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华为大数据通信专业名词汇集

华为大数据通信专业名词汇集

1.FMC有多种含义。

主要是指Fixed Mobile Convergence,固定网络与移动网络融合,基于固定和无线技术相结合的方式提供通信业务.固定和移动融合的方式体现在业务、技术、网络、体制、服务、管理、组织结构等多个方面,可以包括多种业务捆绑融合、终端融合、网络融合、业务融合等。

多种业务捆绑融合是将固话、宽带接入、移动业务等多种业务捆绑销售给客户,提供统一的业务定价、账单等,给用户带来跨网络业务组合优惠与统一的营销服务;终端融合是运营商提供的固话、宽带接入、移动融合业务可以在复合型终端上实现,这样只要客户持有这种复合型终端即可完成跨网络的通信服务,例如蓝牙/GSM双模手机、Wi-Fi/GSM双模手机等;网络融合就是在提供多种方式的接入服务的同时,核心网采用统一的网络,即具有统一IP承载和统一业务控制的分层体系架构;业务融合是移动和固定现有或未来业务的渗透、组合与融合,可以在包括业务捆绑全部特征的基础上为客户提供统一消息、统一等业务。

2. VRP(Virtual Reality Platform,简称VR-Platform或VRP)即虚拟现实平台,VRP是一款由中视典数字科技独立开发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直接面向三维美工的一款虚拟现实软件。

3. 路由信息协议(RIP)是一种在网关与主机之间交换路由选择信息的标准。

RIP 是一种部网关协议。

在国家性网络中如当前的因特网,拥有很多用于整个网络的路由选择协议。

作为形成网络的每一个自治系统,都有属于自己的路由选择技术,不同的 AS 系统,路由选择技术也不同。

4. OSPF协议简介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1]是一个部网关协议(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简称IGP),用于在单一自治系统(autonomous system,AS)决策路由。

与RIP相比,OSPF是链路状态路由协议,而RIP是距离矢量路由协议。

OSPF的协议管理距离(AD)是110。

IETF为了满足建造越来越大基于IP网络的需要,形成了一个工作组,专门用于开发开放式的、链路状态路由协议,以便用在大型、异构的I P网络中。

新的路由协议已经取得一些成功的一系列私人的、和生产商相关的、最短路径优先(SPF )路由协议为基础,在市场上广泛使用。

包括OSPF在,所有的S P F路由协议基于一个数学算法—Dijkstra 算法。

这个算法能使路由选择基于链路-状态,而不是距离向量。

OSPF由IETF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发,OSPF是SPF类路由协议中的开放式版本。

5. (MPLS: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是一种用于快速数据包交换和路由的体系,它为网络数据流量提供了目标、路由、转发和交换等能力。

更特殊的是,它具有管理各种不同形式通信流的机制。

MPLS 独立于第二和第三层协议,诸如ATM 和IP。

它提供了一种方式,将IP地址映射为简单的具有固定长度的标签,用于不同的包转发和包交换技术。

它是现有路由和交换协议的接口,如IP、ATM、帧中继、资源预留协议(RSVP)、开放最短路径优先(OSPF)等等。

6. MPLS-VPN是指采用MPLS技术在骨干的宽带IP网络上构建企业IP专网,实现跨地域、安全、高速、可靠的数据、语音、图像多业务通信,并结合差别服务、流量工程等相关技术,将公众网可靠的性能、良好的扩展性、丰富的功能与专用网的安全、灵活、高效结合在一起,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VPN是在公用的通信基础平台上提供私有数据网络的技术,运营商一般通过隧道协议和采用安全机制来满足客户的私密性需求。

VPN与传统的专有线/租用线路相比,费用低廉而且能较好地满足客户需求,所以一经推出马上受到了想自己组网又怕自己建网或者租借链路费用昂贵的客户的欢迎。

近十年来,VPN从公司仅仅提供语音业务发展到了提供数据/语音混合,甚至多媒体业务,相应的技术也从基于DDN、帧中继(Frame Relay)、ATM发展到IP VPN,直至现在的MPLS VPN。

VPN接入技术是多种多样的。

从不同角度,VPN可以有多种划分:比如按商业用途分,有Intranet、Extranet和VPDN;按网络结构分,有星型网、网状网和多层网;按采用二层还是三层技术分,有基于二层技术的帧中继、ATM VPN和基于三层的IP VPN。

7. BFD简介为了减小设备故障对业务的影响、提高网络的可用性,设备需要能够尽快检测到与相邻设备间的通信故障,以便能够及时采取措施,从而保证业务继续进行。

现有的故障检测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硬件检测:例如通过SDH(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同步数字体系)告警检测链路故障。

硬件检测的优点是可以很快发现故障,但并不是所有介质都能提供硬件检测。

慢Hello机制:通常采用路由协议中的Hello报文机制。

这种机制检测到故障所需时间为秒级。

对于高速数据传输,例如吉比特速率级,超过1秒的检测时间将导致大量数据丢失;对于时延敏感的业务,例如语音业务,超过1秒的延迟也是不能接受的。

并且,这种机制依赖于路由协议。

其他检测机制:不同的协议有时会提供专用的检测机制,但在系统间互联互通时,这样的专用检测机制通常难以部署。

BFD (Bidirectional Forwarding Detection) BFD (Bidirectional Forwarding Detection) 双向转发检测双向转发检测(BFD)的新协议将帮助解决这个问题,提高故障检测与恢复速度。

