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以心化心,以爱育爱

以心化心,以爱育爱

2005年,长沙市青竹湖外国语学校建立。

2006年,学校依托长沙市第一中学,改制成为一所民办学校,校名改为长沙市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以下简称“青竹湖湘一”)。

学校远离城区17公里,教师平均年龄不到35岁,招收的第一届初中学生基础薄弱……谁都没想到,3年之后,学校第一届学生在长沙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中,6A率位居长沙第一名!此后连续5年位居长沙市第一,学生由1000多人猛增至5000多人。

青竹湖湘一成为了长沙乃至湖南基础教育界的一个奇迹。

校长武建谋一时间成为了教育界的知名人士,学生、家长心中的神秘人物。

他是何许人也?有什么绝招?走进青竹湖湘一,进门可见刻在大石上的一句话:“把每一个学生放在心上”。

这是武建谋亲笔题写的一句话。

一个“心”字,是他的教育追求。

在学校办公楼的两条大柱子上,挂着一副古色古香的对联:育德归仁,为人师亦为世范;滋兰树蕙,有大爱自有英才。

这是武建谋特意请长沙市第一中学的一位资深语文教师创作的对联。

一个“爱”字,是他的教育理想。

武建谋,并不神秘,也没有别的绝招,他只是一个“以心化心,以爱育爱”的校长。

以教育之善心,感化学生童真“只见话语‘标新’,不见教育‘问心’。

当下教育最大的问题,不是别的,而是心灵的浮躁,思维的缺席,特别是教育价值观的盲目。

”武建谋一直在探讨:教育的本心是什么?一个故事给了他启发。

2011年下学期,一个初三年级的女生,一时之间头脑发热,顺手牵羊“拿”了他人的手机,被同学发现。

班主任真诚而关切地找她谈话。

然而,心灵脆弱的女孩,承受不了这次打击,于是选择了离校出走。

武建谋听说后,立刻放下手头的工作,迅速组织了一支由十几位老师组成的寻人大队,分成6个寻人小队,在学校附近的大街小巷所有可能的地方挨家寻找,书店、饭店、茶馆……整整找了一个星期,每天都从夜幕降临直到凌晨一两点,甚至三四点。

在艰辛的寻找过程中,不断有人生出种种抱怨和牢骚,说找到孩子一定要好好教训教训她。

武建谋却不断劝慰这些老师,开导大家要理解孩子,宽容孩子。

终于,第七天夜里,在离校十多公里的一家小店找到了暂时在此打工的女生。

看到满脸稚气和惶恐的孩子,已是精疲力尽、心力交瘁的武建谋,百感交集,眼泪夺眶而出。

在所有人都以为武建谋会对学生做出处罚的时候,武建谋却没有对她作任何处分,甚至一句批评都没有。

他反而安慰孩子,不要害怕,犯错误不要紧,只要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就可以。

然后,他温和地跟孩子说,学校、老师、同学还是一样地喜欢你,欢迎你明天来学校上课。

家长心中的石头落地了,孩子明亮的眼睛里充满愧疚和感动。

第二天,她回到班上,老师和同学们像没发生什么事一样,平静而友好地迎接她。

后来,这个孩子表现很好,以优秀的成绩初中毕业。

在武建谋眼里,这个孩子于青竹湖而言,只是千分之一;但是,对她的家庭来说,却是百分之百。

如果现在只是简单地指责她,或者立马劝其退学或转学,那除了证明学校的无能,还能说明什么呢?教育的意义就在于它有改变人的力量。

于是,武建谋悟出了他的办学理念――“把每一个学生放在心上”。

把每一个学生放在心上,是“学生第一”的学生观,又是“从心灵走向心灵”的生命教育观;是尊重学生个性化心灵感受的教学观,又是构建符合学生心灵成长规律的课程观;是涵盖一切的教育价值体系,又是所有“将爱变成看得见”的教育原则。

突出“心”,正是出于对当下教育见“身”不见“心”,见“智”不见“心”的深刻内省。

最好的教育一定是生命的教育,而生命教育一定是心灵教育。

这里的心灵,是学生的、教师的、学校的,亦是文化的、自然的、天地的。

“把每一个学生放在心上”的教育追求,正如春风化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心,影响着他们的理想、信念、价值观与人生观,让他们也懂得,要用“心”对待他人。

