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流业与国外同行业的差距及发展趋势作者:刘宁摘要: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物流,这一个被称为是“第三利润源泉”和“经济的黑暗大陆”的新经济理念。
物流产业在西方国家发展的历史很悠久,形成了许多的物流理论并获得广泛的实践经验。
中国物流业的发展才刚刚起步,难免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在物流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和掌握之后中国的物流业必将展现出极强的生命力和旺盛的发展势头。
关键词:物流发展趋势差距正文:一、对于物流的基本认识在以往人们对物流片面的认识只是单纯的物资运输的概念,可是物流作为国民经济命脉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无时无刻存在我们生产经营的每个环节。
物流作为一门单独的学科,涵盖了采购、仓储、运输与配送、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物流信息等一系列的知识体系。
他们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关系组成了物流体系的大厦。
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极大发展,在社会资源日渐紧缺的今天,企业通过不断的降低生产和人工成本来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空间也越来越小。
人们开始关注于生产之外的因素来解决降低成本的问题,因此提出了物流成本是“冰山的一角”的理论,开始了对物流成本的规划和方案的解决。
物流成本控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最终利润的大小。
从原材料采购到进出库管理,从企业内部物流的规划到产品销售物流,最后到信息的反馈都涉及到物流成本的控制。
所以如何把企业的资源得到合理的整合、使得在各个环节上的成本控制达到最优化是现代企业物流管理的一个重要的任务。
二、我国物流业与国外物流业的差距第一,社会化物流程度低。
在美国,第三方物流业被认为尚处于产品生命周期的发展期;在欧洲,尤其在英国,普遍认为第三方物流市场有一定的成熟程度。
欧洲目前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比例约为76%;美国约为58%,且其需求仍在增长。
与之相比我国大多数企业都还保留有物流的一整套设备和组织结构,企业的物流实施主要是由企业自身来完成的。
据调查,在工业企业中,36%和46%的原材料物流由企业自身和供应方企业承担,而由第三方物流企业承担的仅为18%。
产品销售物流中由企业自理、企业自理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共同承担比例分别是24.1%和59.8%,而由第三方物流企业承担的仅为16.1%;在商业企业中,由企业自理和供货方承担的物流活动分别为76.5%和17.6%[1]。
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会出现“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方式,企业自身的优势发挥不出来。
这样就会制约企业核心竞争力,并出现庞大的物流成本的灰色区域。
第二,我国大多数物流企业的经营理念落后,还停留在传统物流经营的时代。
国外物流企业有着丰富的管理经验,企业广泛运用自动立体仓库、拣选系统和信息控制系统等现代化的物流技术和设备进行管理和操作,提高了物流服务的水平和作业效率。
我国现在物流企业数量发展迅速,但是与此同时真正能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物流服务的企业却相对较少。
更多的是原来的单一的运输公司和仓库把名称改成物流公司的企业,但还是只能为客户提供单一的运输和仓储的服务。
并且这种企业的规模相对较小,企业之间往往会出现恶性竞争使得社会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利用。
第三,我国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较差,总体规模较小。
我国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总体规模仍然很小,按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计算的运输网络密度,我国仅为1344.48公里/万平方公里和10.43公里/万人,美国为6869.3和253.59,德国为14680.4和65.94,印度为5403.9和21.6,巴西为1885.8和118.4,不仅远远落后于欧美等经济发达国家,就是与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相比也存在较大差距[2]。
第四,物流设备落后、标准化程度低,作业效率差。
物流标准化是指从物流系统的整体出发,制定其各子系统的设施、设备、专用工具等的技术标准,以及业务工作标准;研究各子系统技术标准和业务工作标准的配合性,按配合性要求,统一整个物流系统的标准;研究物流系统与相关其他系统的配合性,谋求物流与社会大系统的和谐统一[3]。
只有实现了物流标准化才能有效的实施物流系统的科学管理,加快物流系统建设。
国外物流系统的标准化程度很高,不同物流系统之间的作业效率高,因此能够更好的使各个物流子系统之间高度的衔接。
更多的较小的物流企业往往不愿意花费成本去提高物流设备的水平,从而导致了在物流操作过程中产生的质量和服务方面的问题,降低了企业的信誉和作业效率。
物流设备标准化程度低成为我国物流业发展的一大瓶颈,标准化程度低不仅关系到各种物流功能、要素之间的有效衔接和协调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全社会物流效率的提高。
第五,物流信息化水平低。
国外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广泛的采用无线互联网技术、卫星定位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射频标志技术(RF)等信息技术使得国外物流企业能够更好的把握市场发展和客户的需求,同时也能够最大化的满足客户的要求。
我国物流企业除了个别实力较为大的企业能够采用信息化实现企业的管理和服务的,大多数的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并没有真正的实现。
有些企业只是购买了一些硬件设备就以为达到了信息化,其实不然。
要想达到信息化,必须从观念上改变对信息化地认识。
第六,绿色物流发展的差距。
美国早在十九世纪就提出绿色物流的概念,并在其长期的经济发展规划中洚绿色物流的发展作为带动社会经济发展地战略目标。
欧美和日本等国家也随后引入了绿色物流的概念,并在其社会规划和生产中不断的完善和发展绿色物流的概念,形成了自身的绿色物流发展规划。
我国物流业也是刚刚起步,对于绿色物流这个概念也是刚刚兴起,人们对它的认识还非常有限,国内绿色物流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在观念上、政策上、和技术上得到全面的体高。
第七,物流人才短缺。
