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戏剧鉴赏

西方戏剧鉴赏

西方戏剧鉴赏题目_我学到的西方戏剧
学院
课程序号 __ _ __ __
班级_ __
专业__ __ __
姓名 _ __ ___
联系电话_
我学到的西方戏剧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自然而然人们对精神领域上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文化载体形式也越来越多元化,电影电视、杂志、报刊书籍等多为人所熟悉。

孰不知,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戏剧,也在当代社会中茁壮成长。

例如我们学校的阿西剧社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此剧禁止上演》《皆大欢喜》《绝对信号》《嫌疑人X的献身》等等,都是在校学生通过对著名戏剧的理解与模仿,再加上自己的创新,反映了当今社会存在的一些现象,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也使更多的人对戏剧有了初步的认识。

而我对于戏剧真正的起源与发展,戏剧不同题材与体裁,悲剧与喜剧各自的特点与代表作家的认识,是通过这几堂西方戏剧鉴赏课的学习才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通过这几堂课的学习,真的让我获益匪浅了解了什么是西方的悲剧与喜剧,了解了什么是西方的锁闭纯喜剧、佳构剧、史诗剧、自然主义戏剧等等。

但给我总的感触是,无论什么形式的戏剧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状,表达了作者的一种观点和情感,戏剧是生活与社会的另一种诠释与表达方式。

首先来谈谈西方悲剧。

悲剧是戏剧的主要体裁之一。

它渊源于古希腊,由酒神节祭祷仪式(狄俄尼索斯仪式)中酒神颂歌演变而来,有死亡到再生的寓意。

而世界最早的悲剧是希腊悲剧。

古希腊悲剧是整个西方戏剧的起源,所以悲剧是最古老的戏剧题材。

那么,什么是悲剧呢?亚里士多德《诗学》对悲剧定义是这
样的: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而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模仿的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以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卡塔西斯”(catharsis,净化、陶冶、宣泄)。

西方戏剧有三座高峰,分别是古希腊的命运悲剧,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的性格悲剧以及20世纪欧美荒诞派戏剧。

课堂上老师为我们叙述的《俄狄浦斯王》则是典型的古希腊的命运悲剧。

作者索福克勒斯,雅典人,雅典三大悲剧作家之一。

故事讲述的是主人公俄狄浦斯王是忒拜王拉伊奥斯的儿子,拉伊奥斯预知自己的儿子会杀父娶母,因此,俄狄浦斯一出生就被他父亲让牧人抛弃,但是,科林斯王发现了他,将他收为养子。

俄狄浦斯王长大成人后,也从神那里得知自己的命运,他一心要反抗命运,就逃亡忒拜,在路上,一个老人对他说前面有妖怪,再往前走凶多吉少,俄狄浦斯不信这一套,用手一推,老人倒在地上死了。

他继续往前走,碰见了人面狮身的女妖斯芬克斯,并猜出了她的谜语,女妖跳进深渊自杀。

而俄狄浦斯被忒拜人拥戴为新国王,并娶了前王的母后。

这时候,忒拜国发生瘟疫,神示说,要想消灭瘟疫,必须把杀害前国王拉伊俄斯的凶手驱逐出境。

俄狄浦斯王诚心为国家谋福利,想尽一切办法去查访凶手,却发现凶手是自己。

杀父取母的预言应验了。

极度的悲痛进一步酿成悲剧,皇后自杀,俄狄浦斯王弄瞎了自己的双眼离开了忒拜王国流放自己。

听完故事后,觉得很离奇很不可思议,不过细细想来,主人公的悲剧主要体现在人跟命运的冲突,他越是竭力反抗,却越是陷入命运的落网,他越是真诚地向为国家城邦消除灾难,确实是步步临近他自己的毁灭。

这也使我联想到人到底是被命运所掌控,还是可以以自己的力量向命运发出对抗这个问题上来。

有些时候,觉得命运就像一张无边的大网,笼罩着我们,令我们无法逃离,被命运笼罩的我们,纵使怎样的挣脱都无法逃脱。

可是反过来想想,如果坦然勇敢地接受命运的安排,也许结局会不同,如果拉伊奥斯没有将俄狄浦斯抛弃,如果牧羊人狠下心来,那么结局也许会逆转。

但悲剧始终是悲剧,我们无法预知,更无法改变命运,就像那句话说的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人们一直拼命想要做到尽善尽美可是结局并不如此也许有时恰恰相反。

