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程问题三大类1、倍数类(以“行”定比) 例:甲、乙两车同时从A 地去B 地。
甲行全程的一半时,乙离B 地还有54km 。
当甲到达B 地时,乙已经行了全程的80%。
求A 、B 两地的路程是( )km 。
解析:首先可以列出一个关系: 甲行一半(21), 乙行 ? 甲行全程(1 ), 乙行 80%由上、下来看,甲行全程是行一半的2倍,同理在相同时间内,乙行的路程也应该是2倍关系,可得?=80%÷2=40%,则剩1-40%=60%,全程为54÷60%=90km 。
2、行程问题正反比类(往返、相遇、追及)例:王师傅用3.2 小时在家和工厂之间往返了一次,去时每小时25 千米,返回时减速52,求他家到工厂相距多少千米?解析:往返类问题属于路程不变,首先能确定时间与速度的反比关系,并且依据题目能得出:去和回的速度比为5:(5-2)=5:3,依据反比得出去和回的时间比为3份:5份。
路程 =速度×时间去: 不变 5 3份回: 不变 3 5份 1份=3.2÷(3+5)=0.4(时)去的时间为:3×0.4=1.2(时)路程:25×1.2=30(千米) 3、行程问题份数类(一个到,一个未到)例:甲、乙两人从A 、B 两地相向而行,5小时相遇,相遇后,两人继续前行,甲又用了3小时到达B 地,此时乙离A 地还有18千米。
问:A 、B 两地相距多少千米?解析:甲5时乙5时A B乙3时甲3时①从后段路程来看,甲3时走的路程与乙5时走的路程一样,依据反比关系得甲速与乙速之比为5:3,②再从整体考虑,当甲走完全程5份的路程时,乙走完3份的路程。
则B离A地距离为5-3=2份,1份=18÷2=9km,全程为5×9=45km。
注:此类未变速问题可用一个小公式解决问题→路程=剩余路÷(大数-小数)×大数,如上题可直接列式为18÷(5-3)×5=45km,特别提醒,这种解法只限于未变速情况。
(二)盈亏问题三大类盈亏问题有三类,分别是盈亏问题,假设法问题,牛吃草问题。
三类问题本属独立问题,但解法大同小异,下面就三类问题的解题方式来区分异同,方便大家更好掌握三类问题。
首先确定一个关系→找差量:说法相同用“-”,说法不同用“+”1、盈亏问题例:四年级二班少先队员参加学校搬砖劳动。
如果每人搬4块砖,还剩7块;如果每人搬5块,则少2块砖。
这个班少先队有几个人?要搬的砖共有多少块?解析:①找2个差量:盈亏差=7+2=9块,分配差=5-4=1块②盈亏差÷分配差=每后面的字9 ÷ 1 =9(人)③以两句话算总量:一句:4×9+7=43块二句:5×9-2=43块两句话答案一样,则确定结果正确。
2、假设法问题例:小明同学参加20道题的数学比赛,比赛规定:答对得5分,答错或没答倒扣2分。
小明同学的最后得分是72分。
问:小明答对了几道题?解析:①假设全答对,应该得分为20×5=100分。
找2个差量:总量差=100-72=28分,分配差=5+2=7分②总量差÷分配差=假设之外的量28 ÷7 =4(错题)③作差求另一个量:20-14=16(道)3、牛吃草问题例:有一块匀速生长的草场,可供12头牛吃25天,或可供24头牛吃10天。
那么它可供14牛吃多少天?解析:①假设每头牛每天吃1份草,算出总量,12×25×1=300份,24×10×1=240份找2个差量:总量差=12×25-24×10=60,时间差=25-10=15天②总量差÷时间差=单位长草量60 ÷15 =4(份)③以两句话算原有量:一句:300-25×4=200份二句:240-10×4=200份两句话答案一样,则确定结果正确。
④等量关系解题:总量=原有量+长草量14×天=200 +4×天天=20(三)三人相遇行程问题解法综合例:甲、乙从A地,丙从B地同时相向出发,速度分别是70米/分、60米/分、40米/分,丙遇到甲后2分钟遇到乙。
A、B两地相距多少米?解析:①四年级解法:先画出甲丙相遇时的线段图,如下一步:当甲丙相遇时,丙又经过2分钟与乙相遇,所以CD的距离为乙丙2分钟合走的路程,CD=(60+40)×2=200米。
二步:这200米的路程若以甲、乙来分析,是甲、乙在相同时间行走后甲比乙多走了200米,这个时间也就是甲丙两人的相遇时间:时间=200÷(70-60)=20分,则A、B两地用甲丙相遇计算:(70+40)×20=2200米。
②五年级解法:设甲丙两人的相遇时间为t,则乙丙两人的相遇时间为2+t。
由甲丙相遇所行路程=乙丙相遇所行路程列方程如下:=t+=⨯+tt得20⨯(+6070()240)40)(A、B两地相距:(70+40)×20=2200米③六年级解法:甲、丙两人合走路程与乙、丙两人合走路程一样,已知速度比为:(70+40):(60+40)=11:10,则以反比得时间比为10份:11份,1份=2÷(11-10)=2份,甲、丙相遇时间为10×2=20分,路程为(70+40)×20=2200米。
(四)利润问题例:超市推出如下优惠:(1)一次性购物不超过100元,不享优惠。