作为一项IETF草案标准,BFD提供一种检测链路或系统转发传输流能力的简单方法。

BFD是从基础传输技术中经过逐步发展而来的,因此它可以检测网络各层的故障。

它可以用以太网、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路径、普通路由封装以及IPSec隧道在的多种类型的传输正确性。

从本质上讲,BFD是一种高速的独立HELLO协议(类似于那些在路由协议中使用的协议,如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OSPF),或可以与链路、接口、隧道、路由或其他网络转发部件建立联系的中间系统到中间系统协议)。

BFD能够与相邻系统建立对等关系,然后,每个系统以协商的速率监测来自其他系统的BFD速率。

监测速率能够以毫秒级增量设定。

当对等系统没有接到预先设定数量的数据包时,它推断BFD保护的软件或硬件基础设施发生故障,不管基础设施是标记交换路径、其他类型的隧道还是交换以太网络。

BFD部署在路由器和其他系统的控制平面上。

BFD检测到的网络故障可以由转发平面恢复或由控制平面恢复8. CSS是Cluster Switch System的简称,又被称为集群交换机系统(简称为CSS或堆叠),是将2台交换机通过专用的堆叠电缆起来,对外呈现为一台逻辑交换机。

目的随着数据中心数据访问量的逐渐增大以及网络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单台交换机已经无法满足需求,而通过交换机的堆叠能够实现数据中心大数据量转发和网络高可靠性。

受益CSS特性给运营商带来了明显的收益:扩容网络时,保护已有投资。

扩容的同时,将2台物理设备虚拟为一台设备,简化了设备的配置和管理。

多台设备间冗余、备份,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原理描述在主控板SRU的子卡槽位插入堆叠卡VSTSA,原有主控板、接口板、机框不用更新,就可以支持堆叠。

目前仅支持两台S9300的堆叠。

堆叠线缆的连接每块主控板上可以插一块堆叠卡,每块堆叠卡上有4个堆叠口。

两台设备都有两块主控板的情况下,通过专用的堆叠电缆将这8组堆叠口按照图1规则连接起来。

堆叠口连接规则是固定的,所有堆叠口都要插上堆叠线缆,不能随意连接。

8. QoS(Quality of Service)服务质量,是网络的一种安全机制,是用来解决网络延迟和阻塞等问题的一种技术。

在正常情况下,如果网络只用于特定的无时间限制的应用系统,并不需要QoS,比如Web应用,或E-mail设置等。

但是对关键应用和多媒体应用就十分必要。

当网络过载或拥塞时,QoS 能确保重要业务量不受延迟或丢弃,同时保证网络的高效运行。

9.背板容量也叫背板带宽,是交换机接口处理器或接口卡和数据总线间所能吞吐的最大数据量。

一台交换机的背板带宽越高,所能处理数据的能力就越强,但同时设计成本也会上去。

数据不是靠背板转发的,而是靠交换矩阵(高端路由器)或是交换芯片(低端交换机)来转发的,一般来说背带宽是指业务板(接口板)连接到交换矩阵的带宽。

打个比喻,交换矩阵是10G(双向20G),然后每个业务板的数据通过一条单独的背板线路(实际上就是金属导线)传输到交换矩阵的,一般来说背板带宽是指这个线路上可传输的0101(二进制)信号的带宽,就好比是五类线可传输100M,而六类可传输1G。

如果有10个业务插槽,厂商一般宣称的背板带宽就是每条背线路上的可传输速率X业务插槽数。

如果用好的质量线,自然带宽就大。

由于业务板和交换矩阵之间的有源传输器件的限制(如采用定长包交换的器件,比如UTOPIA等),这些器件的传输能力可能达不到背板线路最大带宽的,就好比100M的交换机接在六类线上,有时并不能完全不能发挥背板的传输能力。

然后交换到交换矩阵上,矩阵的容量一般是平均分摊到每块业务板的,所以即使如果有很高的背板带宽,但矩阵没有很好的交换能力也是不行的。

10.包转发率1.交换机的包转发率交换机的包转发率标志了交换机转发数据包能力的大小。

单位一般位pps(包每秒),一般交换机的包转发率在几十Kpps到几百Mpps不等。

包转发速率是指交换机每秒可以转发多少百万个数据包(Mpps),即交换机能同时转发的数据包的数量。

包转发率以数据包为单位体现了交换机的交换能力。

其实决定包转发率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交换机的背板带宽,背板带宽标志了交换机总的数据交换能力。

一台交换机的背板带宽越高,所能处理数据的能力就越强,也就是包转发率越高。

2.路由器的包转发率路由器的包转发率,也称端口吞吐量,是指路由器在某端口进行的数据包转发能力,单位通常使用pps(包每秒)来衡量。

一般来讲,低端的路由器包转发率只有几K到几十Kpps,而高端路由器则能达到几十Mpps(百万包每秒)甚至上百Mpps。

如果小型办公使用,则选购转发速率较低的低端路由器即可,如果是大中型企业部门应用,就要严格这个指标,建议性能越高越好。

11. VLAN中access、trunk、hybrid的区别以太网端口的三种链路类型:Access、Hybrid和Trunk:Access类型的端口只能属于1个VLAN,一般用于连接计算机的端口;Trunk类型的端口可以允许多个VLAN通过,可以接收和发送多个VLAN的报文,一般用于交换机之间连接的端口;Hybrid类型的端口可以允许多个VLAN通过,可以接收和发送多个VLAN的报文,可以用于交换机之间连接,也可以用于连接用户的计算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