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与证券市场金融学四班 马文敏200810111213资本市场资本市场是长期资金市场。
是指证券融资和经营一年以上的资金借贷和证券交易的场所,也称中长期资金市场。
资本市场按融通资金方式的不同,又可分为银行中长期信贷市场和证券市场。
若以金融工具的基本性质分类,资本市场可区分为股权市场及债券市场,前者是指股票市场,后者则指债券市场。
股票市场上主要流通的凭证即为公司股票, 持有股票的股东,除非是公司结束营业,其股权资产只有每年的股息收入,对公司资产不能有立即请求权。
债权市场内流通的各债务工具,包括各种债券、商业本 票、存单及贷款等,其基本特点为有一定期限、有较确定的收益率、具有全额请求权。
资本市场是金融市场的一部分,它包括所有关系到提供和需求长期资本的机构和交易。
长期资本包括公司的部分所有权如股票、长期公债、长期公司债券、一年以上的大额可转让存单、不动产抵押贷款和金融衍生工具等,也包括集体投资基金等长期的贷款形式,但不包括商品期货。
资本市场是一种市场形式,而不是指一个物理地点,它是指所有在这个市场上交易的人、机构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资本市场参与者通过将其资本投资给受资人投资人获得了合同证明的、在未来获得资本的权利。
双方也协议一个付给投资人的利息。
一般利息每年付出。
利率的高低主要由受资人的支付能力以及资本市场上的利率高低来决定。
资本市场上的市场活动包括买卖股票和债券、股份有限公司提高其资本以及自然人贷款。
资本市场类型:资本市场上资本出让的合同期一般在一年以上,这是资本市场与短期的货币市场和衍生市场的区别。
资本市场按融通资金方式的不同,又可分为银行中长期信贷市场和证券市场。
资本市场对国民经济的意义在国民经济中资本市场拥有将金融资本转化为世纪资本的作用。
其意义在于 1、接受不被用于消费的金融资本(投资)2、通过建立市场价格来达到提供者和需求者之间的市场平衡3、将资本导引到最可能有效的投资上4、通过资本需求者之间的竞争资本可以投到最有效的用途上,这样可以提高整个国民经济的财富。
主板市场投融资并举推进整体上市2005年开始的股权分置改革,解决了股票市场人为割裂的痼疾,实现了整个市场的全流通,从根本上恢复了证券市场的投融资功能。
但这并不意味着市场化改革可以就此罢兵,相反,在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每个层面都有诸多问题等待解决。
主板市场方面应该提上日程的是整体上市。
燕京华侨大学校长华生日前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整体上市将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由于上市公司缺乏独立性造成的关联交易问题,改善A股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
截至今年7月30日,中央企业主营业务资产整体上市的已有24家,明年国资委还将推动16家央企实现整体上市。
这样到明年,100家上市央企中累计将有40家企业整体实现上市。
但是,市场对于央企整体上市的解读却偏负面,这主要是资金压力使然。
因此市场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化的整体进程,需要各个方面的匹配。
比如央企整体上市,就需要得到机构投资者的支持与理解,而后者虽然经历了一波大牛市的发展,但自身的行为模式并不总是从长线投资出发。
市场扩容的同时,也需要在资金供给方面下工夫,创造有利于长线投资者的市场环境。
中小板与创业板中小板和创业板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始终伴随着高价发行的问题。
而在这一现象之后的根本原因则是发行制度仍没有真正实现市场化,供给不足造成发行市盈率过高,最终市场资源过度向少数“幸运儿”转移。
监管部门陷入一个两难境地。
一方面小盘股发行市盈率居高不下使得监管者背负着沉重的责任,因而在审核过程中异常谨慎;但这又进一步暴露了另一问题——发审委人力有限,即使满负荷运转也应付不过来等待过会的拟上市公司。
总之,在现行体制下,市场化发行进程被打上了一个死结。
解决之道,或许在于发挥市场自身扶优汰劣的功能,而这又与构成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基础环节密切相关——代办股份转让市场,也即俗称的三板。
证监会有意将中关村园区的股份制企业借三板市场实现股份转让的经验进一步推广,直至发展成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监管的场外交易市场(OTC)。
保荐机构人士表示,打通证券交易所系统的中小板、创业板与场外交易市场之间的升降级通道,将有利于市场自身调节机制的发育,以市场的选择机制来代替监管部门的前置把关功能。
具体来说,发行上市可以逐步过渡到备案制,上市门槛降低,但是提高监管门槛。
同时加强日常监管,对于业绩指标、流动性指标和合规程度不达标的公司,采取限制措施,直至转入只有特定投资者参与的场外交易系统;而对于场外市场中的优秀公司,则予以转板到中小板、创业板的便利。
改革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但发行机制如果不能实现真正的市场化,那么中小板、创业板市场支持中小企业和创业型企业融资的本义也将最终被扭曲。
与股权分置改革一样,发行机制的改革需要天时、地利与人和,但更需要决心。
开放证券市场做大人民币资产“池子”中国证券市场的开放,已经关乎中国经济与金融的方方面面。
首先,它是证券金融行业的开放。
从1995年第一家中外合资投行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开始,外资机构在中国市场的介入程度日益提高,目前已经涉及所有的证券业务牌照。
其次,它是资金的开放。
截至目前,A股市场已经有超过百家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
另一方面,合格境内投资者(QDII)也囊括了银行、基金、券商等主要机构类型。
融资方的开放。
酝酿中的国际板将是A股市场开放的重要一步。
不过,从整个证券市场的角度出发,需要大力发展的人民币资产市场除了股市,还应该包括债券市场。
从更宏观的层面来看,证券市场的对外开放将做大人民币的投资市场,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
