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任务型语法教学法
摘要: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技能,以及自由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重点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本文分析了任务型教学法的内涵和设计原则,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操作流程,旨在倡导以学生为中心、以意义为中心,把语言应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法。
关键词:英语语法教学任务型教学法基本特点设计原则操作流程
长期以来的语法翻译法,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英语教学无法达到交流信息的目的,这背离了英语教学的宗旨。
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兴起并得到许多一线教师的认同,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倡导者并不排斥语法教学,反而更加重视和强调学生应用所掌握的语言知识去表达有意义的思想,完成任务。
一、任务教学法来源及其意义
任务教学法(task-based approach)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是指根据现实生活的交际需要确定语言学习任务,由学生围绕这一任务制订计划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计划、完成任务,而且在这一过程中不断评估自己的学习。
二、任务型英语语法课中任务的设计原则
1.趣味性原则
心理学家认为,“学习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和不断探求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活动。
”语法教学一定要设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单纯的为语法而教语法(teaching grammar for grammar.), 其结果只能是费时低效,事倍功半。
因此,任务的设置必须有趣味,才能激发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
2.合作性原则
合作学习( cooperative learning )是指促进学生在不同学习程度,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组成的异质小组中彼此互助,共同解决问题或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理论与策
略体系。
在语法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语言水平与需求,设计需要多人共同协作才能完成的任务。
3.情景性原则
语法来自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实践(it comes from practice and should guide practice.)。
在语法教学课的任务设计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尽可能提供真实的情景,建立起生活化语法教学的认知环境。
真实的任务意味着将语法规则与实际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助于激发学习者的参与积极性,促进语法教学。
4.阶梯性原则
语法的习得不是单一的通过练习就可以实现的,更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个在多方位的运用中日积月累的过程,是一个
“learning”与“acquiring”交替进行的过程。
因此语法课中的任务设计应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由初级任务过渡到高级任务,再由高级任务涵盖初级任务的循环,呈阶梯式层层递进。
三、任务型英语语法课教学模式
按照上述任务型教学的基本理念,英语语法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任务前活动pre-task activities
任务前活动包括教的活动、意识提升活动和计划。
教的活动与介绍新的语言知识和语言结构密切相关;意识提升活动旨在提高学生对语言结构的意识;计划就是让学生在规定时间里完成任务。
就语法课而言,在这一阶段,教师应完成以下教学任务:
1.介绍话题,导入新语法
新教材每一单元设置一个话题,并围绕该话题展开听说读写的全面训练。
它以话题为载体,将不同的语法任务呈现出来。
介绍完话题后,教师要简要说明后面要完成的任务。
笔者经常采用相关话题图片展和优秀影片片断欣赏的方式开展任务前活动,起隐性导入的作用,创设语言学习氛围。
2.准备活动---研究性学习
为完成某一语法的学习任务,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必要的语法材料,引导他们去查阅报刊书籍,利用网络搜索相关语法资料,而后进行整合,培养学生学会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和资源共享策略。
第二阶段:任务链活动task-cycle activities
这一阶段的任务主要是语法规则的整理和运用新的语法点进行
相关话题的表意训练。
教师应在教室里巡视,监控学生的情况,确保所有学生按事先提出的要求去完成任务,鼓励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给予学生适当的帮助,但不要纠正学生的语言错误;还要注意观察任务进展情况及时间。
1.整合信息,讨论语法规则
在任务前活动中收集到的关于某一语法的材料使学生形成一定
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组织小组成员进行讨论,尽可能多地用英语进行交流,对材料上所体现出来的语法规则交换看法,形成初步统一的意见。
2.得出结论,汇报成果
各小组指派一名代表在班里汇报语法研究性学习是成果,全班同学在此基础上进行补充和纠正,归纳出语法规则,教师适时给与指导和肯定,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3.话题讨论,扩大语料输入量和语言输出量
围绕单元话题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主要运用新的语法点,结合学过的语法来交流彼此的看法,以此达到“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了就用”的目的。
教师可以抽查个别小组代表对此话题向全班学生简要汇报任务完成情况。
教师做简单的比较和评价。
第三阶段:任务后活动post-task activities
任务后活动包括讨论、评价和操练,教师可以设计以下任务:
1.利用阅读材料设计一些language focused tasks,让学生找出材料中某些具体的语言形式。
如定语从句或名词性从句,培养学生的语言意识。
2.要求学生利用已有的语法知识,讨论某些语法如名词性从句和定语从句有哪些异同,进行合作探究,学会与人合作,资源共享。
3.布置作业
为达到能力迁移的目的,要求学生做相关语法内容的作业。
可以是专题语法练习以巩固所学知识,或以某一语法为主导语法进行的书面表达练习。
四、小结
任务型教学法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学习语法,运用语法的机会,而且能够减轻学习者在大班学习时的心理压力,使他们能更大胆地运用语言,提高语言运用的面与量,使学生在相互帮助与促进,实现语法学习目标的同时,培养他们的信息收集处理能力、交际能力和合作能力。
但要怎样才能批判地吸收,创新地运用任务型教学法,避免产生误区和偏差,有待广大英语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当中不断地摸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贾冠杰.外语教育心理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2]程小堂.任务型语言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jane willis.a framework of task-based
learning[m].london:longman,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