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环境学1

建筑环境学1

第一章,绪论:1.人们对建筑的要求:安全性,功能性,舒适性,美观性。

2.建筑与环境关系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能耗。

2,环境污染。

第二章,建筑外环境:1,与建筑环境密切有关系的外部环境要素:太阳辐射,气温,湿度,风,降水,天空辐射,土壤温度。

2,地方平均太阳时:以太阳通过当地的子午线时为正午12点来计算一天的时间。

3,消光系数:a=kL值称为大气消光系数,L是当太阳位于天顶时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行程,而K相当于单位厚度大气层的消光系数。

4,大气透明度:书13页。

5,大气层质量:书13页。

6,建筑环境的室外气候因素:大气压力,风,空气温湿度,地温,有效天空温度,降水等,都是由太阳辐射以及地球本身的物理性质决定。

7,风;由于大气压差所引起的大气水平方向的运动。

两个特征:风向(风吹来的地平方向),风速。

8,室外气温:室外气温一般是指距地面1.5M高,背阴处的空气温度。

9,影响地面附近气温的因素主要有;1.入射到地面上的太阳辐射热量,它起着决定的作用,2.地面的覆盖面,3.大气的对流作用以最强的方式影响气温。

10,日较差:一日内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之差称为气温的日较差。

11,年较差:一年内最热月与最冷月的平均气温差叫做气温的年较差。

12,灀洞:在某个范围内,温度变化出现局地倒置现象,其极端形式称为“灀洞”。

13,天空有效温度:14,结霜,结露的原因:天气越晴朗,夜间有效天空温度就越低,所以,夜间室外物体朝向天空的表面会向天空辐射散热,这就是为什么清晨室外一些朝上的表面,如地面,植物叶片等会结霜,结露的原因的原因。

15,影响地层温度波衰减和延迟的主要因素:地层材料的导温系数,深度和波动周期。

同一地层深度处导温系数越大,温度波波幅衰减程度越小,延迟时间越短,导温系数越小,温度波波幅衰减程度越大,延迟时间越长;深度越大,温度波波幅衰减程度越大,延迟时间越长;波动周期越大,统一地层深度温度波波幅衰减程度越小,延迟时间越长。

16,相对湿度日变化趋势与气温日变化趋势相反。

17,城市气温主要有以下特点:1,城市风场与郊区不同。

2,气温越高,形成热岛现象。

3,城市中的云量特别是低云量比郊区多,大气透明度低,太阳总辐射照度也比郊区弱。

18,风场:指风向和风速的分布状况。

19,城市热岛:由于城市地面覆盖物多,发热体多,加上密集的城市人口的生活和生产中生产大量的认为热,造成市中心的温度高于郊区温度,且市内各区的温度分布也不一样。

如果绘制处等温曲线,就会看到与岛屿的等高线极为相似,人们把这种气温分布的现象称为。

20,城市热岛产生的原因:由于城市下势面特殊的热物理性质,城市内的低风速,城市内较大的人为热等原因,造成城市的空气温度要高于郊区的温度。

21城市热岛效应的强弱以热岛强度来定量描述,即惹到中心气温减去同时间同高度附件郊区的气温差值。

22,自遮挡:被其他建筑物遮挡而得不到日照的情况称为互遮挡,而由于本幢建筑物的某部分的遮挡造成没有日照的现象叫做自遮挡。

23,终日日影:由于建筑的互遮挡,有的地方在一天中都没有日照,这种现象。

24,永久日影:同样在一年中都没有日照的现象。

第三章,建筑热湿环境:1,建筑室内惹事环境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各种外扰和内扰的影响:外扰:主要包括气温参数如室外空气温湿度,太阳辐射,风速,风向变化,以及邻室的空气温湿度,均可通过维护结构的传热,传湿,空气渗透使热量和适量进入到室内,对室内惹事环境产生影响。

内扰:主要包括室内设备,照明,人员等室内热湿源。

2,lowe-e玻璃:随着技术的发展,jiang 具有低红外发射率,高红外反射率的金属采用真空沉积技术,在普通玻璃表面沉积一层极薄的金属涂层,这样就制成了低辐射玻璃,也称。

3得热:某时刻在内外扰作用下进入房间的总热量叫做该时刻的得热。

4,得热包括:显热得热和潜热得热。

显热包括:对流和辐射。

5,为什么产生水蒸气凝结,冻结?如果围护结构内任一断面上的水蒸气风压大于该断面温度所对应的饱和水蒸气分压力,在此断面就会有水蒸气凝结,如果该断面温度低于零度,还将出现冻结现象。

措施:对于围护结构的湿状态也应有所要求,必要时,在围护结构内应设置蒸汽隔层或其他结构措施,以避免围护结构内部出现水蒸气冻结或凝结现象。

6,冷负荷:是维持室内空气热湿参数为恒定值时,在单位时间内需要从室内出去的热量,包括显热量和潜热量两部分。

7,热负荷:是维持室内空气热湿参数为某恒定时,在单位时间内需要向室内加入的热量,包括先热负荷和前热负荷两部分。

8.负荷与得热的关系:潜在得热一般直接键入室内空气中形成瞬时冷负荷,渗透空气的得热中也包括显热得热和潜热得热两部分,他们也都会直接进入到室内空气成为瞬时冷负荷。

至于其他形式的显热得热的情况就比较复杂,其中对流部分会直接传给室内空气,成为冷负荷,而辐射部分进入到室内后,并不直接进入到空气中,而会通过长波辐射的方式传到各围护结构内表面和家具表面,提高这些表面的温度后,在通过散热方式逐步释放到空气中形成冷负荷。

