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试题及答案全套中考专题复习分类汇编:中国的地理差异一、选择题1.确定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区域界线的主导因素是( )A. 气温B. 降水C. 地形D. 地势【答案】C【解析】【分析】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遥远,降水稀少。
与北方地区的界线接近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所以确定二者界线的主导因素是降水。
【点评】本题考查划分区域的主导因素。
2.秦岭﹣淮河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它是()①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②半湿润和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③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④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阔叶林的分界.A. ②③B. ①④C. ①②D. ②④【答案】B【解析】【分析】解:秦岭﹣淮河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它是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是半湿润和湿润地区的分界线,是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阔叶林的分界线,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冈底斯山﹣巴颜喀拉山一线.故选:B.【点评】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主要是:四大区域中南方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一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800mm等降水线通过的地方;温度带中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干湿地区中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河流有冰期与无冰期的分界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等.3.北方地区和西北方地区的界限突出的因素()A. 气候因素B. 地形因素C. 行政因素D. 经济因素【答案】A【解析】【分析】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一致,确定该界线的主导因素是季风。
故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根据季风区和非季风区降水量的变化,筛选出正确选项。
【点评】根据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我国划分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
4.《晏子春秋》中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意思是说南方的橘树移植到淮河以北,就会变成小灌木,橘子也会变成不能吃的“枳”,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因素有()A. 地形B. 土壤C. 气候D. 市场【答案】C【解析】【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
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
非生物因素温度对植物的分布有着重要影响。
橘在南方生长得得很好,在北方生长不好。
主要是南方、北方温度不同造成的,橘是亚热带水果适宜生长在高温的南方,北方温度低不适宜橘子的生长,故淮南的橘子移种到淮北,就结不出甜美多汁的果实。
主要是气候不同造成的。
故选:C【点评】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地理区域和地理界线是非常重要的。
地理区域体现了区域内部的地理相似性,地理界线反映出区域之间的地理差异性。
秦岭与淮河是我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
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显著的差异。
5.下列土壤类型属于南方地区的是()A. 红壤B. 黄土C. 黑土D. 漠土【答案】A【解析】【分析】以上四种土壤中,红壤属于南方地区,因为南方地区气候湿热,降水充沛,雨水对土壤的冲刷作用强,把碱金属冲刷掉了,留下了大量的铁、铝元素,导致土壤呈红色,黄土主要集中在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黑土主要在东北地区,漠土主要在西北地区,故选A。
6.下列文化活动具有浓郁的“黄土风情”的是()A. 黄梅戏B. 信天游C. 赛龙舟D. 京剧【答案】B【解析】【分析】黄梅戏是安徽的地方戏,赛龙舟是南方地区的传统运动项目,京剧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布全国,信天游是流传在我国西北黄土高原广大地区的一种民歌形式,故本题选B。
7.(2012•葫芦岛)依据图提供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地区的自然特征是“高”“寒”B. b地区是我国的“鱼米之乡”C. c地区的自然特征是干旱D. d地区气候湿润,水运发达【答案】D【解析】【分析】A、a地区是我国的西北地区,其自然特征是干旱。
故不符合题意。
B、b地区是我国的青藏地区,其自然特征是高寒。
故不符合题意。
C、c地区是我国北方地区,降水较少,农业以旱作为主。
故不符合题意。
D、d地区是我国的南方地区,降水多,气候湿润,水运发达。
故符合题意。
故选:D【点评】在中国地图上,把秦岭—淮河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结合起来,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的调整,就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概况。