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讲,看一部悲剧的戏剧,不只是为主人公悲剧性的命运感到悲伤更、联想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或者想要议论关于人生的问题,更应该学到在悲剧中找到生活的力量与勇气而不是失望与迷惘。

正如《俄狄浦斯王》这部悲剧,它教会我在敢于与命运搏斗的同时,更要敢于接受命运的安排,我觉得这里的接受比敢于拼搏需要更多的勇气和信心。

此外,这里看似俄狄浦斯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悲剧和失败者,悲剧主人公最终亦未摆脱命运的罗网,但他却在不妥协的抗争中获得了自身的价值。

彰显了人生的价值与美。

此外,老师还介绍了现存的古希腊唯一的一部完整的三部曲
《俄瑞斯忒亚》,如果说《俄狄浦斯王》中包含的是恋母情结,此剧则是埃勒克特拉情节(恋父情结)。

其中错乱的人物关系,诱妻杀子,奸淫女儿等一系列违反伦理的事情,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甚至荒谬,可是埃斯库罗斯的悲剧《俄瑞斯忒斯》三部曲,描写了从母权制社会向父权制社会演变的悲剧性过程,反映了古代人类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伦理、道德、法律、正义、思想观念等方面的转变和冲突法庭的最后判决标志着一种趋向民主的以父权制为基础的新秩序的开端。

另外,中西方的悲剧也有许多不同,西方悲剧冲突为生命挣扎的冲突,表现为人对于其对立物(命运、性格、社会环境等等)抗争与挣扎,注重人物性格的复杂性、片面性、致命缺陷或悲剧过失,旨趣上以震撼人心的“真”为核心,美学上的意义是崇高,往往以主人公的失败或毁灭作为结局,以“怜悯和恐惧”达到“卡塔西施”的悲剧效应。

而中国悲剧冲突为道德评判的冲突,带有鲜明的伦理批判倾向,侧重展现人物的苦难和苦情,悲剧冲突的历程追求情节的曲折跌宕,旨趣上带有以“善”为核心的理想色彩,基本为苦尽甘来、善恶有报的大团圆结局。

在角色方面,西方悲剧角色(主人公)通常具有高于普通人的品质、力量或地位,多为充满阳刚之气的令人惊叹的英雄伟人式的男性人物。

中国悲剧角色(主人公)往往具有弱小善良的禀性,强调的是其无辜性和正义性,多为令人同情的不幸女性。

西方戏剧的起源,根据国外学者的研究,古希腊悲剧产生于
酒神颂歌,喜剧则是从农村葡萄和谷物收割节日的歌声中产生的。

在这些歌中,自然界的生长力是作为原始象征性的崇拜对象的。

喜剧与悲剧一样,在起源上与祭祀狄奥尼索斯的酒神节有着血缘关系。

最初,在酒神节仪式后,游行队伍中出现了发表幽默的有关节日的演说,这种自发的非官方的娱乐形式就是古希腊喜剧艺术的雏形,它有时取材于神话故事,有时取材于日常生活。

喜剧,是对一个可笑的、有缺点的、有相当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借引起快感与笑来宣泄这些情感。

课上我们观看了由孟京辉改编的《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导演虽然是改编自达里奥福的《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但更大程度上受布莱希特的影响,主张用叙述性来代替戏剧性;在表演上主张用感情的间离(陌生化)来代替感情的共鸣。

舞台叙述事件,舞台使观众成为观察者。

期间演员还跑到观众当中,孟京辉改编的《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融合了中国的元素,反映了中国当今社会一些现象。

几个警察为了圆自己杀害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谎,要找出不存在的证据证明这个无政府主义者是自杀的。

于是警察们为了掩盖罪行,从监狱中找来一个编故事写话剧的“疯子”,强迫他导演一部无政府主义者畏罪自杀的戏。

警察们不但要求洗脱罪名,更加得寸进尺地要求借此树立意大利警察的文明形象。

其中映射了当今中国社会中囚犯无故死亡,如“躲猫猫”事件,对警察的一种讽刺,此外,多次出现的导演中心制,则表现了导演对于限制文化文学作品的自由表达的讽刺。

而达里奥福
的《被绑架的范尼尼》描述了一个瞎子与一个瘸子之间的故事,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象,讽刺暗示意大利的苛政猛如虎。

最后,我认为无论是喜剧还是悲剧,无论是闭锁纯戏剧还是佳构剧等等,虽然它们体裁题材不同,但是它们最终目的是有共同点的,都是想反映当时社会的现状,揭示矛盾、社会现象,通过反讽、夸张等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感情与观点,唤起读者共鸣与思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