9,室外综合温度:相当与室外气温由原来的T(air)增加了一个太阳辐射的等效温度值,显然这是为了计算方便推出的一个当量的室外温度,并非实际室外温度。

10,什么情况下不考虑长波辐射:1)计算白天的室外空气温度时,由于太阳辐射强度远大于长波辐射,所以忽略长波辐射作用。

2)夜间没有太阳辐射作用,而天空的背景温度远低于空气温度,因此建筑物向天空的辐射放热量可以忽略。

3)特别在冬季夜间忽略掉天空辐射作用可能会导致对热负荷的估计偏低。

11,湿传递:当围护结构两侧空气的水蒸气分压力不相等时,水蒸气将从分压力高的一侧向分压力低的一侧转移。

12,空气渗透:由于室内外存在压力差而导致室内外空气透过门窗缝隙和外围护结构上的其他小孔或洞口进入室内的现象。

13,采用拉普拉斯变换法求建筑负荷的前提条件:系统必须为线性定常系统。

第四章,人体对热湿环境的反应。

1,代谢率:人体在新陈代谢反应过程中能量释放的速率。

取决人体的活动量大小。

2,人体的热平衡方程:M-W-C-R-E-S=0。

W:人体所做的机械功。

C:人体外表面向周围环境通过对流形式散发的热量。

R:人体外表面向周围环境通过辐射形式散发的热量。

E:汗液蒸发和呼吸出的水蒸气说带走的热量。

S:人体蓄热绿。

3,人体与外界的热交换形式:对流,辐射,蒸发。

(2:4:4)。

4,平均辐射温度:是一个假想的等温围合面的表面温度,它与人体间的辐射热交换量等于人体周围实际的非等温围合面与人体间的辐射热交换量。

表达式:P90。

5,服装热阻,服装的作用定义:P91。

6,基本代谢率:临床上规定未进早餐前,保持清醒静卧半小时,室温条件维持在18到25度之间测定的代谢率。

7,呼吸商:单位时间内呼出的二氧化碳和吸入的氧气的摩尔数比。

8,冷点:对冷敏感的区域:热点:对热敏感的区域。

9,热感觉:人对周围环境是冷还是热的主观描述。

10,中性状态:人体用于体温调节所消耗的能量最少,人感到不冷不热,这种热感觉。

11,热舒适:人体处于不冷不热的中性状态,即认为中性的热感觉就是热舒适。

12,引起热不适应感觉原因:1.皮肤温度2.核心温度.3.空气温度.4.垂直温度.5吹风感.6.辐射不均匀性.7其他(年龄,性别,季节,人种)。

13,有效温度ET的定义:干球温度,湿度,空气流速对人体温暖感或冷感影响的综合数值,该数值等效于产生相同感觉的静止饱和空气的温度。

14,疲劳极限:P116.15,人体热负荷TL的定义:人体保持舒适条件下的平均皮肤温度和出汗造成的潜热散热时,人体产热量与人体向外界散出的热量之间的差值。

16,影响人体与外界热湿交换的几个环境因素:平均辐射温度,操作温度,对流换热系数,对流质交换系数。

17,热应力:在具体又潜在危险的,不舒适的热环境会形成强烈的刺激。

18,热过劳:由于热应力的存在,只是人体出现排汗量,心跳速度,人体核心温度的变化。

汗量,心跳速度,人体核心温度的变化。

第五章,室内空气品质。

1,室内空气环境(Indoor Air)包括:室内热湿环境(Indoor Climate)室内空气品质(Indoor Air Quality)。

2,SBS—病态建筑综合症。

BRI—与建筑有关的疾病。

MCS—多种化学污染物的过敏症。

3,良好的室内空气品质:空气中没有已知的污染到达公认的权威机构所确定的有害物浓度指标,且处于这种空气中的绝大多数人对此没有不满意。

4,室内污染源,物理污染:主要灰尘,重金属和放射性的氡,纤维尘和烟尘:生物污染:细菌,真菌,病毒引起的污染。

化学污染:主要为有挥发性的化合物和有害无机物。

5,室内空气污染控制:1)源头治理2)通新风稀释和合理组织气流3)空气净化。

6,比表面积:1克固体的表面积。

7,可接受的室内空气品质:空调空间中,绝大多数人没有对室内空气表示不满意,并且空气中没有已知的污染物达到了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威胁的浓度。

8,可接受的感知室内空气品质:空调空间中,绝大多数人没有因为气味或刺激性而表示不满意。

他是得到可接受室内空气品质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

第六章,通风与气流组织。

1,通风:把建筑物室内污浊的空气直接或净化后排至室外,再把新鲜的空气补充进来,从而保持室内的空气环境符合卫生标准。

2,自然通风:主要依靠室内外风压或热压的不同进行室内外空气交换。

3,热压:P185。

4,余压:室内某一点的压力和室外同标高未受扰动的空气压力的差值称为改点的余压。

5,中和面:余压等于零。

中和面没用空气流动。

6,风压:和远处未受干扰的气流相比,这种静压的升高或降低统称为风压。

7,动力阴影:静压升高,风压为正,称为正压;静压下降,风压为负,成为负压。

风压为负值的区域称为空气动力阴影。

8,自然通风的优点:P188.9,换气次数,名义时间常数:P1985。

P196。

10,空气龄:指空气进入房间的时间。

11,对某一位置的空气微团,空气龄,残留时间,驻留时间的关系。

P197。

12,活塞流:过流断面,流线平行,流速相等。

13.换气效率:可以定义新鲜空气置换原有空气的快慢与活塞通风下置换快慢的比值。

表达式:P197。

14,余热排除效率用温度来定义,用来考察气流组织形式的能量利用有效性。

定义式:P20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