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弦定理证明正弦定理的证明解读克拉玛依市高级中学 曾艳一、正弦定理的几种证明方法1.利用三角形的高证明正弦定理(1)当∆ABC 是锐角三角形时,设边AB 上的高是CD ,根据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有=sin CD a B ,sin CD b A =。
由此,得 sin sin a b A B =,同理可得 sin sin c b C B=, 故有 sin sin abA B =sin cC =.从而这个结论在锐角三角形中成立.(2)当∆ABC 是钝角三角形时,过点C 作AB 边上的高,交AB 的延长线于点D ,根据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有=∠=∠sin sin CD a CBD a ABC ,sin CD b A = 。
由此,得=∠sin sin a b A ABC ,同理可得 =∠sin sin c b C ABC 故有 =∠sin sin abA ABC sin c C =. 由(1)(2)可知,在∆ABC 中,sin sin abA B =sin cC = 成立.从而得到: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值相等,即sin sin abA B =sin cC =.1’用知识的最近生长点来证明:实际应用问题中,我们常遇到问题:已知点A ,点B 之间的距|AB|,可测量角A 与角B ,需要定位点C ,即:ab D A B CA B C Db a在如图△ABC 中,已知角A ,角B ,|AB |=c , 求边AC 的长b 解:过C 作CD ⊥AB 交AB 于D ,则 cos AD c A = sin sin cos sin tan sin cos BD c A c A C DC C C C C===sin cos (sin cos sin cos )sin cos sin sin sin c A C c C A A C c B b AC AD DC c A C C C +==+=+== 推论:sin sin b c B C = 同理可证:sin sin sin a b c A B C==2.利用三角形面积证明正弦定理已知△ABC,设BC =a, CA =b,AB =c,作AD ⊥BC,垂足为 D.则Rt △ADB中,ABAD B =sin ,∴AD=AB·sinB=csinB. ∴S △ABC =B ac AD a sin 2121=•.同理,可证 S △ABC =A bc C ab sin 21sin 21=. ∴ S △ABC =B ac A bc C ab sin 21sin 21sin 21==.∴absinc=bcsinA=acsinB, 在等式两端同除以ABC,可得b B a A c C sin sin sin ==.即Cc B b A a sin sin sin ==. 3.向量法证明正弦定理(1)△ABC 为锐角三角形,过点A 作单位向量j 垂直于AC ,则j 与AB 的夹角为90°-A ,j 与CB 的夹角为90°-C .由向量的加法原则可得AB CB AC =+, 为了与图中有关角的三角函数建立联系,我们在上面向量等式的两边同取与向量j 的数量积运算,得到AB j CB AC j •=+•)(由分配律可得AB j CB j AC •=•+. B ∴|j |AC Co s90°+|j |CB Co s(90°-C )=|j |AB Co s(90°-A ). jD C B A C∴asinC=csinA.∴C c A a sin sin =. A 另外,过点C 作与CB 垂直的单位向量j ,则j 与AC 的夹角为90°+C ,j 与AB 的夹角为90°+B ,可得Bb Cc sin sin =. (此处应强调学生注意两向量夹角是以同起点为前提,防止误解为j 与AC 的夹角为90°-C ,j 与AB 的夹角为90°-B )∴C c B b A a sin sin sin ==.(2)△ABC 为钝角三角形,不妨设A >90°,过点A 作与AC 垂直的单位向量j ,则j 与AB 的夹角为A -90°,j 与CB 的夹角为90°-C .由AB CB AC =+,得j ·AC +j ·CB =j ·AB , j 即a·Cos(90°-C)=c·Cos(A-90°),∴asinC=csinA.∴Cc A a sin sin = 另外,过点C 作与CB 垂直的单位向量j ,则j 与AC 的夹角为90°+C ,j 与AB 夹角为90°+B .同理,可得C c B b sin sin =.∴ Cc B b simA a sin sin == 4.外接圆证明正弦定理 在△ABC 中,已知BC=a,AC=b,AB=c,作△ABC 的外接圆,O 为圆心,连结BO 并延长交圆于B′,设BB′=2R.则根据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以及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可以得到∠BAB′=90°,∠C =∠B′,∴sin C =sin B′=R c B C 2sin sin ='=.∴R Cc 2sin =. 同理,可得R B b R A a 2sin ,2sin ==.∴R Cc B b A a 2sin sin sin ===. 这就是说,对于任意的三角形,我们得到等式Cc B b A a sin sin sin ==. 二、剖析四种证明方法的本质联系虽然正弦定理的有四种证明方法(也可以看成5种,对于第一种证明方法也可以用向量的形式来表示,可以看成向量、向量在向量方向上的投影相等),虽然每种证明方法都用不同的数学知识从不同的角度去证明了正弦定理,但是仔细观察会发现有一条纽带一直联系在正弦定理的各种证明方法A CB A之间,可以说每一种证明方法离开这条纽带都是没办法成立的,这条纽带就是:直角三角形思想。
