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08 纳豆菌高产培养基的成分优化
2008 纳豆菌高产培养基的成分优化
3.0
2.5
2.0
1%大 豆 蛋 白 胨
1.5
3%大 豆 蛋 白 胨
1.0
5%大 豆 蛋 白 胨
7%大 豆 蛋 白 胨 0.5
0 0 6 12 18 24 30 36 培 养 时 间/h
图 4 氮源浓度对菌种生长的影响 Fig.4 Effect of nitrogen source concentration
on bacterium growth
0.5%, 大豆蛋白胨质量分数分别为 1%、3%、5%、 7%, 接种培养, 每隔 2 h 测定生物量并绘制生长曲 线。由图 4 可知, 大豆蛋白胨的适宜质量分数为 3%, 培养 16 h 时达到最大生长量, 即 OD600 为 2.677。 1%、5%和 7%的大豆蛋白胨分别在 16、20、20 h 达 到最大生长量, 且其最大生长量均小于 3%的大豆 蛋白胨。使用 3%的大豆蛋白胨, 可在较短的时间 内达到最大生长量, 缩短了生产周期, 提高了设备 利用率, 降低了生产成本。
关键词 纳豆菌 培养基 二次旋转正交试验 文章编号 1009- 7848( 2008) 01- 0033- 05
1905 年 Shin Sawamura 将产生纳豆粘性物质 的一种菌作为独立的纳豆菌( Bacillus natto) 提出。 纳豆菌的生产菌种是从日本的一种传统大豆发酵 食品— ——纳豆中提取出来的, 它是好氧的革兰氏 阳性菌[1], 属细菌科、芽孢杆菌属, 是枯草芽孢杆菌 的一个亚种[2]。1987 年, 日本的须见洋行从纳豆中 提取出具有溶血栓功能的物质, 将其定名为纳豆 激酶[3]。经试验验证其有溶纤效果[4], 并有望成为新 一代抗栓药物[5]。目前, 对纳豆菌生长培养基的研 究报道很少。本文研究了纳豆菌生长培养基的成 分, 为优化纳豆激酶产酶条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各因素对菌种生长的贡献率依次为 x2>x1>x4> x3>x5, 即各因素对菌种生长的影响依次为大豆蛋 白胨>葡萄糖>K2HPO4>MgSO4>KH2PO4。
验证试验, 分别在基础种子培养基和优化培 养基中接种, 在相同条件下培养 14 h, 测定 OD600。 优化前、后 OD600 值分别为 1.866 和 2.540, OD600 值 提高了 0.674, 优于五元二次旋转正交设计( 1/2) 的 36 组试验。
NaCl 0.5%, 葡萄糖质量分数分别为 2%、3%、4%、 5%, 接种培养, 每隔 2 h 测定生物量并绘制生长曲 线。由图 3 可知, 葡萄糖的最适质量分数为 2%, 菌 种的生长量处于较高的水平。以葡萄糖作碳源, 其 菌种生长的延滞期较短, 说明菌种对于葡萄糖的 利用速度较快。 2.4 氮源浓度对菌种生长的影响
由图 5 可知, MgSO4 适宜的质量分数为 0.1%, 且在培养 18 h 达到最大生长量, 即 OD600 为 2.225。 0.2% MgSO4 是 在 培 养 22 h 时 达 到 最 大 生 长 量 , 0.05% MgSO4 是在培养 20 h 时达到最大生长量, 其它均在 18 h 达到最大生长量, 但其 OD600 值均 小于 0.1% MgSO4 的。
豆粕粉
硝酸铵 0.5
0 0 4 8 12 16 20 24 培 养 时 间/h
图 2 氮源种类对菌种生长的影响 Fig.2 Effect of nitrogen source on bacterium growth
生物量( OD600) 生物量( OD600)
2.3 碳源浓度对菌种生长的影响 培 养 基 中 大 豆 蛋 白 胨 质 量 分 数 固 定 为 1%,
第8卷 第1期 2008 年2月
中国食品学报
Journal of Chinese Institute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 8 No. 1 Feb. 2 0 0 8
纳豆菌高产培养基的成分优化
张丽萍 1, 3 满丽莉 2 马中苏 1 ( 1 吉林大学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 吉林长春 130022 2 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 黑龙江牡丹江 157000 3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对回归方程求一阶偏导, 当到达局部最优点时, 导 数为零, 此计算点为驻点。经计算此驻点为极小 值, 而该方程的端点 f( 2, - 2, 2, - 2, 2) 为最大值。将 编码值换算成实际值时, 按 Zj=Z0j+xjΔj 进行计算以 确定优化培养基成分, 即: 葡萄糖 3%、大豆蛋白胨 2%、MgSO4 0.2%、K2HPO4 0.1%、KH2PO4 0.2%。
收稿日期: 2007- 02- 28 基金项目: 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 No. 10541150) 作者简介: 张丽萍, 女, 1957 年出生, 博士生, 教授 通讯作者: 马中苏
