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红楼梦》研究的三大派别.ppt

《红楼梦》研究的三大派别.ppt


• 蔡元培由自己的基本观点出发,进一步推论,认为 “贾府即伪朝”(指清朝——引者):

“贾政者,伪朝之吏部也。贾敷、贾敬,伪朝之教育
也。贾赦,伪朝之刑部也,……贾琏为户部,户部在六部
位居次,故称琏二爷,其所掌则财政也。李纨为礼部。”
书中少女都是影射当时的“名士”。如林黛玉影射朱竹喍
垞,薛宝钗影射高江村,探春影射徐健庵等等。又说: “书中‘红字’,多影朱字,朱者明也,汉也”。又说:
宝玉、黛玉,皇帝与后妃也。”“林黛玉非他,乾
隆之原配嫡后,由正福晋进位,后谱孝贤皇后之富
察氏也。”
• 索隐派有时从书中的只言片语中,能看出些情 节之外的某些“微言大义”,但有时求之过深,反 而不易为人理解。书中的素材来源,是多渠道的, 但索隐派不会表述,只好一会儿说一个人物是现实 中的某某,在另一个地方又说这个人物是现实中的 另一人。读者自然如坠五里雾中。但无论如何,索 隐派还是有其合理之处的。
三 索隐派
索隐派是上世纪初红学研究中形成的一个派别。该 派力求“索隐”出《红楼梦》所写的“真内容”“真故 事”。该派根据一些历史资料、野史杂记,来探究《红 楼梦》素材的来源。代著作有王梦阮、沈瓶庵《红楼梦 索隐》,蔡元培《石头记索隐》,邓狂言《红楼梦释 真》。
• 王梦阮、沈瓶庵说:“然则书中果记何人何事乎?请 试言之。盖尝闻之京师故老云,是书全为清世祖与董鄂 妃而作,兼及当时诸名王奇女也。相传世祖临宇十八年, 实未崩殂,因所眷董鄂妃卒,悼伤过甚,遁迹五台不返, 卒以成佛。当时讳言其事,故为发丧。……父老相传, 言之凿凿,虽不见于诸家载记,而传者孔多,决非虚妄。 情僧之说,有由来矣。”
三 考证派
• 红学中的考证派是与红学中的评点派、索隐派相对 而言的。所谓考证,其实就是根据一些历史资料,经过 综合;分析、推论,得出符合实际的、新的结论。但此 处的考证派指的是一种方法,即偏重于史料的发掘、整 理、推论的一种方法,并不是说“考证派”的所有结论 都是符合实际的、正确的。
• 考证派研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重点:
• 《红楼梦索隐》:黛玉就是董小宛,其论证方法如下: “小宛名白;故黛玉名黛,粉白黛绿之意也!小宛书名每去 玉旁专书宛,故黛玉命名,特去宛旁专名玉,平分各半之 意也......小宛爱梅,故黛玉爱竹。小宛善曲,故黛玉善琴。 小宛善病,故黛玉亦善病。小宛癖月,故黛玉亦癖 月。……”
• 这就是“索隐”,介乎似与不似之间,有理无理之间。 初看似无理,细思则有些道理,再想则又无理。