以管理之仁心,激发教师进取心青竹湖湘一近260名教师,非常年轻,平均年龄仅34岁。

每一个年轻教师进了青竹湖湘一,其专业成长非常迅速。

学校的大部分年轻教师,均获得过全国或省市赛课比武的一等奖。

很多年轻教师,在两三年之中就成长为教学骨干。

“要做到把每个学生都放在心上,首先,就要把每一个教师放在心上。

对学校来说,要把教师当成一个真正的人来对待,尊重、激励和感化。

我们要用人性化的管理,来感化教师的心。

”这是武建谋管理教师的理念。

在青竹湖湘一,除了“不准拖堂、不准早退、不准体罚”等基本的教育教学规则之外,很少能看到其他文件与制度,没有通常意义上的“制度管理”,但整个团队却十分和谐,充满战斗力。

在武建谋看来,规章制度的执行,最好的方式是要靠教师内化为自律与自觉,“如果仅靠‘权力’压人,仅靠规章制度硬性、僵化的管理,不可能有真正的执行力”。

“我做校长7年来,没有一次在教师大会上发过‘高腔’,没有公开点名批评过任何一名老师。

”武建谋认为,学校是一个组织、一个共同体。

如果仅仅将教师看作科层管理的末端,仅仅将它视为棋局上的一个“点”,那么,这样的管理很可能见“人”不见“心”,见“结果成功”而不见“过程成长”,见任务执行而不见心灵互动。

“当我们意识到‘心’的存在后,理想的职业状态是心心相印,彼此成全;理想的学校,不是条块分割的课堂,而是一个‘心灵场’。

”武建谋说,学校没有任何利益争斗的“小圈子”,老师也不用看任何人的脸色行事。

也正因此,青竹湖湘一的老师有着出人意料的成长速度。

比如,教职工只有一个称呼:教师。

就连最普通的宿舍管理员,也被叫做生活指导教师。

一位老师发短信要“聊聊心事”,已在下班路上走了十几公里的武建谋立即折回学校;一位青年教师要去拜访省里的名师,武建谋下班后往返上百公里陪同前往;平时,只要教师中有父母去世的,即使路途再远,武建谋也赶去吊唁……对基于课堂的教师成长和基于班级管理的教育智慧,武建谋始终表现出极大的热忱。

无论是哪个学科,武建谋将听课当成与人的一次相遇,将评课作为一次交心。

地理在许多学校属于小科目,但青竹湖湘一的地理组7名成员,却在短短的几年,6人次在全国地理教学竞赛中获奖,5人成长为全国优秀指导教师。

35岁的周玉洁回想起参加2012年“星城杯”竞赛就激动难抑。

从外校调来的她,曾经矛盾要不要参加比赛,但“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强烈地感受到学校领导对青年教师的重视”,这打消了她的犹豫。