物流在国外作为一门学科已经存在许多年,因此其物流方面的教育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我国物流业才刚刚起步,物流人才的培养业才初步发展,目前主要靠在职专业培训和大专教育等方式进行培养,但是专业化的物流人才在国内还很缺乏,尤其是高学历的研究型人才更是缺乏。
三、我国物流业发展趋势1)未来发展的良好因素第一,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经济环境的影响。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鼓励物流行业的发展,各级地方政府也把物流业作为当地发展的重点产业。
2006年11月6日在广州开幕的“2006中国国际物流节”更是我国为发展物流业做出的重要举措。
目前深圳、北京、天津、上海、广州、山东等地政府极为重视本地区物流产业发展,并己开始着手研究和制定地区物流发展的规划和有关促进政策。
其中,深圳市已明确将物流产业作为支持深圳市二十一世纪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并初步制定了物流产业发展的策略;北京市就物流产业发展所需要的物流设施系统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研究和规划;天津市也根据其城市功能定位和物流经济发展的需要正在积极研究制定天津现代物流发展纲要。
此外,中国经济的长期稳定的发展已经吸引了全球的投资目光,经济的稳步增长为物流行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加入WTO之后中国的物流业面临着很好的发展机遇,能够更好的和国际接轨。
加入WTO之后会有更多的外国一流的物流企业来中国投资,中国的物流行业可以借鉴国外企业的发展经验、技术以及管理方法,有利于从传统的物流向现代物流的转变。
与此同时,中国的物流业竞争的加剧也会使得企业更加注重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服务水平,从而使得社会的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中国的物流企业在别人“走进来”的同时也可以“走出去”,大力发展在海外的业务,创立自身的品牌优势。
第三,电子商务的发展带来的机遇。
全球的信息化的迅速发展正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以往的人与人当面的交易现在更多的是被信息化的网络交易所取代。
电子商务的发展势必会影响到物流的发展。
电子商务的实施必须以可靠的物流系统作为保障。
因此,在全球化的电子商务模式下,必将为物流业的发展带来更好的契机。
2)我国物流业发展的方向第一,第三方物流企业不断壮大。
当人们认识到如何把企业的资源得到更好的整合的时候就会需要有第三方物流企业为其提供相应的物流服务。
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市场经济改革发展的需要业使得第三方物流企业面临所未有的发展的良好时机。
大量的中小型物流企业应该形成产业联盟,通过合并、合资、兼并、整合等措施形成规模化的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
这样才能提高物流行业的整体服务水平和技术水平,也能够使得各方的利益达到最大化。
第三方物流企业作为一种灵活的提供物流服务的企业形式必将得到市场的认可。
第二,通过接收国外先进的物流管理理念提高总体的管理水平。
我国经济对外开放之后会有更多的外国物流企业进入中国,在对国内物流企业进行冲击的同时也是我们学习国外先进管理技术的一个很好的契机。
我们要想把企业办大办好就要有优秀的管理水平。
我们的优势在于我们了解本国的具体国情,在保持自身优势的同时主动接收外来的先进物流管理理念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提升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速度。
第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交通网络。
针对我国物流交通运输系统的基础建设较差、规模较小的问题,必须由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提高基础设施水平和交通网络的完善。
政府应该在交通网络建设方面起到带头的作用。
交通网络的完善不仅是物流得到长远、快速发展的前提,同样也起到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能够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有机调整。
企业也应该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建好企业内部的基础设施为能够为社会提供更好的物流服务打好基础。
第四,物流管理信息化和系统网络化。
物流信息化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必然要求。
现代化的生产和销售网络要求物流企业对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必须达到安全、及时、准确的要求,物流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和系统网络化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
通过实现信息化和网络化,物流企业能够更好的掌握市场发展的方向,及时把握市场机遇,同时也使全社会的物流资源得到充分的运用。
第五,物流服务一体化。
物流企业不能再依靠传统的单一的物流服务来获得长期的客户。
在供应链急剧变化的时代,物流业通过增值服务来扩大自己的经营范围是一个重要的手段。
其目的不仅是降低成本更重要的是提供用户期望以外的物流增值服务,以及其他客户需要提供的服务。
这样不仅能够增加自身的企业的收入,更重要的是企业提供更多地增值服务,从而稳定了客户,因此也就获得了更多的长期利益。
总之,我国物流业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
在起步阶段我们要能够认清自身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虚心向国外优秀企业学习。
我国物流业还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在中国经济稳步发展的态势下,以及一系列良好因素的鼓励下,中国物流业将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提高物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和物流业的整体水平。
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物流业一定会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参考文献:[1] 中国仓储协会《中国物流市场供求分析报》2000年中国国物流研讨会论文集,P14[2] 邓志高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现状分析——《可持续发展与我国交通运输的发展研究》系列报告之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1999年第144期[3] 周爱莲李旭宏毛海军《中国物流标准化现状与对策建议》《商贸经济》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