正弦定理的四种证明方法(在正弦定理的第一种证明方法中,用到的就是最基本的通过三角形作高把斜三角形转化为直角三角形。
第二面积法,三角形的面积等于低乘高,也是把一般的三角形问题转化为垂直关系来研究。
第三种向量法用到的也是向量的垂直关系。
第四种外接圆法也借助了直径所对的圆周角等于090这个特殊的直角三角形)都是利用了直角三角形;余弦定理的平面几何证明方法,也是利用三角形做高转化成直角三角形来证明;在没学正余弦定理之前,学生直接利用初中的知识来解斜三角形,也是转化成直角三角形来解。
从这其中我们可以发现直角三角形它那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所以,我觉得正弦定理的四种证明方法的本质联系就是:直角三角形。
其实,研究正余弦定理就是为了解斜三角形,在没有正余弦定理之前,我们只能够解直角三角形。
而正弦定理的发现也是借助于直角三角形,通过直角三角形边角的关系发现了正弦定理。
而我们要证明正弦定理必须得借助已经学过的知识,而在没有学习正余弦定理之前,我们仅能解得就是直角三角形,所以正弦定理的各种证明方法都是通过建立构造和解直角三角形的基础之上,所以正弦定理的各种证明方法都会或多或少的借助“垂直”的关系。
三、我对正弦定理证明的一点想法1、对于正弦定理的四种证明方法,我认为作高法和面积法是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方法,因为正弦定理的发现也好,或是初中同学们对三角形的认识也好,对于一般三角形问题通过作高转化成直角三角形问题是大家都很熟悉的,所以接受起来特别的容易,所以用作高来证明正弦定理是最容易被学生接受和掌握的方法。
而有了作高证明正弦定理的方法以后,要用面积法学生接受起来也就不会存在很大的困难,因为所有的学生都知道,三角形的面积等于低乘高,所以作出三角形的高以后,通过老师的恰当引导,学生很容易就能联想到三角形的面积等于低乘高,从而也就较容易接受和掌握面积法证明正弦定理。
而对于向量法证明几何问题学生相对比较生疏,所以不容易马上联想到,那么接受起来也就没有前面的方法那么容易。
所以,我觉得向量法是四种方法中学生比较不容易联想到的一种方法。
2、对于正弦定理的四种证明方法,没有必要让学生全部掌握,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即可,但是,不管我们要选择那一种证明方法,都必须设置相应适合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够更能理解定理的证明,并且能够培养学生一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针对几种证明方法谈谈我自己的教学活动上的一些想法。
为了让学生能够理解为什么要通过做高来证明正弦定理,我们可以在讲定理之前设计一个斜三角形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利用做高转化为直角三角形问题来解。
例如:已知∆ABC中,10=,45A=︒,c kmB=︒,求边b和边a的长。
105学生通过对这个三角形的求解过程会发现斜三角形问题可以转化为直角三角形来求解。
那么通过直角三角形推导出正弦定理需要证明在锐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中是否成立的时候,学生就会很自然的联想到斜三角形可以通过做高转化成直角三角形问题,从而,做高法证明正弦定理就很容的被学生接受和掌握。
而有了做高法做铺垫,可以引导学生联想到三角形的面积等于低乘高,从而引出面积法证明正弦定理,并能得到三角形ABC 的面积111sin sin sin 222S ab C bc A ac B ===。
如果要用外接圆法来证明正弦定理,我觉得从特殊的直角三角形入手是一个比较不错的方法:正弦定理sin sin sin a b c A B C==等于一个常数,那么这个常数是什么呢?它和三角形ABC 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发现在直角三角形(C=090)中有sin sin sin a b c A B C===c ,这个常数刚好是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从而可以引导学生发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就是其外接圆的直径,从而引出外接圆法证明余弦定理,并得到sin sin sin a b c A B C==R 2= 对于要用向量的方法来证明正弦定理,我觉得设置这样的几个问题可能效果也不错。
问题1:在我们学过的知识当中,还有那些知识是和长度、角度之间有密切联系的?(学生马上会想到向量的数量积)问题2:在三角形ABC中,如果把三条边用向量来表示,他们之间会有什么样的关系?(学生会联想到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问题3:如何用向量的方法来证明正弦定理呢?(学生可能不会马上想到,那么可以再设置一个问题)问题4:从前面学过的证明方法会给你什么启示吗?(我觉得做高法这个比较容易接受的方法基本上老师都会讲,所以学生在做高法的引导下对于做垂直向量就比较容易接受了),有了这四个问题做铺垫,那么对于利用向量方法来证明正弦定理,学生接受起来应该不会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