.把物质归结为自然 科学意义上的原子; B.具有机械性、形而 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 唯心主义
A.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 B.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 C.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D.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
三、唯心主义
(一)主观唯心主义
把人的主观精神(目的、意志、感觉、经验、 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 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学发展始终并把不同哲学区分开来的基本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1)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1)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先有花,再在人脑里有花的形象? 还是先在人脑里有花的形象,再有花?
(1)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学习计划 (思维)
决定 反映
我们总会碰到
学习实际 (存在)
1.原因一: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 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即哲学的基本问题与生活息息相关)
2.原因二:思维和存在的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 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3.原因三: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 发展的始终,决定着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 对哲学其他问题的回答。
【ke堂训练5】
“没有景物,何来情感”与“没有情感,何 来景物”,从哲学上看,两者争论的焦点是 () A.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 B.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 C.是否承认哲学的作用 D.是否承认哲学的基本问题
小结:哲学基本问题的两方面内容
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的关系问题
何者为第一性(本原)
有没有同一性
客观唯心主义
相同点
都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
不同点
把人的主观精神(如
把客观精神(如上
人的目的、意志、感觉、 帝、理念、绝对精神等)
经验、心灵等)夸大为世 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界的本原,认为客观世 认为物质世界只是客观
界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四、哲学中的“两个对子”与两大基本学派
其一 唯物主义
而上学注是意哲学:史唯唯上物的主心“义主两和义个唯对心子主”义,、但辩从证基法本与派形别
来因看此,其,则哲二只学有基唯本物辩派主证别义只法和有唯唯心物主主义义两和大唯阵心营主。义。
形而上学
全面、联系、发展
片面、孤立、静止
课堂小结
根本分歧: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
唯 物
唯物主义的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主 基本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哲学的基本问题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第一框 哲学的基本问题
自主学习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哪两方面的内容? 为什么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理解: ①存在(物质):客观存在的事物。 ②思维(意识):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比如:思想、理念、经验、观念、 感觉、设想、方针哲政学策研、究计的划问方题案有、许目多标,等其。中有没有一个贯穿哲
【ke堂训练4】
毛泽东曾明确指出,存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 这是思维与存在同一性的唯物主义前提,只有肯 定这一条,我们才能与唯心主义划清界限。这主 要说明( ) A.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B.对思维与存在何为本原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 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不同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D.思维与存在的性质是不同的
【ke堂训练3】
2018年伊始,严重的雾霾再度笼罩京城。大气和环 境问题相关专家经过分析指出,污染排放是雾霾形成和 持续的重要因素。气象专家准确揭示雾霾天气形成原 因,这充分说明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这是因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 A.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 的基本问题 B.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 C.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 D.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
基本观点 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
优点 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是正确的
局限性
缺乏科学依据,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二、唯物主义
(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培根认为:构成一切事物的 最小单位是真正的分子,它是有 限的、不变的。千差万别的事物 都是由它的不同排列和组合构成 的。
二、唯物主义 (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ke堂训练1】
哲学作为世界观包含许多方面的问题, 其基本问题是( ) 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世界的本原问题 B.实际工作中的基本问题 C.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问题 D.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ke堂训练2】
在现实生活中,鸡生蛋,蛋也生鸡,但若 是要追问究竟是先有蛋还是先有鸡这一问 题时,有人说,这个问题无从答起。此人的 看法( ) A.否认了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B.否认了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C.否认了意识是世界的本原 D.否认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即思维(意识)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物质)的问题 我们究竟能不能知道鱼的快乐? 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存在? 我们能不能认识这个世界?
肯定回答 否定回答
可知论 不可知论
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哲学的基本问题
农民想给田 地施什么肥
天、地、苗
思维
存在
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是否也会遇到 与此类似的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上述观点有什么共同点? 相比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有何先进性? 你能否对以上观点提出质疑?
二、唯物主义
(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
1. 将所有物质归结为原子机械运动的结果,具有机械性。 2. 将物质等同于永恒不变的原子,用静止、孤立、片面的
眼光看问题,具有形而上学性。 3. “原子本原说”无法解释人类社会的现象,因此在社会
历史观上必然沦为唯心主义。
二、唯物主义 (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基本观点
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
优点
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 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局限性 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 心主义等局限性
二、唯物主义
(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
课堂探究一:
看下面一段学者与民工的对话并思考问题:
我从山村来,进城去打工, 财富是我的追求。
你同意学者的观点吗?为什么?
我和你不同,我追求精神的 满足,是唯心主义者,而你追 求金钱,是唯物主义者。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在于
物质和意识 谁是本原
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与基本观点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
主观唯心主义必然导致认为只有自我 才是惟一存在的“唯我论”。
三、唯心主义
(一)主观唯心主义
王阳明:“汝未看此花时, 花于汝心同归于寂,汝来看 此花,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 起来,便知此花不在汝心之 外。”
三、唯心主义
(一)主观唯心主义
马赫:“一个物体,不是 别的,只是一种比较牢固的 样式的感觉的复合,也就是 颜色、声音、热、压力等这 些感觉的复合。”
的反作用 用联系、发展、全面的眼光看问题
历史唯物主义: 社会历史不是由“理性”、“意识”支配,而是由
社会存在决定。
二、唯物主义 (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① 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 ② 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 ③ 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④ 是当今时代的思想智慧,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
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三种形态
正确性
局限性
古代朴素 唯物主义
唯
物 近代形而上
主
学(机械) 唯物主义
义 辨证唯物主
义和历史唯 物主义
否认世界是神创的,认 A.具有猜测性,
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 B.没有科学依据;
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 C.把物质归结为物
本质上是正确的
质的具体形态
丰富和发展 了唯物主义
二、唯物主义
(一)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① 五行生克,化生万物。 ②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③ 水是万物的始基。 ④ 宇宙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思考:上述观点有什么共同点?
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决定意识。 将物质归结为某些具体形态 —— 天、地、气、水、火等
二、唯物主义 (一)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和 唯 唯心主义的 主观唯心主义
心 基本形态 主
客观唯心主义
两大派别
义
哲学中的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两个对子”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判断:下列属于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哪种形态?
(1)上帝支配着地球上的万事万物。 客观唯心主义 (2)气者,理之依也。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3)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辩证唯物主义和 (4)实事求是,求真务实。 历史唯物主义
三、唯心主义 (二)客观唯心主义
朱熹认为:理是先于自然 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形而上者, 理生万物,理主动静,未有 此物,先有此理。
三、唯心主义 (二)客观唯心主义
黑格尔:世界最初的起源 和本质是绝对精神。它是先 于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永恒 存在。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绝 对精神的外在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