花旗集团中国经济学家沈明高表示,一个良好的人民币资产市场将使得人民币更加有吸引力,这无疑将提高对外贸易中人民币结算的比例,加快推动其国际化进程。
引入海外上市公司更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
除了市场扩容的压力之外,协调不同的监管体系、会计体系、法律制度体系,也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但无论哪一个方面,市场规模的发展和深度的开拓始终必须依赖于市场制度体系的完善,以及市场法治建设的跟进。
法治是推动资本市场改革的主导力量,是实现资本市场规范化运行的必然选择,市场越是发达,市场机制越是有效,交易安全和利益关系越是紧张,越是需要依靠法治。
正如有学者所说的那样,法治不一定是市场初期发展的先决条件,但却是市场成熟发展的必要条件。
有了扎实的根基,A股市场才能在未来枝繁叶茂。
创业板市场一是强化创业板市场导向,积极发挥经济服务功能。
为贯彻落实中央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战略型新兴产业的部署,我们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创业板推荐工作的指引,指导保健机构重点推荐符合国家战略型新兴产业发展方向的企业,特别是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生物与新医药等九大重点领域的企业。
二是健全创业板规则体系,构建创业板监管机制。
为保障创业板平稳运行和健康发展,我们在发行上市,保荐人,发审委,信息披露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符合我国创业板企业和市场特点的发行监管制度安排。
按照相互衔接、相互制衡的原则确定了创业板发行审核工作机制,同时着力提升创业板发行审核的透明度。
创业板公司上 市后,我们不断强化募集资金使用和高管减持等行为的信息监管,刚才成思危副委员长他讲话当中也提到,一个是诚信问题,一个是高募集资金使用,还有高管的减持问题,这些都是市场关心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采取一系列措施,当然还要进一步采取措施,这样的初步建立创业板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基础制度框架。
三是加大创业板风险提示力度,促进投资者理性参与,在创业板筹备期间,和推出之后,我们始终致力于揭示风险,不断强化投资者风险意识,针对部分投资者风险意识和承受能力相对不足的特点,建立了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这是我们在整个资本市场发展过程当中第一次在一个板块的投资当中建立了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 度。
大家也可能知道,后来的股指期货推出的时候沿用了这个制度,这样实际上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因为确实有一些投资者对市场风险认知不够,我们要求这些投资者要有一定市场投资经历,对风险要有充分认知,这样来参与市场投资。
在信息披露上要求发行人在招股说明书的显要位置,提示创业板特有的风险。
在重大事项提示中,充分披露行业风险和公司经营风险,提示投资者审慎决策,通过广泛开展教育,切实提高广大投资者对创业板风险认知程度和防范能力。
四是强化创业板持续监管,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结合创业板公司特点,在发行审核环节,加强对保荐机构,和其他中间机构监管,督促企业严把申报材料质量关,在持续监管环节,加大创业板公司现场检查,规范和完善创业板,董事、兼事,促进规范运作,在募集资金监管方面建立证监会、交易所,中介机构相互配合的 监督体系,全面规范募集资金的合理使用。
这种多方持续有针对性的监管,不仅维护了创业板市场的正常秩序,也有利于保障了创业板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第一推进创业板建设,是我国资本市场重大创新。
在我国新型+转轨市场环境当中建立创业板,这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照抄。
我国的创业板市场从建立之初就把支持创新型、成长型企业发展作为市场建设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在制度设计上我国创业板市场虽然借鉴了境外创业板市场的经验,但在规则设计,发行审核,投资者准入,市场监管等各个环节都做出了有别于境外市场,以及我国资本市场其他板块的创新举措,较好的平衡了我国高科技企业成长的迫切需求,和我国上市资源的现 实情况,充分考虑我国资本市场运行过程中的约束条件和风险因素,从而保证了创业板平稳推出和功能发挥。
在探索符合国情、市情发展道路上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第二,推进创业板建设,完善了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推出创业板不仅仅是建立一个板块,更重要的是形成一套以市场化的手段促进高科技企业加快发展的创新机制。
众所周知,在我国金融支持科技发展的过程中,始终面临着风险补偿难的问题,金融支持科技发展,实际上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已经提出这个课题,但是在解决这个问题上遇到很现实的问题。
一般创新型企业初始阶段发展规模都很小,银行的这些企业贷款要承担全部风险,咱们国家小型企业平均生命周期基本上就是2年。
但是,其他那些贷款支持的企业,如果他出现风险,就要承担全部贷款的损失。
所以,银行在支持这些创新型企业发展当中,面临着切实比较难以克服的困难。
那么,支持这些创新型企业发展最好的方式就是高风险投资基金,在往前一点就是所谓天使基金。
那么,这些基金的发展,在我们国家前些年始终是发展不起来。
在传 统的金融体制下,金融支持科技发展过程当中始终面临着风险补偿的难题。
创业板的推出为各类投资技术企业的资本提供风险公担,利益共享的进入和退出机制,逐步强化了以市场为导向资源配置,价格发现和资本约束机制,促进企业投资的良性循环。
一些科技企业以前融资难,现在成了各路资金争相投资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