(2)一次性购物超过100元,但不超过300元一律九折。
(3)一次性购物超过300元,一律八折。
两次购物分别付款80元、252元,若一次性购买应付多少元?解析:我们首先要求出的价钱是80元和252元所对应的原价分别是多少,然后再一次性购买整体打折。
①对80元:最低打折为100×0.9=90元,所以80元不可能是打折的钱,原价确定为80元。
②对252元:原价范围在100~300元之间,打折后的对应价钱为100×0.9~300×0.9为90~270元之间,252元在这一范围,此时对应原价为252÷0.9=280元。
此时:原来总价为80+280=360元,若一次性购买应按八折优惠,应付360×0.8=288元。
若同学们就此以为288是最终答案,那么同学们就少考虑了一步,252元若在300元以上能否成立?若刚好300元,打折后为300×0.8=240元,此时原价为252÷0.8=315元。
这种情况原来总价为80+315=395元,一次性购买应付316元。
(五)行程问题最值例:A、B两地相距26千米,已知人的步行速度是每小时5千米,摩托车的行驶速度是每小时50千米,摩托车后座可带一人。
问:有三人并配备一辆摩托车从A地到B地最少需要多少时间?解析:先确定怎么样才能让时间最少。
设三人分别为甲、乙、丙,我们可让乙先走路,此时甲骑车载丙同时出发,走一段距离后,丙下车走路,甲立刻返回接乙然后一起去B地,并且甲载着乙与走路的丙一起同时到B地,这样能确保摩托车在行进的过程中,乙、丙两人一直在走,且乙走的路程与丙所走的路程一样。
解法如下:①步行:骑车=5:50=1:10②确定线段图: 5.4:12110:1=-,有两人走路,前后共2份。
③1份=26÷(1+4.5+1)=4km ,以乙计算:乙走的路程为1份=4km ,用时4÷5=0.8时,车载乙走的路程为4.5份=22km ,用时22÷50=0.44时,共用时0.8+0.44=1.24时。
(六)发车问题例:某出租车汽车停车站已停有6辆出租车。
第一辆车出发后,每隔4分钟就有一辆车开出,在第一辆车开出2分钟后,有一辆车进站,以后每隔6分钟就有一辆车回站,回站的车在原有的车依次开出之后又依次每隔4分钟开出一辆。
问:第一辆出租车开出后,经过多少时间车站不能正点发车?解析:车站原有6辆,发车周期4分钟,回车周期6分钟,又在第一辆车开出2分钟后有一辆车进站。
发车的总时间比回车总时间多2分钟。
①解:回车x 辆,则发车x+6辆,当发车、回车用时相同时,则车站内无车,由此可得:4(x+6)=6x+2x=114×(11+6)=68分即68分钟时车站内正好无车,则再过4分钟才有回车68+4=72(分钟)时不能正点发车。
易得6辆车全部开出需要20分钟的时间,进而得到从第五辆车回站时就不能正点发车,以次可得最少时间。
②解:站内原有的6辆车全部开出用时4×(6-1)=20分钟此时站内又有出租车(20-2)÷6+1=4辆设再经过x 分钟站内无车。
446x x =+ x=48 48+20+4=72分钟 (七)时间问题例:李师傅要在下午3点上班,他临走时看屋里的时钟在十二点十分就停止了,他上好发条却忘记拨指针,匆忙走到工厂离上班还有十分钟。
夜里十一点下班,他马上离厂回家,回到家一看钟才九点整。
如果李师傅上班和下班在路上所用的时间相同,那么,他家的钟停了多少时间?(上发条时间略去不计)解析:李师傅从上班到下班共用时晚上9点-12点10分=8小时50分,这个时间包括的是李师傅上班路上时间+10分钟空余时间+下班路上时间,而原本李师傅上班时间应该是晚上11点-下午3点=8小时,实际比原本多50分钟,这50分钟是→(上班路上时间+10分钟空余时间+下班路上时间),可得上、下班路上的时间都是(50-10)÷2=20分钟。
本来是下午3点上班,到厂离上班10分钟,再去掉路上的20分钟,确定为2点30出门,实际是12点10分出门,停了下午2点30-12点10分=2时20分。
(八)工程问题周期类例:一项工程,甲单独做6小时完成,乙单独做10小时完成,如果按甲、乙、甲、乙……的顺序交替工作,每次一小时,那么需要几小时完成?解析:因6和10的最小公倍数为30,假设总量为30,则甲效率为5,乙的效率为3,按甲、乙,甲、乙的周期工作,可定每个周期为2小时,工作量为5+3=8,30÷8=3…6,可得3个周期共3×2=6小时即注入了24的工作量,还剩6的工作量继续由甲、乙各1小时继续完成,甲1小时能完成1×4=4,还剩6-4=2,交给乙只需2÷3=32小时即可完成。
共用时间6+1+32=327小时。
(九)还原问题例:一篓苹果分给甲、乙、丙3人,甲分得全部苹果的51加5个苹果,乙分得全部苹果的41加7个苹果,丙分得其余苹果的21,最后剩下的苹果正好等于一篓苹果的81。
这篓苹果有多少个? 解析:此题若用普通量率对应方法,过程繁杂,我们可以用还原问题的方式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