度 计 ( T6 新 世 纪 ) , 北 京 普 析 通 用 仪 器 有 限 公 司 ; 超级洁净工作台( BCN- 1360) , 哈尔滨市东联电子 技 术 开 发 有 限 公 司 ; 压 力 蒸 汽 灭 菌 锅 ( YXCE. SG41.280A) , 上海医用核子仪器厂 ; pH 计 ( SG2) , 上海梅特勒- 托利多仪器有限公司。 1.3 培养方法
on bacterium growth
第8卷 第1期
纳豆菌高产培养基的成分优化
35
2.5 离子组成对菌种生长的影响 2.5.1 MgSO4 质量分数 将基础种子培养基中的 0.5% NaCl 用不同质量分数的 MgSO4 替代, 其它 成分不变, 接种培养后每隔 2 h 测定生物量, 绘制 生长曲线。不同 MgSO4 质量分数对菌种生长的影响 见图5。
一般来说, G+对镁离子的需要量比 G- 大。本试 验菌株为革兰氏阳性菌( G+) , 因此, MgSO4 浓度是 影响菌种生长的因素之一。 2.5.2 K2HPO4 和 KH2PO4 浓度 将基础种子培养 基 中 的 0.5% NaCl 用 不 同 浓 度 比 的 K2HPO4 和 KH2PO4 代替, 其它 成 分 不 变 , 接 种 培 养 , 每 隔 2 h 测定其生物量并绘制生长曲线 ( 见图 6) 。由图 6 可 知 , K2HPO4 与 KH2PO4 的 适 宜 浓 度 比 为 1∶1, 在 培 养 12 h 时 达 到 最 大 生 长 量 , 其 OD600 值 为 2.222, 明显优于其它浓度比的, 且提前 2 h 达到最 大生长量。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纳豆菌 T- 3, 本研究室工作人员自行分离。 基础种子培养基: 牛 肉 膏 0.3%、蛋 白 胨 1%、
NaCl 0.5%, pH 7.2~7.4, 121 ℃灭菌 20 min。 1.2 设备与仪器
恒温震荡培养箱( HGCE- F160) , 哈尔滨市东 联电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电热恒温培养箱( RP- 9082) , 上海森信实验仪器有限公司; 紫外分光光
分不变, 接种培养, 每隔 2 h 测定生物量并绘制生 长曲线。由图 2 可知, 大豆蛋白胨作为种子培养基 的氮源优于其它种类的氮源。菌种对无机氮源利 用 速 度 较 慢 , 对 豆 粕 粉 的 利 用 速 度 更 慢 , 其 OD600 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
2.5
2.0
1.5
蛋白胨
大豆蛋白胨
1.0
优化培养: 在无菌条件下接种种子培养液至 装有一定量培养基的 250 mL 三角瓶中, 恒温震荡 培养。 1.4 生物量测定方法
发酵完成后, 取 1 mL 发酵液适当稀释, 以接 种前的培养基经同样方法稀释后作为空白, 用紫 外分光光度计测定菌液的 OD600nm 值。
2 结果与分析
2.1 碳源种类对菌种生长的影响 将 基 础 种 子 培 养 基 中 0.3%牛 肉 膏 更 换 为 同
KH2PO4 的使用量采用五元二次旋转正交试验 ( 1/ 2) 方法, 将单因素确定的适宜浓度作为零水平, 以 菌种培养 14 h 时的 OD600 为指标, 确定优化的培 养基组成。其因素水平编码及水平设置见表 1, 结 果见表 2。
经双重显著性检验得到回归方程为: y=1.986+0.082x1- 0.048x2- 0.0387x4- 0.0398x5- 0.0219x2x3- 0.0215x2x5+0.0211x12+0.0256x22+0.0326 x32+ 0.019x42+0.0138x52 经 过 2 次 F 检 验 ( P<0.05) , 该 方 程 拟 合 效 果 较好, 可作为优化模型。该方程局部最优点是最佳 的试验水平, 利用求偏导数的方法求解最优水平。
黑龙江大庆 163319)
摘要 为获得生长活力较强, 能够满足发酵生产纳豆激酶要求的菌种, 以 OD600 为评价指标, 采用测定菌种生长 曲线的方法优化培养基配比, 利用单因素试验确定适宜菌种生长的培养基成分, 并以得到的适宜条件作为五元 二次旋转正交设计的零水平进行系统优化。试验结果表明: 培养基成分的 最 优 组 合 为 葡 萄 糖 3%、大 豆 蛋 白 胨 2%、MgSO4 0.2%、K2HPO4 0.1%、KH2PO4 0.2%。在优化条件下, 菌种培养 14 h 后菌液的 OD600 值可达到 2.540, 较 优化前提高了 0.674。
36
中国食品学报
第8卷 第1期
表 1 二次旋转( 1/2) 正交试验因素水平编码及水平设置 Table 1 Factor- level code and level design of second order revolving orthogonal experiment
培 养 基 中 葡 萄 糖 质 量 分 数 固 定 为 2% , NaCl
3.0
2.5
2.0
2%葡 萄 糖
3%葡 萄 糖
1.5
4%葡 萄 糖
5%葡 萄 糖 1.0
0.5
0 0 4 8 12 16 20 24 培 养 时 间/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