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
发表时间:2009-12-16T11:44:19.750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09年第24期供稿作者:周慧君
[导读] 新课标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摘要:新课标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在新的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是课程改革最重要的实施者,教师对课改精神体悟深浅与否,课程内容传达是否生动有趣直接关系到课程改革实施的效果。

关键词:数学;数学教学;理念
作者简介:周慧君,任教于河南省开封市水稻中学。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为数学教学树立了新理念、提出了新要求,中学数学教师应积极、迅速地反思过去和现在的数学教学,理解新的数学课程理念,建立起新的中学数学教学观。

目前中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反映在课程上:教学内容相对偏窄、偏深、偏旧;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对书本知识、运算和推理技能关注较多,对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情感关注较少,课程实施过程基本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新的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是课程改革最重要的实施者,教师对课改精神体悟深浅与否,课程内容传达是否生动有趣,直接关系到课程改革实施的效果。

随着现代学生的知识面的加宽,以及学科内容的相互渗透,课堂上的内容往往会引起他们对跨学科或课外知识的联想,并在课堂上向教师质疑。

比如数学教学中会涉及物理、化学、地理、生物等问题。

因此教师不仅需要对专业知识进行不断深入地钻研和理解,还需要不断学习和掌握课外新知识,以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智慧光环”,认真而力求准确地解决类似的每一个问题,这样不仅树立起了形象,而且让学生觉得上这节课同时可以学到课外的东西,以加强对45分钟课堂教学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

新课标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要求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样性教学方法。

归纳为四类:教师引导,实践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尽管中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历与知识基础,但他们学习更多的是人类文明的间接经验;尽管他们在学习上处于主体的地位,但这并不能削弱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反而对教师的组织、引导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平行公理”、“四则运算”等,作为约定俗成的间接经验,如果让学生自行探索,也许耗时费力低效,而教师只需适当引导即可解决。

新课标要求: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看到了新课程中成长的这一群学生,他们不再那么“听话”、“顺从”,而是对数学怀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喜欢思考、交流,爱问“为什么”,爱说自己的看法和理由。

他们给我们的课堂带来了许多无法预料的“麻烦”。

看到这种极具挑战性的数学教学情景,我们该“教什么”与“怎样教”,才能用自己的智慧、才能和汗水成就一堂堂丰富多彩、新颖独特的数学课?
一、“教什么”的思路进一步明确
相当多的教师认为,“教什么”应当是教书本上的知识内容、教学参考书上的内容,或者说是教材的事,教材是什么我就教什么。

正是基于这样的观念,相当多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给学生的知识是支离破碎的、不成体系的、或是照本宣科的。

当代的教师必须学会并且应当具有处理和分析教材的能力,必须掌握一定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学会或探索构造两张图,一张是知识结构图,另一张是逻辑关系图,逻辑关系图蕴涵于知识结构图之中。

知识结构图:(1)明确所授章节的知识背景,它包括新旧知识的梳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新旧知识之间的迁移所运用的数学基本思想及其学科方法;知识点间的发展过程。

(2)知识梳理:对相关的知识进行科学整理、分类,在系统完整的基础上明确并突出重点。

(3)知识网络的初构:建立各知识点间的联系,比较知识间的差异,总结经验规律,强化素质和能力。

(4)知识应用和拓展:精选不同层次的例习题,解决实际问题,点拨方法,开拓思维,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同时挖掘深度,拓展广度,当然拓展必须以学生认知规律为依据。

逻辑关系图:(1)明确新旧知识间的逻辑对应关系;(2)知识间互推的逻辑关系;(3)完成逻辑推理所需的思想方法的选择。

这两张图的构建可以使我们非常明确课堂教学的任务和教学重点,理清完成教学任务的思路,使我们能够“在全局上把握学科的思想,内容上把握知识的结构”,从而达到自如驾驭教材的能力。

二、了解“怎样教”的意义
1.明确教学任务和教学重点
一节课是不是好课,评价的主要标准之一应当是看其是否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而教学任务不可能明确地写在教材中、摆在教师面前,教师只能利用教材,凭借自身的素质去分析、理解和处理教材,这一过程其实就是在搜集和过滤构建学生新知识结构的素材,也是显示教学任务的过程。

不可否认,由于各位教师认识的差异,对教学任务的分析以及落实,很显然会有一定的差异,甚至会出现偏差。

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尝试构建知识结构图,并与教材进行比较,与同类教学进行比较,那么我们就可以将教材转化为知识结构图,而这张知识结构图恰可以使我们“明确哪些内容可以成为学生构建新知识结构的基础,哪些是需要学生输入的知识,它们之间是如何作用的。

”这不正是教师传授知识过程的一个理性的升华吗?
2. 指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知识结构图的构建,可以使我们的教学“形”散而“神”不散。

由于在全局上把握了学科的基本思想,内容上把握了知识的基本结构,因此在实施和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只存在一个问题,便是如何将知识结构图展示给学生。

很显然,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处理方式,这便是“形”散。

在“形”的选择上,我们应当着力体现当代教师的先进教育理念,展示教师的教学艺术,如指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形成知识的网络化,
便是着力体现教师的现代教育理念的表现。

“与学生共同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发现式教学法,便是体现教学艺术的尝试。

这一切正是知识结构图所孕育其中而又不拘泥于其中的一片广阔天地。

三、明确“教什么”与“怎样教”之间的关系
“教什么”和“怎么教”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比如说,良好教育内容的一个重要的特征是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一定的关联。

没有一定的直接经验,间接经验(书本知识)就难以理解和掌握。

对此,陶行知先生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接知如接枝。

”他说:“我们要有自己的经验做根,以这经验所发生的知识做枝,然后别人的知识方才可以接得上去,别人的知识方才成为我们知识的一个有机部分。

”对此,“怎么教”也需要作出努力来激活、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直接经验。

直接经验对于每一个人的意义是不同的。

有效教学是我们积极寻求、改变直接经验意义的活动。

教育是价值引导与自主建构相统一的过程。

在价值引导上,“教什么”显然起着更重要的作用;而在学生的“自主建构”上,“怎么教”就更重要。

课堂教学,不仅应该是有效率的,也应该是有灵魂的。

效率的高低更多取决于“怎么教”,灵魂更多取决于“教什么”。

而“教什么”和“怎么教”都取决于我们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是教育的方向问题,也是教育的根本问题。

良好的教育应该是正确的方向与有效的方法的统—。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下,呼唤教师必须实现专业化发展,当代的数学教师既应是学科知识方面的专家,又应是学科教育方面的专家,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求教师既需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不断更新知识,追逐学术前沿的意识,又需要把握教育的真谛,遵循教育规律,洞悉教育现象。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奚定华.数学教学设计[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徐杰,王丽丽.数学教学创设情境的认识与实践[J].中学数学教育,2006(1).
[4]马复,章飞.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法[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河南省开封市水稻中学
邮编:475011
Mathematics Teaching in the Light of New Curriculum Idea Zhou Huijun
Abstract: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state that students are the masters in mathematics learning and teachers are the organizer, leader and cooperator in mathematics learning. In the process of new curriculum reform, teacher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implementer, and whether teachers realize curriculum reforms and make the curriculum contents interesting or not directly influences the overall effect of the curriculum reform.
Key words: mathematics; mathematics teaching; idea。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