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实词与成语对照记忆廉颇蔺相如列传1、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徒劳无功:白白地。
2、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束之高阁、束手无策:捆缚。
3、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十恶不赦:赦免。
4、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忍辱负重:承担。
5、璧有瑕,请指示王──瑕不掩瑜、白璧微瑕:玉石上的斑点。
6、秦贪,负其强──负隅顽抗:倚仗。
7、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前倨后恭:傲慢。
8、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予赵城──审时度势、度德量力:揣度,估计。
9、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忘恩负义:背弃。
10、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不负众望:辜负,对不起。
与“不负众望”意义相反。
11、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罪不容诛:杀死。
12、赵王畏秦,欲毋行──宁缺毋滥:不要。
13、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家徒四壁:只,仅仅。
14、且相如素贱人──素不相识、素昧平生:向来。
邹忌讽齐王纳谏15、邹忌修八尺有余──熟语“茂林修竹”、“俊眼修眉”:长。
16、上书谏寡人者──拒谏饰非:规劝君主、尊长或朋友,使之改正错误。
17、徐公来,孰(通“熟”)视之──深思熟虑:细致,审慎。
18、暮寝而思之──寝不安席、寝食不安:睡觉。
19、妾之美我者,畏我也──望而生畏、畏缩不前:畏惧。
20、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耳提面命:当面。
游褒禅山记21、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三顾茅庐、初出茅庐:房屋。
22、有碑仆道──前仆后继:倒,倒下。
23、盖音谬也──差之毫厘,谬以千里:错误。
24、其下平旷──地旷人稀:广大,空阔。
25、有泉侧出──旁敲侧击:从旁边。
26、遂与之俱出──泥沙俱下、声泪俱下、玉石俱焚:一起、一同。
27、则或咎其欲出者──既往不咎:责怪,责备。
28、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自食其力、自食其言:自己(的)。
29、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履险如夷:平坦,平地。
30、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蔚为大观:景象。
31、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吉人天相:帮助。
32、其孰能讥之乎──舍我其谁:岂,难道。
33、何可胜道也哉──不胜枚举:尽。
石钟山记34、是说也,人常疑之──是可忍,孰不可忍:这。
35、虽大风不能鸣也──孤掌难鸣:使……发声。
36、余方心动欲还──欲速则不达;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想要。
37、则山下皆石穴罅──补苴罅漏:缝隙。
38、空中而多窍──七窍生烟:窟窿。
39、汝识之乎──博闻强识:记,记住。
40、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运斤成风:斧头。
41、而笑李渤之陋也──孤陋寡闻:见闻少,知识浅薄。
劝学4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重于泰山:比。
43、楺以为轮,其曲中规──正中下怀:符和。
44、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一暴十寒:晒。
45、使之然也──大谬不然:这样。
46、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反躬自省:检查。
47、而闻者彰──罪恶昭彰、相得益彰:明显。
48、假御马者,非利足也──假公济私:借助。
49、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心不在焉:在这里。
50、锲而舍之,朽木不折──舍近求远:放弃。
51、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镂心刻骨:雕刻。
师说52、是故无贵无贱──有教无类:无论。
53、而耻学于师──不耻下问:以……为耻。
54、是故圣益圣──精益求精、老当益壮:更加。
55、不耻相师──事不师古:学习,效法。
56、孔子师郯子、苌弘……──师心自用:以……为师。
57、不拘于时,学于余──问道于盲:向。
鸿门宴58、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之死靡它:到。
59、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背信弃义:违背。
60、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攻起不备:料想。
61、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出其不意:料想。
62、范增数目项王──数见不鲜:屡次。
63、哙曰“此迫矣!”──迫不及待:急迫。
64、则以一生彘肩──狗彘不如:猪。
65、樊哙覆其盾于地──覆盆之冤:翻转过来。
66、天下皆叛之──众叛亲离:背叛。
67、沛公则置东骑──置若罔闻:放到一边,放弃。