周玉洁最终获得了竞赛第一名。

她感叹说:“青竹湖湘一有武建谋这样的好校长,是学校之幸,老师之幸!”青竹湖湘一的青年教师培训也是“交心”的重要活动。

在青竹湖湘一,每两周都有个特别的30分钟。

每次一个主题,每个主题都反复打磨,每次主讲人都不是名家名师,而是青年教师中的优秀分子。

他们谈自己的成长体会、管班经验、教学心得,给其他青年教师以借鉴、以启发、以思考。

每次培训,武建谋都全程参与,最后,他都要谈自己的体会和启发,用自己的切身经历,激励、引导青年教师的成长。

武建谋是个重情义之人,有时讲到老师带给他的感动,他的眼里会涌现出晶莹的泪花……这样的培训,虽然看起来没有高深的理论,但却十分贴近教师的实际。

青年教师依靠自己搭起平台,彼此交互,自我培训而成长。

在这里,有教师与教师之间心灵的碰撞,也有教师与校长之间心灵的碰撞,温暖而真诚,高效而高尚。

相对于那些高深的理论讲座,这样的培训更接地气,更具生长性,更能贴近教师的心灵。

以师德之爱心,培育学生感恩心大爱无声,育德归仁。

爱,不在铿锵有力的教育誓言里,而在春风化雨的教育行为中。

从担任校长的第一天起,武建谋就决定做好一件小事:每天早晨在校门口站半个小时。

一是迎接师生的到来,二是关注学生进出校园的安全情况,三是可以观察并处理一些突发事件。

七年时间稍纵即逝,两千余个清晨,风霜雨雪,从未间断。

武建谋的背脊渐显佝偻,但他却在青竹湖湘一的历史上、在全校师生的心中,站成了一棵挺拔的松。

2013年秋季开学不久的一天早上,武建谋照例站在校门口迎候学生,一个女孩子匆匆塞给他一封信。

递信的学生名叫葛菲。

她说,她所乘坐的那辆校车,有块玻璃破了,虽然用透明胶粘上了,依然有安全隐患,并且车顶还有点漏雨,孩子特意在信中画了一幅撑伞坐车的漫画。

看到这封信,武建谋立刻打电话联系校车安全负责人,要他立即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向这个学生表示感谢。

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青竹湖湘一推出了一项新活动――校长有约。

每个月,武建谋都会带着全体副校长及中层干部,和各年级的20名学生代表进行一次亲密的“约会”。

学生代表们畅所欲言,投诉学校工作上的不足,倾诉他们学习、生活中的苦恼,提出他们对学校工作的建议。

武建谋用心倾听,认真笔记,严肃而又不失亲切地回答学生的问题,很多问题当场就安排人手去解决处理。

学生代表们带着同学们的很多意见而来,怀着满心的欣喜与满足而归。

约会结束后,很多学生代表总是恋恋不舍,非要和武建谋合影留念再走。

武建谋总是乐呵呵地满足他们的要求。

正是这样的教育导向,使得青竹湖湘一出现了一个奇怪而温馨的现象――教师节现象。

每年的教师节,总会有几百名已经毕业的学生,返回青竹湖湘一,看望老师。

不管时间多么紧张,路途多么遥远,孩子们总会赶回来,和老师说说话,给老师送张贺卡。

就在去年的教师节,学校正在大礼堂中组织全体教师大会,礼堂里突然涌进几百名已经毕业的学生,他们手捧鲜花、贺卡,眼含热泪,一个个找到自己的老师深情拥抱,诉说对母校、对老师的想念和感恩。

甚至有一批学生,特意带着生日蛋糕,来给自己的老师过生日。

于是,大会不得不终止。

正是这样的教育导向,在青竹湖湘一,产生了一大批像“湖南省十大慈善人物”“全国百名优秀志愿者”王达佳这样的学生。

青竹湖湘一的校园,从2005年的黄土荒岭,到今天的绿树成荫,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学校里有了很多武建谋亲自命名的绿色景点,如百果园、野生林、翠竹轩,等等。

在学校的校门边,有一片野生树林。

当初要美化校园,武建谋跟附近村民商量着要买一些树木,村民说,香樟、金桂等好树都被人买走了,只剩一些当柴火用的松树、柞木、酸枣等。

武建谋微微一笑:没关系呀,不管什么树,我们都要。

他心里想,只要是树木就一定能成林,杂树不一样有着蓬勃的生命力吗?每一株树都是一个生命,只要用爱去对待每一棵树,不也能长成一片风景吗?而这些树长大之后,可以美化校园,可以洒下树荫,可以飘洒清香,可以奉献果实,给我们带来方便与快乐。

如此,不亦乐乎?武建谋只是在栽树吗?不,他还在栽下教育的爱,栽下教育的追求与理想。

而且,他相信,栽下充满爱的树,这些树,必将开满爱的花,必将结满爱的果。

卅栽杏坛路,一颗赤子心。

武建谋如一个虔诚的苦行僧,在教育之路上且行且思且探索。

有过痛苦,有过徘徊,有过迷惘,有过顿悟。

在青竹湖湘一的七年,他终成自己的一点“正果”。

他懂得了,也在实践着――教育之道,在“心”,在“爱”。

以心化心,以爱育爱,才是真正的教育人,才是真正的教育。

(作者单位: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