说一说南方地区的作物熟制。
8.(2014•黑龙江)下列关于秦岭—淮河一线说法正确的是()A. 7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B. 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C. 暖温带和中温带的分界线D. 半湿润地区和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答案】B【解析】【分析】秦岭、淮河主要是我国四大区域中,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一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800mm等降水线通过的地方;温度带中,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干湿地区中,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水稻、小麦的分界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等。
故选:B【点评】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地理区域和地理界线是非常重要的。
地理区域体现了区域内部的地理相似性,地理界线反映出区域之间的地理差异性。
秦岭与淮河是我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
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显著的差异。
记忆秦岭—淮河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可以采用比较法,提高记忆效率。
9.水稻、油菜、甘蔗等作物,主要产于我国的()A. 北方地区B. 南方地区C. 西北地区D. 青藏地区【答案】B【解析】【分析】甘蔗性喜湿热,主要分布在华南及四川盆地,广西壮族自治区为最大产区;油菜主要为我国南方的油料作物,主要种植区为长江中下游平原;水稻是我国南方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分布。
10.青藏地区界线的确定,主导因素是()A. 气温B. 降水C. 海拔D. 纬度【答案】C【解析】【分析】青藏地区主要包括青藏高原和柴达木盆地。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高原,柴达木盆地是我国海拔最高的盆地。
所以青藏地区是我国地势的第一阶梯。
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点评】我国可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西北地区的主要特征是干旱,青藏地区的主要特征是高寒。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划分的主导因素是气候,南方地区和青藏地区划分的主导因素是地形。
11.挖窑洞居住,以小米为主食的居民分布在下列哪个地区:A. 长白山区B. 东北平原C. 华北平原D. 黄土高原【答案】D【解析】【分析】依据我国南方与北方地区的人文差异来解答此题.【解答】黄土高原地区根据黄土的直立性质,挖掘了冬暖夏凉的窑洞,作为传统的民居;由于气候和地理条件的原因,黄土高原那里气候比较干燥,一年的降水量也不多,所以那里不适宜水稻的种植,小麦也的产量也不是很高,而耐旱的小米非常适应在黄土高原生长,所以黄土高原以小米为主食,可见以小米为主食居住窑洞的居民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区.故选:D.【点评】考查了黄土高原地区的人文环境,常见的基础题.12.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活动特色鲜明。
读“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场景图”,回答下面小题(1)四幅图片中,反映我国北方地区农业生产活动的是()A. ①B. ②C. ③D. ④(2)图片①代表的省区,物产有()A. 石油、天然气B. 哈密瓜、柑橘C. 三河牛、三河马D. 长绒棉、牦牛【答案】(1)B(2)A【解析】【分析】(1)新疆吐鲁番葡萄园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烟台收获苹果位于我国北方地区,牧民剪羊毛位于我国西北地区,藏民青稞脱粒位于青藏地区。
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2)图中①为新疆吐鲁番葡萄园。
新疆的物产有石油、天然气、哈密瓜、长绒棉等。
柑橘为南方水果,三河牛和三河马为内蒙古牧区畜种,牦牛为青藏地区畜种。
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四大地理单元自然环境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我国的四大地理单元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各区域特征显著。
西北地区突出的特征是干旱;青藏地区突出的特征是高寒。
13.下列地区与畜牧业生产类型组合正确的是()A. 内蒙古高原――山地牧场B. 新疆――温带草原牧场C. 宁夏平原――山地牧场D. 青藏高原――高寒牧场【答案】D【解析】【分析】内蒙古牧区属于温带草原牧场,新疆牧区和青海牧区属于高寒牧区,新疆牧区属于山地牧场。
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我国西部和北部草原辽阔,牧场宽广,我国的四大牧区是青海牧区、新疆牧区、青藏牧区、内蒙古牧区。
我国四大牧区各自都有自己的优良畜种:内蒙古的三河牛、三河马,新疆的细毛羊、青海和西藏地区的牦牛,另外宁夏的滩羊也是我国著名的畜种之一。