68、沛公不胜──不胜其烦:禁得起。
69、出自本文的成语有: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劳苦功高;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五人墓碑记70、去今之墓而葬焉──相去无几:距。
71、予犹记周公之被逮──记忆犹新:还。
72、众不能堪──疲惫不堪:经得起,忍受。
73、中丞匿于溷藩以免──销声匿迹、匿影藏行:隐藏。
74、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不易之论、改弦易辙:改变。
75、素不闻诗书之训──安之若素、我行我素:平常。
76、蹈死不顾──赴汤蹈火、重蹈覆辙:踏。
77、非常之谋难于猝发──猝不及防:突然。
78、参预新政者,犹唐宋之“参知政事”──过犹不及、言犹在耳:如同、好象。
79、先生有所陈奏──先斩后奏:臣子向皇帝陈述或请示报告事情。
80、君径造袁所寓法华寺──登峰造极:到……去。
81、请至颐和园首仆而杀仆──熟语“投案自首”:控告。
82、足下以一军敌彼二军──寡不敌众:抵挡。
83、疾驰入仆营──手疾眼快:急速。
84、时八月处三夜,漏三下矣──漏尽更深:漏壶的简称,借指时刻。
85、家书一箧托焉──倾箱倒箧:箱子。
86、春秋三十有三──春秋鼎盛:指年龄。
与妻书*87、不能竟书而欲搁笔──未竟之志:完毕,完成。
8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推己及人:推及。
89、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弱不禁风:受得住。
90、使之肖我──惟妙惟肖、神情毕肖:像,似。
论语90、季氏将伐颛臾──吊民伐罪:讨伐。
91、无乃尔是过与──闻过则喜:过错。
92、危而不持,颠而不扶──颠扑不破:跌倒。
93、龟玉毁于椟中──买椟还珠:木匣。
94、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固若金汤:坚固。
95、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疾恶如仇:痛恨。
96、遇丈人,以仗荷──荷枪实弹:扛,担。
97、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因噎废食:废弃。
98、欲洁其身,而乱大伦──洁身自好:使……纯洁。
孟子99、故不为苟得也──蝇营狗苟:苟且。
100、贤者能勿丧耳──闻风丧胆、玩物丧志:丧失。
101、蹴尔而与之──一蹴而就:踏。
庖丁解牛*102、足之所履──如履薄冰、如履平地;踩,踏。
103、良庖岁更刀──越俎代庖:厨师。
104、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养精蓄锐:保养。
过秦论105、蒙故业,因策──陈陈相因:沿袭。
106、吴起、孙膑……之伦制其兵──不伦不类:类。
107、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以怨报德:仇恨。
108、因河为池──金城汤池:护城河。
109、于是废先王之道──废寝忘食、半途而废:废弃,停止。
110、临不测之渊以为固──如临大敌:面对。
111、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疾风知劲草:强,坚强有力。
112、斩木为兵──短兵相接:兵器,武器。
六国论113、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亦百倍──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它的实际。
114、思厥先祖父──大放厥词:其,他的。
115、暴秦之欲无厌──学而不厌、兵不厌诈、贪得无厌:满足。
116、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欲盖弥彰:更加。
117、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判若两人:区别。
118、薪不尽火不灭──曲突徙薪:柴禾。
伶官传序119、与尔三矢──众矢之的:箭。
的,靶心。
120、请其矢,盛以锦囊──囊空如洗、探囊取物:口袋。
121、逸豫可以亡身──一劳永逸:安逸,安闲。
12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养痈遗患:灾祸。
123、数十伶人困之──困兽犹斗:困住。
阿房宫赋124、杳不知其所之也──杳无音信、杳如黄鹤:远得不见踪影。
125、尽态极妍──争奇斗妍:美丽。
126、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前车之鉴:镜子,引申为教训。
127、出自本文的成语:勾心斗角。
荆轲刺秦王*128、进兵北略地──攻城略地:掠夺,夺取。
129、愿大王少假借之──少(shǎo)安毋躁:稍微。
130、轲自知事不就──一挥而就:成功,完成。
131、被八创──创巨痛深:伤口。
132、箕踞以骂曰──虎踞龙盘:蹲坐。
屈原列传133、平伐其功──不矜不伐:自夸。
矜,自夸。
134、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耳聪目明:听觉灵敏。
135、明道德之广崇──崇山峻岭:高。
136、治乱之条贯──融会贯通:贯通。
137、其文约,其辞微──微言大义:微妙。
138、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见笑大方:表被动,被。
139、新沐者必弹冠──弹冠相庆:掸掉帽子上的尘土。
即将做官而互相庆贺,多作贬义。
140、怀瑾握瑜──瑕瑜互见:美玉。
张衡传*141、尤致思于阴阳历算──专心致志:尽,极。
142、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信而有征:证据。
143、果地震陇西──得陇望蜀:地名,今甘肃一带。
144、衡下车,治威严──下车伊始:官吏新到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