王希廉认为,第五回是《红楼梦》的“纲
领”,又说: “《红楼梦》一书,全部关键是
‘真假’二字。读者须知。真即是假,假即是真,
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真不是真,假不是假。明此
数意,则甄宝玉贾宝玉是一是二,便心目了然,不
为作者齿冷,亦知作者匠心。”又说:“王凤姐无
德而有才,故才亦不正;元春才德固好,而寿既不
• 蔡元培《石头记索隐》认为 “《石头记》者,清康熙朝 政治小说也。作者持民族主义甚挚,书中本事在吊明之亡, 揭清之失,而尤于汉族名士仕清者寓痛惜之意。当时即虑 触文网,又欲别开生面,特于本事以上加以数层障幂,使 读者有横看成岭侧成峰之状况。”并赞同书中“女人皆指 汉人,男人皆指满人”的看法。因为贾宝玉说过,女人是 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而“汉”是水旁,满人 亦称“達達”,而“達”字起笔为“土”。
• 1.披露了此书的创作情况。
• 2.披露了作者的情况。
• 3、对此书的思想、艺术特点作了总结。有些评注相当精 彩。
• 4.披露了此书的素材来源情况.
• 由于有上述作用,所以脂评历来为红学界人所看重, 甚至有“脂学”之称。
脂砚斋以后,尚有“护花主人”王希廉评, “太平闲人”张新之评,“大某山民”姚燮评,还 有其他人的评点,如“桐花凤阁”评等等。
• 1.关于《红楼梦》作者及其家世的研究。如《红 楼梦》作者是谁?后四十回作者是谁?曹雪芹祖籍何 处?曹雪芹生卒年等等,此等研究,又被称为“曹 学”。
• 2.对《红楼梦》版本的研究,各版本间的源流、 异同,以及何种版本最接近原著风貌?
• 3.对脂砚斋评语的研究,又叫“脂学”。
• 4.根据脂批或其它一些材料,对后四十回“佚稿” 情节的探求,又称探佚学。
《红楼梦》研究流派
一 评点派
• 评点是我国的一种传统的小说评论方法,即 在阅读小说时,偶有所感,便写在书中相应的地 方。或写于书头,叫眉批,或写于行间,叫夹批, 或写于回前回后;等等。 • 这些评点显得零碎,不成系统,但文笔自由, 生动,趣味性强,和小说本文联系紧密。故这种 批评方式至今还有人在沿用。为《红楼梦》作评 点者,统被称为“评点派”。 • 最早为《红楼梦》作评点的,是脂砚斋,还 畸笏叟,有脂评是与《红楼梦》的创作同时进行 的。脂评有以下作用:
“宝玉有爱红之癖,言以满人而爱汉族文化也。好吃人口 上烟脂,言拾汉人唾余也!”

邓狂言的《红楼梦释真》,则认为《红楼梦》
是一部“明清兴亡史”。他说,此书“原本为国变
沧桑之感,在曹雪芹亦有朝闻道夕死可矣之悲。隐
然言之,绝非假托。书中以甄指明,以贾指清,正
统也,伪朝也。”曹雪芹增删五次,是指清代“祟
德、顺治、康熙、雍正、乾隆五朝史”。“书中之
• 张新之说:“写黛玉处处口舌伤人,是极不善处世, 极不自爱之一人,致蹈杀机而不觉;写宝钗处处以财帛笼 络人,是极有城府,极圆熟之一人……这两种人都作不 得。”“黛玉一身孤寄,欲得宝玉而无才以取之,一味情 急。推其心,黛玉之欲杀钗,与钗之欲杀黛玉正相等。而 愚而傲而疏,致为大众厌弃而不觉。”
• 姚燮对《红楼梦》说:“薛姨妈寄人篱下,阴行其诈, 笑脸沉机,书中第一。”“宝钗奸险性生,不让乃母。”
• 5.对《红楼梦》研究史的研究,对有关《红楼梦》 资料的评价、整理、探考,对《红楼梦》中的典章 制度、饮食服饰的研究等等。
• 《红楼梦》考证派以胡适、俞平伯开其端,尔后周汝 昌、冯其庸、吴恩裕、吴世昌、刘世德、邓绍基、胡文 彬、张锦池等人,也在考证方面作出了突出成绩。
永,福亦不久;迎春是无能,不是有德;探春有才
德,非全美;惜春是偏僻之性,非才非德;黛玉一
味痴情,心地狭窄,德固不美,只有文墨之才;宝
钗却是有德有才,虽寿不可知,而福薄已见;妙玉
才德近于怪诞,故身陷盗贼;史湘云是旷达一流,
不是正经才德;巧姐才德平平;秦氏不足论,均非
揭露之器;此十二钗所以俱隶薄命司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