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生儿科护理技术操作规范12蓝光照射

新生儿科护理技术操作规范12蓝光照射

蓝光照射疗法
一. 准备用物
双面蓝光箱, 单面蓝光及温箱, 黑色眼罩, 绷带, 纸尿裤
二. 光疗指征及适应症
1.指征:A.凡患儿总胆红素在204~255umol/L以上者;
B若早期出现黄疸(生后36天内)并进展较快者, 可不必等总胆红素到204~255umol/L, 低体重儿有黄疸者指征可放宽;
C.若产前已知胎儿为Rh溶血病, 出生后待黄疸一旦出现即可进行光疗;
D.在换血前作准备工作时应争取光疗, 在换血后仍应继续进行。

2.适应症:光疗只适应于未结合胆红素增高者, 它适应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 如同族免疫性溶血病(母婴Rh,ABO血型不合), G-6-PD缺乏,感染, 血肿等。

三. 护理
1.照光前的护理
A. 检查蓝光箱的性能,灯管是否全亮, 不亮应及时调换, 有灰尘时应先擦去。

1
水槽内加入灭菌注射用水至水位线,箱内放置温、湿度计,接通电源,打开开关,设置光疗箱温度、预热。

B. 待箱内温度在30℃左右时才放患儿入内, 为此可先开全部荧光灯, 再在灯之四周围上兰布, 既保暖又反光。

C. 照光前一般先洗澡, 可清洁皮肤, 减少感染, 洗澡后不应扑粉, 以免阻碍光线照射皮肤。

D. 剪短指甲, 防止因哭吵而两手舞动, 抓破皮肤, 必要时可用绷带固定两手或戴婴儿手套。

E. 用黑色稍硬不透光纸片或布遮盖两眼, 用黑布或纸尿裤保护会阴部。

F. 记录光疗开始时间及灯管使用时间。

2:照光时的护理
A. 患儿应裸体放于床中央, 以获得最佳照光位置, 若患儿烦躁, 移动体位, 巡视时应予以纠正。

B. 保持玻璃床板透明度,如患儿呕吐, 泪水, 出汗, 大小便等污染应及时清除,以免影响疗效。

C. 光疗下箱温应保持在28℃~32℃, 湿度为50%~65%, 巡回时注意纠正。

D. 每4小时测体温一次, 一般超过38℃报告医生并做相应降温处理。

2
E 喂养可在光疗时进行, 由于光疗下的小儿易哭吵, 易出汗, 以及在光疗时的不显性失水增加40%,稀便中水分比正常儿也要损失两倍以上, 故光疗时水的需要量增加, 多喂糖水或温开水。

F. 对于特别好动者, 可肌注鲁米那(根据医嘱)既可减轻黄疸, 又可减少体力消耗及防止两足磨擦破皮。

G. 对于特别瘦小之患儿,骶尾部可因长时间压迫或磨擦而引起皮损, 可改用单光或俯卧位。

H. 加强巡视,注意观察输液处有无红肿, 渗漏等,注意患儿全身情况, 有抽搐,呼吸暂停及青紫者应及时采取措施, 并作好记录。

3.照光后的护理
A 记录出箱使用时间,关电源开关,切断电源。

B 光疗结束后应摘除眼罩,再次清洁皮肤,更换尿裤,观察皮肤黄染,皮疹变化及有无破损,测体温并记录。

C. 蓝光箱用含有效碘250mg/L(1:20络合碘)擦拭消毒后,清水擦净备用,放掉水槽内湿化水,并将水槽浸泡在1:100的“84”消毒液中30分钟后冲净晾干备用。

四. 光疗的副作用
3
1.发热: 为最常见现象之一, 由于荧光灯的热能所致, 注意监测体温, 相反在冬季或有些低出生体重儿, 光疗时由于保暖不够, 可引起体温偏低。

2.腹泻: 亦为常见大便稀薄呈绿色, 但光疗结束后不久即停止, 其主要原因是光疗分解产物经肠道排出时刺激肠壁引起, 应注意适量补充水份。

3,皮疹: 有的小儿在光疗数小时后, 出现暂时性斑点皮疹, 有时为瘀点, 可持续到光疗结束。

4.青铜症: 光疗后可使皮肤呈青铜色, 应停止光疗。

5.眼部损伤: 光疗时必须用黑纸或黑布保护眼, 只要做好保护, 并无影响。

6.其他: 核黄素缺乏与溶血, 低血钙, 贫血等。

4。

相关主题