14.关于右图中分界线的说法,错误的是()A. 甲界线是我国地势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分界线B. 乙界线是我国地势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分界线C. 丙界线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线D. 丁界线以南以旱田为主【答案】D【解析】【分析】观察图示中的分界线:甲为第一、二阶梯的分界山脉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一线;乙是二、三阶梯的分界山脉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丙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丁是南北方的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此线以南耕地类型为水田.故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B、C、A不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分界山脉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一线,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分界山脉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南北方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二、选择题(共1题;共14分)15.“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自然条件的差异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读图完成下题.(1)贝贝:我们这里的冬天滴水成冰,呵气成霜;夏天小麦、玉米等农作物茁壮成长,大地笼罩“青纱帐”,一片新绿.玲玲:我们那里放眼望去,东部是茫茫的草原,牛羊成群,西部是黄沙漫漫,骆驼独行.贝贝和玲玲分别所在地区是()A. 甲和乙B. 丁和丙C. 丙和甲D. 丙和乙(2)下列关于图A中丙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 农作物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B. 盛产热带作物,如橡胶、椰子、咖啡等C. 有色金属等矿产资源丰富D. 年降水量大致为400~800毫米(3)乙区域无污染的新能源是()A. 太阳能、油气、地热B. 太阳能、水能、煤炭C. 太阳能、水能、地热D. 地热、水能、石油(4)下列关于图A中,丁地区自然环境描述错误的是()A. 河湖众多,水田成片B. 茫茫草原,一望无边C. 河流水量大,含沙量小D. 民居屋顶坡度大,墙体高(5)图B中的体育活动主要流行于我国四大区域中的()A. 甲地区B. 乙地区C. 丙地区D. 丁地区(6)“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述的景观最可能出现在()A. 甲地区B. 乙地区C. 丙地区D. 丁地区(7)目前,中国最大的能源产区是()A. 甲地区B. 乙地区C. 丙地区D. 丁地区【答案】(1)C(2)D(3)C(4)B(5)C(6)A(7)C【解析】【分析】解:(1)冬天滴水成冰,呵气成霜;夏天小麦、玉米等农作物茁壮成长,大地笼罩“青纱帐”,一片新绿麻绿描述的是北方地区的景观.东部是茫茫的草原,牛羊成群,西部是黄沙漫漫,骆驼独行是西北地区的景观.(2)图A中丙地区为北方地区,北方地区因气候关系,长城以北一般只能一年一熟,长城以南则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故A错误;北方地区主要为温带季风气候,盛产温带水果,如苹果、梨等,故B错误;北方地区煤、铁、石油资源丰富,南方地区有色金属资源丰富,故C错误;北方地区除一部分山地外,年降水量大致在400~800毫米之间,故D正确.(3)图中乙青藏高原的水能、太阳能、可燃冰、天然气、地热能都是洁净无污染的能源,青藏高原被喻为“离太阳最近的地方”,这里年日照时间超过3000小时,太阳能资源极为丰富.水能、太阳能、可燃冰、地热能属于新能源.(4)南方地区河湖众多,水田成片,该地区河流的水量大,含沙量小,由于降水多,该地区的民居屋顶坡度大,墙体高,茫茫草原,一望无边是西北地区的景观.(5)读图可得,甲是西北地区,乙是青藏地区,丙是北方地区,丁是南方地区,图B中的体育活动是滑雪,主要流行于我国四大区域中的北方地区.(6)“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述的景观最可能出现在甲西北地区,该地区降水稀少,沙漠面积广阔.(7)读图可得,甲是西北地区,乙是青藏地区,丙是北方地区,丁是南方地区,目前,中国最大的能源产区是北方地区.故选:C∣D∣C∣B∣C∣A∣C【点评】(1)读图可得,甲是西北地区,乙是青藏地区,丙是北方地区,丁是南方地区.(2)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理区域.在中国地图上,把秦岭﹣淮河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结合起来,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的调整,就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3)新能源是指在新技术的基础上系统开发利用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可燃冰、核能、氢能等.与传统能源相比,新能源普遍具有污染小、储量大、分布广的特点.(4)读图可得,甲是西北地区,乙是青藏地区,丙是北方地区,丁是南方地区.(5)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理区域.在中国地图上,把秦岭﹣淮河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结合起来,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的调整,就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6)读图可得,甲是西北地区,乙是青藏地区,丙是北方地区,丁是南方地区.(7)我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位于北方地区,该地区煤炭、石油和铁矿资源丰富.三、综合题(共5题;共32分)16.(2011•菏泽)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理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